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传:硬汉普京和他的权力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铸就强者,走向“普京路”

第一阶段:回归理性

淘气、打架、不听话,这让学生时代的普京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可圈可点的是,即便如此厌恶学习的瓦洛佳,成绩单上也很少出现低分数的现象,大多时候,他的分数都能维持在中等水平。

当时的苏联学制,一年级到四年级通常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小学”;五年级到八年级是小学教育的第二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初中”;而九年级和十年级,则是苏联的中学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高中”毕业以后,即可获得中等教育的毕业证书,继而以升学考试的成绩水平报考高校,高分者可选择名牌大学,中等分数选择普通大学,而低分者仍然拥有遴选技能院校的权利。

小学四年级,是一个升学阶段的分水岭。成绩优异者,可以在本校内直接跨入小学时代的后半段,接受更为高端化的初等教育,而成绩太差则有留级的危险。

在普京四年级以前的成绩单中,5分的学科乏善可陈,但2分及以下的分数也很少出现,大多数学科的成绩维持在3分到4分之间。换句话说,普京是一个典型的中等生。

不过,在四年级这关键的一年里,普京首次创造了两个2分的纪录,一科是绘画,一科是歌唱。在普京看来,数学、历史、文学、俄语,不论如何都能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而美术、音乐这些东西,套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话说,就是只能“削弱男子汉的斗志”。他也一直未曾重视,这回却吃了亏,若不是文学、历史与俄语等几个4分的记录可以递补,他的确有可能变成一个留级生。

普京在193学校里险胜一局,成功跻身于五年级的学习阶段。正是差一点留级的教训,以及在体育锻炼和打架斗殴中几次铩羽而归的经历,使得普京随着教育阶段的升级,发生了不自觉的变化。

五年级以后的普京,似乎突然间便转入了比较成熟的状态,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是奋发向上,要为自己的前途付出全部的努力。

普京在小学第一阶段里没能与同年级的孩子一起戴上红领巾,他为此感受到了莫大的“屈辱”。按照苏联正常的流程,小学生到了三年级就应该正式加入少先队,并在老师和学长们的簇拥下,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而普京由于太顽皮,屡屡违反学校纪律,以至于在前四年的求学生涯中,始终与红领巾失之交臂。这给普京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此外,普京能迅速转变、努力学习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对体育的渴望。体育俱乐部的教练不会牺牲孩子们的成绩而一味地引导他们在体育上花费更多时间,只有在他们的学习成绩还算理想的前提下,才可以自由出入俱乐部。

为了“雪耻”,也为了自己的兴趣,普京调动起自己的能量,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他知道,若要更完美地完成那两个目标,就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等生,而要力争上游,全面发展!

普京虽顽皮,却并不缺少优秀老师的教育和栽培,即便进入五年级,他仍继续交好运。在学科更多、老师更多、知识体系更庞杂的同时,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走进了他的生命,对他的成长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她的名字叫薇拉·古列维奇。

“礼尚往来”的是,调皮伶俐的瓦洛佳也给这位女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头不高,非常活泼好动。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从来没有好好走过路,总是像风一样地跑着,速度很快,一眨眼就由楼下跑到了三楼。”

那时的普京依然不是很认真听课,小动作仍然存在,但很聪明,记忆力也很好,这样的普京,在薇拉·古列维奇看来很适合学习社会科学知识。

薇拉·古列维奇果然慧眼识人,普京确实适合学文科,而无法忍受自然科学那种过于严谨的体制的束缚。

薇拉·古列维奇也是一位引导普京学习德语的启蒙者,有此渊源,普京为日后成为克格勃驻德国特工打下了知识层面的基础。

起初,普京因二哥在德国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期间病死,对德国人心存芥蒂。薇拉·古列维奇积极劝导、循循善诱,普京才最终下定决心选修德语课,由此获得了日后在德累斯顿深造的难得机遇。

五年级,对于普京而言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从不成熟、不上进、太贪玩的心智逐渐转变到好学上进、稳重成熟的心智的过渡阶段。

五年级以前,老师们眼中的瓦洛佳,“让他捧一本书,老老实实坐完一节课,对他简直是莫大的惩罚”;而历经一年的“浪子回头,反省清修”,六年级的普京,开始以一股认真学习、做事独立的劲头引得了老师们的连连赞许。

