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2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
自制是一种能力,一种可贵的自我限制行为。快乐源于自制,只有做到自制,才会心安理得,才会快乐。
高尔基说:“任何一点对自己的控制,都呈现着伟大的力量。”自制,能让自我从他人的怒火中取得温暖;自制,会使内心中的潮汐由狂涨趋于平静;自制,能让人产生充满理性的约束力;自制,还能让人生发出不怒自威的震慑力量。
在某国的特种部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有经验的间谍被敌军捉住以后,立刻装聋作哑,任凭对方用怎样的方法诱问他,他都绝不为威胁、诱骗的话语所动。等到最后,审问的人故意和气地对他说:“好吧,看起来我从你这里问不出任何东西,你可以走了。”
你以为这个有经验的间谍是怎样做的?
他会立刻带着微笑,转身走开吗?
不会的!
没有经验的间谍才会那样做。要是他真这样做,他的自制力是不够的,这样的人谈不上有经验。有经验的间谍会依旧毫无知觉地呆立着不动,仿佛他对于那个审问者的话完全不曾听见,这样他就胜利了。
审问者原想以释放他使他产生麻痹,来观察他的聋哑是否是真实的。一个人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常常会精神放松。但那个间谍听了依然毫无动静,仿佛审问还在进行,就不得不使审问者也相信他确是个聋哑人了,只好说:“这个人如果不是聋哑的残废者,那一定是个疯子了!放他出去吧!”
就这样,间谍的生命以他特有的经验和自制力,保存下来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一个人的自制力便是力量!有时,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有意识地克制自己。
克己是履行道德上的义务
很早的时候,我国古代圣贤就说过“克己”,也就是自制的意思。
南京大学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叫唐·娜。寒假里,唐·娜随她的女同学张菁到其老家河南农村过年。大年初一,张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唐·娜。席上,张父特意以当地名酒款待嘉宾。张父给唐·娜斟了满满一杯酒,可是唐·娜只是礼貌地举杯,却滴酒不沾。
张家问其故。唐·娜说,她的家乡在美国西雅图州。当地的法律规定,公民年满21岁才能饮酒,她今年才19岁,还未到饮酒的年龄。
张家人劝她,这里是中国,不是美国,入乡随俗是可以的。再说,没有一个美国人会知道你在中国饮过酒。唐·娜却说,虽然自己身在国外,也应该遵守美国法律。名酒的味道很香,但她会克制自己,不到法定年龄,决不饮酒。
唐·娜始终没有饮酒,张家人对这个19岁的美国姑娘十分敬佩。
寒假结束,唐·娜要回南京的时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特意设宴款待唐·娜,唐·娜却婉言谢绝了。问其故,唐·娜说,美国的法律规定,凡属官方的宴请,只有政府官员才能出席。她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不是政府官员,因此不能接受官方的宴请。当地政府一再做工作,唐·娜还是没有出席。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美国商人,他经常到中国做生意。有一次,一笔生意成交以后,中方宴请他。中方听说这个美国商人十分喜欢吃红鳟鱼,席上,主人特意请著名厨师做了一道名菜:清炖红鳟鱼。
这道菜上来以后,美国商人眼睛一亮,看得出,商人真的很喜爱这道菜。奇怪的是,商人夹了一块鱼肉以后,还没有送到嘴里就又送了回去,放下筷子不吃了。
主人忙问其故,美国商人说,这是一条有籽的红鳟鱼,美国法律规定,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吃有籽的母鱼。主人连忙说,这是在中国,不是美国。中国并没有这样的法律,美国商人说,我是美国人,走到哪儿,都要遵守美国的法律。
主人很尴尬,再次劝美国商人说,即使是这样,这条红鳟鱼已经烧熟了,不吃浪费了岂不可惜!美国商人却说,即使浪费了,他也不能吃,美国商人自始至终都没有碰这条红鳟鱼。
美酒的味道很香,唐·娜却不为之心动;红鳟鱼的味道很美,美国商人却不为之下箸。他们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下的一种自我控制行为,是在自觉地履行道德上的某种义务。有较强自制能力的人,一定能够战胜自我,远离祸害,做到快快乐乐。如果不幸遇到祸害,他一定能够泰然处之,化祸为福,让自己快乐。可见,自制对快乐的人生是极其重要的。
修正自己才能提高能力
上帝问人:世界上什么事最难。人说挣钱最难,上帝摇头。人说哥德巴赫猜想,上帝又摇头。人又说我放弃,你告诉我吧。上帝神秘地说是认识自己并且修正自己的弱点。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也都这么说。
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克服它确实很难。理由繁多,因人而异,但是所有理由都源于两点:害怕发现弱点,害怕修正自己。
就像一个不规则的木桶一样,任何一个系统都有“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情。聪明的人应该把它迅速找出来,并抓紧做长补齐,否则它带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毁了所有的努力。
对于个人来说,下面的弱点是人们最有可能出现的短板。
1.恶习
毫无疑问,不良的习惯可以说是每个人最大的缺陷之一,因为习惯会通过一再的重复,由细线变成粗线,再变成绳索,再经过强化重复的动作,绳索又变成链子,最后,定型成了不可迁移的不良个性。
人们在分分秒秒中无意识地培养习惯,这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必须仔细回顾一下,我们平时都培养了什么习惯?因为有可能这些习惯使我们臣服,拖我们的后腿。
诸如懒散、看连续剧、嗜酒如命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习惯,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束缚、控制住,而这些无聊的习惯占用的时间越多,留给我们自己可利用的时间就越少。这时的不良习惯就像寄生在我们身上的病毒,慢慢地吞噬着我们的精力与生命,这时的习惯就成了一个人最大的缺陷,成了阻碍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所以,习惯有时是很可怕的,习惯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理解,人类的行为95%是通过习惯做出的。事实上,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惟一的差别在于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习惯。而一个人的坏习惯越多,离成功就越远。
