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山孤月 (4)
[27]北庭:唐先于庭州(领金满、轮台、蒲类3县,治金满,今新疆吉木萨尔)设北庭都护府(北庭故城遗址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12公里的护堡子村,当地俗称“破城子”),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后又增设伊西方镇,下辖庭、伊(领伊吾、柔远、纳职三县,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领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5县,治所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三州,并在庭州设瀚海军、在伊州设伊吾军、在西州设天山军,统兵两万人,东至星星峡,西至月弓城,北至昆坚,南至西州大沙海。横跨万里,建立了戍堡、守捉、城、军等四级防御体。伊西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亦称伊西北庭。北庭是汉人集中地。早在唐初,随着唐军征服西域,大量具有冒险精神的汉人便追随着军队来到安西,他们首先便落脚于北庭,然后慢慢向安西各地扩散,但北庭,尤其是富饶的庭州始终是汉人最集中之地。开元后,北庭的汉人已有数万人之多,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动了北庭的农业大发展。为便于管理,朝廷便在庭州设立了中原县制,辖金满、蒲类、轮台三县,北庭汉人基本上都居住在三县中,同时,这里也是岭西胡商的货物中转之地。
[28]李元忠:原名曹令忠,粟特人,因功被赐姓名改称李元忠。郭昕:名将郭子仪弟郭幼明之子。安史之乱后,西域成为“孤悬绝域”的“飞地”,二人始终坚守屯垦,直到最后一刻。
[29]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治敦煌县,属凉州刺史部。前凉时改敦煌为沙州。北魏置敦煌镇。隋置瓜州,大业中改为燉煌郡。唐武德二年(619年)置瓜州,武德五年(622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633年)改为沙州。神龙元年(705年),于沙州置豆卢军,管兵4500人,马400匹。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燉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沙州。下辖敦煌、寿昌等县,州治在敦煌县。
[30]回纥:古突厥语Uyghur音译,意为团结、同盟辅助,亦称袁纥、乌护、乌纥、韦纥、畏兀儿、九姓乌古斯。原是铁勒一部。除回纥外,铁勒还包括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后来统称回纥。《旧唐书·回纥列传》记载,回纥本九姓部落:药罗葛、胡咄葛、啒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邪勿。可汗姓药罗葛。后来回纥击破拔悉密、葛逻禄两部,统号十一部落。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回纥改称回鹘,取其意有“鹘隼”般的勇猛。本书以788年为分界,分称“回纥”“回鹘”,不再单独注释。
[31]宋璟事迹见同系列小说《璇玑图》。
[32]唐廷先后以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宗室之女,并非真正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吐蕃君主称号。《新唐书·吐蕃传》:“其俗谓强雄日赞,丈夫日普,故号君长日赞普。”),唐蕃结成舅甥关系。历代赞普多自认是唐朝外甥,尊称唐朝皇帝为阿舅。
[33]据敦煌文书p.2555佚名诗人《梦到沙州奉怀殿下》一诗诗意,内中所称“殿下”“人主”显是指率军民抗击吐蕃的阎朝。
[34]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自置幕僚部属的行为。“仪同三司”是加号,得授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朝廷对有功大臣的重赐。汉代时唯三公(司徒、司马、司空)、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位同公的将军可以开幕府。隋唐为文散官、正一品。此处据敦煌文书p.2686《沙州僧民上赞普奏稿》,内中称阎朝为“阎开府”,足见其守卫沙州城时已位至开府仪同三司。
