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机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机电子商务的认识水平
近年来,尽管全国各地农机电子商务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电子商务在农机产业还没有得到普及,通过电子商务解决农机服务和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问题还没有被提上一些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加快农机电子商务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机电子商务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和促进农机电子商务,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农机电子商务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
二、加快推动农机电子商务的进程
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所谓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农机电子商务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与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和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所谓硬件,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农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响应“唱戏”的格局,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的步伐。
三、强调农机信息时效性和有效性
为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力的信息反馈,同时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农机信息的加工是连接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中枢,起着关键性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农机化信息处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信息的发布是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
四、完善农机电子商务的工作规范
农机化科技信息工作必须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以实现信息工作和信息网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农机化信息网络的作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频次;实现信息收集渠道系列化、适时适用化;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网的作用,加强网络互联、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日常工作中要提高电子化办公的比重;省级要做好对上级部门的信息汇报、对下级工作的信息指导作用;市、县要做好对基层部门及农民的信息提供与反馈作用。
另外发展农机电子商务,还要多渠道筹集农机电子商务发展的资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领域新、工作难度大,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各地应成立以农机管理部门一把手为组长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农机化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二是切实加强技术指导。由农业部农机化司信息中心对整个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提出统一的技术指导意见,制定统一、开放的网络技术标准,重点是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标准。以利于形成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便于农业部农机化司信息中枢能够有效调控,地方各个网站及使用终端能够灵活地分散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利用现有通讯、办公设备进行改造。采取部分信息的有偿服务,谁联网、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的方法筹措资金。吸引域外投资者,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争取国家和地方无偿、有偿资金或贷款投入。利用资本运作,通过入股、挂靠等形式,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