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洗冤录:一天明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春色如愁(4)

辛弃疾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6],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北方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其祖父辛赞曾任金国官职,一度官至开封知府。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他时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教育孙子要抗金复宋、报国雪耻。辛弃疾亦从小胸怀大志,立誓恢复中原。他长大成人后,遵从祖父之命,放弃青梅竹马的恋人,娶了机缘巧合来到济南的赵氏宗室女子赵彦骞做妻子,目的就是为将来恢复故土。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国主完颜亮大举兴兵侵宋。巨大的战争开销自然转嫁到百姓头上,山东、河北等金人占领区的汉民实在不堪严苛的压榨,纷纷奋起反抗。辛弃疾父母和祖父辛赞均已去世,他既无家族拖累,便干脆放弃了官宦子弟的身份,召集两千多人起兵反金。当时义军蜂起,以耿京势力最大,手下有二十多万人马,而且北方义军都愿听其节制,奉其号令。辛弃疾为避免孤军作战,率领人马投奔了耿京,担任其军中的掌书记,为义军积极出谋划策。

令辛弃疾声名鹊起的是义端事件。义端原本是一名僧人,喜谈兵论战,跟辛弃疾是好朋友。辛弃疾起兵后,义端也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响应老朋友,后来又听从辛弃疾的劝告加入了耿京的义军。但义端并不像辛弃疾那么受耿京重用,待了一段时间后,他感到前途黯淡无望,便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走了。大印归掌书记辛弃疾保管,盗印的义端又是他的好朋友,他自然有通敌嫌疑。耿京下令逮捕了辛弃疾,要以军法处死。辛弃疾慨然请命道:“请给我三天时间,如果不能捉住义端、夺回大印,我愿意以项上人头谢罪。”耿京相信辛弃疾的为人,同意再给他一次机会。辛弃疾料想义军大印对义端无用,对方必是拿其作为投降金人的见面礼,遂单骑独剑往金人军营方向追赶,果然在半路截住了义端,毫不留情,一剑将其杀死,夺回了军印。辛弃疾由此名声大噪,得了“青兕”[7]的称号。

起兵第二年初,辛弃疾奉耿京之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合力抗金事宜。完成使命后,辛弃疾在归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溃散的消息,既意外又愤慨,他没有转身返回南宋,而是手持一把名为“龙泉”的宝剑,邀集五十名死士,千里奔袭,直闯敌军大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临危不惧,最终出其不意,于五万金兵中生擒张安国,并将其押送到建康,交由南宋朝廷处决。

当年辛弃疾年仅二十二岁,所表现出来“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断勇敢使他轰动一时。连素来反感猜忌归正人的宋高宗赵构亦慕名亲自召见辛弃疾,对其风姿赞叹不已,此即史书中所记“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然而,大宋朝廷对北方汉人一直存着很深的戒心。早在北宋宣和年间,朝散郎宋昭就曾经上书宋徽宗道:“或则又谓山后之民皆有思汉之心,或欲归顺,此尤妄诞之易见者。不唯北虏为备日久,山后之民,往往徙居漠北。又自唐末至于今,数百年间,子孙无虑,已易数世,今则尽为蕃种,岂复九州中国旧民哉?”谈论的虽然是燕云地区[8]的汉人,但实际上代表了宋朝对待北方汉人的普遍态度。北宋抗金名将李纲也曾抱怨燕云汉人道:“以金人夷狄之性,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狯以为之谋,必且张大声势,过有邀求,以窥中国。”甚至有不少人认为金人灭掉北宋其实是“皆燕人及中原叛逆协谋所致”。

而到了南宋,对北方汉人的歧视和戒备比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右丞相史浩与名将张浚辩论,道:“中原绝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首称北方沦陷区南归者为“归正人”,不赞成对归正人委以重任,遂成为定制。特例是归正人南归时带有重兵,如与耿京齐名的北方义军领袖王友直率数万军队南归,被南宋朝廷特授为复州[9]防御使。辛弃疾第二任岳父范邦彦曾任金国蔡州新息[10]县令,乘宋金交战时开城迎接宋军,虽举城南归,却因为不够“重兵”的条件,只授湖州长兴丞官职。辛弃疾如此声名,于千军万马中生擒叛徒张安国,也因为无兵南归,只授江阴签判。江阴即是他结发妻子赵彦骞的故乡。

辛弃疾一世之豪杰,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回到南宋后,念念不忘祖父志向,力主抗金北伐,收复失地。起初,他对南宋朝廷畏金如虎的怯懦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宋高宗赵构曾当面赞许过他叱咤风云、勇闯敌营的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抗金北伐、报仇雪耻的锐气,他便积极筹划,向皇帝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向当时的宰相虞允文上《九议》一书,条陈战守之策,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然而南宋始终是主和思想占据上风,他的建议都未得到采纳施行。

