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
第一节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方法很多,被广泛接受的分期体系有:Ficat体系、Florida体系、Pennsylvania体系、日本骨坏死研究会体系、ARCO分期体系和Pittsburgh体系。在临床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可靠、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好的分期体系,对确定股骨头坏死阶段、坏死范围、坏死部位和髋臼受累的情况十分必要,同时对不同坏死阶段的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对常用的分期体系介绍如下。
一、Ficat分期
共分为六期。0期:系指患者无症状,X线片正常,属“可疑期”,多见于另一侧髋关节已诊断为骨坏死时。Ⅰ期:X线片表现正常,50%患者有腹股沟区疼痛及大腿放射痛,且伴随髋关节部分活动受限,骨的功能性检查可能检测出阳性结果。Ⅱ期:X线片上有骨重建的迹象而股骨头外形及关节间隙仍无改变,表现为坏死区骨质疏松、骨硬化和囊性变,髓芯活检肯定有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症状明显。过渡期:介于Ⅱ期和Ⅲ期之间的过渡期病损,表现为软骨下骨折(新月征)及股骨头局灶性变扁。Ⅲ期:X线片示股骨头内硬化、囊变,股骨头塌陷,有新月征,关节间隙正常,临床症状加重。Ⅳ期: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关节软骨丢失和髋臼骨赘形成等骨性关节炎特征,临床症状疼痛明显,髋关节各向活动明显受限。
二、Pennsylvania分期
0期:X线片、骨扫描与磁共振均正常。
Ⅰ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或)MRI异常。
Ⅱ期:X线片显示骨坏死的异常表现(如股骨头内的囊变或硬化)。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塌陷。
Ⅳ期:股骨头扁平。
Ⅴ期:骨关节间隙变窄和(或)髋臼软骨发生改变。
Ⅵ期:股骨头和髋关节的退变进一步加重,逐步发展为关节间隙的消失和关节面的显著变形。
注意:Ⅰ、Ⅱ期,据股骨头受累比例又进一步分为A、B、C三个亚期,A(轻度,股骨头受累小于15%); B(中度,15%~30%); C(重度,大于30%)。在Ⅲ期,判断标准系根据骨折线范围确定,A(轻度,新月形骨折的长度小于15%的总关节面长度); B(中度,15%~30%); C(重度,大于30%)。在Ⅳ期,据股骨头表面塌陷的范围和程度确定,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塌陷或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塌陷或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塌陷或大于4mm下陷)。
三、ARCO分期
1992年ARCO委员会综合了Ficat分期、Steinberg分期和日本骨坏死研究分期后确定新的体系。ARCO分期较以前的任何一种分期体系都更系统、更全面,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最实用的体系,在确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0期:骨活检结果与缺血性坏死一致,但其他所有检查均正常。
Ⅰ期:骨扫描阳性或MRI阳性或两者均呈阳性。
Ⅱ期: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性变及骨质稀疏),在X线片及CT片上无股骨头塌陷,骨扫描及MRI呈阳性,髋臼无改变。
Ⅲ期:新月征,依股骨头受累位置,病变可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Ⅳ期:X线片示股骨头关节面变扁,关节间隙变窄,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
注意:Ⅰ期、Ⅱ期中,依据股骨头受累的位置,病变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据股骨头受累比例再分为A、B、C三个亚型,A(股骨头受累小于15%); B(15%~30%); C(大于30%)。Ⅲ期中,细分为:ⅢA,新月征小于15%或股骨头塌陷小于2mm; ⅢB,新月征15%~30%或股骨头塌陷2~4mm; ⅢC,新月征大于30%或股骨头塌陷大于4mm。
四、中医学分期
中医学采用分期辨证施治。在初期给予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以逐瘀祛邪、消除症状为主;中期补气养肾、和营扶正、调理脏腑功能为主;后期给予补益气血、益肾壮骨,侧重调补全身状况。这三期的划分是依据骨折三期辨证,以消、和、补为其三期治则的。有学者认为临床上分期的掌握相对比较困难,而且骨坏死的病理改变要比骨折病理变化复杂,大致可以认为初期相当于Ficat Ⅰ—Ⅱ期,中期相当于Ficat Ⅲ期,后期相当于Ficat Ⅲ—Ⅳ期。通过分类分期,可使治疗更明确简捷,当然临证当以主症表现,X线检查为依据,进行辨证治疗。
五、病理分型
Ⅰ期:髋部无症状,X线片示股骨头有轻微密度增高,或有点状密度增高区。
Ⅱ期:髋部无症状,X线片示股骨头密度明显增高(全部或部分),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X线片示股骨头负重区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
Ⅳ期:髋部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受限。X线片示股骨头扁平或死骨区塌陷。
Ⅴ期:髋部疼痛明显。X线示死骨破裂,髋关节间隙狭窄,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髋部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X线片示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或硬化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