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装备00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英联邦国家使用的其他冲锋枪

英制兰彻斯特冲锋枪

1940年6月法国战役期间,英国人充分领教了德军所装备冲锋枪的威力,虽然冲锋枪与步枪相比射程近、威力小,但在快速行进的车辆或城镇巷战中,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要明显超过手拉枪机式步枪。1940年8月12日,英国军需委员会召集英国陆海空三军首脑召开制式冲锋枪讨论会。英国皇家陆军对多款国外制式冲锋枪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美制汤姆森M1928冲锋枪性能最为优良,但必须将其口径从11.43毫米改为9.65毫米,而7.63毫米的徳制伯格曼MP-28Ⅱ冲锋枪虽然设计精细,但其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短时间内大量生产。英国皇家海军对MP-28Ⅱ冲锋枪情有独钟,要求国内仿制9毫米口径型。英国皇家空军则对徳制MP-38冲锋枪评价很高。陆海空三军意见相左最终导致通用冲锋枪的方案破裂,陆军方面最终利用缴获的MP-38冲锋枪仿制出自己的司登冲锋枪,海军和空军则达成一致,决定仿制MP-28Ⅱ冲锋枪。

1940年夏,英国政府在皇家海军和空军的建议下决定仿制德国MP-28Ⅱ型冲锋枪,该枪由英国的斯特林工业工程公司工程师乔治·赫伯特·兰彻斯特(George Hobert Lanchester)设计,并在斯特林公司的两个独立车间进行制造。兰彻斯特冲锋枪基本仿制自德国的MP-28Ⅱ冲锋枪,同时吸收了恩菲尔德步枪的木质枪托以及枪托吊环设计,采用黄铜制弹匣仓,枪管前段增设刺刀卡榫,用于安装英国1907式刺刀。此外该枪的快慢机从扳机上方移到了扳机护圈前方,机匣后补也稍有变化。兰彻斯特冲锋枪比MP-28Ⅱ长出38毫米,全枪重量增加了0.68千克。1941年6月13日,斯特林公司接到了第一批冲锋枪的生产订单,军方的续单于1943年10月9日下到制造商,截至1943年10月停产时,共有95496支兰彻斯特冲锋枪问世,其中绝大部分装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水手。

二战结束后,仍有许多该型号冲锋枪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直到1979年宣布退役并销毁,只有少数样品幸存了下来。兰彻斯特冲锋枪发射9毫米手枪弹,射速可以达到600发/分。该冲锋枪的弹匣容量为50发,但也可兼容斯登冲锋枪的32发弹匣。兰彻斯特冲锋枪共有两款子型号,分别为MarkⅠ和MarkⅠ*型。MarkⅠ型设计有单发和连射的选择快慢机,而MarkⅠ*出于经济原因去除了快慢机,使用者只能够按住扳机进行连发射击。MarkⅠ*表尺和扳机护圈不再用螺钉固定在机匣上,而是直接焊接在机匣上。表尺也作出了改进,由弧形可调节表尺改为L形翻转式表尺,表尺射程可设定为91.4米和182.8米。早期产品的枪托底板采用铜制,后来改为钢制。MarkⅠ*出现后,军方下达指令,要求把现在可选择射击方式的MarkⅠ型全部被改装为只能连发射击的MarkⅠ*型,这个命令使得MarkⅠ型近乎绝迹。

上两图为兰彻斯特MkⅠ冲锋枪,下两图为简化生产的兰彻斯特MkⅠ*冲锋枪,MkⅠ与MkⅠ*的最大区别是快慢机的有无。

投入量产的兰彻斯特Mark Ⅰ冲锋枪在体积和重量方面都要逊色于司登冲锋枪,但司登冲锋枪存在拆除枪托后无法安全射击的问题。设计师兰彻斯特在完成MarkⅠ*简化型设计的同时,针对两款冲锋枪存在问题展开了新式冲锋枪的设计工作。M1试制型是其对兰彻斯特MarkⅠ进行彻底改进的第一种试制枪型,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去除了前者的木质枪托,在机匣后部安装了合成材料制造的发射机座。扳机护圈的前部设置有快慢机,可以根据需要切换连发或单发射击模式。为了减轻重量,M1型去掉了MarkⅠ型采用的枪管套管,因此不再具有安装刺刀的功能。为了便于握持,弹匣座的下方加装了一个合成材料制成的圆筒形护手。M1试制型的照门仍然采用与兰彻斯特MarkⅠ*冲锋枪相似的L形翻转式照门。

