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血管外科的历史与发展
血管外科在医学发展史中,无论国外或国内,都是外科领域内发展较晚的专业,它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历史更短,但普及迅速,在诊断、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外血管外科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后期研究血管吻合材料和方法,经历了20世纪初的血管腔内诊断治疗材料学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种合成纤维人造血管的问世,以及微创介入技术的开展,使血管外科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在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CTA、DSA、MRI、Doppler、血管镜及动脉插管、血管支架的应用等,腔内血管外科迅速发展。近年来血管外科领域基因的研究,使得血管外科的发展与其他最新学科发展结合日益紧密。
我国血管外科的诊治水平无论是在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及淋巴疾病方面,还是在基本技术、基础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不少进展,正在缩短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1950—1965年间,我国和国际上血管外科距离是不大的,如同种动脉移植上比国际上晚8年,人工血管应用上晚5年,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术上晚7年。当时也有我国的独到之处,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比国际上好,断肢再植成功为世界首创,断拇指再植成功要比Komalsu报道的早2年。其后真丝人工血管的研制成功、尿激酶的提取,中西结合的药物的应用,各种分流转流术的开展,带血管蒂的皮瓣、大网膜、肠袢、肌肉等移植以及显微外科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布一加综合征治疗疗效的提高,都为血管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血管外科以独立专科或专业组的形式,不断出现在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各种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不断地召开。于1993年组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1994年我国成为亚洲血管外科协会创始成员国之一。于2007年在我国举行第八届亚洲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这些不仅标志着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得到明确,亦体现了我国血管外科正朝着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而努力。
二、我国血管外科护理现状与展望
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自我国1994年成为亚洲血管外科协会创始成员国之一以来,一些有条件的大型医院已经设有正规的血管外科病房,在诊断和治疗血管疾病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血管外科护理也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经过几代护理同仁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贫乏到丰富,从幼稚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并逐渐向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为集一系列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肿瘤护理、康复护理、专科检查护理、专科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专科疾病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社区护理等于一体的一门新兴学科。
三、血管外科护士必备的核心素质与能力
血管外科是外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护士必须继续学习“四新”知识,具备多种能力,以优良的态度,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血管外科护士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知识素质、技能素质以及态度素质。护士的知识素质包括护理专科知识、心理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循证护理知识、安全法律知识、外语以及计算机知识等。我国护理界前辈钟茂芳女士认为从事护理专业的人是具有学识的人,护士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护理界老前辈林菊英女士也勉励护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等,这与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做一名学习型员工是相吻合的。在当今知识经济型社会,护士不仅是医嘱的执行者,还必须具备较广泛的知识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病人快速变化的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护士的核心技能素质主要包括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危机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护士的核心态度素质是指对病人尊重、热情、诚挚、关心,才能取得病人的高度信任,因为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是实施有效护理的关键。
