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论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2章 雍也第六(3)

孔子说,你力有不足吗?你如果死在半路上了,那叫力有不足。你如果没死,你休息好了继续前进,哪有什么力有不足?孔子接着批评说:“今女画!”女,同“汝”。“画”,是画界的画,画地为牢的画。你是给自己画了一条界限,我教你的思想原则,哪些做,哪些不做,你自己有选择。你哪有什么力有不足!你选择不做而已!

孟子说,“不为不能之辩,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什么事没做到,你不要辩解,别说你力有不足。你如果真是力有不足,大家都看得见,不用你解释。你解释了,那是你自己画界而止,选择不做而已。冉求当然是给自己画了界,投季氏所好,他才能继续做家宰,保住他的富贵,发挥他的抱负。他能干的范围,他就做好事。季氏非要干的坏事,他也帮着干。老师骂他,他也心知肚明,低头认罪之后,该干的还干。也不因为老师不认他这个徒弟,而对老师有任何意见、任何不恭敬,照样全力以赴,运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帮助照顾老师,传播老师的学说。

师父要靠徒弟,有众多有成就的徒弟,才能让师父流芳千古。像子贡、冉求这样的有社会地位和成就的徒弟,他们也尊崇老师,老师才能得到世俗社会的认可。他们也尊崇颜回,颜回才能成为孔门首席弟子。因为老师和颜回,都不是社会眼中的“成功人士”呀!所以孔子虽然骂冉求骂得那么狠,他仍是老师的高足,孔门十哲之一。

君子儒与小人儒。学问也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

君子之学,是为了自己掌握学问,有多少,就和大家分享多少。小人之学是为了“影响力”,为了别人敬佩我有学问,有学问,要讲,没有,挖空心思找话题,找角度,也要讲。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华杉详解

这话,又棒喝了。“女”,是“汝”,你。孔子说子夏,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孔子为什么说子夏?什么是君子儒?什么是小人儒?什么是儒?儒不都是追求做君子吗?还有小人儒?朱熹注说,儒,是学者之称。这里儒,就是学者。“儒者,学而优则仕,仕而不得则学,或仕宦之余治学。”

金榜题名,中举做官,是学而优则仕。科举考不上,回乡下开私塾做教书先生,这是仕而不得则学。像朱熹、王阳明,一边做官任事,一边做学问带徒弟,这是仕宦之余治学。这是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士大夫的追求。自己有成就有学问,就要去教化他人。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儒家者,在家是孝悌和耕田两件事;在外是做官和治学两件事。子夏在孔门弟子中学问很高,开学授徒,他的弟子们也显赫了得,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名流都是他的学生,魏文侯也尊他为师。孔子知道他的人生道路是教书育人,所以告诫他,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那什么是君子儒,什么是小人儒呢?这里的君子小人,无关正邪,不是指好人坏人,是指治学的态度。程颐说:“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君子儒是为自己做学问,小人儒是为别人做学问。为别人怎么还成了小人呢?

张居正讲得比较透彻。他说,君子儒做学问,是专心在自己身心上下功夫,不求让别人知道。理有未明,就着实去讲求;德有未修,就着实去体验。学习不是为了求官求名求影响力,而是关注自己切实进步,这是君子儒。

小人儒呢,他也努力做学问,但他做学问是一心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学问,所以不肯务实。知道一点道理,就赶紧要让别人晓得;有一点本事,就赶紧要让别人夸誉!一心只在面子上矫饰,而不在里子里下功夫。

张居正说,人君若用了君子儒呢,他能守正奉公,实心为国,社稷苍生都能因他而得福。若用了小人儒呢,难免名不副实,欺上罔下,背公营私,乃至祸国殃民。

用我们今天常见的现象来看,君子儒就是闷头做自己学问的,不在他的治学范围的,听不到他的言论。小人儒就是成天找话题炒作自己影响力的,哪有潮流话题,都能看到他的冲浪板。房价涨跌,他知道;互联网+,他是专家;工业4.0,还得听他的;中共中央开会,他解读;中西文化、历史哲学,他也要给大家开书单。前者是日积月累,不疾而速,终成大儒。后者话说多了,就越来越不知道他是干啥的了。