幸运的是,辛弃疾在建议书中表现出的政治才干引起了掌权者的高度关注,他先后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等重要地方官职。虽然与他的理想大相径庭,但以其归正人的身份,能够一再出任路级最高长官,已然是十分难得。

到任江西安抚使时,当地正值严重旱灾,人心惶惶,盗贼蜂起,辛弃疾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在大街上四处张贴赈济榜文,只有八个字:“劫禾者斩,闭粜者配!”意思是,抢劫粮食的处以死刑,囤粮不卖的发配充军。以简驭繁,立竿见影,使民无浮殍,一境赖以平安。大儒朱熹听说后,连声夸奖道:“这便见得辛弃疾有才。”二人由此结为莫逆之交。朱熹对辛弃疾的才华能力极为赞赏,称赞他“卓荦奇才,疏通远识”,“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还亲自为辛弃疾的两间斋室题字“克己复礼”和“夙兴夜寐”。

然而辛弃疾性格刚拙自信,行事多不依朝廷体例,犯下大忌。他任湖南安抚使兼任知潭州时,私下招兵买马,创置了战斗力极强的“飞虎军”,并拿出大量缗钱购买飞虎军所需的铁甲、马匹等,花费巨大。关于辛弃疾财力的来源,一直有颇多议论——传说他为获得充足的军费,除了打击贪官污吏、加重商人赋税、敲诈勒索富户外,还不惜走私军用物资。据称,朱熹任地方官时,便截获过辛弃疾走私牛皮的商船。如此独断专行,任意妄为,引来朝中大臣争相上书弹劾,多称辛弃疾贪污受贿、聚敛民财。宋孝宗命枢密院下“御前金字牌”,命辛弃疾立即停建飞虎军营房。枢密院是大宋最高军事机构,御前金字牌为军机级别最高的令牌,性质同于昔日名将岳飞所接的十二道金牌。不料辛弃疾接到金字牌后,二话不说,先悄悄藏了起来,不让旁人知晓,只日夜督促加快建设军事设施,等到飞虎营栅修成后,这才上表向宋孝宗“开陈本末”,来了个先斩后奏。飞虎军建成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然而辛弃疾才干既高,名气又大,争议也大,在南宋官员中是个典型的另类人物,直接导致他的官宦生涯并不平坦,最终在四十二岁时受谏官的联名弹劾,罪名是“搜刮民财”“任用私人”“大兴土木”“横行乡里”“私建军队”“目无朝廷”等。当时还是宋孝宗在位,孝宗皇帝本人十分欣赏辛弃疾的才华,不忍就此罢其官职,还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好言好语地对大臣道:“辛弃疾才兼文武,写的诗词脍炙人口。这等人才如若不用,怕是有失众望。”

当即有御史大夫道:“辛弃疾新写了一首《摸鱼儿》,内中道:‘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他称自己南来后‘闲愁最苦’,又比大宋江山为‘危栏’‘斜阳’。请陛下明鉴,这算是好词么?分明是一肚子怨气。”

宋孝宗当场勃然色变,辛弃疾的免职命运遂不可避免。他本人对此结局倒是有心理准备,早已事先在江西上饶带湖湖畔修建了豪华壮丽的园榭,离职后便归居上饶。尽管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辛弃疾本人却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天赋,在文章、诗词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令他愈发名重天下。虽然辛弃疾多年来从未放弃收复中原的志向,他一再派人到金国打探敌情,又暗中查访秦桧宝藏,都是他意图有所作为的明证。只是这一次他被以庸碌闻名的宋宁宗起用为福建提刑,执掌福建路提刑司,非但出乎许多人意料,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然而这终究是一次大好机会,等他入京面圣后,蛰伏已久的雄图大志又重新被激发了起来。

这次到福建赴任,辛弃疾一路都是微服简行,没有惊动地方官府。到了福建境内后,他更让心腹幕僚岳珂带着女儿和侍从先行,自己身边只留下两名侍女卿卿和田田,预备携佳人、登名山,饱览武夷山风光后,再到建阳与众人会合。

昨日辛弃疾意外得知大诗人陆游正在武夷山隐士丘山人家中做客,遂赶去了丘山人家相会,到达时才知道陆游已经走了,遂在山中留宿一夜,今日一早出山,哪知道途经一处山谷中时,忽然意外遭遇十余名茶商截杀。田田当场被杀死,辛弃疾和卿卿都会武艺,勉强抵挡了一阵子,但对方人多势众,个个身手都不差。卿卿很快重伤倒地,不知死活。辛弃疾自己也受了伤,被茶商擒住。那些茶商强迫他跪在地上,似乎要举行一个什么祭奠仪式后,再将他从容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