M2试制型由M1发展而来,该枪的机匣和枪机组件进行了重新设计,外形与后者也有一定区别。M2试制型的快慢机设置有3个位档,除了具备单发和连发之外,还有保险功能。M2与M1另一个明显差别是,拉机柄由机匣右侧改为机匣左侧,从而与徳制MP-40冲锋枪十分相似。M2型在其圆形护手上增加了手指卧槽设计,后部增加了T形枪托。兰彻斯特M1和M2型实际上是MarkⅠ冲锋枪的结构简化型,但其制造成本依然高于司登冲锋枪,最终没有投入量产。

兰彻斯特试制的M1(上)和M2(下)型冲锋枪。

1945年9月,来自新西兰皇家海军的库克军士手持一支安装刺刀的兰彻斯特冲锋枪警戒,此刻他的战友们正在查封日本横须贺港的一处海军基地。

外形酷似的7.63毫米德制MP-28Ⅱ冲锋枪(上)的英制兰彻斯特9毫米冲锋枪(下)。

英制兰彻斯特Mk Ⅰ*冲锋枪细节组图

1944年7月20日,加拿大皇家海军海滩突击队员阿伯·希曼·阿尔芒德·西恩手持一支安装刺刀的兰彻斯特冲锋枪警戒。

澳洲版奥斯登冲锋枪

澳大利亚军队装备的奥斯登冲锋枪可以算是英制斯登Mk Ⅱ冲锋枪与徳制MP38冲锋枪的混血版,其名称“奥斯登”(Austen)其实是“Au”和“Sten”的合写,意为澳大利亚人的司登冲锋枪。奥斯登冲锋枪分为MarkⅠ和Mark Ⅱ型两款子型号,其中奥斯登MarkⅠ由一个名叫尤阿尔·里德尔(Uare Riddell)的设计师设计,由澳大利亚压铸件有限公司制造。

奥斯登冲锋枪的枪身采用就当时而言比较先进的压铸成形法制造,可发射9毫米手枪弹,全枪长762毫米,重4.1千克,射速可以到550发/分。其枪托完全仿制于德国的MP38冲锋枪,枪管清洁杆位于枪托轴的一侧,螺丝刀位于另一侧。该枪的枪机和叠加式复位簧也同样仿制于MP38冲锋枪。奥斯登冲锋枪的弹匣与斯登冲锋枪相似,容量同为28发。该冲锋枪使用的弹匣上弹器与司登相比更加复杂,但仍然可以兼容司登的上弹器。此外,奥斯登冲锋枪枪机结构中的许多小组件可以与司登共用。Mark Ⅱ型在MarkⅠ的基础上做了些许改进,但生产数量很少。

奥斯登冲锋枪并不是一款理想的作战装备,射击时由于枪口过热,很容易造成枪口处焊接的准星刀片掉落,其仿制MP38冲锋枪的钢制可折叠枪托也好不到哪去。1942年12月,澳军装备部门主官重新评估了奥斯登冲锋枪,并质问道澳军为什么要生产如此复杂的冲锋枪,却要置结构简单的司登冲锋枪于不顾。他还注意到,由于奥斯登冲锋枪没有办法像司登冲锋枪那样旋转弹匣螺环,不能简单地用木箱进行储运。在1943年3月28日进行的射击测试中,奥斯登冲锋枪焊接于枪机处的机柄无故掉落,同时由于横置弹匣进弹口处发生故障,导致子弹倾斜45度进入枪膛,从而造成卡壳。1944年8月,奥斯登冲锋枪从澳军中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下面将要介绍的欧文冲锋枪。从1942年6月投入批量生产直至退役时停产,奥斯登冲锋枪总共生产了19914支。

