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3 实行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

对外开放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决策。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以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深圳、厦门、广州、青岛、温州、天津、大连、珠海、宁波、烟台、南通、福州、秦皇岛)为试点,将其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正如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回京后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中所指出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中央只给政策不给钱,让它们先行先试,抢抓先发效应和集聚效应,重点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外招商引资,开拓海外市场,待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往更广的区域直至全国推广。

对外开放的一个好处就是使中国的改革发展有了一个参照系,知道自身的差距所在,从而有了赶超的目标、动力和信息(知识),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途径。在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双向互动中,中国极大程度地了解世界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做到知己知彼,好处是巨大的。中国不仅引入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使得庞大人口资源转化为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并通过大量派遣和放开海外留学,使中国的人力资本在与世界的教育交流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此过程中,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必然。加上此前1980年中国先后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权,使之中国全面融入“货币—金融—贸易”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去,成为世界经济共同体的一部分。在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双向互动中,中国与世界经济取得了互利双赢的结果。入世短短的十多年间,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拾级而上,由全球第七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由全球第六大出口国跃升为第一大出口国,由全球第六大进口国跃升为第二大进口国,由全球第六大吸收外资国跃升为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类似的全球排名跃升在一些中观和微观经济层面如汽车、家电、电脑等行业还有更多,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并深刻影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长,中国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国际体系参与者变为建设者,从一个单纯的游戏规则接受者变为制定者。从近年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的改革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从中国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反击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这个重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