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部分 理解改革:经济学与市场化改革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

中国经济改革,实质上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市场作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手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蓬勃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变革、大繁荣和大发展。本部分从计划经济的理论渊源、实践探索及弊病分析切入,探讨了三个基本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选择市场化改革?为什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2)怎样改革才能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内在逻辑是什么?(3)市场化改革与和谐社会构建这一长远目标激励相容吗?

通过对上述三个基本问题的探讨,也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1)计划与市场的本质差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在哪里?一个国家如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为什么说市场体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是完全一致,激励相容的?(2)中国改革之谜:为什么在缺乏现代经济学公认的可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如产权界定不清晰、法治不健全等)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取得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历史上一些大的变革,如王安石和清末维新派变法无不以失败告终,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功?中国改革贡献了哪些经验?(3)道格拉斯·诺思之问:怎样才能从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制度平稳过渡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制度?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从非理想状态向理想状态过渡?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如何互动,谁应该先开始?如何看待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