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阳明正能量之天生我才篇
王阳明在动荡年代带着传奇色彩出生,仿佛就注定了他的不平凡。我们在和谐年代普普通通地出生,仿佛就注定了我们的平凡。其实,平凡或者不平凡,不是因为出生那天风和日丽还是暴雨倾盆或者有什么异象来决定的,而是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然后努力活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完美注解。如同王阳明一般,只要相信“天生我材”,就会给我们的内心信念增添一缕曙光。
天降才子五岁不能言
公元1472年,也就是明宪宗成化八年,此时的明朝已经渐渐步入统治中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学术颓败。如果以人做比喻,此时的明朝明明还是中年,却已经垂垂老矣。
人都说,物极必反,越是黑暗动荡的年代,越容易出现奇人异事。所以,带着传奇色彩的王阳明,就这样出生了。
据《明史》记载,王阳明虽然没有跟哪吒一样,在母亲肚子里待了三年才降生,但是也足足待了十四个月,超出普通婴儿四个月,王氏一门虽然着急不已,但是也无可奈何,能做的唯有等待。
某天中午,王阳明的祖母岑氏在午睡。朦胧时梦见香烟环绕中,一位身穿金甲的仙人怀抱婴儿,脚踏祥云而来。仙人缓缓落在房里,将婴儿放入岑氏怀中,大声道“贵人已来!”,然后瞬间腾空而去。岑氏惊醒的时候,恰巧迎来王阳明的第一声啼哭。
岑氏喜不自禁,趿拉了双鞋就赶去了儿媳妇房里,着急看自己的金孙,并且将刚才做的梦告诉了自己的相公——王天叙。王天叙何许人也?他就是王阳明的祖父,因为喜爱竹子,在其所居住的轩外种了一片竹林,每天都在竹林中啸咏诗词,很有一些魏晋遗风的味道,因此世人称之为竹轩公,在当地也算是颇有名望的大儒。
王天叙听到自家夫人的梦境,顿时觉得自己的金孙来历不简单,说:“既然乘云而来,就叫王云吧。”于是,王阳明有了出生之后的第一个名字。同时他出生的那所房子,也被命名为瑞云楼。
王阳明这样传奇的出生,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后来成名之后的杜撰,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从历史记载却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王阳明有负这样精彩的出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王阳明到了五岁,还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如果搁在现代,五岁还不会说话,那检查都不知道做了多少了,什么聋哑、发育迟缓、脑病、自闭症等估计通通都登场了。但是王阳明那时候,是医学落后的古代,王氏一门只知道王阳明不聋不哑,至于不会说话的原因却无从知晓,只能干着急。
别说王家干着急,旁人看着也心焦啊。你说如此传奇的出生,就算不期盼是个天才,好歹也别是个残疾儿童啊。就算普通平庸的小孩,五岁也基本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但是,圣人的另类,从这儿就可见一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聋不哑,疯玩疯闹,就是不说话。颇有一丝任你着急万千,我自岿然不动的意味。
历史就是这样神奇,王阳明以后还要传播心学呢,不说话怎么行,于是某位高僧就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这位高僧看到王阳明的时候,对其容貌大为惊奇,赞道:“好个孩儿,”然后又来了个转折,“可惜道破。”说完禅语的高僧继续走他的路,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给王天叙留下了一个谜团:高僧为什么这么说?后来经过苦苦思索,王天叙恍然大悟:金孙乘云而来,取名王云,云既有金孙的来历,同时又有说的意思,可不是道破了天机。
找到了金孙不说话的症结所在,王天叙赶紧给金孙改了名字,从此之后,王云不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王守仁。高僧不愧是高僧,经其点拨改名后,王阳明会说话了。不仅会说,还要说得漂亮,说得一鸣惊人。
先说自己名字“守仁”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一句,除了这句,还能说出四书五经中其他很多名人名言,对于日常生活用语也是对答如流。
你能想象五岁的娃娃不会说话,一开口就能之乎者也满口圣人之言的情景吗?我想当时王家人的下巴一定都掉了一地。当祖父王天叙终于合上嘴巴问王阳明从哪儿学来的这些话的时候,小圣人颇为不屑地答:“我以前虽然不说话,但是也不聋,爷爷您跟父亲天天念叨的时候,我就已经不知不觉记下了。”王阳明幼年的聪慧过人可见一斑。
