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座右铭:历代经典励志小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厉王虐①,国人谤王②。召公告曰③:“民不堪命矣④!”王怒,得卫巫⑤,使监谤者⑥,以告⑦,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⑨,乃不敢言⑩。”

召公曰:“是障之也[11]。防民之口[12],甚于防川[13];川壅而溃[14],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15],为民者宣之使言[16]。故天子听政[17],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8],瞽献典[19],史献书[20],师箴[21],瞍赋[22],臤诵[23],百工谏[24],庶人传语[25],近臣尽规[26],亲戚补察[27],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8],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9]。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30];犹其有原隰衍沃也[31],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32],善败于是乎兴[33];行善而备败[34],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35]。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36],胡可壅也[37]?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8]?”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9]。

【注释】

①厉王:周厉王,名胡,夷王之子。公元前878年至公元前842年在位。虐:暴虐,残暴。②国人:国都里的人。谤:指斥,指责。③召(shào)公:一作“邵公”,即邵穆公,名虑,周王的卿士。告:告知,告诉。④不堪命:受不了暴虐的政令。堪:胜,任。命:命令,政令。⑤得卫巫:弄来一些卫国的巫人。卫,国名,在今河南北部。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⑥监:监视。⑦告:告诉,告知。⑧道路以目: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彼此望一望。意谓人们害怕担谤王的嫌疑,见了面连互相问候也不敢。⑨弭(mǐ):止,除。⑩乃:这里有“终于”、“毕竟”的意思。用作副词。[11]是:此,这。指厉王弭谤的方法。障:防水堤。这里用作动词,阻挡。[12]防:堵住。[13]甚:过分,厉害。川:河。[14]壅(yōng):堵塞。溃:决口,水冲破堤防。[15]为(wéi)川者:治河的人。决之使导:排除水使河道疏通。决,排除,指导水,引水。导,疏导。[16]为(wéi)民者:治民的人,指君王。宣之使言:开放言路使民能尽言。宣,宣导,开放。[17]听政:处理政务,执政。天子在朝堂上听取群臣进言,决定政事。[18]公卿:三公九卿。至于:以及。列士:上士、中士、下士的总称。献诗:进献讽谏的诗篇。[19]瞽(gǔ):盲乐师。献曲:进献谱写的或采自民间的乐曲。[20]史献书:史官进献史籍。[21]师箴(zhēn):少师进规箴的言辞。师,少师,次于太师的乐官。箴,一种规谏用的四言韵文。用作动词。[22]瞍(sǒu)赋:盲人诵读公卿列士献的诗。瞍,没有眸子的盲人。赋,不歌而诵,即朗诵。[23]臤诵:盲人弦歌讽诵箴谏的文辞。臤,有眸子而看不见物的盲人。[24]百工:百官。一说,各种工匠。[25]庶人:一般民众,平民。传语:把意见间接传给君王。[26]近臣:君王左右的臣子。尽规:极尽规谏。[27]亲戚:指与君王同族的亲属。补察:弥补君王的过失,监察君王的行为。[28]耆(qí)艾:古称60岁为耆,50岁为艾。这里泛指有德望的长者。修:修治,整治。这里指劝诫。[29]是以:因此。悖(bèi):逆,不顺。[30]于是乎出:由这里生产出来。是,此,这。[31]原:高而平坦的土地。隰(xí):低平而潮湿的土地。衍:低洼而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可用于灌溉的土地。[32]宣言:发言,讲话。[33]善败:好坏。指君王执政的好坏。兴:起,发生。这里指体现出来。[34]行善:推行好的。备败:防备坏的。[35]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这是用以丰富财物、器用与衣食的措施。所以,所靠,用以……的措施。阜,增加,丰富。[36]成而行之:考虑成熟了,自然要流露出来。成,成熟。行,实行。这里有“自然流露”的意思。[37]胡:何,怎么。[38]其与能几何:能有几个人赞助你呢?与,赞助,赞同。一说,与,语助词。“能几何”,是“能怎样”的意思。[39]流王于彘(zhì):把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霍县。厉王被逐事在公元前842年。

【赏析】

西周末年,厉王暴虐,阻塞言路,监视并屠杀敢于指斥他的国人,造成了“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恐怖局面与严峻形势。召公对他苦心劝谏,终不见纳,社会矛盾愈加激化。三年后,国人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文章通过详记召公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等谏辞,指出君王广开言路、察纳不同意见的重要性,宣传了重民思想和民本主张。

文章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首先,它采用了记言与记事相结合,并以记言为中心的写作方法,先简写形势的严峻和厉王的自鸣得意,再详记召公的谏辞,最后以冷峻的几笔写出厉王一意孤行,终于垮台的下场。其次,召公的谏辞颇有特色。逻辑性强,论证有力。其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贴切自然的比喻,如同箴言,启迪心智;也有引史为证的一段内容,强调传统不可丢弃;继而再谈民言不可壅的道理,使“防川”的比喻贯穿谏辞始终,颇能发人猛醒。最后,文章漫画式地勾画了厉王这个暴君的形象。虽着笔不多,但“王怒”、“王喜”、“王弗听”,已分别写出了他的残暴专断、轻浮浅薄和顽固昏愦。文末更以“流王于彘”写出其必然下场,从而,一个古代暴君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