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琴童养成计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前言学钢琴的小孩

家长的困惑,

学生种种出人意料的表现,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促成了这本书。

一次演出结束后,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学钢琴?”

那时我正读大三,望着对面年近花甲刚开始弹“大汤”的阿姨,我脱口而出:“是钢琴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钢琴。”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的孩子,我们对于眼前展开的人生画卷是没有太多自主绘画权的。那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钢琴是稀罕物,学钢琴的小孩跟钢琴一样少,教钢琴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父亲的朋友因为见我手指条件好,主动提出要收我为徒时,父亲立刻同意。从此,他坚定地将钢琴与我的人生绑定,无论我对钢琴“爱还是不爱”,无论我对练琴“屈从还是反抗”,都不曾动摇父亲的决心。

想当年,在经过了最初的兴趣和喜爱,在经历了父亲“节假日每次练琴四小时,否则不能离开琴房”的高压政策后,作为小学生的我开始了一段顽强抵抗钢琴的斗争。我故意将琴房钥匙扔上房顶,天真地以为“既然钥匙丢了当然不用再练琴”,可是父亲借助木梯轻而易举地就将钥匙捡回。数次失败的起义过后,经过再三考量,我坦诚地跟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再也不想学钢琴了。结果,迎接我的是半夜三更被父亲从暖被窝里拧出,一顿暴风骤雨般的呵斥加威胁。

我们那个年代,学钢琴的小孩背后都站着一位执着的父亲或是母亲。

我认识一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女生。她家在武汉,父亲每周先骑自行车再转轮渡,从汉口送她到武昌上课,多年来风雨无阻。有年冬天,大雪路滑,上轮渡时自行车滑倒了,为了保护女儿,父亲摔成骨折。由于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的重担全在父亲一人身上;因为心疼父亲,女儿数度要求“不再学钢琴”,然而父亲的坚持让女儿最终从音乐学院毕业。

在音乐学院上学时,一双渴求的眼睛曾深深打动了我。那是一个十二岁男孩的妈妈,她每两周带儿子从宜昌到武汉上钢琴课。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宜昌到武汉单程就要六个小时。上课前,妈妈想让儿子练练琴,苦于没有琴房,于是在教学楼里徘徊寻觅。透过门上的玻璃窗,她与我四目相对,因为那双渴求的眼睛,我打开了琴房的门。

对孩子学琴的执着,在钢琴家郎朗的父亲身上体现到了极致。执着的父母,刻苦的小孩——一大一小、一高一矮的背影中,折射出我们那个年代学钢琴的小孩与钢琴之间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

钢琴,一旦寄托了大人的梦想和小孩的未来,就变成了一件神奇的东西,让人又爱又恨。同样的爱恨交加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琴行已不是稀罕物,钢琴更是多到各种品牌让你挑得眼花缭乱。许多孩子是因为听到了钢琴的声音,因为喜爱而主动要求学习的。他们的主动选择跟当初懵懵懂懂被送到钢琴前的我全然不同。然而就是这些主动选择学琴的小孩,之后对钢琴产生厌恶情绪的却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因为钢琴闹到母子不和,闹到孩子大声宣告:“再要我学琴,我就离家出走!”

为什么会这样?

原本给人带来快乐、带来光明的钢琴,为什么在有的家庭中扮演了“冷酷杀手”的角色?为什么本来喜欢钢琴的孩子,一段时间之后,会对钢琴心生反感和厌恶?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本能地逃避练琴,只要一上琴,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教育家们声称的学习钢琴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想象力、观察力,能提高孩子的情商与智商,这些究竟从何谈起?

为了学钢琴,小学五年中我换过三所学校;而中学时为了对抗父亲的执着,我竟然偷改人生轨迹,逃学去运动队做了一年跳伞运动员。然而,彻底离开后,我才蓦然发现自己对钢琴的爱。从小到大的陪伴,钢琴在我心灵深处不知不觉地生长,长成生命中无法分离的元素。时光荏苒,当初的顽童历经曲折,成长为钢琴老师,孩子遭遇钢琴后的点滴苦乐,我都曾深刻体会过。

因此,学生们对待钢琴的爱恨情仇、酸甜苦辣,我都深深懂得。

孩子们与钢琴接触后种种酸甜苦辣的故事,常触动我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钢琴教学,尤其是面对跟自己儿时一样明明喜欢音乐却又逃避钢琴的孩子。从顽童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令我从此岸渡到彼岸,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让我不由自主地转身回望,促使我不仅从老师的角度,也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观察、思考。

我以钢琴老师的视角,从家长、老师、学生三个方面记录下发生在钢琴教室里的故事,构成了此书的第一部分“当徒弟遇上师父——琴键上的黄金三角形”。这些故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孩子的学及家长的帮,从三者的重要性来探讨参与教学的三方如何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构建和谐稳定的三角形关系。只有在和谐稳定的三角形关系中,钢琴学习才会对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成为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好朋友。

在古希腊和中国的上古时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

直至今天,音乐依然被列入素质教育的范畴。教育家们认为,学习钢琴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想象力和观察力,能提高孩子的情商与智商。在第二部分“除妖降魔——家长们应该知道的钢琴技巧”中,我想试着探讨这个话题,探讨儿童钢琴学习的特殊性,期望通过这个章节加深父母们对儿童钢琴学习的了解,期望琴爸琴妈们能在更广的教育视角下,配合老师构建“和谐的学习关系”,让钢琴学习真正助益孩子成长,让孩子终身受益。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虽然历经坎坷,一路上却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美景!沿途风光和意外收获是出发那一刻难以预料的绮丽相遇;从踏上琴路的那天起,一个个音乐故事便悄悄地躲藏着,如意想不到的美景,等待着与琴童们不期而遇。第三部分“征途风光——钢琴课上的音乐故事”,就是希望通过一些传奇音乐故事,让孩子们更加亲近“钢琴”这件乐器,为学琴的过程增添色彩。

享受学习的过程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学习的过程既包括收获的喜悦,也蕴含辛勤的付出和汗水,甚至是痛苦的逃避和轮番登台的挫折、难题;学习的过程就像唐僧师徒的取经之旅,精彩就在路上!无论坦途还是逆境,无论甘甜还是苦涩,各种滋味我们皆应带领孩子一同品味。品味丰富了,人生自然丰富。

为什么傅雷教导儿子傅聪要“首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

为什么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为什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在您得出自己结论的过程中,这本小书如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和欣慰。我的记录将因您的思考而彰显意义。

谨以此书献给我敬爱的执着的父亲和已故的母亲。同时,感谢刘明坚老师、关键老师帮我修改,感谢堂妹李璇和李礼对此书写作的关心与鼓励,感谢先生一路相伴给我信心,感谢所有的琴爸琴妈及可爱的学生们。

特别感谢我学琴路上的启蒙者——刘进清老师,是您为我推开了一扇奇妙的认识世界的窗。

愿所有学钢琴的小孩都快乐,愿所有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吉祥安康!

李淼

2013年7月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