[35]英武可汗:回纥的第二任可汗,回纥开国者怀仁可汗之子,娶大唐宁国公主(唐肃宗次女,先嫁郑巽,再嫁薛康衡,三嫁回纥)为可敦(可汗正妻)。宁国公主是大唐出嫁外蕃的第一位真公主,回纥因此而欣喜异常,称:“唐国天子贵重,将真女来。”在这桩政治联姻之前,宗室燉煌王李承寀已先奉命娶怀仁可汗之女毗伽公主为妃。李承寀为李贤(即章怀太子,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之孙、李守礼子。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赞蒙(赞普之妻,王妃意,亦作朱蒙、末蒙)金城公主亦为李守礼之女。怀仁可汗是回纥汗国的建立者。其父承宗在唐玄宗时任瀚海都督,河西节度使王君囗和铁勒诸族有私怨,诬陷承宗谋反。承宗被流放岭南瀼州(今广西上思),之后死在那里。承宗族子护输袭杀王君囗,为承宗报仇后逃亡吐蕃。唐以承宗子伏帝难继承瀚海都督之位。承宗的另一子骨力裴罗逃往突厥,后凭借武力兼并诸部,大破后突厥,建国于今鄂尔浑河流域,自称可汗。辖境东至今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唐始封之为奉义王,后又封怀仁可汗。
[36]唐至德二年(757年),叶护太子奉父命率精骑四千援唐,因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有功,官任司空,被封为奉义王。后因战马死伤过多,回国取马时,遭其父英武可汗杀害,为一大历史疑案。
[37]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向回纥借兵,任命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前去陕州(今河南陕县)会见回纥登里可汗(又号牟羽可汗,怀仁可汗次子)。因未拜舞(跪拜与舞蹈,古代朝拜礼节),回纥大将车鼻责问道:“唐天子和可汗约为兄弟,可汗就是雍王的叔父,见了叔父怎么可以不拜舞?”随行的御史中丞药子昂辩解雍王身有丧礼,又说:“雍王是天子长子,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行礼之理?”回纥可汗大怒,下令将雍王随从全部抓起来鞭打。御史中丞魏琚、中书舍人韦少华因鞭伤而死。李适虽未挨打,却吓得不轻。这件事对李适个人及唐廷均是莫大侮辱,杜甫诗句“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即指此事。而回纥更是不打招呼,擅自发兵进占洛阳,大烧大杀大抢,持续了十多天,导致洛阳成为空城。
[38]赤松德赞为历任赞普中汉化最深者,其父请汉人任其侍读,使学习汉文化。其生母问题尚存争议。有些藏文史料记载赤松德赞是赞蒙金城公主(小名奴奴)之子。藏文史籍《巴协》和《贤者喜宴》均记载王后那囊氏曾与金城公主夺子,但赤松德赞认出了真正的母亲金城公主。但敦煌发现的藏文文献《大事记年》记载,金城公主于739年去世(《新唐书》记载吐蕃于740年遣使向唐朝报丧),而赤松德赞则在742年出生于札玛,明显存在矛盾。
[39]逻些(读作luósā):藏语音译,又作逻娑,吐蕃都城,今西藏拉萨。
[40]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洮州:今甘肃临潭。
[41]泾原兵变实际上是由唐廷恶待远道而来的戍兵、应对处置不当而激发的兵变。前泾原节度使朱泚当时因受朝廷猜忌,被解除兵权,留居长安。叛军一时群龙无首,寻到朱泚,他被迫上位,成为叛军主帅。副帅张光晟经历大致类似,后面情节还要涉及其人经历。唐德宗志大才疏、心胸狭窄,泾原兵变后屠戮无辜死难者甚众,其始末参见同系列小说《大唐游侠》,此处不再多述。
[42]泾原兵变中,唐德宗曾下诏“罪己”,即著名的《奉天改元大赦制》,制书即由陆贽起草。陆贽以骈文擅名,对偶齐整,语义流畅,气势极盛。尤长于奏疏,以深挚的情感和雄畅的辞辩见长,史称“有唐以来,未曾有之”。《奉天改元大赦制》中称:“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充以痛切之辞,直书君过,文笔犀利,情感激烈。诏书下达之日,“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其感染力由此可见一斑。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叛将见到诏书后,都主动上表谢罪,重新归顺朝廷,固然有自身利害关系在其中,但也有被诏书感召的因素。常用成语“情有可原”即源自陆贽起草的诏书。
