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演讲、气场、领导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修饰语言:做一场漂亮的演讲

语言的修饰方式有很多:排比、比喻、韵律使用……这些,都是有效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准确、有力、鲜明,演讲家也喜欢在演讲的过程中运用大量的修饰手段,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使得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到升华,这样就能产生强烈的号召力。领导在进行演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修饰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变得雄辩。

运用修辞佐证你的观点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抽象的概念不适合放在谈话之中,在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动物、石头、男人、女人、桌子、金属等具体的东西。”这句话旨在告诫人们要用形象具体、耳熟能详的东西进行比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在演讲中,修辞就是一种很有力的表达方式。

修辞的种类有很多,引用、比喻、对比、反复、排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些不同的修辞手法作用也不一样。比如引用和比喻可以辅助听众理解你的观点,让你的演讲更具趣味性;夸张、反复和排比则能够突出重点;对比会让你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美国总统林肯对于演讲中修辞的重要性甚为认同。

有一次,林肯翻阅送到他白宫办公桌上的报告,直到翻到第六页时他还没搞清楚这份文件要阐述的观点。又看了几页,总算在第十四页上他才弄清楚其中的含义。

对于这样一份冗长、啰嗦的报告,林肯有些愤怒。他生气地说:“假如我去买一匹马,我不需要卖马的人告诉我这匹马身上共有多少根毛,我只需要知道它有何特点。原本不复杂的事情却用这么复杂的语言来叙述,真是浪费生命。”

在这里,林肯就使用了比喻,用马作比喻,就非常清晰而准确,给人以直观感受。这就是高明的说话方式,能立刻让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意思。

作为领导,所进行的每一次演讲说到底其实就是一次与下属之间的对话。想让自己的演讲收到理想的效果,就要学会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完善自己的讲稿。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演讲更加生动,更有力量,也更能打动听众。

以下是演讲过程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第一种是引用,这是演讲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我们在演讲开始的时候常会用一句名人名言,或者某段著名的故事,这都是一种引用。引用这种修辞手法会为演讲带来不错的效果。

第二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反复。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以相同的节奏重复同一个意思。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起到强调作用,而且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第三种是排比。排比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句式罗列在一起,但每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

还以林肯为例,他就曾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中使用了排比句。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在此坚决地表示:要让他们的死有价值;要让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让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林肯这个排比句的使用让他的发言听起来气势恢宏,非常有感染力。

反问用得好,也是一种极其能证明个人观点的修辞手法。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相同的句子,如果用不同感觉的语气说出来,可能就会让听众感受到不同的内容。

比如说,一位领导在阐述某个观点完结的时候,他说:“难道不是吗?”虽然表面上是一个问句,但并不需要下属做出回答,通过这种语气他加强了自己的观点,也抓住了下属的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这种修辞都会用在过渡部分或是结论部分。假如你想说服下属,不妨在例证后加上一句反问,这样可比正面阐述要有力得多呢!

画龙点睛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使得演讲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感召力和表现力,纯熟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领导者在和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重述观点、引用名言、成语典故或者是在一些具体的数据或事例中加入排比、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讲话的分量,还能增强讲话的效果。

使用韵律是主要策略

著名作家歌德说过:“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这句话告诉人们韵律优美的讲话会更好地传递信息。领导进行演讲的目的,就是要快速建立起下属的好感,这就要求领导在语言实用性的基础上,也不能忽略艺术性。

艺术性的讲话是一种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要特别讲究语言艺术,要注重韵律,引人入胜,要求吐字清楚、准确,语气和语调都要富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使得语言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情感,富于感染力和鼓舞性,这样才能吸引下属主动参与。