第二节 习题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89年,Jassionowsky首先以丝线不穿过血管内膜的间断缝合法修补血管裂伤,这是最初的什么尝试
A.血管缝合
B.动脉缝合
C.静脉缝合
D.淋巴管的缝合
E.神经缝合
2.1904年,Dawbain, Lussenhop, Spence报道用熔化的石蜡油冻作为栓塞剂注入病人颈外动脉,这是最早的什么手术
A.溶栓术
B.取栓术
C.消融术
D.血管栓塞术
E.介入治疗术
3.1927年,Dos Santos首先做经腰穿刺什么动脉获得成功
A.肠系膜动脉
B.腹主动脉
C.股动脉
D.腰动脉
E.肾动脉
4.1941年,Farinas经什么动脉插管逆行动脉造影
A.腹主动脉
B.髂动脉
C.股动脉
D.腘动脉
E.胫前动脉
5.20世纪50年代,哪种人工血管的问世,推动了血管移植术的发展
A.真丝人工血管
B.合成纤维人工血管
C.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D.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
E.涤纶人工血管
6.1953年,经皮穿刺体表主干动脉插管造影检查使得什么技术问世
A.CTA技术
B.PEA技术
C.PTA技术
D.腔内隔绝术
E.Seldinger技术
7.1957年,哪种人工血管问世并于同年应用于临床
A.真丝人工血管
B.合成纤维人工血管
C.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D.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
E.涤纶人工血管
8.1963年,Fogarty发明了什么导管,血管栓塞的手术疗效大大提高,并且应用至今
A.双腔球囊扩张管
B.陈旧性取栓导管
C.Fogarty球囊导管
D.扩张导管
E.转流管
9.1964年,谁首创经皮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脉硬化导致的狭窄
A.Dos Santos
B.Fogarty
C.Jassionowsky
D.Dotter
E.Farinas
10.1967年,Mobbin Uddin最早报道利用血管造影技术留置何种血管装置
A.血管内支架
B.下腔静脉滤器
C.血管镜
D.Forgarty导管
E.转流管
11.20世纪70年代末,离体研究发现超声能量可以消融附壁血栓,随着血管超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超声导管性能的不断改善,使得哪种技术逐渐地由临床前的尸解及动物实验发展到临床应用阶段
A.PTA技术
B.Forgarty取栓术
C.腔内支架植入术
D.血管内超声波消融技术
E.腔内滤器植入术
12.1989年,Nabel等首次用重组基因修饰内皮细胞,植入猪动脉壁,揭开心血管疾病哪种治疗的序幕
A.基因治疗
B.介入治疗
C.开放治疗
D.药物治疗
E.综合治疗
13.1991年,Parodi率先报道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成为血管外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哪种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和推广
A.人工血管移植技术
B.自体血管移植技术
C.腔内隔绝术
D.体外循环技术
E.PTA技术
14.哪一年,我国对髂股动脉瘤的病人施行了动脉瘤切除和同种动脉移植术
A.1953
B.1954
C.1955
D.1956
E.1957
15.哪一年,我国为腹主动脉骑跨栓施行取栓术并获得成功
A.1956
B.1957
C.1958
D.1959
E.1960
16.哪一年,我国对颈内动脉闭塞施行动脉内膜剥脱术
A.1963
B.1964
C.1965
D.1966
E.1967
17.哪一年我国开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施行取栓术
A.1946
B.1950
C.1952
D.1957
E.1964
18.哪一年我国开始对颈内动脉闭塞施行动脉内膜剥脱术
A.1963
B.1964
C.1965
D.1966
E.1967
19.哪一年我国成为亚洲血管外科协会创始成员国之一
A.1991
B.1992
C.1993
D.1994
E.1995
20.汪忠镐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直致力于什么疾病的研究,并由此把我国血管外科推向世界
A.腹主动脉瘤
B.布-加综合征
C.动脉硬化闭塞症
D.动静脉瘘
E.主动脉夹层
(二)多项选择题
1.1923—1924年,谁分别将造影剂注入病人的血管获得成功
A.Berberich
B.Sicard
C.Brook
D.Raynaud
E.Debakey
2.1950—1965年间,我国血管外科在国际上的独到之处包括哪些
A.尿激酶的提取
B.断肢再植成功为世界首创
C.我国断拇指再植成功要比Komalsu报道的早2年
D.真丝人工血管的研制成功
E.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种类繁多,主要的病理改变有哪些
A.狭窄
B.闭塞
C.扩张
D.破裂
E.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4.血管外科疾病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A.外周动脉疾病
B.心脏血管疾病
C.颅内血管疾病
D.外周静脉疾病
E.常见动静脉联合疾病
5.可导致间歇性跛行的疾病有
A.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B.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C.雷诺病
D.深静脉血栓形成
E.下肢血管瘤
6.可导致静息痛的疾病有
A.动脉性疾病
B.静脉性疾病
C.淋巴性疾病
D.心脏疾病
E.肝脏疾病
7.关于肢体水肿描述错误的是
A.静脉压力增高是造成肢体水肿的最常见原因
