序言
日本武士是日本的封建骑士阶级。他们的起源要归于日本岛国的隔绝状态,以及日本列岛因其众多山脉而带来的内部分割。
——约翰·基根《战争史》
广义上来讲,日本战国时代应该是以应仁元年(1467年)爆发的“应仁之乱”为开端,直至庆长二十年(元和元年,1615年)丰臣氏被攻灭为止(战国时代的起讫年均有不同说法,此处取最常见的通说,并且涵盖了安土桃山时代)。在这一百五十年中,因室町幕府的统治秩序崩溃,各地大名混战不已,各种势力和阶层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间合纵连横就是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既是乱世,自然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北条氏康等等,这些名字对于日本战国史爱好者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描绘了一幅幅日本战国时代的画卷。
在当时公卿的日记中,就已经提到了“犹如战国之世”,而此处的“战国”自然指的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可见时人已经认为当时日本的社会像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混战。在著名的战国大名武田氏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中,也有“战国”一词出现。因此后世为了叙述方便,称此段室町幕府向江户幕府过渡转换的时代为战国时代[室町幕府在元龟四年(天正元年,1573年)灭亡,江户幕府在庆长八年(1603年)开幕]。
随着室町幕府原有的统治秩序逐渐崩溃,各地大名和领主们并起,“下克上”成为当时的风潮。简单归纳来讲,大名和领主的理想及目标就是“对内平和,对外扩张”。所谓“对内平和”是指通过种种政策和措施牢固地掌握土地和领民,尽可能在领内推进一元化支配,确保领国平稳发展;“对外扩张”则更好理解,即通过武力等手段获取土地和领民。在战国社会的大背景下,各分国的守护、守护代、国众等势力通过合纵连横、武力扩张和各种谋略试图实现上述目标,上级权力被下级权力灭亡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按照中国的俗话来讲,这就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
虽然战乱频仍、纷争不断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民众饱受苦楚,但从根本上看并没有阻碍社会的进步。大名们为了稳固统治基础,推进领内的经济发展,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和方法,比如经常被提到的“乐市乐座”“撰钱令”,以及金银冶炼中所使用的“灰吹法”等,这些都是促进领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政令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强化了大名们的经济基础,更促进了社会经济及商品流通的长足进步。只有领内稳定了,经济强大了,大名们才有实力和精力去对外扩张。
既是扩张,势必就会涉及军事。日本战国时代不仅是社会、经济转换和发展的时代,更是军事变革的时代,其中除了铁炮(火绳枪)的普及与应用,作为军事据点的城砦也大量出现。据粗略估计,日本各时代、各类别的城砦有四至五万座。其中史料上称为“要害”“阵”“地利”的城砦占了大部分,发挥着军事据点的作用。而随着天下逐渐趋于统一,战争频率有所降低,城砦的军事作用也随之降低,拥有天守、石垣及其他各类完善设施的作为强力大名支配领国的据点——近世城郭继而出现。江户幕府于庆长二十年(元和元年,1615年)正式发布的《一国一城令》及后来的“元和偃武”,使发挥军事据点作用的中世城砦逐渐消失,只剩下一些遗迹,证明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
受篇幅的限制,本书无法对日本战国时代进行面面俱到的概括描述,除了社会、经济、军事及人物这些经常提及的话题外,文化、宗教、贸易、科学乃至武道方面均在这一时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深入了解了。
本次承蒙指文烽火工作室主编原廓的错爱及好友星野恒的邀请,非常高兴能够为本书撰写前言。除了《屡败之虎与不义之龙》的作者星野恒外,本书中《“表里比兴”的智与勇》的作者及《山与川的屏障》的作者均是我多年的圈内好友,他们在日本战国时代史的学习研究上下了不少苦功。今天能够看到他们的好文结集出版,我也很是高兴,这更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相信本书的出版,必能满足众多日本战国时代史爱好者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也能够对国内的日本战国时代史的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预祝《战场决胜者》越办越好。
不懂战国
2016年9月1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