使用韵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语音方面,一个是节奏方面。

第一,语音。领导演讲的价值,要以一连串的声音传递给下属。在讲话时,语言要朗朗上口,声音要铿锵有力,更要讲究语言的音韵和乐感,这样才能体现出演讲的完整性和旋律美。演讲的时候,为了加强自己表达的效果,在句末适当地选用同义词中最合韵的字眼,使得语音跌宕回环,同韵相应。对领导来说,语言比较上口,而对下属来说,则好听好记。语言的和谐统一,能够更好地传达领导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一位教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演讲中,这么说道:“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这样的演讲给人一种悦耳之感,整个演讲朗朗上口,非常吸引听众。

第二,节奏。节奏是一种自然的需要,领导在进行口头传播的讲话过程中,需要浓郁的艺术色彩和美的感召力。这就要求有优美的旋律和适当的节奏作为支撑,节奏指在演讲的过程中要有秩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领导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上,领导在讲话时,要根据自己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处理节奏,使得声音的高低快慢相互辉映,这样才能体现出领导讲话的重要性。

作家冯艺曾经做过一场演讲《我们正年轻》: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我们的心声呀,就是我们开始自由呼吸的时候流出的,流出积蓄已久的真挚的爱,流出绿绿的幼稚,流出皎皎的天真,流出殷殷的血丝,我们一定能养育出那森林、那牛羊、那鲜花;当五彩的世界还在梦中,我们就毫不犹豫地仰起那红润的迷人的嘴唇……

这篇演讲就是通过有旋律的语言、深厚的情感、铿锵有力的语音,表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演讲效果。

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具有比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讲话的过程中,能够随着自己主题体现出有张有弛,起伏有致的变化。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一定要在演讲的时候使用韵律,要注意节奏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变化、语速的快慢,并把这些和自己的演讲情感密切结合起来。当下属热情高涨的时候,要如同狂风暴雨,鼓舞士气;当下属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字字千钧,发人深省;当下属情感平静的时候,又要声音适中,使其受到感染。在演讲的时候,领导如果能用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加上一段漂亮的演讲词,就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引起下属的共鸣,从而让思想和行动能够快速地结合起来,成为有机统一体。

画龙点睛

作为出色的演讲者,想要锤炼表达,首先就要了解语言的特点,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积累知识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出色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就不可能进行出色的管理。要想构建起个人的语言魅力,要想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要想让自己拥有出口成章的表达与演讲艺术,就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修饰,就一定要在演讲的过程中使用韵律!

比喻让演讲更生动

成功的演讲除了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有针对性、感染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充沛的感情、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演讲更富有激情,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呢?最好的途径就是运用比喻。比喻是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延伸,也是领导提升演讲效果的有力武器。如果能够在演讲的时候,巧妙地加入比喻的修辞手法,就能让你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绚烂多彩。

第一,运用比喻可以让道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变得表述自然,语言直白,浅显易懂。“金融”是经济学里非常难解释的一个词,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其含义。

章乃器在担任光华大学教授时就曾运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使得同学很快理解了金融的含义。他是这么比喻的:“‘金’是一种坚硬而固定的物质,‘融’是融化流通的意思,金何以能融?是信用之火的燃烧。但是,有的时候烧得太猛了,融化了的金子沸腾洋溢,反而浇灭了信用之火,跟着融化的金也就冷却而冻结了,这就是信用过度膨胀,形成了恐慌的现象。就是所谓资产的冻结。”

章乃器教授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金融”二字拆开,解释了其中两个语素的含义,然后巧妙运用隐喻,揭示内在含义,使得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领导在演讲时也要如此,多用比喻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下属接受。

第二,运用比喻可以彰显演讲的形象性。领导运用比喻的方法做演讲,可以使得比较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如同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

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经发表过这样一次演讲,他是这么说的:“一走下飞机,我们就受到贵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再次亲身感受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发自内心的兄弟情谊。这种情谊,正像巴基斯坦朋友形容的那样:‘比喜马拉雅山还高,比印度洋还深,比蜜还甜。’”

他就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营造了非常友好的气氛,拉近了和友国人民之间的距离。领导在演讲时,也要善于把抽象化为具体,让下属感到具体可感,彰显演讲的形象性。