B.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或有逆流病变时,水肿呈凹陷性,以踝部与小腿最明显
C.淋巴水肿抬高患肢,水肿可以明显或完全消退
D.淋巴水肿特点早期具海绵状特性,加压后凹陷,解除压迫后恢复原状,足及踝部明显
E.静脉性水肿抬高患肢无明显改善
8.脑缺血和卒中主要与哪些颅外颈动脉疾病有关
A.颈动脉狭窄
B.颈动脉闭塞
C.颈动脉斑块脱落
D.颈动脉瘤
E.颈动脉体瘤
9.周围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A.基因治疗性血管生成
B.防止移植血管血栓形成
C.预防血管移植物再狭窄
D.预防动脉重建后动脉瘤形成
E.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0.对腔内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A.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
B.以导管技术为基础,以导入血管为通路而完成治疗操作
C.是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相结合的产物
D.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E.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但较昂贵
二、填空题
1.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______要比国际上好。
2.动脉疾病主要包括动脉______和______病变。
3.动脉性静息痛主要是由于______引起。
4.静脉疾病包括______和______疾病。
5.静脉倒流性疾病包括为______和______疾病。
6.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则可分为______和______等。
7.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8.扩张性病变主要以动脉瘤为主,可分为周围动脉瘤______、及______。
9.动脉瘤根据成因和病变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10.血管疾病异常皮肤颜色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11.静脉性溃疡是指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慢性溃疡,好发于______。
12.血管性坏疽常见______和______两种。
13.微创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促成了______腔内隔绝术的形成。
三、判断改错题
1.Dotter首创经皮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硬化导致的狭窄。
2.血管疾病的疼痛主要由于动脉供血不足或者静脉回流障碍所造成的。
3.静脉倒流性疾病可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布加综合征。
4.动脉闭塞性病变主要包括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5.由急性动脉阻塞引起者,症状常于夜间加重,病人不能入睡,常取抱膝端坐体位,以求减轻症状。
6.腔内隔绝术是将带有人工血管的支架移植物,在股动脉处作一小切口,通过一种特殊的输送装置导入动脉瘤腔内,将动脉瘤与血管腔隔绝开来。
四、名词解释
1.指压性色泽改变 2.运动性色泽改变 3.体位性色泽改变 4.暖膝征 5.干性坏疽 6.湿性坏疽
五、简答题
1.血管外科包括哪些疾病?
2.血管外科静脉疾病包括哪些?
3.血管外科动脉疾病包括哪些?
4.何谓动脉和静脉联合疾病?
5.何谓淋巴管疾病?
6.何谓动脉性静息痛?
7.何谓静脉性静息痛?
8.何谓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9.简述引起肢体水肿的原因。
10.何谓静脉性水肿?
11.何谓淋巴水肿?
12.周围血管疾病皮肤温度改变有哪些?
13.何谓皮肤的异常色泽?
14.肢体感觉异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15.何谓缺血性溃疡?
16.何谓淤血性溃疡?
17.动脉形态改变有哪些方面?
18.静脉形态改变有哪些方面?
19.简述血管外科肿块的特征。
20.简述腔内血管外科的治疗范围。
21.简述国外血管外科发展变化现状?
22.20世纪50—60年代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状况如何?
2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有哪些?
24.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心理护理?
25.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疼痛护理?
26.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肿瘤护理?
27.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康复护理?
28.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专科检查护理?
29.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专科用药护理?
30.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围手术期护理?
31.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专科疾病护理?
32.如何在血管外科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护理?
六、论述题
1.血管外科临床护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血管外科护士必备的核心素质包括哪些?
3.论述血管外科的社区护理。
4.血管外科病人常见症状及体征有哪些?