自此之后,会说话的王阳明,开始了他风风火火的童年生活。而那个时候,无论是王阳明,还是世人,都不知道,他所降生的浙江余姚,那片土地会因为他而熠熠生辉,而余姚所属的绍兴府,也会成为众多名人的出生地,像是鲁迅、蔡元培、秋瑾等。
或许历史就是这样,即使时间不同,但是空间仍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和王圣人同乡的后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王圣人的影响,自此走上革命、创作的道路。
穿越古今
王阳明五岁的时候还不能讲话,可是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失语不是因为疾病,或者是因为心理问题,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不可治愈的原因。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名人,有很多儿时就经受磨难,但是却仍然让人看到了“天生我材”的正能量。
有一位奥运传奇女性,叫威尔玛·鲁道夫,她小时候因为患上肺炎和猩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这样一个因为小儿麻痹致残的小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11岁时脱掉了铁架矫正鞋,跟哥哥们玩篮球。到了12岁,已经能够彻底摆脱铁架矫正鞋。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她在田径赛事中夺得三枚金牌,成为奥运英雄。
美国著名盲聋作家和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出生17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急性脑充血失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开始教她读书和说话,并和其他人沟通。最终,海伦·凯勒克服了身体给她带来的障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很多名人,或者儿时,或者成名之后,都经历过磨难,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但是,这些依然无法阻挡他们向着艺术、向着梦想道路前进的脚步。
正能量小贴士
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拥有健康的身体,受着良好的教育,却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普通而平凡,羡慕那些圣人、智者、明星,忘了自己也是“天生我材”之辈。自认为“天生我材”不是自大、自负,而是内心的一种信仰,自信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即使渺小,也足以改变世界的分子、粒子构成,然后方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父为状元家门名人多
上一章讲到了王阳明出生,那么很多人就会问,王阳明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王阳明出生的王氏一门,从历史上来看,可谓名人辈出。王阳明本身就是名人,而且是古时候的名人,所以族谱稍微有些凌乱,版本不一,需要好好理一理,目前比较靠谱的,就是下面要为大家一一道来的。
话说王阳明的祖先中,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远祖是王览。王览是谁?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卧冰求鲤”这个成语大家就很熟悉了。王览跟“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如果说王祥是二十四孝之一,那么王览就是“二十四孝之一”的救命菩萨。
据《晋书·王览传》记载,王览的亲生母亲朱氏,也就是王祥的继母,对待王祥特别不人道,经常殴打他,每当这时候,年仅几岁的小王览就会哭着抱住王祥,以这种方法来避免王祥受到责打。王览十五岁之后,就开始劝说朱氏停止对王祥的虐待,每当朱氏不讲理要惩罚王祥的时候,王览就跟着一起受惩罚。后来,朱氏还变本加厉,开始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跟着一起受罚,弄得朱氏彻底没招了,才停止了对王祥的虐待。兄弟俩的父亲死后,王祥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望,朱氏很是嫉恨,便暗中派人送毒酒要毒死王祥。王览知道后二话不说拿起毒酒就要喝,吓得朱氏三魂七魄都丢了,从此之后再也不敢暗害王祥了。故事的结局总是圆满的,王览官至光禄大夫,王祥则任太保一职,在硝烟四起的年代也算官运亨通了。