第三,运用比喻可以让演讲更具创新性。运用比喻,可以让平凡的事情变得耳目一新。

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俞敏洪先生就曾经发表过这样精彩的点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每年都在生长,但是永远长不大,人们会踩过你,但是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一种是像树一样活着。即便你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有树的种子,即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也能吸收泥土的养分,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俞敏洪先生就是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了两种人的生活态度。把草和树作为比喻,蕴含深刻的人生意义,让演讲更具创新性。领导在演讲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敏捷的思维,深刻的思想认识,用比喻把无形化为有形,更利于下属理解。

第四,运用比喻可以让演讲更加风趣。运用比喻,可以让比较严肃的会场气氛变得轻松,不仅能融合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增加演讲的幽默风趣性。领导一定要学会演讲中使用比喻。只有在演讲中展示出形象性、通俗性、创新性和风趣性,才能使得演讲更具新意,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由此可见,比喻已经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修辞手段。领导在演讲的时候,善用比喻,可以更加形象地描述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帮助下属开阔想象能力,使得演讲变得具有新意,且通俗易懂。这样下属就觉得有新意,就会喜欢听。下属配合了,演讲自然就会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

画龙点睛

作家秦牧曾说过:“美丽的比喻就像一朵朵色彩艳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法棒,碰到哪都会发生奇特的变化;更像是一种化学剂,放入浊水中,片刻之后,水就变得澄清了。”领导在演讲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名词、定义、抽象的道理,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比喻,把下属听起来比较陌生的词汇变得形象化、简单化,就会产生出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巧用排比,让演讲更具感召力

演讲中常用的修辞手段,除了常用的比喻、对比以外,还有排比。排比用得好,可以加深语言的力度,让情感表达得更强烈,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同时还能在记人叙事、抒情说理等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气势,同时会激发下属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

第一,运用排比描述人物,显得更加鲜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领导在演讲的时候,针对当前干部意志力薄弱的现象进行了一番描述:“他们之中,有的人肩膀软,给了重担也挑不起来;有的人耳朵软,听到了风就是雨;有的人嘴软,该说的也不敢说;还有的人脚软,该去调查的,也不敢去调查……”

这一段演讲形象地描述出了干部身上的普遍毛病,并以一种最直观的现象展现在下属面前,几个排比句,相互映衬,又独立成章,突出了每一个人的特性,同时他们又相互连接,揭示了演讲的主题,给下属敲响了警钟,并让他们印象深刻。

第二,运用排比叙述事物,显得更加直观具体,给人生动的感觉。

一段《让我们拥有天真》的演讲是这么运用排比的:“笑,则舒畅地笑,不是‘鲜花中隐匿着毒蛇’,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哭,则尽情地哭,不是硬挤出来的‘鳄鱼的眼泪’;喊,则痛苦地喊,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做,则勇敢地做,不是‘足将进而趑趄’。不因顾忌那些难以猜测的目光而封闭心灵,不需考虑被人抓住小辫子而噤若寒蝉;不必担心蜚短流长而装模作样。要相信只要人人都存有一些天真,友谊终会酿成醇酒,鲜花定将组成桂冠,冰雪必然孕育春风。”

在这里,运用了一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天真”的内在含义,让听众仿佛进入了一个纯洁、纯真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轻松、自然、活泼的美感。

第三,运用排比抒发情感,可让演讲热情奔放,给人以真挚的情感。

有人针对审计工作者做演讲,说了这样的话:“我喜欢审计工作‘事事从宏观出发,国家当先’的胸怀;我喜欢审计职业‘刚正不阿,不惧权势’的个性;我敬佩审计人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品格……”

这段话体现出了作者对审计工作的赞美,结构匀称、感人肺腑,听众听到了这样的演讲,仿佛可以感受到审计工作者宽广的胸怀,刚正不阿的性格,让人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感。

第四,运用排比论证道理,可让阐述更加透彻,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有人做了一场《坚持真理讲真话》的演讲,在演讲中他用了排比的方法说出了讲真话的重要性:“只有讲真话,才能分辨是非;只有讲真话,才能看清问题;只有讲真话;才能增强信心;也只有讲真话,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

