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怎么能是事(5)
武人不怕死
自蔡锷在云南发起护国运动,要求袁世凯无条件取消帝制后,全国舆论轰然而起,对复辟帝制一片讨伐之声。
长久以来,袁世凯骗你骗他骗自己,已经百分之百地相信了自己的规定情景,即全国老百姓绝大部分都拥护他登基称帝,所以当真相摆在面前时,如遭雷击。
袁世凯急于对西南动武,可是模范团等新势力尚未形成气候,难以独当一面,帝制派又多不知兵,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考虑使用冯国璋和段祺瑞这两员昔日干将。
袁世凯也得到了冯国璋发密电从而导致云南起义的情报,他为此曾特地派人到南京查办。面对查办人,冯国璋来了个一推六二五,说自己从来不看公文,文电均由胡嗣瑗、潘若海负责,至于胡、潘——直接责任人潘若海已“畏罪逃往广东”,胡嗣瑗也辞职逃到青岛去了。
袁世凯听取汇报后,说他知道冯国璋从来不看公文,定是受了胡、潘的欺骗,所以对冯未予处分。当然事实是,袁世凯想处分也处分不了,在此紧要关头,他根本不敢动冯国璋,尤其害怕南京也来一个独立,那就更要了他的命。
做完宽容大度的姿态,袁世凯随即给冯国璋发来一封密电,要他派一部分兵力到长江上游去作战。冯国璋认准了袁世凯不敢拿他怎样,回电说江苏地方辽阔,人心不定,原有的部队还感到不敷分布,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调到外省去?
见冯国璋按兵不动,袁世凯只得寄希望于段祺瑞。他找到段祺瑞的幕僚曾毓隽,让曾毓隽转告段祺瑞:“此时能忍坐视我满头白发,遭人摧毁欺负吗?”
想到冯、段皆自己一手提拔,如今却一个都不肯相助,袁世凯很有些愤愤然,说我纵然有错误,但第一个能了解我也能谅解我的,应该是芝泉才对,可是现在恰恰相反,“芝泉竟是第一个不了解我和不谅解我的!”
袁世凯还写了一封亲笔信,由曾毓隽转交段祺瑞。段祺瑞看完信,才知道袁世凯欲在中南海组织“征滇临时办事处”,并打算起用他主持该处。
段祺瑞当即予以拒绝。他不是不愿帮助袁世凯,前提是必须取消帝制,但他深知袁世凯不见棺材不掉泪,从眼下情势来看,仍不会在帝制问题上让步。
蔡锷发起护国运动后,总统府内阁(相当于政务机要秘书)夏寿田有一次私下和段祺瑞谈话时,说他想到了一个摆脱困局的办法。
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同时兼印度皇帝,夏寿田的办法是仿照此例,劝袁世凯以大总统兼满蒙大皇帝,这样什么都不用改变,只需对满蒙进行册封,即可借此下台。
段祺瑞听后不以为然,微笑着对夏寿田说:“你的主意是相当高明,但恐怕不易被接受。”
夏寿田不甘心,回答道:“袁总统很明白,可惜为群小包围。现在云南已经起事,我说的办法也许能通过。”
过后夏寿田真的向袁世凯献了此计,袁世凯起初听了说还不错。可是不久,袁幕中的杨度就跑来警告夏寿田,称其建议已被否决,同时还让他不要再乱出主意,因为不赞成这项建议的就是袁克定袁大公子。
说什么袁总统很明白,原来不过是被儿子牵着鼻子走。夏寿田知道袁克定对阻碍帝制的人向来不择手段,从此再不敢多嘴了,他失望地对曾毓隽说:“芝老(段祺瑞)毕竟和袁相处得久,相知得深,果不出他的预料。”
以袁克定为首的极端帝制派也对段祺瑞进行了威胁。就在段祺瑞收到袁世凯信件的前一天晚上,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上面扬言段祺瑞若不识时务,将对他采取不利行动。段祺瑞当即昂然表示:“武人不怕死!”
段祺瑞铁了心不愿为袁世凯的帝制站台,他对曾毓隽说:“你再见项城,不必多费口舌,只听其发付就是。我生死且不计,何计较得失!”
