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与汉语句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1 关于陈述句的研究概况

汉语陈述句的研究,传统上主要归属于语气范畴。相对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其他句类来说,学界对陈述句的研究重点偏重于结构分析。至于作为句类范畴的陈述句的研究,则往往只是在对句类宏观划分的阐述中顺带提及,没有更深入的专题探讨和分析,更未有研究专著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陈述句是最基本的句子功能类型,是句子研究的基点,特点不及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其他句类丰富。

马建忠(1898/2000)的《马氏文通》的“虚字卷”中分出“传信虚字”和“传疑虚字”两大类,句子按助字所传的语气也相应分为两大类:“助字所传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故助字有传信者,有传疑者。”(马建忠2000:323)“传信”大致相当于陈述句。

章士钊(1907)的《中等国文典》以句子的语气为纲,第一次把句子分为陈述句和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四类。

20世纪50年代中学教学语法的“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问世,“暂拟系统”把句子按语气分为“直陈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直陈句即我们所说的陈述句。黄伯荣(1958)为此专门编写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书,认为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这四种句子“主要是根据说话的目的或句子的作用分出来的”。他给陈述句下的定义是:“凡是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句子叫陈述句。”(黄伯荣 1958:3)书中专列第二章“陈述句”,集中讨论了“什么是陈述句”、陈述句的“肯定、否定和双重否定”以及“陈述句和语气助词”的关系。此后,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学教材都以语气为标准将汉语句子划分为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朱德熙(1982)的《语法讲义》则主张句类“功能说”,划分出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称呼句等五种功能类型,指出“陈述句是可以翻译成形式逻辑中的命题的句子,即可以判断是真是假的句子”,但对陈述句未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徐杰(1987)的《句子的功能分类和相关标点的使用》认为“表情”和“达意”是任何句子都具有的功能,根据功能标准给句子分类时,它们都可以成为分类的标准。根据“达意”标准,可以把句子分成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三类,其中,陈述句是“告诉听话人一件事”的句子。

范晓(1998)的《汉语句子的类型》根据“句子的表达用途及语用目的(语气)”区分句类,将汉语的句子区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呼应句五类,其中陈述句是“指表示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书中对陈述句仅作了举例性的简单介绍。

范晓(2009)的《关于句子的功能》根据句子的语用目的(用途)的功能,将汉语的句子分为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呼应句五类,指出“陈述句(也称‘直陈句’)是陈述一件事的句子,用陈述语气来表示。”表达陈述功能的陈述句可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从表达信息处理功能的角度看,陈述句和感叹句属于“信息储存句”,是“说话者给听话者传递某种新信息的”,可分为“主题句”和“非主题句”,其中“主题句又可下分为叙述句、描记句、解释句、评议句四类”。与《汉语句子的类型》(范晓1998)所建立的句类网络系统稍有不同的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明确将叙述句、描记句、解释句、评议句归属在陈述句和感叹句的下位系统中,而在《汉语句子的类型》(范晓1998)中,作者对叙述句、描记句、解释句、评议句和陈述句等的关系则未作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