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汴梁梦断:中国曾经的世界第一都市是如何衰落的

十年前,美国的纽约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世界数一数二的城市,呈现一片繁华景象。清晨,上班族们习惯性地阅读起《纽约时报》,看着看着,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该文的标题与众不同:竟然直接使用了中文标题,还没有带英文译注,这在美国的报业几乎史无前例。也许你会问,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特殊文章呢?仔细一看,标题是《从开封到纽约——繁华如过眼云烟》,作者为该报专栏作家Nicholas D. Kristof。

一千年以前的今天,开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这样说不光是因为其本身的繁华,还因为它是一个经济总量占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帝国首都。然而那只是过去了,千年以后,纽约登上了这一宝座,今昔对照,这期间的辛酸苦楚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文章通过对两者的比较,认为纽约应该从开封的衰落中学到两点,否则难免重蹈开封的覆。原文如是说:“保证科学技术优势和健全的经济制度的重要性。历史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依靠的正是先进的文明、领先于时代的贸易政策以及一系列技术革新,例如发明了铁制的犁,发明了印刷术以及纸币。但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轻视贸易和商业,在那之后的六百余年时间里,经济停滞,人们的平均收入再没有提高过。”“二是要注意自满的危险。因为那时,中国开始习惯于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并认为无须向其他国家学习——这也是衰落的开始。”

今天的人们想要了解当年的繁华,可以通过一幅画和一本书。画是那幅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最近在故宫武英殿展出,受到热捧;书则是两宋之际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后来靖康之变,野蛮的金人南下,作者不得已跟逃难人群一起,背井离乡。江南虽然风景秀丽,可当年开封之美始终难以忘怀:“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就好像是做了一场世界上最美的梦,如今梦醒了,才发现是一场空。那么当年开封何以在北宋时达到极盛?此后又为何无可奈何花落去?

说实在的,开封被称为“七朝古都”,但一般人貌似只记得那是北宋时的首都,另外六个可能印象不深。开封当时的辉煌与首都的地位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王朝的统治者都不可能忽视天子脚下的建设,毕竟那是国家的门面,外国人看着呢。陈桥兵变以后,赵匡胤把首都定在开封,沿袭了后周的模式。其实从唐朝灭亡以后,五代有四个政权定都于此,分别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只有后唐不是。而在之前的秦汉、隋唐,都城一般都是长安洛阳,怎么关中地区在这个时候就不受宠了呢?假如你是宋太祖,让你来给北宋选一个首都,你又会选择哪里?

反正赵匡胤对开封其实是不大满意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来到洛阳,向大臣们提议,这违命侯李煜都投降了,咱们迁个都怎么样?话音刚落,群臣个个面有难色,就连晋王赵光义都不支持。宋太祖的着眼点是安全因素,开封处于平原之上,周围没有大山阻隔,只有北方的黄河勉强算个屏障,相比于关中,没有地利的优势,住在那儿实在是缺乏安全感,南方的吴越、南唐当然不足为虑,但北方的契丹虎视眈眈,幽云十六州已经被石敬瑭孝顺给他们了,一旦辽兵南下,河北一丢,对方铁骑沿着华北平原南下,畅通无阻,京城几乎无险可守。为了保证安全,也为了削弱地方,北宋守内虚外,在京畿维持大量禁军,并修建坚固的城防,以弥补开封本身的硬伤,庞大的军队耗费的钱粮无数,让人揪心。宋太祖不愿意冗兵的情况继续下去,他觉得洛阳更好。但残酷的现实给了太祖皇帝一巴掌,关中地区的经济早已大不如前,无法承担起这么多人的粮食供给。其实隋唐时期已经是这样了:当年隋文帝还要跟老百姓一起逃荒,唐高宗几乎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要去运河附近的洛阳吃饭。如果要运钱粮到关中,势必通过三门峡,那里是船难高发区,一大半漕船是过不了的。不但钱物已经运不到关中,而且迁都的工程量浩大,国家又没统一,北宋是通过政变建立的,安土重迁的官员们在开封有既得利益,所以不愿意搬家。听到等等理由,赵匡胤妥协了,无奈地说:“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没有山川之险,在战争年代是坏事,在和平年代却是好事,意味着便利的交通。打开北宋的地图可以发现,开封处于天下之中,无论是前往北部边界,还是富庶的江南,路程都差不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有利于支配全国。在古代没有铁路、机场,水运是非常便利廉价的运输方式,开封那时的繁荣与此是分不开的。隋唐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明显,随着天下的安定,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江南就成了开封的衣食父母。城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一条是汴河,其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还有一句记载更恐怖:“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绝对是黄金水道,我们能够通过文字记载想象当年的盛况。如果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那么开封绝对是货船运来的城市。由于汴河是开封乃至北宋政府的生命线,所以朝廷异常重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皇帝的神经。平时有专人蹲在汴河旁盯着,看看有没有问题,水深是否达到六尺,低于这个标准,船只是走不动的,但如果水深超过七尺五,就要派军队护堤了。淳化年间,宋太宗曾亲自出马视察汴河,带着宰相、亲王在泥中走了好久,弄得灰头土脸,群臣劝他老人家回去,他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朕安得不顾?”后来满清的时候,道光不大敢搞皇粮海运也是此理,一旦漕船出意外,京城就有大乱的危险。

