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留守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总序

我出生在农村,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走上领导岗位后,在山区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尔后又在省政府分管了五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最近,省社科院的同志抱来一套即将付梓出版的《农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丛书》命我作序,勾起了我心底深厚的“三农”情结。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方向,明确了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方略,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难事。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样的背录下,“三农”研究蔚然成为显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理论成果。同时,也仍然存在很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如何深入透彻地研究“三农”问题并作出科学决策,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升级版呼之欲出的情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我以为,推进“三农”问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维度,观之以更宏阔的视野,致之以更深入的审视。

一是全球视野。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世界正越来越贴近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中国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球粮食危机日益逼近,中国粮食安全影响世界粮食供给格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农村城镇化是转换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推动世界经济摆脱阴霾的重要因素;高成本时代悄然来临,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关乎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巩固,更影响着全球许多商品的供给和价格。研究“三农”问题,必须以世界格局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为横向维度,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复杂形势,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处理农业农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三农”问题的化解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是中国语境。“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稳定农业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谋求农业、农村、农民长远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三农”本身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问题。因此,必须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改革深化,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视域中来加以考察与研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我们必须正视国情和农情,牢牢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中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和战略定位。

三是区域实际。区域维度也是考察“三农”问题的基本维度之一,必须将“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结构中加以考察与研判。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农村面积广阔的大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基础、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导致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很大,这一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中国几乎考虑任何全局性问题时都必须重视在空间维度上的考量,这是基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基本研究难度,本质上是统筹发展思维的重要体现,是区域生产关系适应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处理好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局部突进与全局推进的关系,提供多元的、有差别的、分类指导的制度选择与安排,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制度供给与创新提供更为宽松的空间。

四是群众立场。历史从来都是由数以亿计的人民大众开创的,任何历史发展进程都是历史主体的主体性提高的过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农民的生存、转型和发展问题,而农业与农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讲不过是农民问题的派生,“三农”问题研究也只有紧紧把握“群众立场”这一核心问题。同具体的、实际的、生生不息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语境环环相扣,同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通,才能够继往开来、永葆生命活力。我们必须以亿万农民的实践历史为研究核心,以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重大关切,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研究问题、寻求对策,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实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令人欣慰的是,湖北省社科院组织编写的《农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丛书》较好地体现了这四个维度。该丛书围绕农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立足湖北,放眼全国,对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模式、服务管理、政策支持、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数据与案例并存,理论性与实用性兼顾,必将为推行“三农”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是为序。

赵斌

2014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