其实从这段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的祖上就有另类、创新的基因,他们家对于母慈子孝和兄友弟恭的注解完全不同于其他家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览跟王祥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仁孝之心。
王览之后,他的五个儿子虽然各有官职,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大的名气,一直延续到他的长子长孙王导。
据《晋书·王导传》记载,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看到他十分惊奇,说:“我看这孩子的相貌心志,将来必是将相之才。”这句话在以后得到了充分印证。王导承袭父亲的爵位,一路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政权,官至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可谓功勋卓著,是东晋的实际创造者,煊赫一时。
在王氏家族的历史上,王导可算是官职最高的一位。王导之后,他的六个儿子和八个孙子合起来都没有一个堂侄出名,这位堂侄不是别人,正是有“书圣”之名的王羲之。在直系宗亲中之所以要加入一个堂亲,是因为新发现的王阳明族谱出现之前,人们一直以为王羲之是王阳明的直系宗亲,后来王阳明的族谱被发现之后,人们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即使不是直系宗亲也还是认为是直系宗亲,充分体现了难得糊涂这一点。
对于王羲之这里不多加赘述,因为对于他,大家都非常了解,关于他的“临池学书”,关于他的“东床快婿”,关于他的《兰亭集序》,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娓娓道来。
王羲之之后,再一个脱颖而出的王阳明的祖宗就是王纲了。据历史传言,王纲此人比较悲催,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战乱时代,有大将之才、治世之能,却无人赏识、报国无门。如果他有王导的雄心壮志也能建功立业,但是王纲偏偏被末世消磨掉了壮志雄心,只求能够安稳度日、养家糊口。
于是,王纲开始研究《周易》,以看相为生。要知道,《周易》从古至今都是一本神书,其中的高深莫测让很多人穷尽一生都研究不透,再加上王纲甘愿居于山水之间,淡泊名利,所以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之后,越传越神,说王纲跟终南山隐士学得卜卦和相面之术。传到最后,王纲自我研究《周易》的那点儿功劳全部都转移到莫须有的终南山隐士身上了。所以,王纲仍然是一个悲催的人。
然而,王纲的悲催还在继续,因为王纲遇到了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那时候刘伯温还没有建功立业,来找王纲算命。王纲断言刘伯温必能青史留名,而且千叮咛万嘱咐,让刘伯温成功之后千万别来找他。其实说白了就是咱俩不是一路人。
显然刘伯温没有听明白王纲的潜台词,认为这是客套话,因为多年之后刘伯温辅助朱元璋取得天下成为开国宰相之后,就举荐王纲到兵部担任了郎中一职。这都当官儿了,为什么还要说王纲遇到刘伯温是悲催的继续呢?这是因为王纲被生拉硬拽进了朝廷之后,很快就遇到了广东民变,就在押送粮草的途中,王纲被杀了,然后羊皮裹尸,被儿子王彦达背回了家,结束了其悲催的一生。
王彦达背父亲尸体回家的时候只有16岁,那时候小小的他认为,父亲这怎么着也算是为国捐躯、光荣殉职啊,朝廷应该会嘉奖一番啊。事实证明,王彦达高估了朝廷的仁德,低估了政治的黑暗,由于朝中无人,王彦达并没有拿到任何补偿。再加上父亲又为官清廉无甚家产,所以王彦达千辛万苦将父亲埋葬之后,觉得自己幼小的心灵受伤了,此后躬耕奉养老母,以读书自娱过完了一辈子,临终之际给儿子王与准留下一句“儿啊,这一辈子做做学问就好,千万别做官”的遗言就与世长辞了。
王与准小朋友果然听话,效仿爷爷和爹爹,闭门不出,一心读书,无视科举,拒绝举荐,专心致志当起了潇洒隐士。可是啊,家门的传承或许就在这里,跟爷爷一样,王与准迷上了算卦,不仅算,而且还算得极准。想当然,王与准小朋友跟悲催爷爷王纲一样,也悲催了。
当地知县听说了王与准的名字,想让王与准帮他算算前程,于是派人登门拜访。王与准是文人,而且是家学深厚的文人,想当然,自有一股子文人气节,平日里就讨厌这些目无王法的贪官,现在居然敢来找他算前程,简直开玩笑!王与准直接烧了卦书,发誓从此之后不再算卦。
人都说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可把事做绝,但不能把话说绝,王与准就在这里犯了错误,不过王与准也算聪明,知道这回肯定得罪了知县,于是收拾了干粮、衣物,包袱款款地跑到了附近四明山的山洞里躲了起来。
