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陆仙杂稿集》题序

2014年8月8日

我外祖父李向荣,字陆仙(1904.5.8—1988.10.21),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的一个大户人家。其少年求学颇为刻苦,自幼聪明好学,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学教育。《五经》、《四书》、《幼学》、《贤文》、《三字经》滚瓜烂熟;《诗经》、《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等可倒背如流;博览群书《史记》、《资治通鉴》、《左传》等经典著作;精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而且颇有心得。他悟性强,记忆力好,智商超群。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其青年时期经过商。18岁离家自谋职业,在阳新县枫林镇临街租赁房屋,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中药铺。惨淡经营几年,业绩一般,但可勉强糊口,自食其力。25岁弃商从政。经考试,择优录用于南京市国民政府,任职秘书工作。其文笔很受当时石瑛市长的赏识。

抗日战争爆发后,外祖父又随国民政府辗转四川成都、重庆、武汉数地。后来经历,我在为《陆仙诗集》的题序中已作了记载,在此不一一叙述。

值此,《陆仙杂稿集》正式编辑成书之际,我如获释重。因为我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废寝忘食,翻阅史料,多方考证,终于完成了外祖父李向荣先生遗嘱所托,了却了老先生的心愿,甚为欣慰!

这本文集,共收录老先生杂文69篇,诗18首,词1首,歌1首,楹联46首。大多是他晚年的作品。他在遗嘱中写道:“此系我晚年耗费一番心血所作,确望勿抛弃与遗失,永远存念,切嘱切嘱!再者,所有文字不妥之处并乞为我改正,尤为至感!”

老先生的文稿,篇幅短小精悍,少则500字以内,多则1000字有余,最多未突破2000字。

从他所选的题材和写作手法来看: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重点突出;采取一事一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广泛运用哲学逻辑、辩证法。粗略分类,其题材涉及: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人际关系、日常生活、名人箴言、道德修养、教育养生、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等等。

其中论文32篇,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层次分明,结论能画龙点睛;游记散文4篇,以人叙事,以景抒情,虚实结合,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

还有他的诗、词、楹联。格律严谨,平仄清晰,对仗工整,文学之语言的运用,真乃达到了炉火纯青之程度。令人惊叹!

老先生,让人敬仰,八十高龄,才思敏捷。特别是对世界发展趋势具有独到见解;对国内现状的描述切中时弊;对有些问题剖析别具一格。

从这些遗稿中,我深深体会到“文如其人”。他的思想深邃,思维敏捷,洞察细微;他的胸怀开阔,远见卓识,深谋远虑;他的意志坚强,毫无媚骨,不屈不挠;他的精神乐观,心地善良,热爱生活;他的人品高尚,性格耿直,憨厚淳朴;他的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他的情感丰富,家国情怀一体,忧国忧民情结,并富于情趣。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直接看出老先生不但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他忧国忧民,极为担心中华民族危亡;极为憎恨日本侵略者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极为热爱自己的祖国、家乡和亲人。

老先生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他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也能淡然面对,深度理解,泰然处之,随遇而安;当身居逆境的时候,也能自强不息,适应适宜,耐心等待,逐步改变,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文稿的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普世的价值观。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着神奇的色彩,始终充满乐观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老先生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这些文稿无不凝结着他的智慧和心血;无不是他心路历程、生活历程、工作历程的生动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和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怀念他!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在文稿的校对中,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考证,我的好朋友,咸宁老乡,省政府法制办王桂华副主任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另外我的三弟王定笔,对外祖父的遗稿保存和文稿整理成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诚以致谢并铭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