五年级以前的普京,对学校充满了厌烦,对校外则充满了幻想。那时的他,每日放学回家以后,匆忙吃一口饭便去大杂院中尽情玩耍,并抢在父亲下班之前回家,装作刻苦读书的样子。而一向不苟言笑的老普京,对儿子也只是简单地训斥两句,鲜有去学校主动与老师沟通儿子的学习问题。在老普京眼中,儿子是宝,不必过分苛责。

幸而,普京自主地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经过一年的蜕变,六年级的普京以一副全新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老师们眼前,也让同学和小伙伴们刮目相看。也就在这一年,普京与三年级的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接受了那条姗姗来迟的红领巾。

其实,若深究普京奋发的原因,还在于九年级的升学压力。尽管普京并不爱好和擅长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但他自己和家人都渴望名校——281中学——这个诞生过化学元素周期律发现者门捷列夫的教育摇篮。

再则,老普京也希望儿子能进入281中学。因为该校是一个以理科教育闻名苏联的圣地,老普京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

愿望虽好,可摆在眼前的现实又不能忽视,普京一向以文学、历史和语言为强项,而拙于数学、物理等学科,281中学却是一所以自然科学教育闻名的学校,这似乎与普京的自身特质并不相称,那么他该何去何从呢?

第二阶段:圆满的281经历

时光飞逝,转眼间,普京在193学校完成了8年的学业。此时的瓦洛佳,将要面对中学学校的遴选。按照当时的升学规定,一般毕业于193学校的学生会顺理成章地进入197中学。出人意料的是,普京最终去了281中学。

281中学,一向以理科教学的强势而在苏联家喻户晓,尤其以化学的教育和研究最为突出,并在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名鼎鼎的门捷列夫就毕业于这所中学,其以一张严谨科学的元素周期表,获得了一向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的奖励。

那时偏好文科知识的普京,其实从来没想过要做第二个门捷列夫,当人们问起“瓦洛佳,你为什么要去那里”的时候,他回答得很随意:“就想到那里去上学。”至于具体动机,普京从未向别人透露,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

很多人认为,普京之所以去281中学,正是为了圆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工程师的梦。但是就在毕业那年,普京的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也跟随他去了281中学,其中一个名叫雅可夫列夫的学生透露,当年选择去281中学,完全是听了瓦洛佳的劝告。如果朋友的话属实,便说明普京选择这个学校,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意愿。

也许正是由于在193学校里遭遇了较多阻力的原因,长期备受多数教师冷遇的普京,即便后期的学业大有长进,对于当初的孤独和彷徨也难以释怀。那时的他,渴望走入另一片天地,在新的环境中开辟属于自己的领地。

281中学的门槛颇高,八年级的毕业成绩里若有一科出现3分,那么必然会与之失之交臂。281中学是列宁格勒最好的学校之一,虽以化学为主打学科,但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要求严格。因此,列宁格勒市内的学生若能进入这所学校,便意味着登上了精英学堂的宝殿,占据了压倒性的资源优势。

193时期的普京虽十分调皮捣蛋,但绝不是自甘堕落的人。很幸运,他的毕业学分中没有出现3分的成绩,他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不过,进入这所学校不是最终目的,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才算好汉。普京明白,进入了高门槛的学校,也就意味着同处一室的同伴中必然高手云集。如果想在同学群体中再度脱颖而出,延续小学时代“孩子王”的地位,就不能依靠打架或跟老师搞恶作剧,唯有在学习上更努力才行。不过,这并不容易。

本来并不擅长理科学习的普京,进入这所学校以后,其不适应的感觉便很快显露出来。在学校里,普京俨然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子,不显山、不露水,老师们对他的印象也比较模糊。

那时的普京,一方面要努力学习自己本不喜欢的数理化等科目,以求在成绩上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为了宣泄此刻内心的孤独,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爱好的体育锻炼当中。

雅可夫列夫曾回忆当时普京的生活状态,他说:“他(指瓦洛佳)可真是纯粹来学习的:上学——上课——回家。他和谁也不深交,也根本就没有时间交朋友。体育运动才是他的一切,所以,一放学他就急着赶往训练场。”