由于开封城内河流众多,经济繁荣,政府又重视绿化、园林建设,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到江南的错觉,所以北漂到开封的游子经常因此思念家乡。比如大家都很熟的一首《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写的是元丰六年左右,籍贯钱塘的周邦彦客居京城,在太学读大学,见到类似水乡的荷塘,不禁思乡。

当伦敦还只是个一万五千人的小县城时,开封已经是个百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大都市了,有人甚至认为里面有五百万人,简直完胜之。在这座城市里,中外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种类繁多,甚至连专门的消防队都有了,一遇火警,有马军禀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坊市界限被逐渐突破,夜市有各种各样没见过的小吃:“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黎冻鱼头、姜豉类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为了帮扶穷人,政府提供了从胎儿到坟墓的福利:

胎养令:家里有孕妇但生活拮据的,发粮食补贴。

居养院:居养鳏寡孤独、贫困不能自存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死后予以安葬,费用都由国家出。

安济坊:救助病患,控制传染病。

福田院:北宋开封有东西南北四大福田院,收容老幼贫民,分长期收容与短期收容。

官学:一开始收钱,北宋中期变成免费教育,如果上了大学还有助学金。

楼店务:负责管理和维护国有房产,并向公众招租,类似于现在的廉租房,而且是在首都地区的。相信大家比较关心租金问题,真是良心价,每月170文钱,相当于现在100元多一点吧,真是便宜。

漏泽园:为那些死于街头、荒郊野岭的人设置的公共墓地,且墓穴的质量较高,不会让穷人因为死不起而苦恼。经考古发现,墓葬内都有墓志,墓志铭中有顺序编号、死者和有关家属姓名,以及埋葬日期等内容。

青楼妓馆上演着才子佳人的故事,酒楼里整晚灯火通明,上下相照,几百个浓妆艳抹的妓女聚在主廊上,等待着顾客的呼唤,“望之宛若神仙”。若是闲着无聊,可以去娱乐场所找乐子,瓦子勾栏是城市综合性文娱演出之地,内部有许多艺人的表演区,遍布京城,还可以去听说书人讲三国故事,大文豪苏轼就曾听过,他发现只要一提刘备输了,听众就痛哭流涕,若是曹操输了,大家就拍手称快。木偶戏也挺有意思的,种类繁多,有仗头傀儡、悬丝傀儡、水傀儡等。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在此名扬天下,李师师、宋徽宗密道幽会显风流。“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开封街头贩夫走卒这样的小百姓穿得跟当官的似的,农民都穿的是绫罗绸缎,想想今天的民工……算了,不说了。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只有一百多年,说长也真不长。这是开封最辉煌的时代。

正当开封人沉醉于惬意的生活时,北方的山林里却阴云密布,除了军事,几乎什么都落后的女真人还能忍耐多久?自从看了宋军在辽南京城下的“精彩表现”,他们已经蠢蠢欲动了。事实证明宋太祖当初的担心果然不是多余的,澶渊城下只是惊出一身冷汗,靖康之变就躲不过去了。开封被攻破,宋徽宗、宋钦宗都被掳走,金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从那时开始,这座城市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尽管曾短时间当过金国的首都。元、明、清、民国时,开封都是河南的省会,但省会和首都比,绝对是差远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一方面可以算是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是灾难的诱因,大家都知道你这里重要,战乱还能少得了?南宋初年,宋金围绕开封有好几次争夺,岳飞天天做梦都想收复故都;金末,元军包围开封,连续进攻16个昼夜,城中瘟疫横行,死者将近百万,长期的缺粮使人相食,家里没钱的甚至连块坟地都找不到。还有明朝末年时、中原大战时、抗日战争时,打一次,毁一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拆罗马总用不了多少天吧,多次的战火把以前的建设成果也一笔勾销了。

