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开放你的人生——阳光心态的起点

阳光生活源自敞开的心扉

一对年幼的兄弟,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如果能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幸福。于是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兄弟俩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只要打开窗户就能迎来阳光,快乐也如同阳光一样,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生活中就会时时充满快乐。

百度有个孤独吧,孤独吧中的孤独驿站写着这样一段欢迎词:“因为同一种感觉,我们相聚在一起,即使你的心感觉冰冷,无数颗孤独的心灵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也是惊人的,足够温暖每一颗心灵。我能够体会大家孤独的心需要温暖,需要交流,需要找到彼此能够珍惜的缘分……”这段文字真挚感人。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孤独者?人们又为什么来到了“孤独驿站”呢?人是社会型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能,远离了这片人群,就势必还要回到另一片人群中。我们不可能离开人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能适应人群,让自己的生存空间充满阳光。

人人都可能会有孤独、不快的时候。真正的孤独,并非是一个人的独处,还包括经常地独来独往或者孤身一人远在他乡。真正的孤独往往是身在人群之中,却无法与人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

有一位女士,小的时候胖乎乎的,聪明可爱。但是自从上学以后,她胖乎乎的特征就开始被一些人取笑。再后来,她长得更胖了。

成年后她的体重竟超过了200斤。朋友们客气地说她“富态”,医生说她患有“肥胖症”,也常有路人说她“肥”。这位女士听到这些话,很受伤。于是,她找到了避开尖刻评论的方法——整天待在家里。

结婚25周年的日子到来了,好心的丈夫安排了一个浪漫的夜晚,他要带妻子外出吃饭。丈夫知道这很难,因为在妻子的思维里,最糟糕的事就是去公共场所用餐。经过丈夫的一再邀请和劝说,这位女士同意了丈夫的安排。为了让自己不再整天为日益逼近的晚宴烦恼,妻子决定亲自缝制一件时髦的新上衣。

那个重要的夜晚终于来临了。丈夫选的就餐酒店的确很好,那里的灯光很温馨,气氛很浪漫,服务十分周到,菜肴也是美味诱人。遗憾的是,还是有些顾客在那里窃窃私语,妻子设法不理睬那些议论。但是,她却没办法忽视坐在对面桌边的一个小女孩,因为小女孩的眼睛从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她。后来,小女孩站起来,竟走向女士的桌子,女士慌乱了。经验告诉她,这个小孩子可能会让她十分难堪。

小女孩睁着天真的大眼睛,一点点靠近女士,并在她身边停住脚步。小女孩伸出一个手指,怯生生地碰触着女士深蓝色的天鹅绒上衣。“你又柔软又光滑,就像我的小兔子一样,真想抱一抱。”小女孩说话了。

女士屏住呼吸,任那只小手轻轻抚摸她的衣袖。“你真是漂亮极了!”小女孩甜甜地笑了,然后走回自己的座位。

这只是一句简短的赞美,仅此而已。但是,这次的“奇遇”却改变了女士的后半生,转变了她的视角。从那以后,这位女士每当看到人们盯着她看时,不知怎么,她就会立即想起那个“小天使”用手指抚摸她的样子。于是她确定,人们只不过是羡慕她的服饰罢了。每当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时,她会立即听见那个小天使的声音提醒她:“你真是漂亮极了。”于是她认定,人们的悄悄话全都是奉承话。

“现在我听见的只有赞美,”女士说,“闲言碎语从此再也伤不到我了。”

在结婚25周年的纪念日,这位女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原来的问题是因为过度的自卑而远离友善的人群。克服自卑,远离烦恼,让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这样我们就不会生活在痛苦中。

发掘潜能,不断提升自己

一头大象从小就被拴在很粗的木桩上,开始时它挣扎着想逃脱,但力气不够,时间久了,大象脑子里形成牢固的观念:木桩是坚固无法动摇的。长大后,即使把它拴在很细的木桩上,大象也不挣扎了,它认为自己无法挣脱。

每个人都像被绳索拴住的大象一样,其实,我们自身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是还没有被唤醒和发掘出来。我们通常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别人的判断来左右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比如,有些人对否定或批评的反应过了头,以至于做出了矫枉过正的行为;有些人见到生人会害羞,惧怕陌生的环境,经常觉得不适应、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有类似面部抽搐、不自然地眨眼、颤抖、失眠等“紧张症状”;还有些人不喜欢竞争,畏缩不前、甘居下游……这些都说明这个人过分压抑,对事情过于谨慎,限制了个性的发挥和表现。

