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行合一论
【题解】
《传习录》是记载王阳明与其弟子的对话记录。本文是王阳明与弟子徐爱的对话,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主旨。“知”与“行”的关系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知”与“行”的顺序,二是“知”与“行”的难易程度,三是“知”与“行”能否合一。针对割裂“知”、“行”关系的观点,王阳明引用《大学》例证并给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王阳明“知行合一”强调“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或许对于我们认识“知”、“行”的关系提供启发,知与行的顺序、知与行的难易等问题对于“知行合一”而言,或许是“伪问题”。“知行合一”论点的现代价值仍然需要我们反思总结、理性认识。
爱①因未会②先生“知行合一”③之训,与宗贤④、惟贤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⑥,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⑦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⑧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⑨的便罢。故《大学》⑩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11]。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12]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13]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14]。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15]做知的功夫[16],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17]。”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18]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19]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20],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21]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22],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注释】
①爱,即徐爱(1487—1517),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记载,徐爱为王阳明最早入室弟子。最初,徐爱对王阳明学说有所怀疑,后“闻之既熟,反身实践”,最后相信王阳明之学说是“孔门嫡传”学说。徐爱性格温和,对王阳明恭敬有加,王阳明评价其为“吾之颜渊也”,徐爱早逝后,王阳明“每在讲席,未尝不念之”。《传习录》最早是徐爱记录王阳明与其弟子的对话,徐爱去世后,由王阳明弟子钱德洪等人完成。②会,领悟、领会。③“知行合一”,王阳明学说中的核心观点。知,道德良知。④宗贤,黄宗贤,王阳明弟子。《王阳明全集》收录王阳明《答黄宗贤应原忠》、《与黄宗贤》等文章。⑤惟贤,顾应祥,字惟贤,号箬溪,王阳明弟子,曾作《传习录疑》。⑥弟,通“悌”,音tì,敬爱兄长、善待兄弟的意思。⑦私欲,个人的欲望或自私的欲望,古人常视私欲为贬义,如《荀子·修身》载“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⑧本体,哲学术语,指事物的本源。⑨恁,音nèn,如此,这样。⑩《大学》,原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程颢、程颐将其单独编为章句,后朱熹将其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注释,称为“四书”。[11]“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语出自《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前一个好音hào,动词,喜爱喜好;后一个好音hǎo,形容词,好色指漂亮的颜色,另一解指美貌的容颜。前一个恶音wù,动词,厌恶;后一个恶音è,形容词;臭音xiù,名词,气味;恶臭指难闻的气味。朱熹注解: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12]私意,同上文私欲,指私心。[13]甚么,同“什么”。[14]宗旨,思想、意图。[15]行,音xíng,动词,从事的意思。[16]功夫,做事情用到的精力与时间。[17]下落,名词,归属着落的意思。[18]某,代“我”,谦称。尝,音cháng,曾经。[19]懵,音měng。懵懵懂懂,指稀里糊涂,不知所然,不明事理。[20]冥,音míng,昏暗。冥行,原意指晚间行路,引申为行事盲目。妄,音wàng,本义胡乱。作,音zuò。妄作,因无知而任意胡为。[21]补偏救弊,指补救以前的偏差漏洞,纠正以往的弊病错误。[22]足,足够、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