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未雨绸缪,准备充足(1)
1.准备辩题,全面强化
任何登峰者的背后总有一条崎岖的山路。
人们通过电视欣赏到大学生辩论会上群星闪烁,异彩纷呈的情景。40分钟的角逐和演示,创造了三尺辩台数不尽的奇丽、壮美潇洒的景致,也留给人们许许多多的启示、激发和思索。然而在这流光溢彩,极尽辉煌的背后却是参赛队伍厉兵秣马,刻苦操练的艰辛过程。
(1)搜集资料,准备辩题
辩题是最能体现辩论会目的的一个方面。大众化的题目娱乐性较强;专业化的题目知识性较强;敏感问题社会性较强等等。现今大学生辩论赛,辩题确立的出发点是:把握时代精神,捕捉社会热点。
辩题选择要注意到观众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准,不同性质的选题可以在不同范围的观众面前辩论。
选题最应当注意的应是其平等性。即对于正反方来说,本题都有可辩的地方,不可明显的一边倒。这是出选题的艺术所在。一场辩论会的精彩与否与题目的精彩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而一边倒的辩题,会让一方觉得一味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或只能凭技巧,凭语言取胜,变成“无理辩三分”的“狡辩”。这会使辩论会降格失色。
辩题应是具体的,明确的,一目了然的,有突出的立场。抽象朦胧的题目会导致双方都高谈阔论而没有交锋,从而造成“演讲”而不是“辩论”的效果。辩论必须有交流,“辩”就是双方的事。
国际性的辩论会,特别是有不同主见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辩论会,要尽量避免一些都敏感的问题,以免造成难堪和不愉快。
辩题确立后,辩论队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公布的辩题搜集、整理、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之前,要首先对辩题本身加以深入研究。一是要研究对方可能的思路和对策,以找出我方的应敌之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切忌只顾一面,绝对极端;二是要善于利用辩题中的关键字眼作为突破口,从而坚守阵地随时反攻。对辩题的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有助于思路的安排。
接下来就需要搜集、整理、组织材料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做为第一步的准备工作,切忌把自己囿于狭小的范围来组织,就论题准备论题。博大才能精深,最重要的是开阔思路。也只有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才能够对所掌握的材料运用自如,才不会轻易地乱了阵脚。所谓有很广的知识面,主要从这里体现出来。
材料的搜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访问专家、社会调查、参加有关研讨会、查阅资料,一边搜集,一边整理,一边讨论,一边形成基本思路。实际上,组织材料的过程也是整理思路、扩充知识面的过程。最后的辩论稿可能只有几百字,但是这几百字却是以成千上万字的材料为依据的。
材料准备充分了,思路讨论清楚了,下一步就是分头写辩论稿了。
根据所确定的总体构思,合理安排四位辩论员的论点。一般的程序是“启”“承”“转”“合”,即由第一位辩论员破题,为自己观点开辟阵地,稳住阵脚;第二位接着加强论点,猛攻或坚守一个方面;第三位发言人的任务与第二位相似,只是要比第二位论得更深,议得更广;第四位总结,升华我方观点,将辩论推向高潮。必须注意的是,每位辩论员尤其是前三位辩论员的中心观点必须十分突出,切忌混沌一片,不分主次。这样,每个人的发言既有各自的根基,又和其他三位紧密联系,一环扣一环,容不得半点脱节。整场辩论就是一篇结构致密的文章,防守时攻不可破,反驳时全线出击。
辩论稿是一篇文章,但它又不仅仅是文章。由于辩论是口头表达,辩论稿应尽量口语化、生活化、生动化,切忌“之乎者也”,文绉绉的官样话。辩论稿中运用的语言风格将体现辩论的风格,而辩论的风格应根据辩题、评判、观众等因素灵活确定。辩论风格好坏的评定主要根据这种风格是否能够使辩论员发挥最高的水平、辩论呈现最高的水平而定。每个辩论员有每个辩论员的风格,四个人的风格合在一起就构成辩论队的风格。
辩论稿当然通过背诵才能记熟。但是,辩论稿陈述时要防止有背诵的痕迹,否则别人听起来则以为你是在朗诵,而不是在辩论说理。注意:辩论要求的是说,又是不同于一般的说。
(2)全面强化,造就才俊
辩论艺术是高度灵活,富有充分创造空间的艺术,仅仅凭借某些《雄辩术》,《论辩学》等教科书的指点、或死守着若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论辩信条亦步亦趋,那是永远不会造就冠军的。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辩论赛中取胜,必须对参赛队员的知识结构,应变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强化训练。