2.犯错
通常人们都不把犯错误看成是一种缺陷,甚至把“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成自己的至理名言。
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问题上接连不断地犯错误,比如健忘,这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不能容忍的。一个不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是不配把“失败是成功之母”挂在嘴边的。不管是否具备吸取教训的意识还是能力,它都是一个人在获取成功道路上的致命缺陷。
还有一些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犯错误的频率总是比一般人高。他们做事情总是马虎大意、毛毛糙糙。对他们而言,把一件事做错比把一件事做对容易得多,而且每当出现错误时,他们通常的反应都只是:“真是的,又错了,真是倒霉啊。”
把犯错归结为倒霉是他们一向的态度,或许他们没有责任心,做事不够仔细认真,或许他们没有找到做事的正确方式,但无论出于哪一点,如果他们没有改正错误,这都将给他们的成功带来巨大的障碍。
3.马虎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像。”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曾经因为筑堤工程质量要求不严格,石基建设和设计不符,结果导致许多居民死于非命——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建筑时小小的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的烟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个村庄化为灰烬。鉴于我们这些可知的和未可知的缺点,我们一定要学会修正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做事中检点自己的言行对做事成功是必要的,虽然人们不用匕首,但人们的语言有时比匕首还厉害。一则法国谚语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那些溜到嘴边的刺人的反驳,如果说出来,可能会使对方伤心痛肺。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做人,总是行动在人之前,语言在人之后。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而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谦虚豁达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总是令别人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学会克制自己、修正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修复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短板”,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才能做好我们要做的事。
自强先自制
人们无法驱逐屋里的黑暗,然而,只要让光亮进来,黑暗便自然消失了。
一个能够克制自己性情、统治自己心灵的人是真正伟大的人,如同化学家以碱性来中和酸性一样,一个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够消灭忧虑,解除烦闷,我们说这样的人具有化学性心灵。
一个具有化学性心灵的人,是一个懂得克制的人。因为他知道怎样用欢乐的解毒药来消除沮丧的神志、忧郁的思想,用乐观的思想消除悲观的思想,用和谐的思想解决偏激的思想,用友爱的思想淘汰仇恨的思想。由于他懂得种种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他心灵上便不会受种种痛苦。
很多人对于自己思想上的种种苦闷和烦恼,没有办法来消除,因为他不知道心灵上的化学原理。任何人都会面临心灵上的苦闷,不过到了一定时期,人应该以理性的力量来引导自己,用适当的消毒药来解除心灵上的各种苦闷。
心中充满了悲观、偏激、仇恨的思想时,就要立刻克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转到相反的思想上,也就是乐观、和谐、友爱的思想,这就好比把冷水管的龙头一开,沸水便会立刻降低温度。人应该能像调节水温一样调整自己的思想,在水太热的时候就要把冷水管的龙头打开。
许多人以为思想只是影响着脑神经,其实不全都是这样。生理学家发现在盲人的手指头上,有着熟练敏感的神经。不少盲人有一种惊人的技艺,如能辨识织品精粗,甚至颜色的浓淡深浅,这可证明思想并不全限于脑神经。
生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一切邪恶的思想皆有损于人身的细胞。由于激怒而使神经系统受到的损伤,有时要费上数星期才能恢复原状。无数的实验证明,一切健全、愉悦、和谐、友爱的思想,都有益于全身的细胞,有益于增进细胞的活力。至于相反的思想,如偏激、绝望、悲伤等,都有损于细胞的活力。
著名的生理教授科斯说:“不良的情感,对于人体的肌肉,有着相应的化学作用。良好的情感对人生有着全面的有益的影响。脑神经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因细胞的组织而更改,而这种更改是属于永久的。”
对于水来说,没有一种污染是不能经由化学的方法来提纯。相同,没有一种污浊、鄙陋的思想不能由健康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肃清。偏激、悲观、不和谐都是思想的病症,而只有真实、美满、乐观的思想,才会提高人生的价值。一旦一个人有了健康的思想,那不健康的思想就无立足之地,因为健康的思想和不健康的思想是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的。
人有些时候无力改变外界固有的事物,但是当你和外界发生不和谐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自制来让自己融入周围的不和谐,人只有改变自己,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和消极的心态,才能发现世界的美丽。
不要迁怒那把椅子
小女孩唐娜·戴尔刚刚学会走路。有一天,她搬着一把小椅子到厨房里,想要爬到冰箱上去,她的爸爸急忙跑过去,想扶住她,但已经来不及了,她跌倒在地。当她被抱起来后,她朝那把椅子狠狠踢了一脚,骂道:“破椅子,都是你!”