知县抓人没抓到,正气得跳脚的时候朝廷来了钦差,要在此处招揽贤才。知县马上抓住机会,在钦差面前告了王与准三条罪状:一仇视朝廷,认为朝廷亏待了他爷爷;二拒绝举荐,不想为国家出力;三教坏孩子,不让孩子考科举。
这三条罪状一出,钦差怒了,盛世有遗贤,这不是打朝廷的脸吗?于是下令,扣押王与准的儿子,搜捕王与准。
被追的无法的王与准,只能往深山逃去,结果一不小心,就跌到了山沟里,结果更不小心,这一跌跌出了改变命运的契机。知县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将王与准告到钦差面前,反而给了王与准一个机会。
钦差见王与准言貌坦直,不像是反朝廷的人,于是四处走访,了解了来龙去脉,得出的结论是王与准是个好青年,不仅好学刻苦,而且乐于助人。所以就劝王与准卖朝廷些面子,就算自己不出仕,也挑一个儿子为朝廷效力,这样朝廷就不会怪罪了。经过这次的磨难,王与准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听从钦差的建议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王世杰。于是王世杰直接成了秀才。
不过,王世杰虽然也继承了家族的才高八斗,但是没有学会祖宗王导的为人处世,在官场上混的人缘极差,最后不得已辞官回家种地,过着清贫的日子。王世杰的母亲在临终之时痛哭流涕,告诉王世杰一定要做官,摆脱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孝顺的王世杰只好再次出仕,不过可惜的是还没有等到任命,就紧跟母亲的脚步去见了阎王。
王世杰死后,唯一能留给儿子王天叙的只有几筐书,可谓赤贫,也难怪他老娘在死之前都哭喊着让他一定要当官,这得穷到了什么地步。可是王天叙也有骨气,穷就穷,就是不当官。历史上对于王天叙的记载,并没有那么多,零星都跟王阳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这些零星片段整理出来,我们得出王天叙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个潇洒的儒士,细目美髯,风度翩翩;他和蔼可亲,但是也有脾气,尊严凛然不可侵犯;他是个天才,思维敏捷,过目不忘;他是个大孝子,就算生气,也会背着爹娘生闷气;他极其喜爱竹子,家的四周全种满了竹子,因此得了个竹轩公的称号;他是个大儒,给好多豪门望族当过夫子。
从上一章我们已经知道,王天叙作为王阳明的祖父,算是跟王阳明接触很多,而且对王阳明颇有影响的一个人。王氏一族从远祖王览起,一直到王天叙止,有的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辉煌一时无两,有的在官场上起起伏伏,有些狼狈颓唐,但是这些都无法遮掩,王氏一门作为孔孟儒家思想的拥护者,始终不改的是一颗仁爱之心。而且,从王天叙这一代开始,王家的避世思想已经逐渐开始转到入世。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王天叙的儿子王华,也就是王阳明的爹。据说,王华从小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六岁的时候就懂得拾金不昧的道理。话说六岁的小王华在水塘边玩耍,偶遇一醉汉,醉汉吐完之后不小心将钱袋遗忘在了池塘边,王华打开钱袋,发现里面有很多银子。如果是一般的六岁小朋友,看到钱之后估计不会有太大概念,即使有脑子里面浮现的也是能买糖吃,可是人家王华不一样,不仅乖乖在那里一直等到醉汉回来寻找钱袋,还谢绝了醉汉的酬谢,而且告诉醉汉说不要侮辱他,那么多钱他都不要,怎么可能在乎小小的酬谢。
据说,王华的这一节操一直跟随了他一辈子,想当然,也给王阳明树立了一个活榜样。
在明宪宗时期,王华状元及第,任翰林修撰,正式步入仕途。对于王华的为官之路,这里不予吐槽,在讲王阳明的其他事例的时候会有所涉猎。这是因为历史对于王华的评价是为官20余年,于政治没有突出建树,唯为人醇厚,孝顺恭谨,颇有节操,善恶分明,持身俭朴,利害得失不系于心,临危临难从容不迫。
穿越古今
王阳明出身名门,家中状元、书法家、神算子一抓一大把,就是在这样的身家背景中,王阳明也没有丝毫纨绔子弟的样子,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圣人前行不辍。
袁世凯的孙女袁家倜曾是购物不用花钱,出门有保镖的千金大小姐。她曾被下放到农村,成为劳动妇女。改革开放以后,她靠买原始股起家,成了天津西餐厅的女老板。袁家倜在天津做了24年的政协委员,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扶贫救灾,她都走在最前面,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在谈及过往的时候,她反而庆幸自己经历了这种非同寻常的大起大落,她说:“这对我是极大的改造和历练。半个世纪的巨变反而救了我,刺激了我的求生欲,让我学会自力更生。”也说:“我现在很独立,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现在的生活让我很快乐。”