卡罗·道恩斯原来在一家银行工作,捧的是“金饭碗”,但是,他却放弃了。他认为待在银行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来到了杜兰特公司——也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通用汽车公司。

由于对汽车配件型号、规格和汽车生产流程一窍不通,因此没有一个班组愿意接受他,他只能做后勤。亲人们也劝他回到金融行业,但他却执意留在这里求发展。然而由于不熟悉业务,他的内心难免有些害怕。他意识到自己的恐惧来自对汽车行业的陌生,并非不适合这项工作。于是他决定打破心中的恐惧,尽快掌握汽车知识。他到书店买了许多专业方面的书籍,加班加点地在配件车间、仓库和制造车间熟悉汽车知识。

6个月后,道恩斯觉得自己对汽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便给杜兰特写了一封信:“我能否在更重要的职位从事更重要的工作?”杜兰特回复说:“现在任命你负责监督机器的安装,但不保证升迁或加薪。”

监督机器的安装,这对只看过却从未摸过机器的道恩斯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难题。那些在车间工作几十年的安装工人会接受他的监督吗?当时,他的手里只有杜兰特给的一张施工图纸。杜兰特说:“你要按图施工,看你做得如何。”而道恩斯实际上从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任何训练,他连图纸也看不懂。面对那么多完全陌生的领域,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对道恩斯来说确实是个考验,弄不好,目前的饭碗就砸了。他开始彻夜难眠,内心的恐惧感油然而生。然而,任务迫在眉睫,经过一番思索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就此退缩,可能就再也得不到机遇的垂青了。

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地钻研图纸,并找到相关的人员,一起做缜密的分析和研究,很快他就搞清了工作的脉络,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而且还提前一个星期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任务。

当道恩斯走到杜兰特办公室的门口,准备向他汇报工作时,却吃惊地发现紧邻杜兰特办公室的那间办公室的门牌上竟赫然写着:卡罗·道恩斯总经理。

杜兰特对道恩斯说,他现在就是公司总经理了,而且年薪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个“0”。杜兰特说:“给你那些图纸时,我知道你是看不懂的,但是我要看你如何处理。结果我发现,你敢于突破自我,勇敢地去尝试。对于新兴的汽车行业,很多的事对我们来说前所未有,敢于尝试对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机会总是眷顾那些能拿出勇气主动出击的人。”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具备这种能力,这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自信的人敢于打破自己的“瓶颈”,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只有突破自我,才能拥有一片成长的空间,才能够开创更辉煌的人生。

若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我们发挥的藩篱。我们要选择走出去,而不是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范围内,压抑自己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那些总有理由拒绝表现自我、害怕正视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的人,不但大量地消耗着心理能量,而且身体终日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思维几乎陷于停顿的境地。

假如一个人是由于潜能受到压抑而遭到不幸或失败,就必须有意识地练习释放自我。那么,究竟该怎样释放呢?

1.有了想法就大胆采取行动

不要事先考虑想要说些什么,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不要总是考虑太多的“明天会怎么样”,我们在乎的是“现在不这么做会如何”;停止责备自己,要想到这是一种自我突破。

2.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并最终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催生积极的行为和积极的结果。

打破枷锁的创新思维

安逸与稳定是很多人喜欢的生活,但是只有那些努力打破思维的枷锁,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洞察力,不愿按照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的人,才能成为非凡的成功者。

突破自己的思维是很艰难的。打破自己常规的思维模式是全面突破自己的第一步。这正如前面一节中所说的从小被绳索捆绑的大象一样,就会永远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成大事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而刻意创新的叛逆者。”从罗宾·维勒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打破枷锁的创新思维对一个人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当短筒皮靴成为全美一种流行时尚的时候,从事皮靴业的商家几乎都趋之若鹜地抢着制造短筒皮靴供应各个百货商店,他们认为赶着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

罗宾当时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小的皮鞋工厂,只有十几个雇员。他深知自己的工厂规模小,要挣到大钱却非易事。自己薄弱的资本、微小的规模,根本不足以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而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争取有利地位呢?