奥斯登冲锋枪专用弹匣。

奥斯登MkⅠ冲锋枪标准型(上)与消音器型(下)。

奥斯登Mk Ⅰ冲锋枪(上)与Mk Ⅱ(下)对比图。

1945年9月10日,近景处的澳军士兵正在训练使用一支安装司登Mark Ⅱ(S)冲锋枪样式消声器的奥斯登冲锋枪,远景处的澳军士兵使用的是一支欧文冲锋枪。

训练场上手持奥斯登冲锋枪的澳军士兵。

澳洲版欧文冲锋枪

欧文冲锋枪是澳大利亚自主设计和生产的第一款制式冲锋枪。1939年7月,澳大利亚伍伦贡(Wollongong)地区一名名叫伊夫林·恩斯特·欧文(Evelyn Ernst Owen)的24岁二等兵向澳陆军军械部门的军官展示了自己设计的5.58毫米口径冲锋枪。由于当时二战尚未爆发,澳大利亚军队和英军一样,并不了解冲锋枪的战术用途,他的设计没有被澳军采纳。直到1941年,在澳军供应商中负责钢材生产供应的莱萨特公司经理沃道尔兄弟的帮助下,欧文进入澳军军械部门服役。在民众和政府官员的支持下,欧文设计的冲锋枪克服了军方的重重阻力,最终在1941年9月19日被安排与美制汤姆逊和英制司登冲锋枪一起进行对比测试。

提交这次试验的欧文冲锋枪样品包括3支9毫米口径(与司登枪相同)的型号和两支11.43毫米口径(与汤姆森枪相同)的型号。在测试过程中,欧文冲锋枪表现出了极其优异的可靠性。1941年11月20日,澳洲政府向顽固的军方施压后,欧文冲锋枪被正式确定为澳大利亚陆军的制式装备。该枪可以选择单发和连射,采用自由枪机式开膛射击。投入量产的欧文冲锋枪主要发射9毫米手枪弹,采用类似斯登的33发弹匣,射速可达700发/分。不过,欧文冲锋枪的弹匣与斯登并不能通用,且欧文枪的配套弹匣尺寸更短,与汤姆逊冲锋枪的30发弹匣尺寸相近。冲锋枪的抛壳装置位于弹匣末端位置,而弹匣插槽位于枪体上部位置,以便利用重力使子弹更加便利地进入枪膛,为此弹匣内金属簧尺寸可以更短,弹匣长度可以更加紧凑,这种弹匣装在枪上方的方式在世界冲锋枪发展史上也十分罕见。

1942年,在澳军军械部门供职的设计师欧文手持他设计的Mk Ⅱ冲锋枪进行试射。

采用5.58毫米口径和圆形弹鼓的1号原型枪。

采用7.65毫米口径和直形弹匣的2号原型枪

欧文冲锋枪枪管长248毫米,全枪长813毫米,除了枪托外,前后位置都安装握把,一个位于扳机护圈位置,另一个位于枪管下侧。欧文冲锋枪的野战拆卸比其他冲锋枪复杂一些,枪机和复位簧必须在枪管拆下后由前部取出,这也是抛壳装置没有焊接在枪身上的直接原因。弹壳虽然是靠自身重力向下抛壳,但侧立和倒立射击时也没有问题。欧文冲锋枪量产型共有3款子型号,包括MarkⅠ-42、MarkⅠ-43(或称为MarkⅠ木枪托型)和Mark Ⅱ型。其中MarkⅠ-42采用金属枪托,而MarkⅠ-43之后型号均采用木质枪托。

采用11.43毫米口径和直形弹匣的3号原型枪。

采用9.65毫米口径和弧形弹匣的4号原型枪。

采用9毫米口径和直形弹匣的5号原型枪,该枪也被称作Mk Ⅰ实验型。

采用9毫米口径和直形弹匣的Mk Ⅰ量产型。

采用9毫米口径和直形弹匣的Mk Ⅱ实验型。

采用9毫米口径和直形弹匣的Mk Ⅱ量产型。

一名澳军士兵正在展示射击欧文冲锋枪5号原型枪,该枪口径为9毫米,采用木质枪托。

欧文冲锋枪得到了澳大利亚总理的特殊关照,从1941年12月29日开始生产9毫米口径的型号,优先装备澳大利亚陆军。由于战争早期9毫米子弹供应不足,该枪并没有大规模投产。欧文冲锋枪的产量一般可以达到每周500支,这个数字远远不及在澳洲生产的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轻机枪。直到战争结束时,大约有5万支欧文冲锋枪装备澳军。尽管该枪有外形和枪重偏大、制造成本偏高等缺点,但由于性能可靠、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在丛林地带使用,在澳军士兵中很受欢迎。二战后,澳大利亚军队曾经使用该型冲锋枪参加了朝鲜和越南战争,该枪特别受到澳军侦察部队的偏爱。在澳军中,欧文冲锋枪一直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来被F1冲锋枪所取代。

1939年澳洲悉尼的维多利亚军营,年轻设计师欧文(右持枪者)正在向一名澳军的军械评估军官详细介绍该冲锋枪的设计特点,当时他不曾想到欧文冲锋枪将成为二战中澳军区别于其他英联邦军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手持Mk 1-43欧文冲锋枪的澳军侦察兵,摄于1943年的新几内亚丛林。