儒家讲究名气和实力的关系,原则是不要让自己的名气超过了自己的实力。名气超过了实力,就是虚名,容易招辱。名气低于实力,就比较踏实。

但是这不容易啊,就涉及到第一篇第三句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看低我,我也不生气,真的不生气。

要知道,所有有实力的人,都是长期被看低的,因为他自己不往前蹿啊,自然被往前蹿的人挡在身后了。民间智慧有俗话:“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就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这君子儒,他其实有一种相当骄傲的本性,学问只为自己,一切自足,脑子里装着上下五千年、身后五百年,那才不会对别人知不知道自己、社会把自己放在哪个“档次”而动心。如王阳明第一次科举落榜,他说:“我不以不及第为耻,我以不及第而动心为耻。”社会承认与否,都不动心,王阳明就是君子儒了。

圣人教诲,千章万句,总结一句话:走大路,不找捷径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华杉详解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非常有才华,二十多岁就被任命为武城的长官。孔子问他,你在武城访求到人才了吗?领导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发现人才,培养新的领导者。为政以得人为先,所以孔子这样问他。

子游说,有一个叫澹(tán)台灭明的人,“行不由径”——从来不走小路。“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没有公事,从来不到我屋里来。

张居正讲解说,不走小路,就是动必以正,没有贪巧求速之心。没有公事不见领导,就是有操守,不会徇私。这是刚方正大之士,子游作为一个邑宰,用这个标准取人;宰相为人君择百官,也用这个标准取人;人君为天下择宰相,还是用这个标准取人。

重点在行不由径。我们常常夸赞另辟蹊径,而圣贤最痛斥的就是另辟蹊径。大桥大路你不走,非要另辟蹊径!

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又直又平,但大家都不愿意走,就相信有捷径。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平正通达,但人们偏要往那“断蹊僻径”上找。他把那另辟蹊径,称为断蹊僻径,是断头路。

成功者,都是遵循了最基本的原则,练最基础的功夫,没有什么捷径。人们相信有捷径,都是投机取巧,贪巧求速,拔苗助长,所以孟子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欲速则不达,人人都知道,但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追求速达,上很多的拔苗助长学习班,学很多拔苗助长新方法,开很多的拔苗助长研讨会,最基础的工作呢,都不认真做,认为那样走太慢!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肯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

补充说说澹台灭明的事迹。澹台灭明,字子羽,后来也成了孔门弟子。他来拜师时,孔子看他相貌丑陋,实在和自己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对不上,几乎不想收他。但不收,又有违自己有教无类的原则,勉强收了。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习刻苦,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在南方吴楚之地讲学,徒众三百余人,影响遍及各国。孔子感慨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也曾以貌取人,差点错过了澹台灭明啊!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

有功劳不自夸,是谦逊的美德,是节制欲望的修养,是给别人下台阶的厚道,也是保护自己不被嫉妒暗算的智慧。孟之反这个人啊,高!实在是太高了!

原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华杉详解

“孟之反”,是鲁国大夫。

“伐”,就是自夸的意思。前面说颜渊之志:“怨无伐善,无施劳。”我希望不要张扬我做了什么好事,也不要夸大我有多少功劳和辛苦。孟之反就是这样的模范了,这里讲了他一个事迹。

“奔而殿”。“殿”,是殿后。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军大败撤退。军法,进军以当先者为勇,退军以殿后者为功,所谓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大家都狂奔逃跑,孟之反则组织人马断后,保护大家撤退。等大家都退回城里了,他才最后一个进城门。

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一进城门,他就开始表演了,挥着马鞭猛拍马屁股,大呼小叫:“哇塞!你们都跑我前面了!我可不敢殿后啊!但我这破马,怎么鞭它也跑不快呀!你们的马是什么牌子的呀?下次我一定要换一匹马呀!”

