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业企业会计与纳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 熟悉小型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假设,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面对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经营活动,只有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合理假设),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小型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正确的、合乎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掌握小型工业企业经营活动完整、真实的情况,并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四个方面,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图1-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限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区分自身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人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具有实体性、独立性、整体性的特点。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小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会计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在持续生产经营期内,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法人企业。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应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目标、形式,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停业或破产清算。《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案例1.1】某企业购入设备一台,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根据持续经营假设,该项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生产经营期间发挥作用,直到该设备使用寿命终结。因此,企业应按该项设备购买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并按10年计提折旧。这一假设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解决了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确认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

根据持续经营前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了及时地获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应当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通过会计分期,能够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某个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以一年为单位的会计期间称会计年度,按公历一年的起讫日期确定,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包括两层含义,如图1-5所示。

图1-5 货币计量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实用攻略

四个基本前提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没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既是会计核算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统一要求。《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各行各业企业会计核算都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具体如图1-6所示。

图1-6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客观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会计数据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客观性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表1-2 客观性原则的含义

二、可比性原则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即对于同一企业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应该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也应尽可能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可比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增强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提高会计信息使用的社会化程度。会计数据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显示它的效用。

三、相关性原则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为了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要求,企业应当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

四、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五、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也称为稳健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出的,其要求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使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总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而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或高估企业资产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任何会计事项都需要谨慎性原则,只有那些不确定性问题出现以后才采用它。

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反映经济现实。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来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来判断。

七、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上,而且还体现在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上,过时的会计信息将大大降低其使用价值。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及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八、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也称为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帮助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而要运用会计信息就必须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这就要求会计信息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

实用攻略

会计的目的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其运用适当的方法作出最佳决策。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或者对其决策产生影响,就说明该项会计信息有用。因此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具有有用性,会计信息还必须真实、可比、一致、及时、清晰、全面与重要。缺少任何一项原则,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即把会计对象用会计特有的语意加以表达,使会计对象能够实际进入会计核算系统,构成会计信息的分类基础,以便于分类提供、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用特定概念进行具体化分类的产物。同时,会计要素也是确定会计科目、设置账户的依据。会计要素的分类如图1-7所示。

图1-7 会计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的定义中非常强调“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一方面是遵循谨慎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与资产的定义有关。

资产的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如图1-8所示。

图1-8 资产的特征

【案例1.2】企业计划购买一台设备,已经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合同至今尚未履行。因此,该设备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企业对经营租入的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经营租入的设备也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从定义可以看出负债的三个特征,如图1-9所示。

图1-9 负债的特征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留存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从历年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另一部分是历年利润的留存(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如图1-10所示。

图1-10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收入的定义中,强调的是“日常活动”。收入的特征如图1-11所示。

图1-11 收入的特征

【案例1.3】某电器厂销售电器的收入属于收入,提供的安装服务也属于收入,但出售生产电器的设备和厂房,不属于日常活动,这部分收入是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的范畴。营业外收入从要素归类上讲,它属于利润要素,是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费用的三个特征,具体如图1-12所示。

图1-12 费用的特征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企业的利得和损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另一部分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实用攻略

国际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 “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

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三点:

(1)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

(2)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

(3)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业务技术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几个方面,具体如图1-13所示。

图1-13 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科目和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核算对象十分复杂,为了系统地、连续地进行核算和监督,企业除了设立会计科目进行分类以外,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分别登记各项经济业务。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因为在经济活动中,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至少两个方面资金的增减变动,复式记账可以相互核对监督,弄清来龙去脉。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的一种专门方法。在会计核算中要以会计凭证作为记账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可靠。会计凭证是交易或事项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并明确经济责任。

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按照记账方法和程序登记账簿并定期进行对账、结账,可以提供完整的、系统的会计资料,也是全面地、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以一定的产品为对象,对其在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归集和分配,并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准确计算成本可以掌握成本构成情况,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而且对于挖掘生产经营潜力,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财产、资金账面数额与实存数不符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面数与实存数保持一致,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明确责任。因此,财产清查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的一种手段。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书面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日常核算的总结,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整理,也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算的重要依据。

实用攻略

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相互联系的关系简单概括如下: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首先要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按统一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据以登记账簿,根据账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一定方法计算成本,期末通过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