澳大利亚样式的弹匣包。

采用金属枪托的Mk 1-42欧文冲锋枪。

欧文冲锋枪的弹匣一般放置于澳大利亚样式的弹药包内,其尺寸比英式Mark Ⅱ必备弹药包略宽。此外,欧文冲锋枪弹匣还可以放置于澳军特别装备的5连装弹匣袋内。该布袋采用5个独立布套设计,设有独立布盖和速开绳扣。其背面安装有与必备弹药包相似的叠钩扣件,上部缝制有铜制扣环,用于连接士兵的腰带和背

欧文Mark Ⅱ冲锋枪细节组图

在1944年的新几内亚战场上,澳军士兵正在抢救他们受伤的战友,两名士兵手持欧文Mark Ⅱ冲锋枪进行警戒。

朝鲜战场上手持欧文冲锋枪的一名澳军侦察兵。

朝鲜战场上一名正在进行侦察的澳军指挥官,他手持的欧文冲锋枪弹匣采用交错捆绑模式,可以在战斗中快速更换弹匣。

美制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是美国二战中最为著名的冲锋枪,该枪在美国时任陆军军械局主官的约翰·托利费·汤姆逊(John Taliaferro Thompson)准将的主持下于1919年研制成功,因此被命名为汤姆逊冲锋枪。该枪由枪械设计师埃克霍夫和佩恩设计,口径为11.43毫米。由于当时美国军队拒绝采用,汤姆逊冲锋枪被迫流落民间,成为黑帮街头火拼、打家劫舍的利器。1921年,在美国民间枪械市场上出现了汤姆逊M1921型冲锋枪,该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冲锋枪准星与枪口齐平,拉机柄在枪的正面,上面有一个豁口,主要供瞄准使用。枪管处有螺旋形的散热圈,照门两侧带有护翼,枪的前握把安装在枪管上,使用20发弹匣或50发弹鼓供弹,射速800发/分。汤姆逊冲锋枪主要由美国自动军械公司生产。战争早期,在美国正式参战之前,美国政府向该公司采购了大量汤姆逊冲锋枪以及11.43毫米子弹和弹匣,并根据租借方案提供给英国。因此在英军装备司登和兰彻斯特冲锋枪之前,汤姆逊冲锋枪首先填补了空白。在司登冲锋枪大量投产后,汤姆逊冲锋枪仍然在一些英军及英联邦军队中的个别部队使用,英国本土警卫队也大量装备了退居二线的汤姆逊冲锋枪。

携带汤姆逊冲锋枪的英军士兵。

汤姆逊M1921冲锋枪,20发弹匣供弹。

汤姆逊M1928冲锋枪,50发弹鼓供弹,枪口安装克茨喉缩补偿器。

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20发弹匣供弹,枪口安装克茨喉缩补偿器。

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战时简化型,20发弹匣供弹,枪口安装克茨喉缩补偿器。

汤姆逊M1型冲锋枪,20发弹匣供弹。

汤姆逊M1A1型冲锋枪,30发弹匣供弹。

英国根据租借方案得到大量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照片中的冲锋枪仍然使用M1921冲锋枪样式的前立式握把。

早期的汤姆逊M1921型冲锋枪采用立式前握把,射速800发/分。M1928型是M1921的改进型,可以单连发切换射击。二战初期生产的汤姆逊冲锋枪为带有横式前握把的M1928A1型,在枪口位置安装了一个连续射击时抑制枪口上扬的克茨喉缩补偿器,上部刻有4条横纹,与准星连在一起,射速达到600发/分。英军接收的汤姆逊冲锋枪多为M1928A1型,但安装了立式前握把,采用未经战时简化生产的棱纹式枪管,前端安装克茨喉缩补偿器,枪机机柄位于枪身顶部,配备20发弹匣和50发弹鼓,当时也有一款向民间出售的100发弹鼓,但没有提供给英方。英国在接收M1928A1型汤姆逊冲锋枪后将其中部分改回为横式握把;将枪托下侧的吊带环改为上侧安装,以便像其他英式冲锋枪一样在背挎情况下进行射击。