其实这样的事常有发生,小孩子比较任性,明明自己出错却要迁怒于没有生命的东西或是无辜的旁观者,甚至认为这种行为很正常。
但是,假如这种反应行为模式和习惯一直持续到成人期,那可就麻烦了。自古以来,人们就普遍存在着一种诿过于人的不良倾向。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就最后把过错全都推诿于夏娃身上:“就是那妇人引诱我,我便吃了。”
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生活于世,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绝不可在受难或跌倒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去踢椅子出气。
那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人都喜欢诿过于人呢?细想一下也不奇怪,因为责怪别人比自己担负起责任肯定要容易得多。
对那些不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永远能为自己的弱点或错误找到一些外部环境的理由。比如,他的过错是因为他的童年极为穷困、父母过于贫苦或过于富有、教导方式过于严格或过于松懈、没有受过教育或健康状况恶劣等等。
也有人埋怨丈夫或妻子不了解自己,或是命运与自己作对——你有时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整个世界要一致起来欺负这些人呢?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从没想到要去克服困难,而是先去找一只替罪羔羊。
一位讲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的一名学员有一天下课之后跑来找我。那天,我们的课程是训练学员记忆别人的姓名。我记得那位学员向我这么说道:“我希望你不要指望我能记住别人的姓名,这正好是我的弱点。我一向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为什么呢?”我问道。
“这是我们家的遗传。”她回答道,“我们家族的记忆力一向都不好,所以,我也不期望在这方面有什么改善……”
“小姐,”我说,“这不是遗传的问题,是懒惰。与提高你的记忆力比起来,责怪你的父母显然要容易得多。来,我要向你证明这一点。”
仅仅几分钟,我帮这位小姐进行几个简单的记忆训练,由于她神情专一,效果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消除了记忆力无法通过训练得以提高的想法,我很高兴,她学会了积极改进自己的记忆力而不再去找借口。
世上的父母仅因糟糕的记忆力而遭子女的责怪,这还算是幸运的。小到脱发大到遭遇挫折,把一切都归罪于父母,父母俨然已成了儿女们最好的借口。讲师的故事虽短,但让我看到的却是人性的某一弱点。
还有一名年轻女子,她常常抱怨自己的母亲如何影响她的一生。原来这个女孩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守寡的母亲只得外出工作,以维持生活并教育年幼的女儿。由于这位母亲能干又肯努力,因此后来成为极有成就的女实业家。她细心照护女儿,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她的女儿把母亲的成功视为自己最大的障碍!
这名可怜的女孩子宣称:自己的童年完全被毁坏了,因为她随时处在一种“与母亲竞争”的生活状况里。她的母亲迷惑不解地说道:“我实在不了解这孩子。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想给她一个比我更好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实际上,我只是给她增添了一种压力。”
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英国历史上都德王朝的王子。王子有自己的“替罪男孩”。由于王子是不能受惩罚而挨打的,幼年王子不管多么调皮,都不能打他,于是就花钱雇来一个小孩,替王子受罚、挨打。有许多人都渴望得到这个替身的职位,因为其薪水极高,又能获得晋升的特权和机会。
现在王子的替罪羊这一传统早已消亡。但是那些不成熟的人,仍然具有找寻替罪羔羊的本能冲动。如果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便迁怒于他人,于是就会说现代生活不稳定、不安全,说这个世界太混乱,总之他们总会找到合适的理由。
毋庸置疑,对那些希望自己不仅是长大,而且是迈向成熟的人来说,他们的第一个法则应该是: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光踢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