第三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E 7.E 8.C 9.D 10.B 11.D 12.A. 13.C 14.B 15.C 16.A 17.D 18.A 19.D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E 3.ABCDE 4.ADE 5.AB 6.AB 7.CE 8.ABCD 9.ABC 10.ABCDE
二、填空题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闭塞性 扩张性 3.缺血性神经炎 4.静脉倒流性疾病、静脉回流障碍性 5.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布加综合征 7.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8.内脏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9.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10.发红 发绀 苍白11.足靴区 12.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13.腹主动脉瘤
三、判断改错题
1.(√)
2.(√)
3.(×)
改: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布-加综合征。
4.(×)
改:动脉扩张性病变主要包括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5.(×)
改:由慢性动脉阻塞引起者,症状常于夜间加重,病人不能入睡,常取抱膝端坐体位,以求减轻症状。
6.(×)
改:腔内隔绝术是将带有人工血管的支架移植物,在股动脉处作一小切口,通过一种特殊的输送装置导入动脉瘤腔内,将动脉瘤与血管腔隔绝开来。
四、名词解释
1.指压性色泽改变是指以手指重压皮肤数秒钟后骤然放开,正常者受压时因血液排入周围和深部组织而呈苍白色,放开后皮肤颜色迅速复原。动脉缺血时,皮肤颜色复原时间延缓。如果在发绀区指压后不出现色泽改变,提示局部组织已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2.运动性色泽改变是指静息时正常,但在运动后肢体远侧皮肤呈苍白色者提示动脉供血不足。这是由于原已减少的皮肤供血,选择性分流入运动的肌肉所成。
3.体位性色泽改变又称Buerger试验:先抬高下肢70°~80°,或高举上肢过头,持续60秒,肢体远端皮肤保持淡红色或稍微发白,如呈苍白或蜡白色,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再将下肢下垂于床沿或上肢下垂于身旁,正常人皮肤色泽可在10s内恢复,如恢复时间超过45s,且色泽不均者,进一步提示动脉供血液障碍。此项检查对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有诊断意义。肢体持续下垂,正常人至多仅有轻度潮红,凡出现明显潮红或发绀者,提示为静脉逆流或回流障碍性疾病。
4.慢性股浅动脉闭塞的病人,由于股深动脉代偿性扩张,膝关节侧支动脉形成良好者,其膝部皮温可明显升高,出现“暖膝征”。
5.干性坏疽指由于动脉阻塞或者闭塞引起的肢体缺血性坏死。由于静脉回流通畅,加上体表水分蒸发,坏死的肢体干燥且呈黑色,感染较轻。
6.湿性坏疽指发生于动脉阻塞又有淤血水肿的肢体,因感染较重,呈黑色或暗绿色。坏疽组织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线。坏死组织有恶臭,病人可因毒血症,病情危重。
五、简答题
1.答:血管外科疾病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动脉和静脉联合疾病以及淋巴管疾病。
2.答:静脉疾病包括静脉倒流性疾病和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静脉倒流性疾病又分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而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则可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布-加综合征等。
3.答:动脉疾病主要有动脉闭塞性/阻塞性病变和扩张性病变。动脉闭塞性病变主要包括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扩张性病变主要以动脉瘤为主,可分为周围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根据成因和病变的不同又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4.答:主要指动静脉瘘,其手术治疗方法有两类:闭合性手术,切除动静脉瘘后四头结扎动、静脉近端和远端血管;修复性手术,切开动脉或静脉后修复瘘口,或切除动静脉瘘后重建动、静脉。对肢体主干血管应尽量采用修复性手术,但对肘部或肘窝以下的分支动脉仍可进行四头结扎,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5.答:一些比较棘手的淋巴管疾病的治疗如肢体淋巴水肿,主要采用手术和/或非手术方法促进淋巴回流,目前疗效尚不尽如人意,对此种疾病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另外对于淋巴管性肿瘤或畸形如淋巴管瘤或淋巴管囊肿的外科治疗,部分病人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6.答:动脉性静息痛多发生于慢性临界性肢体缺血状态时,踝部动脉收缩压一般≤6.67kPa(50mmHg),趾端收缩压≤4.0kPa(30mmHg)。与跛行疼痛的方式不同,缺血性静息痛不表现在肌肉群,而在足部特别是足趾和跖骨。无论急性或慢性动脉阻塞,都可因组织缺血及缺血性神经炎引起持续性疼痛伴间歇性加剧,向远端放射并伴麻木,厥冷、烧灼等。急性病变,如动脉栓塞可引起急骤而严重的持续性疼痛。由慢性动脉阻塞引起者,症状常于夜间加重,病人不能入睡,常取抱膝端坐体位,以求减轻症状。
7.答:静脉阻塞,静脉血栓继发炎症、严重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静脉回流障碍性病变时,肢体因严重淤血而有持续性胀痛,同时伴有静脉回流障碍的其他表现,如肢体肿胀及静脉曲张等,抬高患肢可减轻症状。静脉性溃疡所引起的疼痛,是炎症激惹所致,这类疼痛也可经过抬高患肢或者卧床休息后缓解。
8.答:动脉、静脉或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局部有持续性疼痛。由动脉阻塞造成组织缺血坏死,或静脉性溃疡周围炎,因激惹邻近的感觉神经引起持续疼痛。由缺血性神经炎引起的持续性疼痛,常伴有间歇性剧痛及感觉异常。
9.答:肢体水肿是血管外科常见症状。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时,由于血管内压力升高,以至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肢体水肿。在小腿静脉泵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可导致小腿尤其是踝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水肿。此外炎症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也可以引起水肿。如果淋巴管道由于先天性或者继发与病理改变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使富含蛋白的淋巴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肢体肿胀。
