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本书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人生和自我,是关于人生奋斗的理论分析。我喜欢思考,有时想得太多,必须要倒出来。写文章一开始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后来得到一些鼓励,于是决定集合成书,找到更多的读者和同类。本书写给自己,也写给想要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有志青年,尤其是出身平凡但努力向上的年轻人。书里的思想也许在每天、每周、每月的日常行为中没什么作用,但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面对重要的选择,希望这时它们有用。我们都要先接受家族和生活的现状,包括财富、地位、知识、行为模式、思维格局,与之和解,然后从这里出发,一个一个台阶向上。也许现状不算理想,但我们不逃避、不否认,而要在此基础上努力前进,而努力从不辜负,成长总能开掘。全书先谈人生观,从自我,到家族、到社会、到国家与时代,再谈科学方法指导下的自我观。
在人生观中,我从行为积累谈好的人生如何一步步实现。好的人生,不能把自我定型,而要不断成长(“打破自我的标签”,引号内为文章篇名关键词,下同),不能只靠主观精神和个人意志,也要借助非个人的平台(“误把顽固当理性”),不能急躁冒进或者悲观失望,而要逐步积累(“深度练习与行为积累”),唯有把自我的价值与家族、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才能走出小我,与更广阔的人间对接。一个好的人生,一定是多层设计的结果,其中一些设计来自你的基因、你的家庭,还有一些设计则来自群体、社会、城市、国家、时代这些非个人力量的因素。在分析时,我采用假说演绎和概念实证的方法。首先假设,伟大设计所需要的工作量是恒定的,任何人要到达它,都要从零开始,需要同样多的时间积累(“时间积累”)、行为积累,接着用这些命题来分析人生。例如,个人技能都是从不会到会不断练习的结果。天分相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要用一样多的时间、一样多的努力,达到一样的结果。别人花了时间,得到了;你花了时间,也能得到。同理,优秀的人也是在各个方面不断积累的结果,没有谁是偶然成功的,你要是做了那些努力,也能得到那些成绩(“优秀的行为条件”)。客观的价值观应该是,你得到你应得的,你得不到你不应得的。努力够了,就能得到;得不到,那是努力得还不够。一切都是时间的函数,一切都是努力的函数,一切都是成长的函数(“价值观是组织行为的程序”)。
家族成就也如是。每个家族都是从零开始,一代又一代积累,这才有了二代、三代耀眼的存在(“家族积累与人生设计”)。如果你的上一代积累太少,就要从你开始最初的第一步。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牺牲更多的娱乐,你首先要努力工作养活自己,不能追求太多精神层面的愉悦和享受(“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然后再拾级而上,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段位,从就业到创业、从个人和家族发展到行业贡献(“十台阶论”)。
成长、努力、积累,并不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读书写文章而已,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深度练习。一种努力方式用到一定程度,边际收益就递减了,必须转用新的方式,做新的练习。人生是深度练习的函数,这意味着每过5~7年,要超越自己以前的行为模式、思维格局、社会圈层。在个人努力的效果增量有限时,就要升级到家族积累,家族积累也不足时,就要升级到协调社会资源(“弱关系”),然后继续向上到行业、社会、时代趋势。只靠自己,会有一些成果,但没有家族、组织、社会和时代的帮助,一个人很难超出其他人多少。大家都很聪明,都很勤奋,最终差距是被家族、社会资源、城市与国家发展空间、时代发展趋势拉开的。要把自己逐级放在特定的群体、社会和时代环境中,让伟大震撼你的心灵,让大爱感动你的灵魂,才有动力,找到贵人引领你,带你进入新的层次,找到升级的方向,然后用不断的练习来获得新领域所需要的行为和思维(“动力、方向、技术”)。这不仅是理性的选择,更是一种感性的选择,是对特定群体、社会、国家、民族的强烈的情感认同(“选择需要社会化的情感”)。事实上,由于高阶的未来的变量都不清楚,你无法用理性来计算,你只能让新层次的社会化情感来给你带路。
我们多数人都出身平凡,为生存而焦虑,为小康而欣喜;如果奋斗要从你这一代开始,不要怕,不要逃,你要担负自己的责任,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人,每上一步,都是家族的新高度(“扛住黑暗的闸门”)。人生的价值不是你无法选择的出身,而是从出身到下一步走了多远。要用小我、中我、大我,以小范围的爱、中范围的爱、大范围的爱,一步步升级自己的行为和视野,与自己、家族、公司、行业、社会、国家、时代和谐相处(“人间何处不相逢”)。