除了政治地位的下降,更要命的是水运的日趋衰落。开封旁边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与汴河,都不能再为这座城市带来荣耀。北宋以后,汴河缺乏治理,泥沙淤积严重,而江南又控制在南宋手里,不可能再把钱粮运往开封。元朝后,漕运主要靠京杭大运河,由江南直接将钱粮运往北京,不再经过开封了,这简直就是致命一击。黄河的形势就更不容乐观了,随着上游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大量泥沙入河,进入平原后,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河床越来越高,形成地上河的危险局面。以前上地理课,书上都会印幅插图,对比黄河河床与开封铁塔的高度。一旦暴雨连绵,堤坝岌岌可危。此外,黄河改道,夺淮入海,河道离开封越来越近,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古代的治河水平不高,冲垮堤坝是常有的事。1841年,黄河决口,大水围困开封八个月之久,情势危急,协办大学士王鼎和戴罪的林则徐一起治河,朝夕守在大坝旁边,终于使堤坝合龙,免了灭顶之灾。

天灾也就罢了,更遗憾的是还有人祸。为了阻止北方之敌南下,守方往往掘开黄河大堤,利用洪水阻止敌人,国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是郑州花园口那次了,东部平原变成黄泛区,虽滞缓了日军的脚步,但自己的损失也不小。当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为了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直接放黄河水,闯军一看,太阴险了,你放我也放,结果两股水流交汇在一起直奔开封,没用多久,城里的37万百姓和明朝军队通通喂鱼,只有3万人幸免于难,情景惨不忍睹,前代的历史遗存都掩埋在淤泥之中,这一场大难直到清初才缓过来。黄河的泛滥还导致土壤盐碱化,曾经沃野千里的开封变得土壤贫瘠,粮食亩产量维持在一百斤左右,跟汉朝的水平差不多,拖累了经济,植被的破坏也很严重,要不被洪水冲走,要不被砍去修堤,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片荒漠。自然条件的恶化诅咒着这座城市,制约着它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社会。

相比于古代,今日的开封似乎更不容乐观,狭小的城区,陈旧的建筑,一副萧瑟之感,大部分所谓的古建筑都是现代新建的,对此,游客总感觉有些惋惜,但也可以理解。想想也是,经历了这么多,就算闯王不放水,也躲不过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呀,保存下来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封的政治地位继续下降,就连省会的地位都不保,拱手让给了郑州,原因是郑州有两条铁路交会,为交通枢纽,且在河南地理位置适中,潜力大。历史真是给开封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当年的繁华得益于交通,如今的落寞也是由于交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游戏规则变了,影响发展的因素也变了。环境恶化,工业建不起来,人才留不住,历史上留下来的硬伤太多。缺乏优势的开封逐渐走向迷失,被郑州超越,又被洛阳超越,特别是20世纪后期那一段,下滑明显。如今在河南省内,开封的经济总量在十名开外,不及郑州的四分之一,离得很近,差距却太大了,今日之厄,又是谁之过?

“漫步在开封街头,我不停地问讯当地居民为什么一个曾经的国际大都会却沦落到如此模样,从他们的回答里,我听到了不少开封人对纽约的羡慕。有一个男子说他准备偷渡到美国,给一个人蛇集团交了25000美元。不过,当地的许多人坚持认为,中国已经上了路,正在朝着恢复自己的大国地位的目标迈进。”这是《纽约时报》作家的访谈感受。

1923年,已过花甲的康有为登开封龙亭,面对破败的城市、滔滔的黄河水,感慨万千,题字写道:“东京梦华销尽,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史书中冷冰冰的文字道不尽人间沧桑,犹存的开封铁塔泣不成声。昔日辉煌的城市去了哪里?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又去了哪里?答案是你的脚下,北宋东京遗址在地下8到11米的地方,再往下是唐代的汴州城,还有魏国大梁城,往上是金代的、明代的、清代的,全都沉睡在黄河的淤泥之中。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到张养浩的怀古诗:“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同样是残垣断壁,秦汉的和宋元的又有多大的区别?无论朝代怎么更替,是盛世还是衰世,都过去了,不变的是劳苦大众都不会有太好的日子过,尤其是底层的农民。这年头,少部分出去读书,一部分出去打工,年纪大的在村里种地,和祖祖辈辈一样……

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