几个排比句,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肯定,用语重心长的方式,讲出了讲真话的重要性,让听众记忆犹新。

领导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多运用排比,就可以让自己的演讲展现出巨大的信息量与更鲜明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下属的情绪,给人振奋的力量。

画龙点睛

排比的方法,结构整齐,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拥有一种韵律美,结构美和旋律美,领导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多用一些排比的句式,就可以让自己的演讲强烈地吸引下属的注意,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让演讲更具感召力。

有力的词汇和有力的短语

中国有句古话:“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也就是说,一句话有可能造就一个世界,一句话也可以毁灭一个国家。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有些人说话非常有趣,你会非常愿意和他接触,而有些人说话就非常枯燥,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没有新意,甚至有时候还会给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领导演讲也是如此,有的领导思路清晰、词汇丰富、语句有力,会让下属觉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有的领导词汇量少、语言无趣,就会让下属觉得是耳旁风,嗖的一下就不见了。因此,领导一定要学会运用演讲的词汇,善于运用演讲的词汇。

第一,领导平时要多准备一些对偶词,在演讲中多运用对偶的手法。平常多准备一些对偶词,准备一些相关的句子,在台上演讲的时候,多用对偶的词汇,就会让自己的演讲变得非常有意思。对偶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就是从两个角度或正面与侧面,说明同一件事情或道理,表示相似的关系,比如雪上加霜—火上浇油,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反对就是表示对立的关系,借助对立,突出事物本质,比如堂堂正正—偷偷摸摸,技压群雄—功亏一篑等;串对就是事物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方面有所关联,比如守株待兔—临渊羡鱼,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等。

第二,领导在演讲时,可以换一些名词,把概念变得更生动一些。当领导讲到某人或者某事的时候,可以不直接说出这个人名或者这件事,而是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比如说,领导要介绍别人的时候,可以说:“接下来,为各位介绍的是一位可以让大家听完他的演讲都会感到如沐春风的中国式管理的专家——×××教授。”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就往往会比“现在要介绍的是××××教授……”效果好上很多。

但是在演讲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不懂一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就千万不要乱用。领导在演讲之前,要提前做一些准备,把自己懂的范围内的东西讲好就可以了。

第三,夸张的词汇和短语可以用,但是要合理适当。有时候,领导在讲话的时候运用一些夸张的词汇,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地使用夸张词汇和短语,更有利于揭示出事情的本质,让语言更具感染力,还可以启发下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夸张的词汇和短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要过度夸张。特别是有些比较严肃的场合,一定要按照事实如实去说。

第四,领导演讲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语义双关词。语义双关的词汇,都具有特定的含义,有时候这句话、这个词的含义并不表现在这个词或这句话的字面上,而是隐含在这个词或者这句话的背后。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恰巧是隐含在这个词或者句子背后的含义,这样的演讲效果会发人深省,容易引发下属的关注。

国共谈判时,毛主席和国民党代表刘斐先生见面了。刘斐有些忐忑,不知从何说起。毛主席非常自然地与他随意聊天,当刘斐有些放松之后,才开始谈共同关心的事。刘斐对前途有疑惑,于是试探性地问毛主席:“您会打麻将吗?”毛主席回答:“晓得一些。”刘斐接着问:“那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爱打平和?”毛主席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就笑着回答:“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这语义双关的话意味深长,很快就使刘斐先生打消了疑虑。

第五,多运用一些对比的词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常常是为了让自己使用得更好。对比的词汇,运用在领导人讲话中,往往可以把一件事说得更透彻、更清晰、更全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下属的思路,吸引下属主动去发现演讲的要点。