即便是天才,也难以在学习上门门精通,更何况思想晚熟的普京,从他自幼的表现来看,他与“天才”二字毫无关系。这样普通的普京,虽然刻苦努力,却仍难以赶超众多精英学霸。幸运的是,随着学校活动的陆续开展和知识分类的逐渐扩散,他很快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专业,转学更能激发自己潜能、自己也更喜欢的文科,同时积极参加校园内的文化活动,逐步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随着学习方向的改变,普京从一个不很惹眼的普通学生,开始转变为在班级里有较高人气的焦点人物。

普京的数学和化学等理科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文科成绩在他的努力下却显得风生水起,而体育更是出类拔萃。就这样,在一所理科教学成就卓越的学校里,精通文科的瓦洛佳很快便脱颖而出。

根据一位女同学的回忆,普京的文学、俄语、历史门门过硬,选修的德语更是出类拔萃。在文学和历史的课堂上,普京往往能很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对他很满意,同学们也大多为他的“深度和个性”所折服,并十分钦佩。

她说:“每当老师叫普京回答问题时,我们就小声或打手势求他把时间拖得长一些,好让老师没有时间问其他同学。他差不多总能有求必应。”据说在一节历史课上,普京回答问题的时间竟然是整整一节课!

俄语的精修,也是普京在281中学可圈可点的“成果”之一。俄语相当于中国学生学习的语文,但在苏联的文科教育体系中,更倾向于纯粹语法或语言的学习,理论性强,知识结构简单空泛。

普京擅长俄语,但比起历史和文学来,仍显得相形见绌。不过文学和历史虽然优秀,但与体育成绩相比,也是寸木岑楼。

此外,得益于小学老师的积极引导,普京在八年级以前便精通德语,如今将其列为外语语种的选修对象,则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那个“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共性意识中,普京反而更加珍惜选修课的学习机会。在别人疏于对边缘学科知识探索的时候,普京却乐在其中,所以他能领先于其他同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就在这一段时期,一门新的科目跃入普京的视线,他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但丰富了理论知识,更增强了自己的实践阅历——这门学科就是政治,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哲学和思想文化哲学。

在当时的281中学内,政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的基础课,虽然占据的分值并不高,也不列入毕业考试的学科对象,但地位十分重要。

281中学不但十分重视政治教学的质量,还在学生群体中专设政治通讯小组,定期举办政治晚会,鼓励孩子们关注时事,避免在学习中闭门造车,因太过“学究气”而影响自己综合素质的养成。

普京热衷于政治学,加上文学和历史知识十分丰富,很快就加入了政治通讯小组,身在其中,他感到如鱼得水。在政治晚会中,他不但准备充分,每一次汇报工作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关注国际形势的他,在发言中也能带给大家一些深度层面的启迪,帮助大家拓宽知识面,拓展认知视野。

由于起初的表现就十分突出,普京担任了本校的政治时事宣传员,由一名普通的中学生逐渐朝着“教师助理”的角色转变。

成为宣传员,可以说是普京在那时最值得自豪的一个成就,而很多同学也纷纷表示,无论是在日后担任圣彼得堡大学校长的学术助理,还是成为至高无上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这些职位上所需要的能力,多半来自宣传员工作的锻炼。正是由于定期讲解时政,普京的演讲力和笔杆子功夫都得以大大提升,且在众人面前也逐渐历练出领袖的派头,还能在时政调查和分析中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总之,“政治宣传员”是普京的学生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身份。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要定期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还要随时向老师汇报工作,普京的社交面也得到大幅度的拓展。在沟通过程中,他不但学会了察言观色,以合适的言辞对待不同身份的交流对象,也激发了潜意识中的政治思维,即在任何地方都不要树敌,也不需要泛滥的交际,必须显得更加亲近才行。

这种认识,不禁让人想到了一句国际外交术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自从普京成为政治宣传员以后,旁人很难分辨出谁和他最要好,谁是他不折不扣的对立面。城府的逐渐加深,使得晚熟的普京在心智上实现了大幅度的超越,随即实现了对同龄人的逆袭。