左传说他是“抽矢策其马”。拿一支箭来打马屁股,那表演更生动了——我亡命狂奔,马鞭都挥没了,它还跑在最后头!

孟之反这一番表演,全军上下心里都舒坦了。

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是人之美德和修养,人欲日消,天理日明,内心强大,一切自足。前面讲的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也是这个道理。

自掩其功,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厚道。你说你是殿后英雄,那跑前面的不都成了怕死鬼了?也不是那么回事吧,撤退总有人殿后,这回是你,下回可能是别人,也不能都争着殿后呀!

自掩其功,还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谦受益,满招损。你谦虚谨慎,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别人就要打抱不平,给你加功、加才、加名。你自夸其功,自夸其才,自夸其名,别人就非把你拉下马不可!

换一个人,他可能一进城门就破口大骂:“有你们这么撤退的吗?如果敌人追上来,不是任人宰割吗?今天如果不是我断后,你们能活着回来吗?”那这一番话,就把大家对他的感激,都化为仇恨了。这时候,还真说不定有小人就去调查他的马,拿出“证据”说是他的马跑不快,然后所有人都会采信这“证据”。查不出他的马,也免不了要去人肉他的各种隐私,总之不信你就是好人!

反之,孟之反说他的马不跑。人人都知道是他英勇殿后,一点也不会掩盖他的功劳,还把他的美德传诵了两千五百年,到现在我们还能知道!

中国自古有“君子自污”之说。你莫说自己出污泥而不染,多么的高洁。你若洁白如雪让人看得晃眼,人人都想泼点污水在你身上。你自己给自己泼一点,别人一看,你跟我们也差不多嘛!就不惦记你了。

有人会说了,那我有功劳领导都不知道,我不冤吗?这种想法也没错。不过要说说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是自己功劳太少!好不容易有一个,当然不愿意被埋没。那自掩其功的人,大多是功劳多得太招人嫉妒了。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大爷可以装孙子,孙子不能装大爷。

口才和外貌,是小人讨人喜欢的两大利器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华杉详解

“祝鮀”( tuó),“祝”,是官名,管理宗庙的。说文:“祝,祭主赞词者。”祭祀的时候致辞的人。“鮀”,是他的名字,字子鱼。祝鮀,就是卫国卫灵公时管理宗庙的大夫子鱼。

“祝鮀之佞”。“佞”,有才智,能言善辩,巧言善媚。说佞臣,是谄媚取宠的宠臣。但这里佞不是贬义,就是指祝鮀有才智,能言善辩。因为祝鮀是卫国的贤大夫,孔子本身对他评价很高的。前面有: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说起卫灵公昏乱无道,季康子问:他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败亡?孔子说:卫灵公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祭祀,王孙贾统帅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

所以祝鮀是卫国柱石之臣,管理宗庙,祭祀致辞,这是讲话得体,口才了得,不是谄媚君王。另外,史书也记载了他的外交成就,也是为国家争尊严的。

再说“宋朝之美”,宋朝,是宋国公子,出奔在卫,为卫国大夫,是著名的美男子。卫国风气,十分淫乱,宋朝既受到卫灵公的宠幸,又分别与卫灵公嫡母(指妾生的子女称父之正妻)宣姜和夫人南子都有染。后来他和齐豹、北宫喜、褚师圃一同作乱,把灵公赶出卫国。之后灵公复国,宋朝逃亡到晋,灵公却又因为南子思念宋朝的缘故,再次把他召了回来。

《左传·定公十四年》:“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jiā)?’”卫灵公派使臣去召回宋朝,经过宋国,路旁老百姓向他唱道:“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那只求子的母猪(指南子)既然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只公猪(指宋朝)呢?这也就是成语“娄猪艾豭”的由来。“娄猪”,发情的求子猪。“艾豭”,老公猪,也指面首和渔色之徒。

可见宋朝的名声,实在是坏透了。但是,他发动政变驱赶了君王,居然还能得到原谅,还想念他,请他回来,可见他的美貌和讨人喜欢,也到了惊人的地步。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的口才,只有宋朝的美貌,在今天这世道,是难以免祸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