罗宾给自己列出了两种选择:

(1)从皮靴的用料上入手,尽量提高鞋料采购成本,使自己工厂的皮靴在皮革质量上胜人一筹。然而,这条道路走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自己的产品比别人少得多,成本自然就比别人高,如果再提高成本,那么获利必将有减无增。

(2)着手皮靴款式的改革,以新领先。罗宾认为这个方法比较妥当,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创新,就可以找到一条出路,如果新款式为顾客所钟爱,那么利润就会接踵而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罗宾决定走第二条道路。他立即召开了一个皮靴款式改革会议,要求十几个工人各尽其能地设计新款式靴样。为了激发工人的创新积极性,罗宾规定了一个奖励办法:凡是所设计的新款靴样被工厂采用的设计者,可立即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所设计的靴样通过改良被采用,设计者可获500美元的奖金;即使设计的靴样不能被采用,只要其设计别出心裁,均可获100美元的奖金。同时,他还设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由5名熟练的造靴工人任委员,每个委员每月额外支取100美元。

这样一来,这家袖珍皮靴工厂里,马上掀起了一阵皮靴款式设计的热潮,不到1个月,设计委员会就收到40多种设计草样,并采用了其中3种款式较别致的靴样。工厂立即召开全体大会,为设计者颁发了奖金。

罗宾的皮靴工厂把这3种新款式皮靴试行生产,将每种新款式皮靴制作了1000双,制成后立即将其送往各大城市销售。

顾客见到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靴后,立即掀起了一股购买热潮。两星期后,罗宾的皮靴工厂收到2700多份订单,这使得罗宾终日忙于出入各大百货公司经理室大门,跟他们签订合约。

因为订货的公司多了,罗宾的皮靴工厂的规模逐渐扩大起来,3年之后,他已经拥有18间规模庞大的皮靴工厂了。

不久危机又出现了。皮靴工厂的规模扩大了,做皮靴的技工便供不应求。最令罗宾头疼的情形是别的皮靴工厂都尽可能地把工资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便罗宾出重金,也难以把其他工厂的工人挖过来。缺少技工对罗宾来说是一道致命的难关。因为他接到了不少订单,如无法给买主及时供货,将意味着巨额的违约损失。罗宾忧心忡忡,他又召集18家皮靴工厂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始终相信,集思广益可以解决一切棘手的问题。罗宾把没有工人可雇佣的难题告诉大家,要求大家各尽其力地寻找解决途径,并且重新宣布了以前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

会场一片沉默,与会者都陷入思考之中,搜肠刮肚地想办法。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工举起右手请求发言,他站起来怯生生地说:“罗宾先生,我认为雇不到工人无关紧要,我们可用机器来制造皮靴。”

罗宾还来不及表示意见,就有人嘲笑那个小工:“孩子,用什么机器来造靴呀?你是不是可以造一种这样的机器呢?”

那小工窘得满脸通红,惴惴不安地坐了下去。罗宾却走到他身边,请他站起来,然后挽着他的手走到主席台上,大声说道:“诸位,这孩子没有说错,虽然他还没有造出一种造皮靴的机器,但他这个办法却很重要,大有用处,只要我们围绕这个概念想办法,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思维不要局限于一定的枷锁中,这才是我们永远能够不断创新的动力。现在,我宣告这个孩子可获得500美元的奖金。”

经过4个多月的研究和实验,罗宾的皮靴工厂的大量工作就已被机器取而代之了。罗宾·维勒的名字,在美国商业界,就如一盏耀眼的明灯,他自己的成功,是与他时时保持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的。

惯性常常是可以致命的弱点,人要突破自己就要打破惯性,不要把习以为常的东西看成是固定和永远不变的。成功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成大事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就是它的风险。但是,无论它的结果怎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即使是不成功的结果,也向人们提供了以后少走弯路的教训。常规性思维虽然看来“稳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是不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创新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拥有更多的可能,让你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让你的工作业绩更上一层楼。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一位老妇,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扇子,小女儿卖伞。一日天降大雨,老妇伤心地哭了起来,有人问其原因,她哭诉说:“天下雨了,没人去买大女儿的扇子了。”翌日天晴如洗,丽日当空,老妇又在伤心地哭泣。

那人看到后不解,说道:“现在天晴了,您为什么还难过啊?”老妇回答道:“天不下雨了,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了。”那人于是劝导说:“您应该这样去想:晴天的时候,大女儿的扇子就好卖了;下雨天的时候,小女儿的生意就好了。这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您的女儿都有生意做。”经过这人的开导,老妇终于破涕为笑,转忧为喜。

很多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便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会被吓倒,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但是,悲观、失望就像一张黑色的大网,死死地缠住他们,与其愁苦自怨,倒不如换个角度,转换一下心情。