10.答:静脉压力增高是造成肢体水肿的最常见原因。静脉压力增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①心源性如心功能不全。②静脉内阻塞如静脉内血栓形成。③静脉外部受压阻塞。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或有逆流病变时,因下肢静脉高压使血清蛋白及液体成分渗入并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其特点是浮肿呈凹陷性,以踝部与小腿最明显。除浅静脉曲张外,常伴有小腿胀痛、色素沉着或足靴区溃疡表现。抬高患肢,水肿可以明显或完全消退。
11.答:淋巴水肿是由于炎症、肿瘤、创伤等原因淋巴管阻塞时,富有蛋白质的淋巴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内,形成肢体浮肿,呈凹陷性或坚实,早期具海绵状特性,即加压后凹陷,解除压迫后恢复原状。以足及踝部明显,逐渐向近侧扩展,形成范围广泛的水肿,抬高患肢无明显改善。后期皮肤明显增厚角化且粗糙,无可凹性,质地硬实,形成典型的“象皮腿”。
12.答:皮肤温度与通过肢体的血流量相关。动脉阻塞性病变时,血流量减少,皮温降低;急性动脉栓塞时,皮肤温度降低的平面要比栓塞平面低一掌宽至一个关节,而皮肤颜色改变、感觉和运动障碍的平面常比栓塞部位低一至两个关节平面。末梢动脉强烈痉挛时,可使指(趾)端发凉,但在痉挛缓解后,皮肤温度又会复升。静脉阻塞性病变时,由于血液淤积皮温高于正常;动静脉瘘时,局部血流量增多,皮温明显升高。皮肤温度的改变除病人能自我察觉外,可作皮肤测温检查。用指背比较肢体两侧对称部位,可以感觉出皮温的差别,或在同一肢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查出皮温改变的平面。亦可利用测温计测试。在恒温环境下,对比测试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的皮温,如相差2℃以上有临床意义。
13.答:检查病人皮肤颜色时,应尽可能利用天然光线,在室温为25℃左右的环境中进行。正常皮肤温暖,呈淡红色。异常皮肤颜色分为发红、发绀和苍白三种。皮色呈苍白色或发绀,伴有皮温降低,提示动脉供血不足。皮色暗红,伴有皮温轻度升高,是静脉淤血的征象。如红斑性肢痛发作时,皮肤呈典型的潮红色。雷诺综合征发作时,肢端末梢对称部位呈持续和均匀的发绀,伴有皮肤温度的降低。
14.答:①沉重:行走不久,肢体出现沉重、疲倦、休息片刻可消失,提示早期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动脉硬化闭塞症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静脉病变时如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等,常于久站、久走后出现倦怠,平卧或抬高患肢后消失。②浅感觉异常:动脉缺血影响神经干时,正常神经功能受损,可出现麻木、麻痹、针刺或蚁行等异样感觉。小动脉栓塞时,麻木可以成为主要症状。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而肿胀时间较久者,皮肤感觉往往减退。③感觉丧失:严重的动脉狭窄继发血栓形成,或急性动脉阻塞时,缺血肢体远侧浅感觉减退或丧失。如病情进展,深感觉随之丧失,足(腕)下垂及主动活动不能。
15.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疾病病变较重时,肢体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因缺血缺氧形成溃疡,此类溃疡好发于远端足部,溃疡边缘不规则,锯齿状,肉芽组织呈不新鲜灰白色。常伴有静息时剧痛。
16.答: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静脉回流障碍静脉血液淤积导致淤血性缺氧,形成溃疡。此种溃疡多发生在小腿远端,内踝上方,即所谓的足靴区。溃疡面积大、浅,肉芽组织易出血,溃疡周围皮肤常伴有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等改变。
17.答:有下列两方面形态改变征象: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见于管腔狭窄或闭塞性改变。②形态和质地:正常动脉富有弹性,当动脉有粥样硬化或炎症病变后,扪触动脉时,可以发现呈屈曲状、增硬或结节等变化。
18.答: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静脉血管管腔增大、扭曲、重者呈蚓状突起。肢体出现浅静脉曲张时,往往是静脉瓣膜破坏或回流障碍的结果。如果导致静脉曲张的原因为动静瘘,常常伴有皮肤温度升高,伴有杂音及震颤。曲张静脉炎症时,局部出现静脉血管走行相一致的条状皮肤发红、条索状硬结、局部压痛,并与皮肤粘连。
19.答:肿块包括搏动性和非搏动性肿块。搏动性肿块通常为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的主要表现,此类肿块常可触及明显震颤及可闻及血管杂音。压迫近端动脉,肿块可变小,搏动、震颤可明显减弱或消失。非搏动性肿块常见于血管瘤、淋巴管瘤。肿块质地软,体位试验阳性,压缩性,边界不清,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或淋巴液。
20.答:腔内血管外科的治疗范围涉及到动脉扩张疾病、动脉阻塞疾病、静脉阻塞疾病、静脉倒流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外伤等诸多领域。同时,还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技术,如:血管镜、血管腔内超声、血管腔内消融技术等,使得腔内血管外科技术日趋完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术。
21.国外血管外科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后期研究血管吻合材料和方法,经历20世纪初的血管腔内诊断治疗材料学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种合成纤维人造血管的问世,以及微创介入技术的开展,使血管外科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在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CTA、DSA、MRI、Doppler、血管镜及动脉插管、血管支架的应用等,腔内血管外科迅速发展。近年来血管外科领域基因的研究,使得血管外科的发展与其他最新科发展结合日益紧密。
22.答:1950—1965年间,我国和国际上血管外科距离是不大的,如同种动脉移植上比国际上晚8年,人工血管应用上晚5年,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术上晚7年。当时也有我国的独到之处,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比国际上好,断肢再植成功为世界首创,断拇指再植成功要比Komalsu报告的早2年。其后真丝人工血管的研制成功、尿激酶的提取,中西结合的药物的应用,各种分流转流术的开展,带血管蒂的皮瓣、大网膜、肠袢、肌肉等移植以及显微外科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布-加综合征治疗疗效的提高,都为血管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