从战争中期开始,美军陆续装备了战时标准化的M1和M1A1型汤姆逊冲锋枪。M1冲锋枪是M1928A1的改进型,于1942年被正式采用,该枪没有安装表尺,采用觇孔照门瞄准,拉机柄位于枪的右侧,枪管采用平滑设计,取消了克茨喉缩补偿器。M1A1冲锋枪是M1型的进一步改进型,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新式汤姆逊冲锋枪不再配用50发弹鼓,因为安装弹鼓的冲锋枪过于笨重不便于携带。为了弥补供弹量损失,新式冲锋枪配用了30发弹匣,该弹匣适用于所有型号的汤姆冲锋枪。去掉了克茨喉缩补偿器的汤姆逊冲锋枪全长超过838毫米,重量达到4.54千克。大部分型号的汤姆逊冲锋枪都可以通过快慢机在连发和单发模式之间切换。

英方接收后自行改装的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包括枪托上侧的背带吊环,以及立式前握把改为横置。

汤姆逊M1928A1(左)与M1型(右)冲锋枪比对图。

值得一提的是,汤姆逊冲锋枪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出现了一款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生产型,并被非官方地称作“BSA 1926”冲锋枪。在美国自动军械公司生产

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枪身上的快慢机用于在单发/连射间进行切换。

汤姆逊冲锋枪子型号主要诸元比对表

1941年9月,驻守北非要塞托布鲁克的英联邦军队士兵正在使用“Tommy枪”进行防御,两枪均采用前立式握把和50发弹鼓。

一队英国和波兰伞兵正要进行登机跳伞训练,近景处的两名士兵各手持一支20发弹匣的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

1941年春,英国本土步兵营的训练场景,在司登冲锋枪大批生产下线之前,美制汤姆逊冲锋枪成为英军重要的冲锋枪装备。

的汤姆逊冲锋枪被美国军方拒绝后,该公司试图拓展海外、尤其是欧洲军火市场的销路。1926年,美国自动军械公司与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合作,授权后者生产一款适合欧洲国家需要的英制汤姆逊冲锋枪。英制BSA 1926型冲锋枪在外形上与标准的汤姆逊冲锋枪有很大区别,分为9毫米和7.63毫米两种口径。该枪向欧洲主要国家的政府进行推销,法国人曾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最终没有采用。伯明翰公司生产了一小批BSA 1926型冲锋枪,但由于销路不佳,生产线被很快就被关闭了。

BSA 1926冲锋枪侧视图。

美制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立式握把)细节组图

1941年,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视察本岛防务时饶有兴致地摆弄一支美制汤姆逊M1928A1型立式握把冲锋枪。

美制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横置握把)多角度组图

在1944年的意大利战场上,刚刚攻占卡西诺主峰的英军部队正在废墟上进行搜索,中间的英国士兵手持一支20发弹匣的汤姆逊M1928A1冲锋枪。

美制M1A1汤姆逊冲锋枪(20发弹匣)细节组图

1943年,一名英国突击队士兵手持M1汤姆逊冲锋枪的标准照。

美制M1A1汤姆逊冲锋枪(30发弹匣)细节组图

1945年的缅甸战场上,一名英军士兵手持30发弹匣的M1A1汤姆逊冲锋枪向日军阵地射击。

各类实验型冲锋枪

麦克姆(MCEM)系列冲锋枪

9毫米麦克姆(MCEM)系列冲锋枪在1942年至1947年间由英国官方兵工厂研制和生产,这个冲锋枪系列由6个型号组成,包括MCEM-1、MCEM-2、MCEM-3、MCEM-4、MCEM-5和MCEM-6型。MCEM是实验型冲锋枪(Machine Carbine E×permental Model)4个英语单词的首写字母缩写,该系列冲锋枪并没有装备部队。MCEM-1冲锋枪源于澳大利亚的9毫米冲锋枪设计,该枪曾送递英国本土进行技术测试,其样式设计与后来的美制M3冲锋枪十分相似。MCEM-3是司登冲锋枪的改进型,由司登冲锋枪的设计师特平改进而来,枪管稍加长了一点,并加装了一个可拆卸木枪托。