正面乐观的思想会带来积极的结果,负面悲观的思想会带来消极的结果。当身处困境之中时,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很容易冲破这张网。其实,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

一天,两个不同公司的推销员一同来到了一个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小岛上,打算推销自己公司生产的鞋。两个推销员在岛上转了一圈,发现岛上的文明程度非常落后,甚至可以说处于蛮荒时代,当地人全都光着脚,没有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没有一个穿鞋子的。看到这样的情形,其中一个推销员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认为这些思想还没开窍的人们还不懂得什么是文明,想让他们明白鞋的作用和重要性无异于对牛弹琴,更别想让他们掏钱去买鞋了。于是他向老板发了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不会有人买鞋,我明天就回去。”

另一个推销员看到岛上的情况,心中暗喜,他心想:“这个消费市场可真大,简直就是一座未开采的天然金矿,就等我来开发了。”于是向公司总部发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决定把家搬过来,在此长期驻扎了。”

第二天,认为没人买鞋的推销员飞离此岛,而认为市场潜力巨大的推销员则留下来张贴广告。他的广告没有文字说明,只是画着一个当地人模样的壮汉,脚穿皮鞋,肩扛虎、豹、狼、鹿等猎物,威武雄壮,煞是好看。当地的人们看了这则广告,纷纷打听在哪里能弄到广告中壮汉脚上穿的东西,于是皮鞋逐渐打开了销路。

两年后,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面对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结果就截然不同。诸事不顺时,不妨换一种角度,多看看事物的光明面,也许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生命里时常会有失去阳光的日子,就像种子被埋在土里一样,埋得很深的种子,从发芽到出土前会面临诸多困难,但它们知道阳光就在自己的头顶上,所以它们仍执著地向上生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当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要多和自己的过去相比,看看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同伴吵架后,不要总想自己有理,要以宽容的心态多从自己身上找不足;对于父母的“唠叨”,不要反感和苦恼,要从无休止的“唠叨”中看到他们无私的爱。

很多人常常会茫然无助,怨天尤人,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利害关系、思想认识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因为思考问题角度单一化,就只能认识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对事物认识的不全面,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换个角度看问题,是一种豁达,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乐趣;换个角度看风景,需要拥有豁达的心胸,睿智的头脑,去发现各个角度的风景之美,寻找风景中的亮点。

换一个角度看困难,困难将是砥砺我们意志力的磨刀石。换一种思维看挫折,挫折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换一种心态看命运,命运之舟将会在我们的主宰下驶向成功的彼岸。

保持一颗纯真的心

小孩子快乐和可爱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是非。现实是残酷的,生存逼着我们成长。只是,成长为了什么?成长是为了在残酷的现实和生活里让自己有能力保护心中的那一片纯真的没有道理的快乐。

快乐等于纯真,等于不用任何道理解释的感觉,等于一切让生活变得更美的感觉,等于世界本来就那么美丽。从这一串的等式当中,可以看出内心有快乐的人,必然能从中找到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放在心里最珍贵的地方。为了保持这些快乐,继续这些快乐,我们才必然要学着和残酷的世界对抗。只是有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在成长的疼痛中挣扎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忘记了来时的路。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农作物损失严重。小镇的牧师决定集合大家,在教堂举行求雨祷告会。祷告会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年龄很小,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

突然,牧师指着小女孩说:“谢谢你带来的东西。”众人向小女孩望去,发现在她的座位旁边,挂着一把红色的小雨伞。牧师接着说:“我很感谢这位小妹妹,在今天的祈雨祷告会上,只有她一个人带着雨伞。”众人安静片刻后,教堂里忽然掌声雷动。

纯真的心就是阳光心态,因为拥有一颗纯真的心,我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爱心和信心,从而也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

有一次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当着众人的面访问一名小男孩,他问道:“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小男孩天真地回答:“我想当一名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突然间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做?”小男孩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都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下去。”

现场观众大笑,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一个自作聪明,不替别人着想的小家伙。但是林克莱特没有笑,他发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他继续追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了一颗真挚的心灵:“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

纯真的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拥有纯真之心的人会积极地看问题,并不断把快乐和阳光带给周围的人,而人们也都喜欢纯真的人。

人间之事,无非善与恶。一个人行善或行恶,就在于他是否有一颗纯真的心。为什么小孩子不会做大恶的事情?因为孩子的心是纯真的,他们喜欢好人,崇拜英雄,而对那些大恶人却深恶痛绝,对他们做的恶事更是感到愤恨,在他们心里,做人就应该做好人。保持纯真之心,便有了善良,保持怜悯之心,便有了爱心。