曾毓隽将段祺瑞的话回复袁世凯,但袁世凯并不甘心就此放弃,而段祺瑞方面又毫不相让。这让曾毓隽感到非常为难,不得不求助于“小诸葛”徐树铮。
按照徐树铮之计,曾毓隽第二天去见袁世凯,说段祺瑞病情稍好后就会亲自前来拜见。如徐树铮所预料的那样,袁世凯听后很高兴,袁这边就算暂时先搪塞过去了。
段祺瑞已抱定决心,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之前,不管对他怎么威胁利诱,也不管授予多大官职,都不会替袁世凯出力,要他主动去拜见袁世凯更是不可能。对此,徐树铮也想好了办法,那就是在梁士诒等人面前散布谣言,说只要段祺瑞愿见袁世凯,袁世凯便会答应段祺瑞的一切要求,包括人事调整。
由于复辟帝制操作不力,梁士诒等人已有砸饭碗之忧,谣言一出,更怕段祺瑞出山后换了他们,所以忙不迭地向袁世凯进言,希望别召见段祺瑞。
袁世凯听进去了,很多天都没有再提召见段祺瑞之事,直到云南战事吃紧,他又想请段祺瑞出面维持,但仍被左右所阻。
1916年2月,袁世凯的北洋军在西南战场上屡战屡败,那些尚未独立的省份又消极抵制,不肯调兵相援。段祺瑞不但没有主动前来拜见袁世凯,而且公开提出,南北双方应当立即停战,维持共和,甚至另组新政府。在袁世凯看来,这一主张分明隐含着排斥他,逼他下台的意味,气得他大骂段祺瑞落井下石。
短命皇帝
段祺瑞只是要缓解危局,真正落井下石的是没能在“二十一条”中得偿所愿的日本人。3月中旬,驻日公使传来消息,说日本首相正在与大臣、元老们举行御前会议,计划以保护东亚为由,乘机出兵中国。听到这个消息后,袁世凯当晚就病倒了。
袁世凯的身体本来很好,载沣说他“现患足疾”,不过是要让他滚蛋的借口。二次出山后,袁世凯的健康和精神状况不是好,而是好得很,办公会客从无倦容,但自此之后,他开始忧危成疾、神情恍惚。
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袁世凯只好请原国务卿徐世昌出面帮忙收场。徐世昌系北洋元老,小站练兵时代即为袁世凯的高级幕僚和好友,他对帝制也不赞成,早在袁世凯开始酝酿复辟帝制时,就已借故辞职,跑到天津躲了起来。
对袁世凯要他救驾的请求,徐世昌再三推辞,急得袁世凯最后差点要跪下来了:“这时候老朋友都不帮忙,谁来帮忙?”
徐世昌无话可说,但要求必须取消帝制,并去函劝说袁世凯:“及今尚可转圜,失此将无余地。”
按照眼下的形势,帝制是无论如何撑不下去了,袁世凯满口答应,并立即派人赴天津将徐世昌接进北京。徐世昌到京后与袁世凯就取消帝制问题做了一番长谈,直言:“此事关系重大,须约芝泉共同商办,才有力量。”
袁世凯当然清楚段祺瑞的分量,但对能否请动段祺瑞却毫无把握。他长叹一声对徐世昌说:“芝泉一直生我的气,不见得能帮忙啊!”
“芝泉为人耿直,我看他是只反帝制,不反总统。”徐世昌知道问题的要害在哪里,“如取消帝制,芝泉会答应的。都是自家人,几十年的关系了,他不会太在意的。”
袁世凯听了长叹一声:“芝泉能出山,那最好了!”