无论是王阳明还是袁家倜,他们都经历过辉煌,经历过颓败,可见世事无常,出身并不能够代表一切。对比看看现在的社会,多少人的心灵被物质、虚荣和浮躁腐蚀,而丢掉了最真、最纯的品德。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王阳明能够成圣,而我们只能抱怨或者被抱怨的原因。因为王阳明透过表面的浮华,看到了背后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人的气节和仁爱的德性,而我们却让表面的浮华使自己变得浮夸。
王阳明的心学,之所以在如今这个社会越来越被推崇,跟这些也有一定的关系。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所以即使出生在富贵之家,也不必太嚣张,而应像王阳明一样,学习祖宗的气节和德性,修炼自身,或许,你可以让家庭因你而更好。还有句俗话叫“贫穷不是罪”,所以大可不必因为贫穷而自卑,也不必因为贫穷而为难自己的家庭抑或仇富,只要做好自己,通过自己的奋斗必然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就和价值。
正能量小贴士
家世背景只是一种附带品,一个人如果想要拥有自己的价值,关键还是看自己。人们因为王阳明而认识了他的家族,却不是因为他的家族认识了王阳明,这就是靠自己的正能量。
耕读世家阳明童年乐
将视线聚焦到主人翁王阳明身上。小时候的王阳明,过得相当快乐而充实,不仅才学过人,而且还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
王阳明七岁的时候,活泼好动,甚是可爱。有一次母亲带他去附近寺庙烧香,七岁的小王阳明就这样杠上了庙里的和尚。起因是惠明和尚听说王阳明是个聪明伶俐有才华的小孩,所以趁着王阳明母亲去拜佛的时候,叫王阳明到偏殿对对联探个究竟。
和尚出上联:“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王阳明张口对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和尚只贪一杯酒。”和尚听了之后心道这是对到我头上来了,得给点儿颜色瞧瞧,于是以牙还牙:“古有李宋仁,今有王守仁,手中一本《太公法》,不知是兵家?是法家?是道家?”王阳明毫不逊色,道:“古有卜,今有赵。手中一本《金刚经》,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和尚一听,用手拉住王阳明头上的三根辫子说:“三叉如鼓架。”王阳明不甘示弱,用手指点着和尚的光头说:“一秃如锣槌。”和尚接着指着殿中三座佛像说:“三尊佛像,坐象坐虎坐莲花。”王阳明接着就对:“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女人。”惠明和尚听了,顿时大怒,赤裸裸地污蔑啊这是,于是追着王阳明就打。王阳明的母亲刚好拜佛出来,看到自己儿子被追的四处乱窜问是为何,和尚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母亲责怪王阳明太过无理,结果王阳明笑嘻嘻地说:“母亲,我说的是‘一位师父,念经念佛念观音’,是惠明师父自己听错了。”说完就向门外跑去。惠明和尚不服气,追着王阳明说:“牛头且喜生鹿角。”王阳明回头喊道:“狗嘴何曾吐象牙。”把惠明和尚气得厥倒。
到王阳明十岁的时候,父亲王华参加进士考试高中状元,第二年举家迁往京城。搬家途中借宿金山寺,到了晚上,王天叙与借宿在此的游客饮酒作诗,好不欢乐。结果乐极生悲,到了王天叙作诗的时候,可能喝多了脑子混乱,一个字都没说出来。这时王阳明站出来,随即赋诗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这首诗一出众人顿时自愧不如,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大叹好诗,好诗,结果王阳明说了:“此诗为爷爷所作,我只是席间道来耳。”由此可见王阳明的机灵聪慧与恭谨孝顺。
到了京城学堂,王阳明更是混的风生水起。学习上领悟能力很强,对于所学的东西能举一反三,聪明程度连老师都觉得惊讶。不过,小王阳明对于这些虚名是不屑一顾的,十二岁时老师在其桌子一角发现了这样一首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首诗就是后来极为有名的《蔽月山房》,全诗的意思是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人们的眼光能够开阔长远一些,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年仅十二岁,王阳明就有这样的思考和见识,堪称奇才。不过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并没有人能读懂这首寓意深远的诗,因此,王阳明被老师们一致认为特立独行,脑子里面总有别人读不懂的奇怪思想。
