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蓄奴者到美国之父:华盛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与法军作战的前线指挥官(1)

一、主动请缨,不辱使命

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英法为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在世界各地展开了军事斗争。地域辽阔而又尚待开发的北美新大陆自然成为双方争斗的焦点。眼下双方都虎视眈眈地盯住俄亥俄河流域这片土地,宣称自己的政府是北美洲的主人,拥有该地区的全部主权。

法国殖民当局信奉“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他们于1748年派人到俄亥俄河谷活动,对当地印第安部落剿抚兼施、恩威并用。他们一方面向印第安部落重申法国对该地区的主权,同时,他们还对那些亲英部落进行驱赶和屠杀,并散布谣言说英国人要来烧杀抢劫。这样很多印第安部落就站在了法国的一边。1753年,部分法军在伊利湖南岸登陆,在俄亥俄河上游修筑工事并设置了哨所。

面对法国的步步紧逼,英国政府也不甘落后。为了应对难以预测的战争风云,英属各殖民地纷纷加强了战争的准备工作。在华盛顿所在的弗吉尼亚,备战气氛特别浓厚。英属殖民地弗吉尼亚总督丁威迪将这个行省分成4个军区,每个军区都设民团副官一名,年薪150英镑,负责组织和装备民兵。经过劳伦斯·华盛顿推荐,乔治·华盛顿设法谋得了北峡地区民团副官一职。

不仅如此,英政府还筹建了俄亥俄公司,并于1749年向其颁发执照,鼓励其向俄亥俄河以北及以西扩展,并免除十年税赋。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求该公司要自费在其扩展的土地上筹建一个城堡,保证足够的守卫人员,以防范印第安人和法军的侵袭。弗吉尼亚行政执行委员会主席托马斯·李带头筹建了俄亥俄公司,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他去世之后,劳伦斯·华盛顿担任了公司总经理一职。

自从乔治·华盛顿担任弗吉尼亚北峡民团少校副官后,他就把庄园事务暂时搁置一边,集中精力学习军事知识,研究作战技术。通过哥哥劳伦斯·华盛顿结识了劳伦斯之前的两个战友:穆斯和雅各布·范布拉姆。穆斯借给华盛顿一些有关军事战术的书籍,指导他进行步枪操练,并给他讲解战场上的队形变换。范布拉姆精通剑术和格斗,他向华盛顿传授击剑和实战经验。安静的弗农山庄在这两个职业军人的指导下,俨然变身成为一所军事学校。

就在这个时候,华盛顿的哥哥劳伦斯染上了严重的肺病。尽管华盛顿陪着心爱的哥哥到西印度群岛养病,但这并没有延缓疾病的扩散。1752年7月,劳伦斯病逝于弗农山庄,时年34岁。两年之后,按照劳伦斯的遗嘱,乔治·华盛顿继承了兄长的产业,同时也继承了俄亥俄公司的股东身份。之后,华盛顿用自己担任民团少校副官的薪水,在肥沃的谢南道亚谷地又购买了2000英亩田地。这样一来,加上华盛顿前几年用测量土地所得收入购买的土地以及所继承的遗产,这位21岁的弗吉尼亚北峡民团少校副官拥有的土地已达到4000多英亩。

法军的步步紧逼使丁威迪总督如坐针毡。作为英属殖民地的总督,他深知一旦法军继续南下,俄亥俄地区的万顷良田就会落入法国人之手。这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作为俄亥俄公司股东之一,丁威迪总督个人也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职责所在,利害所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丁威迪总督决定在加强战备的同时,派一名特使到法军指挥部,向法军陈述利害关系,并警告法军不要轻举妄动。此外,特使还肩负两个重要任务:笼络沿途的印第安部落以及观察沿途作战地形,刺探法军兵力部署。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弗吉尼亚首府威廉斯堡出发到法军据点有1000英里之遥,沿途崇山峻岭、风霜雪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并且还要同反复无常的野蛮人以及狡猾的法军指挥官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

丁威迪总督为如何物色一位体格强壮,能够胜任长途跋涉,同时又机智勇敢、善于应变的合适人选大伤脑筋。华盛顿得到了总督正在物色人选的消息后,认为这是自己崭露头角的好机会,决定向总督主动请缨。华盛顿的到来让丁威迪总督大喜过望,因为他之前就从费尔法克斯勋爵那里听说过此人的杰出品质与过人之处。总督当即做出决定,下令年轻的华盛顿少校出使法军司令部。