按照袁世凯的交代,他的夫人于氏给段公馆的张佩蘅打电话,对她说:“总统病了,急着想见一见芝泉,你先帮助疏通,很快总统就会有新的任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又让徐世昌出面,向段祺瑞转达了他要取消帝制的计划。
袁世凯既已如此,段祺瑞自然不能再置之不理。3月19日,他和徐世昌一同来到袁府,袁世凯大为高兴,立即从病榻上坐起来,握着段祺瑞的手说:“我老且病,悔不听你言,致有今日纠纷,若取消帝制,还需要你帮助。”
听袁世凯说得这样诚恳,段祺瑞颇为动情地表示:“当竭力相助!不过请容我与东海(徐世昌的号)再认真商量一下。”
当天晚上,袁世凯收到一份密报。这就是由冯国璋领衔其他四名将军所发的“五将军密电”,内容是要求袁世凯“迅速取消帝制,以安人心”。冯国璋将密电遍发给全国各省的将军,希望以此制造出更大的声势。直隶将军朱家宝也收到一份,于是赶紧向袁世凯报告。
一手培植并赖以发家的北洋系居然也要算计自己了!看完密报,袁世凯两眼发呆,几乎晕了过去。
此情此景,与当年段祺瑞领衔发出逼宫通电何其相似!不同的只是相逼之人和被逼之人不同而已。袁世凯实在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他对坐在身边的人说:“我昨天晚上梦见一颗巨星落地,这是我生平第二次做这样的梦了。第一次做梦后,未满一个月,‘文忠公’(李鸿章的谥号)去世,这次大约轮到我了。”
3月21日,袁世凯召集在京要员在怀仁堂举行联席会议,当天会议的气氛也神似于清廷商讨退位的御前会议。在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后,众人传阅讨论了他事先拟好的电令,结果是一致通过。
会后,袁世凯又忽生悔意,派人将已送出派发的电稿取回。段祺瑞闻讯急忙会同徐世昌赶到中南海,问袁世凯是否要改变主意。袁世凯知道不发不行,只好临时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昨天送去后,我觉得有几个字不太恰当,叫人取回来改。”
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大总统名义。从他宣布称帝,才一百天出点头,若从年号开始算,那就更少了,仅仅八十多天而已,堪称短命皇帝。
取消帝制后,袁世凯分别任命段祺瑞、徐世昌为参谋总长、国务卿。二人加上同样对帝制持反对态度的副总统黎元洪,联名致电负责南方护国军的蔡锷等人,声明帝制取消,西南起兵的目的已经达到,希望他们停战善后。
可是外界舆论并不肯就此放过袁世凯,无论西南独立各省,还是尚未独立的省份,都认为他的称帝之举有负民国,帝制取消后,连总统也不能当,应该马上退位。后来南方护国军甚至提出了更为苛刻,也更令袁世凯无法接受的条件,其中不仅要求将袁世凯逐出国外,还包括了“处决帝制祸首十三人”、“查抄袁氏及帝制祸首十三人的财产”以及“剥夺袁氏子孙三世的公民权”。
负责交涉的徐世昌虽然资格老、地位高,但他对北洋系和南方的反袁运动实际没有多少影响力,蔡锷等人提出的要求让他左右为难,于是申请辞去国务卿。袁世凯知道他无能为力,也不再勉强,转而决定让段祺瑞代替徐世昌。
还是如此
段祺瑞在北洋系中拥有很高威望,同时护国军方面也把他视为一个当仁不让的实力派,不敢轻视,蔡锷回云南之前就曾拜访段府,由他来与西南交涉是袁世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3月23日,段祺瑞被任命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按照段祺瑞的想法,他此时的地位和作用就好比是辛亥革命时的袁世凯内阁,一定要有实权,而不是一个橡皮图章,否则只会一事无成。
袁世凯取消内阁,设置政事堂和国务卿,是把后者作为他的办事机构以及办事人员。段祺瑞当然不会满意,他要求改政事堂为责任内阁制,改国务卿为总理。
袁世凯是个把权力看得很重的人。他生平最恨的就是责任内阁制,知道那样一来,内阁将掌实权,总统就被架空了。当初宋教仁要搞责任内阁制,他知道后每天觉都睡不好,饭也吃不香,直到宋教仁被暗杀才松了口气。
换在其他时候,袁世凯是死也不肯交权的,只是时移势易,一切都由不得他了。5月8日,袁世凯正式下令取消政事堂,恢复国务院和总理名称。
段祺瑞组阁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起用徐树铮担任国务院秘书长。考虑到袁世凯非常不喜欢徐树铮,二人还曾因此闹过几次不愉快,段祺瑞便请张国淦去向袁世凯进言。
袁世凯听后果然很不高兴,他恨恨地说:“真是笑谈,段总理是军人,徐某亦军人,以军人总理而用军人秘书长,这里是东洋刀,那里也是东洋刀,太不像话!”
张国淦受段祺瑞之托,不得不婉言相劝,袁世凯这才让了一步:“总理若以徐某之才可用,不妨令其为陆军次长。”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灵魂”,碰谁都可以,就是不能碰他。张国淦向段祺瑞复命,话还没有说完,段祺瑞便猛地将桌子一拍:“就是不肯答应吧!”
随后,他又把衔在嘴里的烟斗使劲甩在桌上,怒气冲冲地说:“到了今天,还是如此!”对袁世凯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