MCEM-2冲锋枪是英国人在战时设计的一款结合了环绕式枪机与单握把弹匣两项革新设计的实验枪型,该枪由波兰裔工程师派德森科维斯基(Podsenkowski)设计于1944年,时常被英国人称为“派德森科维斯基”冲锋枪。该枪原计划取代英军已经大量装备的司登冲锋枪,但直到战争结束仍然处于实验阶段。MCEM-2冲锋枪看起来像支大手枪,可以单手射击,主枪身由钢管制成,下侧安装扳机握把,冲锋枪的木质枪匣在使用时可以安装在枪身后侧当作枪托使用。全枪空置重量2.7千克,发射9毫米手枪弹,弹匣容量18发,使用时插入冲锋枪的扳机握把内,射速1000发/分,有效杀伤距离50至100米。MCEM-4是MCEM-2的改进型,增加了刺刀卡笋和减速装置,MCEM-5是MCEM-4的改进型,MCEM-6则是MCEM-2的改进型。MCEM-2的后续改型MCEM-4和MCEM-6型冲锋枪在战后仍然继续测试,与MCEM-2不同的是,射速降到了700发/分。英国人在战后最终选择了设计更加传统的斯特林冲锋枪,MCEM系列冲锋枪项目被取消,但该枪的革命性设计对战后的捷克SA-23以及以色列的乌齐冲锋枪产生了深远影响。

澳大利亚最早提交英国测试的MCEM-1冲锋枪多角度视图。

由司登冲锋枪改良而来的MCEM-3冲锋枪,该枪仍然属于司登枪系。

维尔冲锋枪(BSA Welgun)

维尔冲锋枪(BSA Welgun)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制的一种试验型冲锋枪,由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制造公司(BSA)负责制造生产。研制这款冲锋枪的初衷是根据SOE要求,为欧洲地下抵抗组织提供一种近距射程、快速火力、成本适中的轻武器。最初,SOE认为结构简单而且造价低廉的司登冲锋枪完全可以胜任,但由于该枪的制造过于追求低成本,抵抗战士经常抱怨拿到的司登冲锋枪存在这样那样的生产瑕疵。SOE的分支机构——Ⅸ处下属的内勤装备设计所在1942年早期提出了特种用途冲锋枪——维尔冲锋枪作为未来的替代方案,设计方案由枪械设计师布里德曼(F.T.Bridgman)提出,由官方机构牵头、伯明翰轻武器制造公司(BSA)投资制造。1943年早期,时任SOE主管的查理斯·哈勃爵士建议将该枪投入批量生产,其样枪与刚刚装备的司登Mk Ⅳ式实验型一起进行了对比测试。在测试中发现,该枪可靠性不佳,遇到沙子或尘土极易受到影响,但在操控简便性与射击精准性方面胜出一筹。尽管突击队指挥官与一些皇家陆军机构支持批量装备维尔冲锋枪,但是该枪还是败给了司登Mk Ⅳ冲锋枪,后者最终也没有批量生产和装备。

维尔冲锋枪的名字前缀“维尔”(Wel-)取自SOE下属Ⅸ处所在地维尔文花园小镇(Welwyn Garden City)的第一个单词,除了“维尔”冲锋枪,也有一些其他装备采用“维尔”作为名字的前缀。维尔冲锋枪吸收了其他冲锋枪的设计,枪管、32发弹匣和复进簧设计直接取材于司登冲锋枪系列;护木和握把采用木制材料,握持牢固而且舒适;枪托采用折叠式,折叠时可以翻向机匣上方;枪机保险位于发射机左侧,可锁闭和打开枪机;快慢机则在发射机右侧,将机柄向下扳为连发。

韦塞利V-42型冲锋枪

V-42式冲锋枪由设计师韦塞利(Vesely)设计于1942年,由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制造。该枪大部分部件采用冲压件,并使用了木质固定枪托,枪管装有护套起到散热作用,也可上刺刀。快慢机位于枪机左侧,标有“A”“R”“S”可选择标志,分别表示连发、单发和保险。其弹匣设计别具一格,整个弹匣由一个隔离片分为前后两部分,每部分由托弹板和弹簧形成一个独立的弹匣,前后弹匣各装30发弹。弹匣插入后,其上有一装置自动将后弹匣内的子弹压住,在枪机复进时先由前弹匣供弹。前弹匣打完后,后弹匣便自动解脱并开始供弹。这种弹匣能大大提高武器的战斗射速。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发射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V-42式冲锋枪最终未能投产,1953年,BSA公司制造出V-42冲锋枪的改进型V-43,该枪也停留在了原型阶段。

A式与B式冲锋枪

二战期间,英国试制了结构更加简单的A式和B式实验型冲锋枪,两枪均采用P14步枪的双管枪托、托底板和后瞄准具。A式与B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采用4号步枪的准星,而前者为自制准星。两枪的自动方式均为自由枪机式,闭锁击发,发射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供弹弹匣为50发直形弹匣。

英国9毫米A式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