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华盛顿一行于1753年10月30日从威廉斯堡启程,向法军驻地伊利湖进发。那时的北美交通十分闭塞,道路崎岖,加上时值初冬,冰雪覆盖了大地,马匹是他们唯一的代步工具。他们一行日夜兼程,翻越蓝岭,穿越海拔1700米的草原,走出暗藏玄机的沼泽,几乎每前进一英里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11月15日,华盛顿一行来到了阿勒艮尼河畔。阿勒艮尼河与莫诺格赫河在此交汇。凭着军人的敏感,华盛顿意识到这里地势险要,将是法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英军筑堡固守的最佳地点。他把这些信息牢记在心,在之后写的7000字的“旅途报告”中专门提出这一观点,并派兵筑堡守卫。后来事实也证明华盛顿极具战略眼光。

经过沿途的不断联络,11月25日,华盛顿在洛格斯顿同亚王(一位亲英的印第安人部落首领)及其他对英国友好的各部落酋长会谈。他告诉酋长们,法军入侵俄亥俄地区,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英国人都会深受其害。他把自己此次出使的目的告诉他们,并建议共同对付法国人。华盛顿的讲话打动了诸位印第安酋长。

最后,亚王代表俄亥俄印第安人三部落——特拉华族、肖尼族和明戈族,向华盛顿保证断绝与法国的关系,并安排三个部落要人与华盛顿同行,以防范途中“站在法国一边”的印第安人袭击。此外,亚王还向华盛顿详细介绍了法军活动的有关情报,并拿出了他亲手绘制的法军两座堡垒的平面图。

虽然历经风雪交加,沿途还不断遭遇泥潭、沼泽地的考验,但12月中旬左右,在印第安人的一路护送之下,华盛顿一行还是到达了柏夫堡法军司令部。在柏夫堡,华盛顿代表英国当局与法军总指挥各自阐明了双方的立场和底线。最后,法军总指挥让华盛顿带给丁威迪总督一封复信,并表示一定会将丁威迪总督的来信呈送法国当局。华盛顿一边同法军谈判,一边还在谈判间隙不动声色地在柏夫堡附近到处走走。几天下来,他已把柏夫堡的里里外外侦察了个遍,对法军的虚实已是了然于胸。至此,华盛顿肩负的三项任务圆满完成,带着随从踏上归途。

完成任务的华盛顿本以为轻车熟路,归程应该十分顺利。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回去时的气候和道路比来时更加恶劣艰险。他们代步的马匹也因寒冷和疲惫而无法继续前行了。最后,他们只得背着行囊背包,在没膝的雪地里蹒跚迈步,徒步行走了数百英里才返回故里。1754年元旦,华盛顿一行翻越蓝岭,于1月16日赶回威廉斯堡向丁威迪总督复命。此时,离华盛顿出发之日已有两个半月之久。

丁威迪在总督府亲切接见了华盛顿。对于华盛顿在出使期间所表现出的谨慎精明、果断坚定、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深表感动。之后,丁威迪总督将华盛顿整理出的“旅途报告”以《俄亥俄日志》为名印刷成册,在弗吉尼亚广为散发,并呈送给英国政府。一时间,华盛顿在弗吉尼亚声誉鹊起。可以说,此次出使法军司令部为他的前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成为弗吉尼亚一轮初升的太阳,绚烂夺目。

二、英勇袭敌,首战告捷

华盛顿从边疆侦察来的情报使丁威迪总督和他的行政委员会意识到法军将在春季沿俄亥俄河顺流而下,以军事手段占领俄亥俄地区。英法之间的武力冲突在所难免。丁威迪决定采纳华盛顿的建议:立即派遣一支部队,抢在法军前面在阿勒艮尼河与莫诺格赫河交汇岔口处,修筑军事堡垒。他命令威廉·特伦特上尉前往边疆,招募一个连的新兵,快速开往岔口,完成筑堡工程。

同时,他还任命弗赖伊为这次远征的上校总指挥,华盛顿任其副职,领中校衔。弗赖伊上校指示华盛顿在亚历山德里招募新兵,建立一个连,为在俄亥俄岔口修建堡垒的威廉·特伦特上尉采购和运送必需的军火和供应品,并担任这两个连的总指挥官。

新官上任,华盛顿开始招兵买马,但募兵工作最初进行得并不顺利。勤劳的农民因为很容易维持生计,他们不愿意仅仅为每天有口饭吃,就背井离乡,远离妻儿。最后招来的大多都是无家可归、缺衣少穿、游手好闲的流浪汉。华盛顿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丁威迪总督。无奈之下,总督只好采取了一个权宜之计。他宣布,俄亥俄河上的万亩良田要分给参加这次远征的军官和士兵,其中俄亥俄岔口堡垒附近的千亩良田归守卫碉堡的官兵所有。对于农民子弟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于是许多农家子弟纷纷报名入伍,华盛顿这才解决了兵源问题。

