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潜规则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该仁义时就要果断出击

在战争中,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要果断重拳出击打击敌人,千万不能有不必要的“仁义”,否则必会错失了良机,自取灭亡。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正如农夫与蛇的故事中警示大家的,若对一些小人及狠毒之人怀有仁义之心,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到头来不仅会害了自己,甚至殃及亲友。

春秋时,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不自量力,想接替齐桓公当霸主。但是,遭到了各国的反对。宋襄公发现郑国支持楚国做盟主最积极,便想找机会征伐郑国出口气。

周襄王十四年,宋襄公亲自带兵去征伐郑国。楚成王见势,发兵去救郑国。但他没有直接去救郑国,却率领大队人马直奔宋国。宋襄公慌了手脚,只得带领宋军连夜往回赶。等宋军在泓水(今河南朽城西北)扎好了营寨时,楚国兵马也到了对岸。公孙固劝宋襄公说:“楚兵到这里来,不过是为了援救郑国。咱们从郑国撤回了军队,楚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咱们力量小,不如和楚国讲和算了。”

宋襄公说:“楚国虽说兵强马壮,可是他们缺乏仁义;咱们虽说兵力不足,但举的是仁义大旗。他们的不义之兵,怎么打得过咱们这仁义之师呢?”宋襄公还下令做了一面大旗,绣上“仁义”二字,准备用“仁义”去打败楚国的军队。天亮以后,楚军开始过河了。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人白天渡河,明明是瞧不起咱们。咱们乘他们渡到一半时,迎头打过去,一定会胜利。”宋襄公还没等公孙固说完,便指着飘扬的大旗说:“你难道没见到旗上的‘仁义’二字吗?人家过河还没过完,咱们就打人家,还算什么‘仁义’之师呢?”

楚兵全部渡过了河,在岸上布起阵来。公孙固见楚兵乱哄哄地还没整好队伍,赶忙又对宋襄公说:“楚军还没布好阵势,咱们抓住这个机会,赶快发起冲锋,还可以取胜。”宋襄公瞪着眼睛大骂道:“你这个家伙,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就去攻打,这算仁义吗?”

正说着,楚军已经排好队伍,洪水般地冲了过来。宋国的士兵吓破了胆,一个个扭头就跑。宋襄公手提长矛,催着战车,想要攻打过去。可还没来得及往前冲,就被楚兵团团围住,大腿上早中了一箭,身上还受了好几处伤。多亏了宋国的几员大将奋力冲杀,才把他救出来。等他逃出战场,宋国的兵车已经损失了十之八九,兵器、粮草也全部丢光,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那面“仁义”大旗也早已无影无踪。老百姓见此惨状,对宋襄公骂不停口。可宋襄公还觉得他的“仁义”取胜了。公孙固搀扶着他,他还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得以德服人。人家受伤了,就不能再去伤害他;头发花白的老兵,就不能去抓他。我以仁义打仗,怎么能乘人危难的时候去攻打人家呢?”那些跟着逃跑的将士,听了宋襄公的话,都哭笑不得,心想:我们平日打仗,靠拼命才能打败敌人,这回主公靠“仁义”打仗,害得我们差点儿丢掉性命。

这里,宋襄公的可笑,就在于他混淆了“仁义”运用的场景和实际情况,做了个不合时宜的“君子”,使得自己坐等敌人整装完备来攻打自己,到头来大败了还念念不忘“仁义”二字。宋襄公的迂腐做法我们当引以为戒:一味地按教条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而不懂得变通,难免陷入迂腐的误区,而尚清谈轻实际的作战方式,也是可笑并注定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