沉溺于政治宣传员工作的普京,时刻不忘文化课业。及至281中学的毕业考试成绩公布以后,普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他选修的9门学科中,成绩为3分(及格)的有3门,是他不太精通的数学、化学和物理;成绩为4分(良好)的有3门,分别是俄语、文学和地理;同样也有3门优秀即5分,是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德语、历史和体育。

与一波三折的小学时代相比,普京的中学时代显得颇为“圆满”。更关键的是,他获取学习成就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选择,而非亦步亦趋或随波逐流。

第三阶段:政治领路者——索布恰克

经历了比较充实的中学学习及生活,普京以合格的毕业成绩成功考入了列宁格勒地区的头等名校——列宁格勒大学,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圣彼得堡大学。

1724年,列宁格勒大学创建,坐落在涅瓦河的北岸地区,与冬宫遥遥相望。当时列宁格勒大学名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俄罗斯教育发展史上最优秀的大学之一。革命导师列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首脑克伦斯基都是这所名校走出的骄子。尔时,该校将再走出一位他日令所有俄罗斯人骄傲的非凡人物——普京。

在列宁格勒大学,社会科学类专业中属法学最为抢手。每一年度,该校都要通过极其激烈的竞争从学生中筛选出具备进入法律系大门资格的佼佼者。据统计,法律系的报考人数和录取学生之间的平均比例为20:1,而其中最为热门的分支——国际法则高达40:1!

普京的中学毕业成绩虽然不差,但也不突出,不过这全然不能成为阻止他进取的障碍。努力之下,奇迹发生了,普京成功跻身于国际法专业。

曾经有人怀疑,普京能考取法律系中最为优质的专业,是当时苏联独特的高考制度促成的,即对普京家庭的“眷顾”。不管怎样,英雄不问出处,在学业择选上,普京的确算是成功的,对他和家人而言,这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从小学时代的调皮捣蛋到中学时代的中等偏上,再到了大学时代,普京一反少年时期的顽劣,成长为一名十分优秀的大学生。

自从上了大学,普京的每一科学习成绩都是5分。因此,他在大学时期的座右铭便是:“我用5分说话!”

当同学们在狂欢、旅游或是恋爱的时候,普京却早已习惯了在图书馆里静心苦读,避开了热闹喧嚣、频频举办的校园娱乐生活;当同学们都在伏特加的醇香中陶醉时,他却在图书馆的战场上开辟着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在这里,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普列汉诺夫的笔走龙蛇尽收他的眼底,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人对理性精神的恪守,让他钦佩万分。他如婴儿一般贪婪地汲取着成长的能量。

那时,列宁格勒的图书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只有被认为具有最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学生,才能自由出入图书馆。普京那一届一年级学生中,整个法律系只有10个人有资格享受图书馆的这般待遇,普京是其中之一,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确是出众的。

普京能取得全科5分的优异成绩,固然与自己的努力用心不可分割。此外,还有一个来自外部的助推力量,那便是一位引路恩师——阿纳托利·亚历山德洛维奇·索布恰克。后来,普京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索布恰克是我一生的恩师”。

索布恰克,1937年8月10日出生于西伯利亚经济区的赤塔州,父亲是铁路工程师,母亲是一名会计,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在普京出生的第二年,索布恰克在斯塔夫罗波尔法学院深造,并在次年顺利转入列宁格勒大学。

大学毕业以后,索布恰克在斯塔夫罗波尔做过一段时间律师,在取得博士学位以后,便顺利转战知识界。他曾先后在列宁格勒警察学校和列宁格勒学院担任讲师,并于1973年正式迈进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的大门。1982年,索布恰克被任命为社会主义经济学教授和英美法系系主任。

索布恰克以其精湛的教学技能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博得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而普京这匹能够驰骋于俄罗斯政坛的黑马也很早就进入了这位老伯乐的视野中,二人在学校里很快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

索布恰克不但在教育上给予了普京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还将这种帮助一直延续到普京毕业,实物见证就是普京毕业时的一篇文笔流畅、观点犀利的毕业论文——《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

