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长大,送你离开
父母子女一场,其最真实的面目大概就是孩子一次一次远行,父母一次一次目送……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这句话的意义不过是一句感叹或一句感激而已,总是不能有个透彻的理解。因为我们不是母亲,自然无法理解这担忧究竟是个什么物件。我自然也是因为有了儿子,才慢慢领悟了这担忧原来并非有什么了不起的事由,不过是些针头线脑的零碎儿。
第一次体会这样的担忧是儿子断奶之后,婆婆要带儿子回老家一周。那时儿子才一岁三个月,刚刚会喊爸爸妈妈和单个的字,我总担心我不在身边他会害怕,会想我,会吃不饱饭,会因晚上踢被子冻感冒。还没到要走的日子,我已经在被窝里偷偷哭过几场。我想各种理由劝慰自己,比如婆婆把他的儿子拉扯得很好,比如儿子一直都是婆婆带的,比如家里条件还不错,比如这样我可以轻松自由,想逛街就逛街,想逛多久就逛多久……可是,千万个理由还是抵不过一个“儿子要离开我”,所以依旧在夜里哭醒,摸摸儿子的小手小脸,然后哭得越发肆虐起来。
送儿子和婆婆坐上车,我一整天没有回家,木然地在各个商场、公园之间行尸走肉般地游荡,直到老公下班有人陪伴我才敢踏进空荡荡的屋子。可回到家里又睹物思人,看他的小玩具我哭,看见他的小床我哭,看了动画片哭,看了他的小尿盆也哭,总之一切事物都一下子与儿子有了各种没来由的联系,死死拽住我的心和喉咙,生疼。
老公劝我说:“儿子总要长大的呀,他早晚还不是离开咱们自己闯世界?现在他是小,以后他大了你要是这样不成了扯后腿的了?再说,你别老一厢情愿地把儿子往自己身上贴,人家大小也是个‘人’,未必就像你一样舍不得离开你哦!”
想想也是,我们真正相依为命、合二为一的日子也不过就那两百八十多天。脐带一剪断,我们就成了两个人,既然是两个人,就必定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一起。从怀孕到分娩的过程就是如此,起初那一枚小小的种子在我的肚子里生根发芽,然后慢慢长大,我的肚子越来越大,我的幸福越来越满,我肚子里的小人越来越强壮,直到有一天,当他足够强壮时,“嘭”地一下就出生了,他就那样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我的身体。从此,我与他之间便开始了数也数不尽的离开与送别。
儿子两岁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决定送他上幼儿园。我把儿子交到老师手里,然后在教室外面听他哭着喊“妈妈”,我心如刀绞,我不忍再听,转身离开。可是十分钟后,我不争气的两脚又回到了教室外面,而此时的儿子正坐在老师的腿上咯咯地笑着。终于有一天,在幼儿园门口,我对他挥手说“再见”时,儿子漫不经心地回应“再见”。
明年儿子就要上小学了。一上学就意味着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大人了,他会在放学后独自找同学去玩耍,他会将我的细心呵护视作麻烦,他会在考试不如意时将试卷藏起,他也会自己找东西填饱肚子——他开始不那么需要我了。
我也幻想着儿子上中学的样子,他会头也不回地与我挥手说“再见”,他会自作主张购买黑色的太阳镜来耍酷,他会有不愿告诉我的青春萌动,他会对我的某些做法嗤之以鼻,会将我的嘱托当作碎碎念……
——他开始在我们二人之间的剧本里增加戏份,而我则慢慢从主角退化成配角,甚至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跑龙套的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总会有那么一天,当我满怀热忱翻出他的胎毛,他出生时的小手印,他的第一张涂鸦时,他会说“赶紧扔了吧”,因为他不再那么依恋我,当然也包括那些回忆。
再然后,他会远去求学,并且不会在每个假期都回家,他有自己的安排,或者游玩,或者学习,或者其他什么事情,但他的安排里常常不包括我。他还会结婚生子,组成他们的小小的家,那时我便成了外人,偶尔去小住我会睡在客房……
是的,每一次挥手作别,离孩子的距离都会远一点,更远一点。并且在某一个毫无征兆的日子,淡出他的世界,最终变成电话里的叮咛,手机里的短信,信纸上的墨迹,甚至一张挂在墙上的照片而已。他或许从第一次从容地和我说再见时就早已忘记了,在他还是那么小的孩子的时候,曾经那么依恋妈妈,需要妈妈拉着他的手,需要妈妈拍着他睡觉。
可是,这就是人生。时光总是要丰满孩子的羽翼,带他们飞去更远的地方,同时也会让母亲变得干涸,和不再重要。可是,这又有什么好悲哀的呢?长大原本就与离开同意,这是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啊。
想到这儿,我也豁然轻松——
捏捏儿子睡得红红的小脸,心里想着:你别看你现在那么小,那么依恋妈妈,很快,你就长大了,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