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理论实践案例(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探讨软件业的本质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与19世纪发明的内燃机,均改变了世界,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能与上述东西相提并论的20世纪发明则非计算机莫属。

计算机的发明促进了信息科技的普及,令人类的国界被取代,令生活简单化,多元化的功能令已往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互联网令信息传送高速化,联机作业更令跨国集团可随时互通消息。

但是,毕竟计算机只是一个装着电线及金属的盒子。只凭它去尝试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就如同没有引擎的汽车一样,只能原地不动。那么,计算机的“引擎”又是什么呢?答案是:软件。

信息科技普及化虽只开始30年,但随着人民对信息科技的依赖日益加深,计算机及软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软件行业主要由西方集团带领发展,亦呈现出专门化、分工化及本地化的趋势。除了最先推出家用PC的蓝色巨人IBM外,业界的精英还包括微软、Oracle(甲骨文)及SAP等30年前默默无闻,现今家喻户晓的软件集团。

本章将对软件行业的中游及下游的行业本质作出详细的分析,然后再以业界龙头为案例分析,来论证其正确性。之后,我们会根据这个研究,为国内软件生产商提供一些建议。

在探讨软件业本质之前,先让大家了解一下软件产业的一些基础定义及现况概要,以便为后面的本质讨论做准备。然后,读者就会明白,行业本质如何影响软件产业现在与今后的发展。

第一节 软件产业概要

一、软件的定义

简单来说明,软件就是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一串指令,这些指令会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事,它们一般被划分为三大类型:系统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Operating Systems)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及总指挥,负责内部执行。

·中间件(Middleware)是连接前线与指挥之间的软件,提供及加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沟通。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负责前线服务,为一般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功能,亦是用户最常接触到的部分。


这次要研究的对象是软件产业,那就是以开发、研究、经营、销售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为主的企业组织。

二、全球软件业概要

全球软件行业前景秀丽,持续强劲的增长。据统计,在2002~2006年期间,软件市场价值以5.5%的年增长率上升,2005年的软件产业规模为8239亿美元,到2006年,市场总值达8754亿美元(参见图4-1),整个行业处在持续、稳定的成长过程中。而根据CCIDCCI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的英文简称。——编辑注的预测,全球软件产业预期年度增长率将超过10%,到2011年市场总值将达15744亿美元(参见图4-2)。

图4-1 全球软件业市场规模

图4-2 全球软件产业预期增长

在全球软件业的总收入1257.59亿美元中,微软占345.65亿美元,IBM占157.53亿美元,甲骨文占97.95亿美元,SAP占70.54亿美元,而其他公司则占585.92亿美元(参见图4-3)。微软、IBM、甲骨文及SAP四大软件企业的总收入占全球100大软件企业总收入的53.41%,可见软件业市场是高度集中的,但每年依然有不少企业跻身进入软件业,希望在当中寻找机会。究竟这些新进的企业如何才能成功?为何有些企业能够成功?借着研究软件产业的行业本质,我们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图4-3 全球软件产业市场份额

三、中国软件市场现状

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相比,软件产业在中国又如何呢?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统计,中国的软件规模的增长率是最高的,在2005年达40.3%,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增长率12.5%,但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却只有5.5%,可见中国软件产业正在高速增长,但相对其他的国家影响力依然小,这是因为中国软件产业的起步比其他国家迟,但相对而言中国的软件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4-1 2004~2005年主要国家软件产业规模及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 2005年。

在2005年,软件市场总产值占中国GDP的2.1%,比2004年增长了0.4%,市场规模达3099亿元,出口达36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营业额超出亿元的软件企业已达257家。而2007年,单单在1月~4月软件业实现收入1435.2亿元,增长达28%,可想而知,中国的软件市场有多庞大。

在中国这个具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各大软件商所占的比重都不是很大,微软占8.9%, IBM占8.6%,甲骨文占4.6%, BEA占2.7%, SAP占2.0%,而中国本土最大的软件企业用友和金蝶分别占2.4%和1.6%(参见图4-4),中国软件市场集中度不高,仍有大量发展空间,因此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中国的本土软件企业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该如何抓住行业的本质?

图4-4 各软件生产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四、软件产业链探讨

要寻找软件产业本质,我们先从软件产业链开始着手。简单来说,软件产业链是将一个软件概念进行软件研发,最后发展为应用产品的过程。在概念和软件研发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软件发展商参与生产,最后经各种不同销售渠道到用户手上,供企业或个人用户使用。我们会将软件产业链分为以下四类再加以分析:行业分工链、生产过程链、技术需求链和价值分配链。

由概念一直到可供客户应用,产业链可分成三个不同的“行业分工”领域:系统软件、中间件与应用软件(参见图4-5)。如果只有系统软件或中间件是没有用的;相反,如果只有应用软件,却没有可供运行的系统与中间件,也是行不通的,它们是循序渐进,缺一不可的。而每个细分领域又可再分成各自的生产过程链:概念构思、架构设计、市场调查、研究开发、单元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市场推广、分销渠道,最后是下游终端使用者的使用及维护(参见图4-6)。

图4-5 软件产业链

图4-6 生产过程链

行业分工的技术需求链反映了软件产业分工链中各个细分环节的基本技术需求(技术壁垒,参见图4-7)。系统软件和中间件技术壁垒高,外来者较难进入,因此竞争并不十分激烈,边际利润较高,现在分别由微软、IBM作为领导者。至于应用软件的技术壁垒低,功能及种类数不胜数,外来者较易侵入及模仿,因此竞争十分激烈,边际利润相对较低,没有真正的“领导”者。分析过以上的各种特质后,你会选择哪一个领域?

图4-7 产业技术需求链

生产过程的技术需求链反映软件产业生产过程链中各个细分环节的基本技术需求(技术壁垒,参见图4-8)。当中研究与设计的技术资本壁垒高,因此利润也较高,研发需时很长,失败率高。开发、编码及测试的技术壁垒低,因此利润相对较低;印度、中国等技术水平较低的软件企业,均积极发展软件外包业务,因为外包技术要求较低,成为小型企业开始踏入软件业的入行门阶。

图4-8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链

产业价值分配链是描述软件的总附加价值在软件产业链中各细分环节的分布(参见图4-9)。研究、设计及营销的总附加价值远高于开发、编码及测试的总附加价值。看过技术需求链和价值分配链的分析,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国际性的大型软件企业会将开发、编码及测试等工序外包给印度和中国的软件企业,而保留研究、设计及营销的业务。而行业分工方面,以IBM为例,它选择了占据中间件(高技术壁垒领域)的核心技术,从而扩张它在软件业界中的势力。

图4-9 产业价值分配链

从软件产业链的研究当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软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特质各有不同,如果软件企业站在链的不同位置,自然有不同的景观,也需要不一样的策略。因此在探讨软件业本质时,需要将不同的领域个别分开来研究,也会得出不同的本质。在后面的部分,我们会先探讨中游软件,即中间件的行业本质。我们将会先详细说明中间件的行业本质,然后再以具体案例论证其真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