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机作业电子商务
第一节 农机作业电子商务现状
一、农机作业呈现新特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十二五”期间,可以用五个持续来概括:
1.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2006—2009年连续4年同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新高,2010年机械化水平将超过50%,预示着农业劳动机械化主导时代的到来。机械化生产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
2.需求持续旺盛。需求热点集中在大中型动力机械、水稻插秧、玉米收获机械等。随着农业结构深入调整,对经济作物、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初加工机械的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农机使用者对产品的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效率、售后服务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3.发展机制持续创新。农机合作社和以农机作业为主体的农机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形式多样化、总体经营效益提高,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解决农业小规模经营与大农机生产之间的矛盾将有新的探索和突破。
4.农机工业持续增速。产业集中度加快提高、产品结构加快调整,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呈现快速普及应用态势,其他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机械化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方兴未艾。
5.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农机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对农机科研、农机制造、农机流通、农机推广培训、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监督管理明确了任务要求和扶持措施,各地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随着“三大”工程的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农机培训阳光工程),中央和地方在农机化科研、教育培训、购机补贴、作业补贴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二、农机作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大挑战。
1.农机化水平总体不高,装备结构不够合理,不同区域、农业各产业、各环节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
2.农业生产和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农机利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3.农机化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4.部分环节适用农机产品和技术供给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5.应对日益凸显的能源短缺约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农机肩负重要使命,同时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三、农机作业电子商务滞后原因
在农机生产、农机流通和农机作业三个主要环节中,农机作业应用信息化是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1.农机作业多为个体行为。在我国农村现行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下,农机作业提供者多是个体农机户或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对象也是个体农民或种养殖大户。
2.农机作业目标客户明确。当前,农机手的农机作业服务对象非常明确,主要是周围的、比较熟悉的个体农民或种养殖大户。而且多是回头客,农机手和种养殖农民对农机作用的信息需求不是很强烈,其作业价格都是互相协商议定的。
3.农机作业时效性很强。由于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季节性很强,作业时效性需求高,作业质量、作业价格等也因时节、地块、作业难度也不同。
四、农机作业迫切需要电子商务
1.农机跨区作业呼唤信息化。近年来,在全国兴起的大规模农机跨区作业,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传统作业方式,由于跨区到外县、外市、外省,这就要求农机作业者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作业需求信息以及作业量、作业时段、作业价格等多项信息,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者也开始了解各地农机保有量和农机作业活动情况及农机作业价格。于是,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就迫切需要农机化信息。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就专门开设了“全国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直通车”,长年发布农机作业供求信息,起到农机作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功能和作用。
2.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需要信息化保证。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风起云涌,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时尚,组织起来的农机手再也不是过去的个体户,靠小打小闹已经跟不上形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首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大量的农机化作业需求信息来满足合作社成员的作业需求。
3.农村土地适度流转促进农机的规模化作业。农村土地流转集中后,其农业生产基本要依靠机械化作业,找谁作业,作业价格多少,谁的作业质量最好,这些都要通过网络信息才能解决。
从国家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率先开设的“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到全国各省(市、区)、市、县(区)基本上都开设了农机化信息网站,这些网站基本上都是农机政务网性质,但都大量发布了农机化作业信息,尤其是“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开设的“全国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直通车”,为广大的农机手和农民朋友架起了农机作业的信息化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