在当时苏美关系趋向缓和、经济来往渐次频繁的国际大背景下,普京从中敏感地洞察出国际经济生活中最关键的话题。他的政治智慧和敏锐嗅觉在这篇论文中初现端倪,而他能够从经济生活中切入,也与索布恰克为他讲授过经济法和国际法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学时光,索布恰克以普京为得意门生;而在日后的岁月里,普京也曾经担任过索布恰克的工作助手,并在这位恩师于政坛失势之时给予其一生中最为冒险、也是最为伟大和无私的一次救助。总之,普京在大学时代的优秀,离不开索布恰克的教导。

诚然,普京在大学时代表现出色,但他却并非只知道沉浸在图书馆的知识海洋中,那样除了令其成为5分的恒常得主外,便不再有其他生活情调。事实上,热爱学习的普京,一样没有忽略交际。

普京很少在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同学聚餐的场合露面,但对于寝室朋友的小范围聚会和游乐,他却不会轻易拒绝。而且普京待人真诚,不论对谁都不以尖酸的学究口吻说话,这让他的人缘极佳。

大学学习期间,普京还参加了勤工俭学。早些时候,他曾在建筑队打工,用自己赚来的500卢布为母亲买了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感动得母亲泪流满面。

在大学时期,普京一样不只依靠家庭补贴。更为关键的还在于,他常常用劳动所得的报酬主动邀请好友外出饮宴,他的发小鲍里先科总会提及普京带着他们在黑海之滨畅饮的场景和气氛。平时滴酒不沾的普京,此时却显露出少有的豪迈姿态,直喝得酩酊大醉。

直到今天,鲍里先科仍然沉迷于追溯那时与普京相处的时光,并感慨道:“我马上就喜欢上普京了。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他现在是总统。事实上,他是个朴实的小伙子,一看就知道受过良好的家教……别看他年纪轻轻,为人处世却非常有分寸,从不强人所难。第一次见面,我就被他折服了。据我的观察,我确信,这个年轻人不会出卖朋友,不会挤对人,不会暗中使坏,也不会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对我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普通人家出身的普京,依靠一分分的努力成就了不凡。他的每一处亮点和人生底色都有据可查,都透着水滴石穿的厚重之力。

孤独侠客

在大学期间,普京用力最多的除了专业课程,便是体育锻炼。曾有心理学家表示,普京钟情于体育的内心原因,是出于对周边世界的恐惧与彷徨。不过,对于普京自己来说,体育锻炼是他磨炼意志、塑造积极人格的重要手段。如今已年过花甲的普京,仍是俄罗斯国家柔道运动组织的名誉主席之一。

对于一个奋斗中的男人来说,没有好身体,就没有顽强的意志。普京能够成为当代俄罗斯的成功领袖,甚至受到世界各地众多民众的尊敬,其优秀的身体素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小时候的普京身材瘦削,竞技类的运动显然不适合他,因此早在中小学时代,他就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运动强项,并很快盯上了苏联流行的桑勃式摔跤。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他的摔跤水平已经跃到了一个高位。

早在上大学之前,普京的摔跤成绩就已达到了成人甲等的水平,他还一度拥有运动健将的候选资格。上了大学,辅之以知识和文化的含蓄之力,他还将这种寻常的运动项目上升到了哲学与人生的高度。

普京的大学生活可以一分为二,一半是图书馆,另一半就是体育场所。在图书馆,他是一位令人羡慕的学者;而在体育场所内,他则是一位“孤独侠客”。

在普京看来,摔跤对他的启迪主要体现在趣味和励志两方面。在趣味方面,他发现要战胜对手,单使用蛮力是行不通的,得通过适当的策略消耗对手的体力,或者发现对手的软肋,再给予其关键性的回击才行。换句话说,摔跤是一种力量与智慧结合的运动。

而在励志方面,普京深深地感悟到,男人之间的博弈竞争和运动规则并无多大的区别。一旦上了战场,就只有敌我之区分,输赢之定位。因此,在体育锻炼中,通过不断地挑战对手,能够磨炼自己的心智。毋庸置疑,这种冷静和从容,正是普京在日后的政坛生涯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的非理性因素之一。

孜孜进取的普京并非那种只拘泥于一两种运动的人,既然摔跤的技能已经炉火纯青,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度层面的拓展,又有何不可呢?于是,他开始尝试一项比摔跤更具技术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柔道。