男孩的父母早逝,从小和妹妹相依为命,妹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输血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妹妹的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庆幸的是,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为妹妹捐血。男孩一开始有些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这个10岁大的男孩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生命的勇敢。

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输血不会失去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听到这里,小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

孩子的爱,有时更加纯洁和感人,因为他们的心灵不曾受过玷污,仍然保持一份纯真和美好。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里,人人都要为自己的前途而不断学习、工作……整天都在忙忙碌碌,都在为欲望而东奔西跑。渐渐地,欲望占领了人们的心灵,它肆无忌惮地霸占“领土”,原本纯洁的“净土”变成了欲望的疆域。任何一样东西,往往在我们失去它时,才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一颗纯真的心,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当我们逐渐长大,不再保有孩子的纯真,青春、欢笑、自由与向往渐渐远去,我们彼此责怪,相互憎恨、斗争,是我们的平庸、冷漠、虚伪、贪婪让生命变成一连串不和谐的音符。

我们不能被欲望所主宰,我们的内心要努力保持纯真。内心深处的那一方净土,需要我们去捍卫,因为我们越成长,就越需要它为我们越来越世故的人生添上几朵纯白的云。

工作可以是快乐的

一个囚犯走进监狱,透过牢房的铁窗仰视着星空。他在想,这辈子,我快乐过吗?他想起了他周围的人,有的阿谀奉承,有的苦言相劝……他低下了头,这时,那扇铁门关上了……名利即使源源不断,也解决不了人性最根本的需求。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远比这一切都重要,没有比快乐更重要的事。

当一位医生看着病人终于解除痛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他快乐,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当一位园丁辛勤地耕耘在苗圃里,闻到花儿馥郁芳香时,作为哺育它的园丁,他快乐,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满园的生机盎然。

当一个企业家以创新的方式服务消费者,并看见消费者脸上满意的神情时,他也同样快乐,因为人们对他的工作做出了肯定。

“快乐”二字天天都会出现在报纸、杂志还有相关的广告里:每天都可以听到人们有关快乐的议论,每天都可以从广播、电视节目以及流行歌曲中听到同一话题,这些所见所闻说明了人们对快乐的重视,更说明了人们对快乐的渴求。如果说我们非常渴望快乐的话,反过来讲,这正意味着我们在工作中还非常缺少快乐。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工作是单调而乏味或是紧张而沉重的,甚至认为工作和快乐往往是相互对立的。

无疑,许多工作令人厌倦,过度的工作总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比尔·盖茨却说过:“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会有成功的希望,只要你肯热心工作,提起兴趣,纵使工作枯燥繁重,也不会觉得辛苦。一个对工作没有热情的人,永远不会有快乐的一天。”因此,要想收获工作的成功和快乐,你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投入热情,并将其视为一种乐趣。实际上,工作是有很多益处的,想想这些益处,我们就会感觉到工作并不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工作的第一个益处是它占去了一个人大部分时间,而不必使他决定在这段时间内应该做些什么。有些富人感受着难以言喻的烦闷,这是他们不工作的代价。因此,聪明的富人几乎尽力工作,好像他们是穷人一样。工作之所以吸引人,第一个原因是可驱除烦闷和寂寞。

工作的第二个益处是给人以成功的机会和实现理想的机会。人生快乐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便是始终有一个目标,而大多数人则主要是靠工作来实现的。从事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而感到快乐,是人生所能获取的最大快乐之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

建筑工人在砌砖墙,他们都在忙碌地工作着,可各自的心情却大不相同。一个工人怨天尤人,觉得工作又累又枯燥;一个工人埋头苦干,认命而忍耐;第三个工人却快乐地吹着口哨,他想象着这堵墙砌好后,也许会有一位老人在墙边的草地上种他喜欢的花,也许会有一个小男孩在墙上创作太空画,也许会有一对恋人依偎在墙边的树影里拥吻倾诉……相信人人都会喜欢第三个工人。他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他借由工作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即自己的工作可以让很多人由此受益,因此,他视这项工作是有价值的,因而他是快乐的。

思想家罗素说:“一个快乐的人,他最显著的标准就是兴趣。因为对兴趣的关注能够使人忘记烦恼,所以尽可能多地发现兴趣,便成了人生快乐的秘诀。”然而提到兴趣,人们普遍认为兴趣是天生的,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先去发现兴趣,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