不过,这并不妨碍王阳明在同学中的威信,总有一群小朋友跟在其屁股后边玩儿。于是,每每都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不在课堂,王阳明带领一群同学们浩浩荡荡地跑到外边玩耍,他坐镇指挥,小伙伴们分成两拨,两拨人马左冲右突,大呼小叫,变换阵型,宛若战场。
不过很快,小军事家王阳明就被父亲王华逮住了。王华阴沉着脸问王阳明:“不好好读书,做这些有的没的干什么?”王阳明不答反问:“读书干什么?”王华理所当然地回答:“当然是考状元,当大官。”结果没想到王阳明听了摇了摇头说:“父亲中状元,不代表子孙后代也要中状元。而且,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章,必有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平日叨窃富贵,以词章粉饰太平,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
十来岁的娃娃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义正言辞,直接镇住了王华。虽然王阳明扬言要当“通儒”,同时也镇住了父亲,但是父子二人的观念不一,因此,还是争斗着。
拿下象棋来说。王阳明非常喜欢下棋,一下起来就容易废寝忘食,这对于对王阳明要求甚高的王华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于是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王华一怒之下将王阳明的象棋丢进了河里。为此,王阳明专门写了《哭象棋》来悼念他的象棋: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在这首诗中,王阳明开头两句就写了象棋被丢的惋惜之情。接着中间四句写了各种兵种,像是兵卒、将军、战马等被流水卷走的无奈。最后两句虽有炮声震天响,但是却是雄浑悲壮的余声。整首诗构思巧妙,纵横得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王阳明失去象棋的悲伤之情,也体现出了王阳明的童真童趣。
穿越古今
童年,天真无知的年纪,应该是充斥着欢乐的。王阳明的童年貌似比较早熟,可算有苦有乐。他热爱象棋却不得不放弃,因为父亲觉得这是玩物丧志,不利于以后的仕途。幸亏王阳明自小心志坚定,不然,也没有以后的圣人了。所以总体而言,小阳明的童年生活还是挺风生水起的。
可是,现代的孩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三言两语道不明白,但是我想,作家苇岸先生写的一首叫做《现代的孩子》的诗,看过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感触。
现代的孩子吃精制食物,娇弱的胃口让他们厌恶颐养劳动体魄的粗蔬和五谷。
现代的孩子穿漂亮衣服,卫生的观念将他们隔绝于孕育万物的风雨和泥土。
现代的孩子在高楼里居住,远离童年游戏,远离儿童天然的集体主义。
现代的孩子出门要乘车,闲置起造物主为行走而赋予人类的双足。
现代的孩子懂得哪个级别的官大,哪种牌子的产品好;不懂什么是蒲公英,什么是布谷鸟。
现代的孩子每天能看到汽车,看到钱;看不到日出与日落,看不到地平线。
现代的孩子天天听机械的声音,听人类放声叫卖的声音;听不到鸟儿的啼叫,林子的籁响。
现代的孩子可以在商店买到各种糖果,但无处可以摘下悬挂在树上的果实。
现代的孩子可以得到各种电动玩具,但无处可以捉到一只星斑天牛或金龟子。
现代的孩子按图示会精巧地垒起积木,再也不会造出一把木枪或苇笛。
现代的孩子注意看大人的脸色,注意不到变幻不定的季节的颜色。
现代的孩子一切事会由家里给做,他们为家里做的唯一的事是给大人增添一些乐趣。
现代的孩子时常生病,每个家庭都有许多药片,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医院。
现代的孩子不再听老祖母讲狼和羊的故事,因为家家都有好看的彩色电视机。
现代的孩子需要补充钙片和维生素,他们每天在楼群间玩耍,呼吸机器排出的气体。
现代的孩子跟着大人从一个家庭走到另一个家庭,看不见蚂蚁的家庭、蜜蜂的家庭。
现代的孩子的勇敢体现在摔家里的东西,他们没有地方去爬树,没有机会走夜路。
现代的孩子从成人世界学到各种道理,无法在自然世界中获得各种启示。
现代的孩子仿佛天天都过年,因而他们已无法尝到真正过年时的甜蜜。
现代的孩子得到什么都很容易,因而他们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涵义。
现代的孩子过多地享用和获取,他们的性格中将缺少坚毅与创造力。
现代的孩子缺少意外,缺少恐惧和冒险,他们将来回忆的将是失去色彩的童年。
