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五千年未解之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左右历史风云的帝王将相(1)

帝王篇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另有隐情

在中国,大禹治水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他三过家门的故事,更成为千古美谈。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呢?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有人猜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受形势所迫,害怕被人杀害,不得已而为之。禹治洪水,是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据《山海经》和《楚辞·天问》记载,其父鲧因为治水方法不当,耗费9年时光治理洪水毫无功效而被杀,父亲的死给大禹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禹的父亲刚被杀,他便挑起了治理洪水的重任,任何人面对这样的事情心里都会产生一种恐惧,害怕重蹈覆辙。而且在当时治水结果还未显现成效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暂时将亲人放在一边,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禹一旦踏入家门,那么多年跟随他一起治水的人也会经常找借口回家,这样的话就无法及时治理水患。

毕竟没有原始记载,大禹究竟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也只是后人根据相关资料所进行的一种推测。这种推测能否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背后的真实故事还原给现代的人们,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商纣王让人“裸奔”的真实目的

《史记》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县(同“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这就是“酒池肉林”的来源。其中纣王这种让众多男女“裸奔”的行为,为后人留下淫荡的话柄。但是,学者们研究发现,纣王令众人奔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民间生育问题考虑,而非淫荡。

商周时期,婚姻制度发展得还不完善,男子与女子的婚姻关系也很不稳定,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婚姻关系,也没有固定的伴侣。

《史记》记载,“大冣(同“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同“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再结合当时的婚姻制度,有学者认为“沙丘”指的就是古代遗俗“欢乐谷”。古代遗俗“欢乐谷”就是国家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时节,由官方指定某些地方,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他们在某个地方同居一段时间后,等到下一次欢乐谷开放的时节,也可以跑去挑选新的伴侣。这项措施为的就是解决未婚男女的生育问题。到了周朝,朝廷依然会组织男女于桑林里“裸奔”。《周礼》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所以,商纣王的做法极有可能只是当时的一种习俗而已。

周穆王到西域旅游过,是真是假

历史上,中国人始终对西域有一种浪漫情结。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都曾踏过西域漫漫的黄沙。但你绝对想不到,在史书上竟然记载了周穆王漫游西域的事,这是真的吗?

《列子·周穆王》中有记载:“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驱驰千里。”在《穆天子传》也有类似的记载:“得盗骊、绿耳之乘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

自《穆天子传》出土以来,很多学者对其真伪做了考证,还有一些人怀疑书中的穆天子指的是秦穆公,并非周穆公。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书中的一些描述,比如路径、川泽、地方风俗等,与事实吻合,没有西游经历的人是写不出来的。但因其中有玄幻色彩,再加上这本书的真伪难辨,一度被人们当作神话小说来读。

周穆王是否真正游历过西域,还需要历史学家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才能下结论。

秦始皇难道是吕不韦的儿子

秦庄襄王驾崩后,太子嬴政继位,他是皇后赵姬的儿子,但是后人都说嬴政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这样的说法正确吗?来源于何处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据说赵姬曾是吕不韦的爱姬,后被献给子楚。于是世人对秦始皇嬴政的身世产生了怀疑,很多人认为秦始皇的父亲就是吕不韦。

在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都记载了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只不过比较隐晦。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这段文字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赵姬在被吕不韦献给子楚时,已经有了身孕。但史书上又记载说一年后赵姬生下嬴政。一般女子怀胎十月就会生产,如果按照上述推算,赵姬是怀了12个月后才生下嬴政的,这可能吗?

在《汉书》里,甚至直接称秦始皇为“吕政”。但考虑到《史记》和《汉书》是在汉代成书,存在贬低秦始皇的动机,所以并不可靠。

虽然从科学的角度上推翻了“秦始皇是吕氏之子”的谬言,但毕竟是2000多年前的事情了,没有办法彻底地弄清楚事实真相。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已经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凿的答案。

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皇后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寝地宫的外围,进行勘探工作时,发现陵园内没有皇后陵,也没有预留皇后陵的位置,而且历史文献上,也没有秦始皇立后的记载。秦国在秦孝公的时候,就有了立后和立太子的制度,而秦国是当时所有国家中制度最为完善的。但秦始皇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秦始皇因怨恨母亲,产生仇视女人的阴暗心理。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有“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太后和吕不韦、嫪毐秽乱后宫,还替嫪毐生了两个儿子。母亲这种有悖伦理的行为,对秦始皇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嬴政登基后,将母亲赶出咸阳,并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

第二个原因是,秦始皇后宫佳丽甚多,以至不胜选,而且秦始皇自认为功德超过了历代的君主,所以对皇后的要求非常高,宫里没有一个能配得上他,于是立后的事情被搁置了。

第三个原因是,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对方术、炼丹术情有独钟。在他四次出巡过程中,有三次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老之药。再加上朝政上的事情繁重,秦始皇没有时间考虑立后的事。

秦始皇真的是病死的吗

秦王嬴政在第五次出巡中,突然在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境内)驾崩。对于秦始皇死因至今争论不休。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秦始皇是因积劳成疾,生病而死,另一种是说秦始皇是因被身边的人暗杀而死。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在《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中,都有关于秦始皇积劳成疾,病发身亡的记载。据说秦始皇自幼身体不好,登上王位后又勤于政事。在公元前218年,由于有人蓄意行刺导致秦始皇患上了惊恐症。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是为了求长生不老药。由于长途跋涉,一路劳顿,加上七月酷暑,导致他在途中病发身亡。