然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华盛顿紧接着就遇到了招兵工作的第二个问题:军中无将才。由于条件艰苦,上级任命的军官很少来报到,华盛顿发现几乎只有他一个人来对付一群自由散漫、纪律松弛的新兵。为了应急,他马上写信给总督,推荐他的剑术老师和外勤译员雅各布·范布拉姆为上尉,并举荐他早先的军事战术教官穆斯为少校,解决了军队的管理问题。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华盛顿以为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但很快他就发现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华盛顿发现在温切斯特很难用温和的手段获得运输工具。不得以,他只好勉强援用弗吉尼亚的民兵法,向农户强征马车。他向被征马车的主人颁发证书,让他们凭此证到当地政府领取征用费。但即便这样,征集到的马车也只有10辆,并且都是老马破车,在通过陡峭险峻的隘口时,马匹拉不动,还得让士兵用肩膀推着车轮前进。

没过多久,法军大兵压境,边疆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丁威迪总督立即命令华盛顿率领已招募到的士兵,即刻开赴俄亥俄前线迎击法军,弗赖伊上校则在后方组织第二梯队,带领炮兵和辎重随后跟进。

军令如山,1754年4月2日,华盛顿率部从亚历山德里出发,前往俄亥俄河岔口的新碉堡。他只带了两个连,约150人的兵力,并且这些新兵多数都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华盛顿深知俄亥俄河岔口的重要性,他必须抢在法军之前到达岔口,丢掉岔口就可能丢掉整个俄亥俄地区。因此,他不停地催促队伍,日夜兼程,和法军展开了时间和速度的竞赛。但是,天不遂人愿,由于他们的装备极差,部队又是临时拼凑出来的,老马拖破车,遇到陡坡险路,士兵们还得用人力代替马力,帮着推车扛炮。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同时还要开路以便随后弗赖伊上校部队的大炮通过,任凭华盛顿百般催促,整支队伍的速度就是快不起来。

就这样,紧追慢赶,4月22日,他们行至中途的时候,还是传来了坏消息:法军已经抢占了岔口的堡垒,法军上尉康特勒库尔带领了将近1000人驻扎在那里,并且正在修筑一座坚固宏大的碉堡,取名“迪凯纳堡”。而威廉·特伦特上尉所带领的修筑堡垒的队伍已经不战而降了!

岔口丢失意味着无险可守。况且法军在人数和纪律上都占有很大优势,既有大炮和各种作战武器,又不断得到援军和补给。此时华盛顿进则必败,退则不战自溃,同时还会牵动那些犹豫观望的印第安人倒向法国人。

在进退维谷中,华盛顿紧急召开军事会议,经过缜密思考,决定继续前进,并且不能表现出半点动摇,以稳定军心。同时,鼓励士兵抓紧时间赶到红石溪俄亥俄公司的货栈,在那里修筑工事,防止法军乘胜东进。

与此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在路过的一个叫作“大草地”的地方修筑碉堡,以利固守(由于华盛顿每天催促进度,士兵们苦不堪言,他们就给这个碉堡起名为“困苦堡”);联络沿途的印第安部落,请亚王说服当地印第安人;写信给丁威迪总督和在威尔斯溪的弗赖伊上校,请求他们立即派兵增援;写信给宾夕法尼亚总督、马里兰总督、北卡罗来纳总督,指明英属殖民地的利害一致,唇亡齿寒,要求他们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等。

1754年5月25日,华盛顿带领队伍行进到“大草地”时收到亚王派人送来的消息。消息称有一股400人左右的法军正在向华盛顿所率领的部队搜索靠近,企图乘机消灭英军。信使还说他们发现了法军的足迹,并且找到了法军的宿营地。

华盛顿收到情报后马上做出决断:带领40名突击人员连夜赶往亚王营地,并同亚王商议了协同作战方案。第二天拂晓,华盛顿和亚当·斯蒂芬上尉率领手下在右翼包抄,亚王和他的手下在左翼包抄,从两侧同时向法军发起袭击。法军是在遭受了第一排齐射时,方大梦初醒。

华盛顿所率领的部队处在最暴露的地方,受到了极其猛烈的火力攻击。双方激烈交火,历时15分钟左右。最后,法军不敌,溃败逃跑,包括法军队长朱蒙维尔在内的12人被击毙,另有21人被俘,而华盛顿方面仅1人阵亡,3人受伤。事后查明,此次被华盛顿队伍打掉的不是一支普通的战斗队伍,而是一支法军特派间谍分队。该分队长期在俄亥俄流域活动,负责搜集情报,离间印第安人和英国人之间的关系,刺杀亲英的印第安部落酋长。它的危险性要远超一般的战斗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