学生小李在演讲比赛中,演讲了一篇《真正的富人》,在演讲中,小李说:“王永庆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从不计较衣服的新旧和款式,只要干净就行;家里的肥皂经常是只剩拿不住的一小块,还要放在大肥皂上接着用;一条毛巾用了20多年;从来没出去买过菜,只吃自己种的……有人说,王永庆骨子里是个穷人,看来也是有根据的。”接着,他话锋一转:“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穷人,对慈善事业却是出手阔绰,次次都是大手笔。二十多年来,他的捐款不计其数……”这个演讲,就是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词汇,巧妙表达了主题。

除了这些以外,领导讲话时,还可以多讲究声韵,多用熟悉的语言和术语。运用有力的词汇和有利的短语,可以让自己的演讲更具丰富的内涵和精彩的形式,增强自己的表达效果,对下属会有很强的号召力。

画龙点睛

语言,不仅仅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要根据演讲者和听众的水平,用别人能够听得懂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领导非常喜欢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经常会使用一些流行语来增强自己会议演讲的效果;有的领导善于总结和计划,经常使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帮助下属找到重点;有的领导很注重和下属的沟通,经常运用各种词汇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导,什么类型的演讲,如果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一定要学会利用有力的词汇和短语,善于利用有力的词汇和短语。

不要过多使用被动句

作为领导,要经常地出席各种各样的场合发表演讲。不管是总结致辞,还是主持会议,或者是动员报告、接受采访、商务谈判,在演讲的时候,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一定不要过多使用被动句。

被动句式一般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被动关系,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领导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如果运用被动句,就会让下属认为领导不自信,是在被动地做着某些事情,从而会让下属产生不安全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其实,领导和下属之间沟通所用的主动句就是主动管理,而被动句就是被动管理。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在公司和企业里,经常会有某个员工因为工作失误或者是其他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有的领导就会跑过来,对他大声叫嚷,指责员工。然后在领导劈头盖脸的指责下,问题解决了。但是解决之后,下一次员工又是以往的样子,好像以往的指责根本没有用处一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某个问题出现之后,领导会来到现场,不会吼叫,也不会指责,而是耐心地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查看实际情况,然后领导会拍拍下属的肩膀,提醒他说下次要注意,就离开了,紧接着就是有解决类似事件的措施出台。

对比以上的两种情况可以看出,领导在与下属沟通或演讲的时候,应该多使用主动句。

第一,主动句是有效演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强调动作的主体。主动语靠动词来表达,“他在工作”就比“他被看见在工作”来得更为直接。在演讲时,如果用主动句,就会突出演讲者这个主动的人。一句话中,主语在直接承受某件事情,比如“老板否定了小李的方案”;而被动句中主语则是在表示动作,某件事情发生在了主语所说的人身上。比如“小李的方案被老板否定了”。前者突出的是老板,后者突出了小李的方案。

第二,主动句会给领导以责任,被动句则会把这种责任夺走。如果用被动句讲到安排工作,就会用“在下班之前这些工作必须要做好”来表达,而这句话中,根本无法提及到底是谁去做这个工作。如果用主动语就完全不一样了,“下班之前你必须做好这项工作”,就更清晰地找到了责任人“你”。当领导在演讲时用“我看见”,“我相信”的语言来表述,就相当于直接承担了责任,会更容易给下属做出榜样。

第三,主动句可以让下属更直接了解你的观点。试想两个领导不高兴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领导直接告知大家自己不高兴的地方在哪,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高兴;第二个场景是领导很不高兴,但是他却绕了半天别的话题,才慢慢转回到不高兴这件事情上来。两个场景,想必是第一个更容易让人清晰地理解吧。主动语和被动语就好比这两个场景,主动语态更容易让下属了解领导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使用主动语,代表着领导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有善于运用语言来帮助自己和下属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在演讲中,只有拥有并善用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更积极地改进工作,谋求企业发展。

画龙点睛

选择主动语态,而不是被动语态,是通往有效演讲最重要的一步。演讲中,如果经常使用被动句,会给下属一种责任感不强,演讲目的性不强的感觉。而使用主动语,则更容易直接地实现领导想要的目标,对于下属来说,也是最能直观了解领导要求和想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