另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是死于谋杀。秦始皇有一次在出巡时,身边的主要人员有赵高、李斯、胡亥等人,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宦官赵高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他的父亲受秦宫刑,母亲是一名官婢,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要诛蒙氏一族。他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其有关。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冒充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以上两种说法各有道理,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死的,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

刘邦为何自称“赤帝之子”

刘邦以前是一个市井之徒,后来一跃成为一代帝王。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刘邦原本是“赤帝之子”下凡,命中注定要当皇帝。所以他顺应天命,斩杀白蛇,历经百战,终于平定了天下,成为名扬天下的一代开国大帝。那么为什么说刘邦是赤帝之子呢?

一次,刘邦和一群人夜里行路,遇到一条大蛇,人们都不敢接近。刘邦醉意正醺,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提起佩剑跑过去,二话没说把大蛇斩成两截。后来,众人忽然看见小路上凭空出现了一位老婆婆,她一出现就号啕大哭,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他不该私自下凡间闲游啊!他睡中变化成蛇,哪知道挡了赤帝之子的去路,就被人家杀了!”

听了老婆婆的话,大家只当是她在胡言乱语。可奇怪的是,等众人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那老婆婆却不见了,就连地上被斩成两半的白蛇也不见了。于是,众人都惶恐起来,开始相信那老婆婆说的话是真的。不久之后,刘邦酒醒,听众人说了这件神奇诡异的事,也隐约相信自己确实是“贵人”,从此便以“赤帝之子”自称。在他杀了县令、举旗反秦之时,更是以“赤帝之子”名义举行了一次祭祀活动。

但在古代,凡成大事者,都要给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当然,有些是当事人本身为之,有些则是其他人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所为。刘邦可能真的杀过一条白蛇,但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故意在这个基础上附会说白蛇是白帝之子,刘邦是赤帝之子,目的无非是要神化自己,意为君权神授,以此拢住人心,让身边人都死心塌地地跟他打江山。

唐太宗难道与鲜卑族有血缘关系

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创下了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可谓一代盛世。然而,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对李世民的身世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并非像史料中所记载的那般系汉人,而是鲜卑人后裔。此言一出,立刻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唐太宗李世民真是鲜卑人后裔吗?

有考古学家根据《步辇图》留下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推测,李世民是鲜卑人的后裔。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一点上来看,印证了唐朝鲜卑族人的风俗。在当时民族大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唐太宗同鲜卑族人喜好一样,对肥硕丰腴的女子情有独钟。根据鲜卑族人的风俗,父死子娶母为妻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更有甚者,一家的男人可以共用一妻。而在唐朝帝王史中,也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一些学者从今天存留的李世民的陵墓唐昭陵独特的墓葬外形中,对李世民的鲜卑族血统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如果李世民系汉族血统,为何还将陵墓按照鲜卑族人的传统墓葬风俗进行设置?为何会在陵墓之前筑有战马?很显然,他的陵墓并非按照汉人的墓葬风俗进行设计的,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李世民很可能就是鲜卑族人。

但是从现存的资料之中,我们很难对李世民之父李渊的血统进行探寻,历史学家认为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

一代帝王为何成了“梨园领袖”

在传统文化中,以戏曲为生的演员们有着一个雅称:梨园子弟。而他们所在的戏班、剧团则被称为“梨园”。而且如同道士拜玄武大帝、和尚拜如来佛一般,梨园子弟们也有着他们的精神领袖,就是缔造了汉唐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戏曲演员们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们又为何将堂堂帝王奉为“梨园领袖”呢?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是一个音乐奇才,既知音律又酷爱谱曲,流传至今的音乐名曲《霓裳羽衣曲》就是他创作的;而杨贵妃是一个舞蹈天才,她能根据唐玄宗谱写的曲子指导梨园子弟编排出阵容豪华、场面恢宏的《霓裳羽衣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音乐皇帝”和“舞蹈皇后”。《新唐书·礼乐志》则说:“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也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皆因有这样的“内行”的皇帝、贵妃的指导和激励,在这样的创作大环境下,“梨园”成了唐代一个重要的艺术活动中心,更涌现出像李龟年、公孙大娘等一流的戏曲家,在后来的动荡中,这些流落的梨园弟子,又将这些优秀艺术传播至各地。

正是由于玄宗皇帝创立“梨园”这个戏曲家们心中的圣地,也给了他们一个准确的身份定位,唐玄宗才被奉为“梨园领袖”。

宋徽宗与宋钦宗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宣和七年(公元1124年),金国起兵侵宋。宋徽宗惊慌失措,不敢承担率众抗金的重任,便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也就是宋钦宗。没想到,宋钦宗也很懦弱,没多久就被金兵给俘虏了。为什么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会有如此相同的悲惨结局呢?

这主要是因为二人都是胆小怕事、不思进取的人。二人在军事上都主张求和,但是迫于国内的舆论压力,宋钦宗才启用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东京的防御。李纲率众在开封精心布置,猛烈反击金军。金军将领完颜宗望见此情况,便施展“以合议佐攻战”的策略,提出与宋合议。宋钦宗听后高兴万分,立即接受了完颜宗望的要求,并罢免了李纲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