23.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血管外科以独立专科或专业组的形式,不断出现在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各种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不断地召开。1985年在济南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大会;1987年中华医学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1993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血管外科与腔内血管外科大会;2004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全国会议。1993年,组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1999年,我国举行了第三届亚洲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至2006年已召开8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再次在我国举行第八届亚洲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得到明确,亦体现了我国血管外科正朝着与国际水平接近而努力。
24.答:心理护理是指临床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治疗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人际交往所进行的互动交流。首先护士通过对血管外科病人在患病、手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必要时可采用心理测试量表,然后提出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并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最后护士主要通过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提高认知能力、行为矫正和生物反馈训练等心理干预方式实施心理护理,从而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血管外科的术前病人或急诊病人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如果病情恶化、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组织坏疽需要截肢时可能导致病人产生抑郁、沮丧、悲观甚至愤怒心理;因淋巴水肿所致的畸形外观或吸毒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的病人可能产生自卑甚至自杀的负性心理。因此,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并通过自己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姿势等良性刺激做好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促进其心身的康复。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心理护理正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25.答:疾病可以折磨一个人的躯体,疼痛则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灵魂。传统观念认为,疾病引起的或术后的疼痛导致病人痛苦、焦虑、害怕、愤怒等负面情绪,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睡眠、活动、进食和交流等是正常的,病人不必抱怨。现代观念则认为,疼痛是无益的,病人应该免于疼痛,无痛是病人的权利。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疼痛它既是一组典型的症候群或综合征,又是某些疾病的一组症状,它是指机体受到了各种伤害性刺激后产生的主观感受,需要比较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标准和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护士首先要判断疼痛的存在及其性质,也需要判断疼痛的强度、范围及持续时间,配合医生做好疼痛护理。血管外科病人的疼痛主要是由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高压、淤血、水肿引起。动脉系统疾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是由于肢体动脉缺血性引起的,具有慢性的、长期的特点,如间歇件破行及静息痛等,使病人活动能力减退并影响睡眠和食欲,治疗常采取采取消炎、扩管、放低患肢、手术、镇痛药等治疗措施;静脉系统疾病引起的疼痛则具有急性、短期的特点,可通过抗凝、溶栓、祛聚、抬高患肢、消肿治疗得到缓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意识的加强,在血管外科做好病人的疼痛护理,为病人提供无痛护理,是血管外科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也称为血管外科护理课题之一。
26.答:近几年随着我国血管外科的飞速发展,一个一个的手术禁区被攻克,尤其表现在血管外科肿瘤的治疗方面。随着肿瘤学和血管外科的发展,血管肿瘤疾病与肿瘤合并血管外科疾病病人越来越多。血管肿瘤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颈动脉体瘤等,恶性肿瘤包括血管恶性肿瘤、腔静脉内肿瘤等;肿瘤合并血管外科疾病主要包括乳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上肢淋巴水肿等。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导致了病人的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加之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对机体有较大的破坏性,因此病人往往承受多重的压力。因此要加强对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27.答:康复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使残疾者(或病人)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恢复,重建病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的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平等的资格重返社会。