在今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时代,不能只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刻苦读书而已,埋头做事而已,那样35岁到了50万~100万元的天花板就很难往上,而要认识这个社会、感受时代脉搏,充分借助中国这个超级平台、这个21世纪最大的风口,切勿贪恋欧美的小草坪和自然风(“时代如飓风,潮流已转变”)。这需要爱、大爱、各种范围的爱,爱让我们勇敢选择,爱让我们愿意承担。有了对行业、社会、对国家的爱,有了这些社会化的情感,我们才不是仅仅擅长理性计算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才不会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精神的孤魂野鬼,而能践行现代中国人的新理想,感受到充沛能量、浩然之气、赤子之心(“修身齐家,从业兴城,报国行天下”)。
在分析人生时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不能只是诉诸个人有限的感悟。多层演化的分析方法是我在多年求知的过程中学到的最有趣、最有威力的思维模式。演化论的核心是微小优势的连续多层积累,一个好的设计是由无数小的好设计一层层积累而成;上一层受下一层的作用者控制,符合因果关系;同层的行动单元之间有时还存在相互作用的正反馈,最终结果收敛,而不会陷入完全的混乱,否则不会在演化上保存下来。例如,人类的认知、计算机程序就是如此(“多层还原与层层编程”)。演化论由达尔文提出,最初被用来分析生物个体的性状,后来新达尔文主义者用它分析动物和人类行为,演化心理学把这种分析推广到认知和心理模块(“科学与人类的演化认知模式”),社会心理学和演化博奇大!此外,多学科的思考模式对于有效思考也非常必要,芒格和西弈论更用它来研究人类群体和社会。我强烈建议各位学习演化论,真的受益奇大!此外,多学科的思考模式对于有效思考也非常必要,芒格和西蒙多次强调多学科多模式思维的作用。人生有各种各样各个层次的问题,需要不断解决,因此需要不同层面的知识。我努力学习了统计概率和演化论多个学科的基本常识(“多个学科的基本模式”)。
借用认知科学和行为遗传学的知识,我分析了人的天生性格和思维倾向,重点讨论自闭症光谱的行为和心理,这对你了解自我也许有用,特别是习惯于系统推理而非情感共振的聪明人(“自闭光谱与天才”)。我还讨论了聪明人如何管理自己的神经兴奋(“神经兴奋控制论”、“运动对神经兴奋的受控式氧气剥夺”)。最后,我分析了自我概念。与夸大个性的“文学的自我”不同,与不断取非任一固定性格的“精神的自我”也不同,“演化的自我”追溯自我的多层演化史,完成了自我分析的最后一步。结论依然是,自我是多层演化设计的产物,你并不是你的自我的唯一作者,而是若干共同作者之一,你的基因、家庭、朋友、同事、工作环境、社会意识形态等,都从不同层面塑造了你的自我。
本书一些文章的思路来自我在课堂上的演讲,感谢我以前的GRE课堂的学员对这些演讲的反馈和鼓励!看到这些奋斗的青年,我觉得有一种责任,本书是这种责任的延续。感谢江曼姝帮我收集和整理了本书的初稿,并同我多次讨论,这些对本书的最终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感谢一些同学试读本书初稿并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全书结构。感谢王晓可帮助整理了“多层还原与层层编程”的演讲稿。书里的一些文章曾在网络发表,感谢所有点赞、评论、打赏的朋友和粉丝,没有你们的鼓励,我不会持续地写文章;写作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在今天社交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尤其如此。我希望本书的内容,尤其第一部分讨论人生的内容,对中国努力向上的青年人有益。如果你们觉得好,请告诉我,请告诉身边的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同事。欢迎大家对本书提出反馈和建议,各位可通过我的实名微博与我联系(weibo.com/chenhuping)。本书有些文章的信息可能较为密集,你可以跳过去,先读你能读下去的部分,以后有机会再回头看。
高中时我就希望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人和社会。这几年,我终于尝试用多层演化设计的框架分析人生和自我,写了这些文章。我也用多层演化的工程学思维分析了工业化和现代社会(见我将出版的另一本书《中国本位的工业社会观》(暂定名),与此书正好是姊妹篇)。回头一看,我很满足。在书里,我也写了我的挫折、我的痛苦,我希望与如我一样的青年人交流。我并不孤单,你们也不孤单。
陈虎平
2015年6月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