现代的孩子,看似是被幸福宠坏的一代,可是在宠溺的同时,却也扼杀了很多东西。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而又天真快乐的童年,真正的童年,没有被催熟的童年,不仅仅是家长,也是社会应该思考的事情。
正能量小贴士
可能很少有小朋友会像王阳明一样,在童年的时候就满腹诗书、富于思考,但是却也一定有着属于自己的童真童趣,有着自己的探索精神。所以,一如巴尔扎克所说的,童年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珍惜童真这一种正能量。
“命中注定”日后成圣人
“命中注定”这个词一说,就带着一股子迷信色彩。不过没关系,封建社会时很多事情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所以总是与迷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王阳明,也总是碰上神神叨叨的人。
话说某天,王阳明跟朋友一块儿出去玩,迎面碰见一个算命先生,盯着他看了半天之后,忽然抓着他激动地说:“孩子,你面有福相,骨骼清奇,大贵之人啊!”王阳明的朋友们都说王阳明遇到了骗子,不过王阳明却停了下来,认真地与算命先生探讨,自己到底惊奇在哪儿。其实王阳明会有这样的反应,完全就是家学渊源,不要忘了上面讲过,王阳明的祖宗里面,可是有好几位“算命先生”啊,所以算命先生这一行业在王阳明看来,完全不是怪力乱神,而是一项神圣的职业。
算命先生说王阳明的命格为“飞天禄马”,在《渊海子平·飞天禄马诗诀》中记载:“飞天禄马贵非常,辛癸都来二字强,年月日时重见亥,无官冲绊做贤良。”
算命先生郑重其事地告诉王阳明:“你命中注定是要成为圣人的,当你的胡子长到衣领时,你就入了圣境;胡子长到心口时,你就结圣胎了;胡子长到肚脐时,你就功德圆满了。”一听这话王阳明小朋友激动了,是啊,他也一直在苦苦思考,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被人所理解地活着是为了什么,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是为了成为一个圣人,解开生死的谜题,让自己生的明白,死的清楚。自此之后,王阳明开始慎重考虑他的成圣之路,自此之后他的一生都奔着成圣而去,可以说这位神神叨叨的算命先生,对其影响颇深。
穿越古今
在古时候,科学不够发达,算命是非常流行的。而在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算命被称之为伪科学,是迷信。可是在王阳明遇到的这位算命先生身上,却能够让人剖析出一种成功的教育方式。
我想在现今,像王阳明小时候那么热爱学习的应该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被家长逼着上各种补习班。由此可见,激发孩子内心的兴趣,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才是帮助孩子成才的关键。
王阳明经过算命先生的断言:只要读书自爱,就能成圣,然后就坚定了内心的信念,奔着这条路就去了。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就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强加在他们的身上,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那么容易叛逆,强制执行只会得到反效果。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出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通过真诚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了解他们的兴趣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你是在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而不是在控制他们完成自己的目标。
目标确定了,你就可以放手了。让他们自己去为自己的目标拼搏、努力。如果遇到了困难,他们来咨询你,你当一下顾问就好了,不要想着当领导。
有句话叫:“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意思就是说,一个有经验的马车夫驾车,想要让马跑得快的话,不会猛拽缰绳,也不会狠抽鞭子,只是让马觉得鞭子的影子在眼前就行了。用在教育上就是不要过分强迫孩子,也不要过分放纵孩子,而是在孩子最需要鞭策的时候,在他耳边,给他一记鞭响,让他从内心里感到动力,自然就会不辍努力,一直前行。
正能量小贴士
树立正面的、远大志向并将其当成一面旗帜,勤勉,然后为了明确的志向而战,给内心增添拼搏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