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糊涂的替罪羊
在古代的政治斗争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利益,在危机中将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很多精明的领导者都会提前为自己培养几个替罪羊,在关键的战役中,让他们去打头阵,让他们承受最猛烈的第一场袭击。而自己则安然躲在幕后谋划布局,直到大局已定,再出场坐收渔利。他们培养替罪羊时,常常会事先给出很多好处,像名誉、金钱之类,让对方放下防备之心,感觉到自己备受重用而无知地去卖命。
三国时期,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马上逃离洛阳,回去整合兵马,会同袁术、袁绍、孔融、马腾、孙坚等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在这些力量中,曹操拥有较强的实力,且作为发起人,理应以他为盟主,他却主动谦让,把盟主位置让给袁绍,并说什么“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其实他正是看穿了袁绍的虚荣和较弱的缺点,让他做替罪羊,先去打头阵,助自己把握实权。果然袁绍心中大喜,心甘情愿地当了冤大头,结果在群雄逐鹿中四面受敌,力量慢慢削掉,最后终于被曹操吃掉了。
曹操这套阴谋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借力克力,借势灭势;二是可以暗中操纵,浑水摸鱼,得渔翁之利。通过这次与十七路诸侯的合作,曹操几乎全部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而对方则不知他的深浅。等到公孙瓒、孙坚等人看出他的野心时,已为时太晚。更何况此时曹操又玩了一种更高明的手段。
曹操杀入洛阳、消灭董卓后,便把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地盘许昌“供”起来。这一招更高明,他把汉献帝当成皮影,而自己则是耍皮影的人。由于汉献帝的名头,诸侯都不敢对曹操轻举妄动,而曹操更是拉大旗做虎皮,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为大丞相,实则以天子名义对诸侯指手画脚。曹操的这一招,可谓把幕后操纵演绎到了极致。曹操后来的不断壮大,四方贤士猛将皆来投靠,不能不说与此有很大关系。
无论是袁绍还是汉献帝,都被曹操用做了“替罪羊”,或是给戴高帽子,或是武力强迫,都被利用来为曹操打头阵。这种看似“风光”的“替罪羊”,处于风口浪尖上,而得到的不外乎是明枪暗箭、嫉恨攻击,成为众矢之的。而幕后的操纵者不但安然无恙,而且坐收渔利,成为最后的也是最大的赢家。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便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也不能无知地去追逐虚无缥缈的光环,那样无异是在慢性自杀。若是碰上别有用心之人,就会因这虚荣心被他们利用,当了糊涂的替罪羊,吃了大亏还以为占了便宜,那就是人生的大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