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眩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临床上轻重不一,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出现昏倒等症状。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主要与邪中、血虚、情志失调、髓海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衰弱、耳源性眩晕、神经症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 醒脑转睛升清阳
端坐式(或盘膝式),闭目宁神调息,两眼内视百会穴,吸气后闭气片刻,令清气上行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如此呼吸9次。再以双手掌心掩耳,鸣击天鼓36次(即下篇中的“鸣天鼓”)。
再以双手掌心互擦至热,以左掌擦右脚心36次,以右掌擦左脚心36次(即下篇中的“温九泉”)
接着闭目双睛左右上下旋转36次(即下篇中的“转日月”)。
◆ 握固吐纳调阴阳
正身站立式或端坐式,两臂向前平举,掌心向下。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拇指外包呈握拳状;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共握固9次。
两臂再向身体两侧平举,掌心向下。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拇指外包呈握拳;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共握固9次。
两臂上举,掌心相对。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拇指外包呈握拳;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共握固9次。
最后两臂下垂,掌心相对。呼气时,双手紧握拳,中指尖扣紧掌心劳宫穴,拇指外包呈握拳;吸气时,手掌放开。如此共握固9次。
◆ 拿捏点按醒清窍
端坐式(或盘膝式),先以左手拇指指尖对准右肩井穴(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在肩上,前直对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其余四指放在锁骨外侧,捏拿肩井穴36次。再换右手捏拿左侧肩井穴36次。接着将双手手掌互擦至热,以左掌擦右肩井穴36次,再以右掌擦左肩井穴36次。
再以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臂的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在手背上,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各36次,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臂的曲池穴、合谷穴各36次。再以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腿的太冲穴(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涌泉穴(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人体足底部,踡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各36次,再以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右腿的太冲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各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