[43]张光晟:京兆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少年从军。安史之乱时,安西节度使哥舒翰兵败潼关,先锋王思礼坐骑被流矢射杀,小兵张光晟正好就在附近,主动将自己的马让出,并一言不发地走开。三年后,王思礼已是河东节度使,在朝中举足轻重。代州(治所今山西代县)刺史辛云京因与王思礼不和,日夜担心遭到迫害。刚好张光晟在辛云京手下为官,便主动充当信使。王思礼一见到张光晟,便立即认出了救命恩人,握住他的手,流泪道:“吾有今日,子之力也。求子颇久,竟此相遇,何慰如之?”当场与张光晟结为兄弟,擢为兵马使,委以心腹。不久后王思礼去世,辛云京继任为河东节度使,表奏张光晟为代州刺史。建中四年(783年),长安爆发泾原兵变。张光晟与群臣逃出长安时,忽想到前泾原主帅朱泚正被软禁在长安,叛军多半会拥立朱泚为主。为了消除隐患,张光晟又掉头去找朱泚,预备带上朱泚一道出城。张光晟到时,泾原叛军正好赶到,将朱泚和张光晟一并胁持。朱泚顺势做了叛军主帅,张光晟则做了副帅。后张光晟见朱沘大势已去,主动开城投降李晟。
[44]旧说吐蕃于建中二年(781年)攻陷沙州,只因此年四月吐蕃曾释放沙州僧尼将士八百余人返唐,且唐廷在这一年追封了周鼎。但多件敦煌出土文书表明,建中二年吐蕃攻陷者仅是沙州外围,沙州城则仍在阎朝手中,直到贞元四年(788年)才归吐蕃所有。如上提P.2686文书,是僧人索某及敦煌民众为阎朝修和(即以城投降的美辞)向吐蕃赞普请功的奏表,内中称“摅卻六十余载之遇”,指瓜沙与吐蕃纷争长达六十余年。所指“纷争”始于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吐蕃陷瓜州,执刺史田元献及河西节度使王君囗之父,杀掠人吏,尽取军资仓粮以去”,那么沙州陷落时间应晚于787年。又,P.2686文书字迹潦草,当为奏表草稿。而文书另一面写有《巳年普光寺人户李和和便麦契》,契约上有当事人指节押,为存档正本。当是奏表草稿废弃后(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会造纸的国家,敦煌纸张十分珍贵,每张用纸都须申请及记录入账,这一点将小说情节中涉及),不忍浪费纸张,又在背面书写正式契约。“巳年”是指贞元五年(789年)。从常理推算,此契约书写时间当与索姓僧人上奏表时间相去不远,也就是说,沙州陷落时间早于789年。而史籍记载阎朝在吐蕃得沙州不久后即遭毒杀,定在索姓僧人上奏表后,由此可推测贞元四年(788年)沙州陷蕃为最合理时间。往前推至开元十五年(727年),首尾共62年,亦符合奏表中所称“六十余载”。所谓建中二年沙州陷蕃,吐蕃攻占的当只是沙州外围县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敦煌文书记载阎朝“守城十一载”,从他大历十二年(777年)杀周鼎自代,到贞元四年(788年)沙州陷落,正好是11年。
[45]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二月,郭子仪入朝。宰相元载、王缙、裴冕,户部侍郎第五万琦,京兆尹黎干各出钱三十万,为郭子仪摆宴接风。而当时朝廷岁入不过四百九十万贯。郭子仪子郭暧娶唐代宗爱女升平公主。因夫妻不和,郭暧怒打金枝,还说:“倚你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升平公主回宫告状。唐代宗无奈地说:“郭子仪如要当皇帝,天下岂是我家所有。”“因泣下,但命公主还”。郭子仪两妾争宠,闹得鸡飞狗跳,郭子仪不能禁止,唐代宗遂派人出面调和,郭氏威风由此可见一斑。元和三年(808年)安西陷落时,唐宪宗在位,唐宪宗正妻贵妃郭念云即为郭昕侄女(郭暧与升平公主所生)。
[46]林蕴事迹见同系列小说《大唐游侠》。
[47]令狐楚:先世居敦煌。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节度使。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即帝王坟墓)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彭阳郡公。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司空,谥文。政治上,令狐楚一生积极参与牛李党争,是牛僧孺一党的重要人物。文学上,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尤善四六骈文,被誉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他在天平军节度使任上举荐李商隐,并传授其骈文技巧,为一时佳话。其诗作亦有名气,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次子令狐绹,在唐宣宗朝担任过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