如康复医疗体育又称运动疗法,是一种医疗性的体育运动,对周围血管的治疗与康复有一定的作用,特别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所致的间歇跛行,有良好疗效,且方法简单,如步行及Buerger运动等。在国外体育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下肢因缺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收到好的效果。血管外科病人出院后一般都要穿弹力袜,弹力袜对静脉疾患有促进静脉回流和保护、支持作用,但若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促进静脉回流、反而会加重血液淤滞。因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穿弹力袜的指导,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血管外科病人因缺血或创伤需要截肢,截肢后假肢的使用对每—个病人都没有经验,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护士要及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执行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进行长期的自我健康照顾。护士还需经常通过电话或家庭随访了解执行情况,评价其康复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作为一个血管外科护士,具备较为丰富的康复护理知识,对病人住院乃至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8.答:血管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的检查。护士必须熟悉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I和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放射核素造影(ECT)等,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无创伤性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I和MRA等。血管造影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如DSA,为诊断血管外科疾病的金标准。CTA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CT的处理,增强影像,获得动脉系统显影。此法较安全,不需动脉插管,因而避免了许多由动脉插管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检查准确迅速,并适用于门诊病人检查。实验室检查也是血管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实验诊断学的迅速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手段,也推动血管外科的发展。血管外科护士应掌握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了解凝血功能,作为术后抗凝或溶栓药物护理观察的参考依据,护士要熟悉和了解实验室检查的正常数值、临床意义、操作方法等。
29.答:血管外科药物治疗常见的三大疗法包括抗凝疗法、溶栓疗法和抗血小板疗法。抗凝疗法是通过药物降低或消除血液的凝固性,临床上常用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加曲班、华发林等抗凝药,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溶栓疗法是利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组通过对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激活纤溶,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的药物,目前常用于临床而有效的有尿激酶、纤溶酶、巴曲酶、重组链激酶等,主要有过敏反应和出血并发症;抗血小板疗法是利用抗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和释放反应而达到防栓、治栓的目的,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波立维、前列腺素E(保达新、凯时),以及中草药如丹参、川芎嗪等,副作用相对较小。还有降低血液黏度药物如右旋糖酐,偶见不良反应。作为专科护士要掌握专科治疗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积极观察药物副作用,防治药物并发症。
30.答: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手术是治疗血管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血管外科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如心血管功能情况、脑供血情况、肝肾功能测定、肺功能情况以及凝血功能测定,并评估局部情况,如病变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感觉、疼痛、运动、形态等情况,护士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手术室护士加强术前访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体位和活动、疼痛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各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等,实现病人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
31.答: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专科化愈来愈成为临床医学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临床护理呼唤专家般的护理人才。血管外科护士也逐渐向专科护士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专科护理水平。血管外科病变的部位不论是在动脉还是在静脉,周围循环受损、组织血液灌注量减少是其共同特征。当血流减少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所需的氧气和营养时,就会发生组织缺血、缺氧,在临床上表现出许多共同的症状,如患肢疼痛,皮肤色泽、温度和营养状况的改变等,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肢端破溃、感染及坏疽等营养不良的改变。因而动静脉疾病的护理有一定的共同性。动脉或静脉重建术术后,必须仔细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以了解血管的通畅度。不同之处是动脉手术后,观察有无肢端麻木、疼痛、皮色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且患肢应处在平行或低于心脏的水平;静脉手术后观察有无肢体肿胀、发绀和浅静脉怒张等,患肢放置则应高于心脏水平等。血管外科病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要加强人文关怀和专科建设,添置专科护理工具如坐便器、拐杖和轮椅。注重细节护理如加强患肢足部护理及皮肤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注重指导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血管外科护士必须抓住专科发展机遇,加强护理研究,改进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而努力工作。