比起摔跤,柔道更需要巧力与破坏力的结合,而且同样需要沉着冷静的心态。接触了柔道以后,普京在练习上更加刻苦。在赛场上虽说有输有赢,但在比赛中结交的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均给予了普京极高的评价。

在这些朋友的印象中,普京不仅仅铁骨铮铮,而且有情有义,重视兄弟感情。曾有一位好友在比赛中伤了颈椎骨,不久便离开了世间。一向冷峻低调的普京,此时显露出格外的悲痛。

鲍里先科这样回忆:“大概就是那一天吧,我第一次见识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普京——严肃,冷峻,像雕像一样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然后在墓地里痛哭了很长时间。”

基于此,更多的人都这样认为:“普京平静的外表下存在着真挚浓烈的情感,不过多数情况下都被他的冷静自若掩盖了。”

从摔跤到柔道,普京在体育锻炼中历练着自己的硬汉人生。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在锻炼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力量,也包括智慧和仁慈,这一切甚至影响到他未来的政治前途。

处在总统生涯中的普京,一贯以强硬和坚定著称,给予对手的正是一种不怒而威的力量的刺痛,而一旦在形势比人强的时候,他更能够做到隐忍,并寻求蓄势待发的良机。

在俄罗斯“主权民主”时代,总统执政期限不能超过连续两届,可他又偏偏能与梅德韦杰夫组建政治联盟,“梅普组合”形式下的可控民主,便成为普京延续其政治寿命的人为动力。

虽然政治活动中充斥着太多非感情的因素,但普京却能借用有限的权力,为失势的恩师索布恰克提供无私的援助。

以上种种,都可以归因于普京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勇武、睿智与仁爱的一种外在投射。孤独的侠客,在不孤独的人生历练中,获取了无限发展的潜力和令人欣羡的朝气。

在体育项目,尤其是柔道上,普京天资不错,但如果没有名师的指点,恐怕他也无法有他日的造诣。提及普京的体育锻炼,不得不提及一位出色的教练:拉赫林。如果说索布恰克是青年普京“文治”的恩师,那么拉赫林就是他“武功”的启蒙者。

有一时期,执着刻苦的普京逐渐成为摔跤和柔道赛场上的常胜将军,也很快赢得了柔道教练拉赫林的好感,后者对他施加了更多的技能培训。

在拉赫林的教育和栽培下,普京在体育运动上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拉赫林建议成绩平平的普京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加入列宁格勒五金制造厂技校,以体育为目标,打造自己的灿烂人生。这样不但能整日锻炼,还能与要好的队员们在一起。

拉赫林还亲自找过普京的父母,承诺他们的儿子有机会免试直接进入技校去深造,而考取大学对于当时的普京而言则过于冒险,一旦落榜,就只能去当兵。

老普京夫妇的前两个儿子都死在卫国战争前和战争中,他们当然不愿意第三个,也是唯一的儿子去从事一项危险度极高的职业。一贯不露真性情的老普京曾对此痛心疾首地表示:“瓦洛佳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切。我们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现在,我们老两口就是希望瓦洛佳活着……”

万幸的是,普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列宁格勒大学。上了大学以后,他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反而更加浓烈。他不但自己训练,还将其发扬到真正的赛场上。

从1970年在列宁格勒的高校锦标赛中成功夺魁开始,普京在环列宁格勒赛区内相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并一直坚持到1976年在列宁格勒市举行的冠军杯赛。此后的普京便进入了克格勃,从此在体坛中急流勇退。

对于这种结局,拉赫林表示十分欣慰,但同样也显露出少有的痛惜。左右手都能开弓且套路繁多、力量惊人的普京,本来在体育领域中拥有无限的发展前途,却因沉溺于自己的“谍报”理想,最终与体育界失之交臂。拉赫林对此发出了一段惋惜式的言论:“假如普京继续练习柔道,我坚信,他不仅能够成为全苏联第一名,还能成为整个欧洲的冠军。”

拉赫林之言是否能成真,无人可知,因为普京的人生道路终究要靠他自己来筹划。更何况,放弃体育的普京对俄罗斯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少了一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却多了一位刚柔并济的强势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