32.答:血管外科新业务新技术包括骨髓干细胞治疗技术、超声消融术、激光治疗技术、血管镜微创旋切术、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使用等,新开展手术包括腔内介入治疗、大型血管重建术、基因治疗等,血管外科护士必须能够尽快熟悉和掌握不断更新的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确知各种仪表显示的数据和图形所代表的临查意义、正常值;熟悉和掌握新业务新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对新开展的手术方,护士要了解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对新业务新技术的顾虑,调动病人配合手术的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
六、论述题
1.答: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自我国1994年成为亚洲血管外科协会创始成员国之一以来,一些有条件的大型医院已经设有正规的血管外科病房,在诊断和治疗血管疾病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血管外科护理也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经过几代护理同仁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贫乏到丰富,从幼稚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并逐渐向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为集一系列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肿瘤护理、康复护理、专科检查护理、专科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专科疾病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社区护理等于一体的一门新兴学科。
2.答:现代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分为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和情感素质,即护士不仅会业务技术操作,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适宜的情感和优良的态度,才能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需求。血管外科是外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护士必须继续学习“四新”知识,具备多种能力,以优良的态度,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血管外科护士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知识素质、技能素质以及态度素质。
3.答:现代护理已从生理护理扩展到社会-心理护理,从疾病护理扩展到预防保健,从医院走向社区,扩大到了工厂、学校、家庭、幼儿园等。护理对象不仅是已病之人,还应包括未病但可能生病的人及有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人。多数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属于慢性过程,与吸烟、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情绪波动及缺乏躯体活动等多种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如何帮助人群清除和避免各种影响人体健康的不良因素,是现代社区护理的主要课题。无论在增进健康、加强保护的“一级预防”中,还是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治的“二期预防”中,现代社区护理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且大有作为。血管外科护士要经常性地开展社会性的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什么是血管外科疾病,它有什么危害,到哪里就诊;尤其要纠正和改变那些不科学的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积极戒烟、减肥,避免寒冷和情绪波动,鼓励进行系统有序的肢体活动和锻炼,给社区人群以正确引导,让他们了解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使社区人群能够早期接受合理的检查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从而减轻他们的疾病负担和心理负担。
4.答:①疼痛:肢体疼痛是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疾病的疼痛主要由于动脉供血不足或者静脉回流障碍所造成的,通常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类。②肢体水肿:肢体水肿是血管外科常见症状。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时,由于血管内压力升高,以至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肢体水肿。分为静脉性水肿和淋巴水肿。③皮肤温度改变:皮肤温度与通过肢体的血流量相关。动脉阻塞性病变时,血流量减少,皮温降低;静脉阻塞性病变时,由于血液淤积皮温高于正常。④色泽改变:皮肤色泽改变主要由于动脉供血不足,舒缩失常,以及静脉系统淤血,高压所引起,能反映肢体的循环状况。⑤感觉异常:主要有肢体沉重,浅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等表现。⑥溃疡和坏疽:肢体溃疡尤其是下肢溃疡,是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常见的血管性肢体溃疡有缺血性溃疡和淤血性溃疡两种。坏疽是肢体坏死并发细菌感染的结果,血管性坏疽常见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两种。⑦形态改变:动脉和静脉都可以出现扩张或狭窄性形态改变,并引起相关临床症状。⑧肿块、震颤和血管杂音。⑨脑缺血和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