2.搜集证据,运筹辩略
辩论作为观点和思想的交锋,说到底,是同辩手们知识水准的高低、知识积累的厚薄直接相关的,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运动项目。语言的力量之源,部分可以说来自诸如生动的语气、优美的词句,但主要的部分还是来自于人类因知识而产生的理性与科学的力量。辩论中的一方即使技巧娴熟,但如果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准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不仅可能陷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而且也可能对对方的论点论据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而使自己的论辩难以为继。这种“点式思维”,也会如一串断线的珠子,没有延续的主线,让评判和观众只看到虚点的枪尖,产生零乱无序没有章法的感觉,这于己方求胜自然是十分不利的。好的辩手必须把辩论看作是一种知识的较量,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看作是辩论的首要基础。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用在辩论场可谓是丝毫不爽。如果说当今世界之争是科技与知识之争,那用在辩论场,也是如此。如果认为只要能说会道,就能勇往直前,那对辩论的误解就太深。
复旦大学队两度在新加坡夺得辩论会冠军,评委和新闻界的评述无一不涉及复旦的辩论队员们学术底子较厚。北大队去年取得万家乐杯高校辩论赛第一,相对来说他们的知识优势,奠定了他们较好的场上优势。事实上,缺少知识的辩手有如缺少弹药的枪炮,即使轰鸣,也不可持久。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在辩论中有足够的知识?应该说,知识是无穷尽的,但相应的知识积累却是可以实现的。一是要读书,读大量的书,只有在读书时涉猎面广,才能博闻强记,打下厚实的知识根底。一个喜爱辩论的人,必须首先是一个喜爱读书的人。二是在知识结构上,要注重“专”和“博”,“精”和“杂”的结合。现代社会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想要通晓各门学科几乎不可能,但有限的精力不妨在学有专攻的同时,广泛阅读、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尽管有的知识也才只知皮毛,但也是重要信息,依然可以构成思维索链上的一环。只有把专业精熟的优势同知识面宽的“博”结合起来,辩论中才能应对自如。
3.选择正确的思辩方法
一般地说,思辩指的是辩论所运用的基本思想方法。拿到一个辩题,我们脑子里很自然会有很多想法:如何破题,如何论述,如何反驳对方,如何组织语言,等等。把这些灵感经过反复推敲,形成指导辩论进行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即是思辩的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路”。
如果把辩论比喻成一列火车的话,那么知识则是火车的车厢,思辩是支撑车厢的车轮。辩论要精彩,关键是要靠车轮快速而又准确的带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知识的车厢沿着辩论双方的争论所设立的轨道隆隆向前。我们所说的辩论时的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和立论缜密,都是对思辩这一车轮运行状态的良好描述,都是因思辩的力量而体现出来的。陆机在《文赋》中有这样的论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就是言此。
在辩论中,怎么样才能发挥出高效能的思辩来呢?
西方盛行的辩论分析非常讲究思辩时的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结构功能,这是达到严密的、连贯和清晰的思辩能力所需要的系统的思维训练。尽管有些辩手没有学过逻辑,没有经过这样严密的训练,但只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逻辑推理的能力、形象思维和辩论思维的能力通常也都具备。如果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或个人的自学,在思维的逻辑性和辩论能力等方面也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1)辩论思维特征
荷兰学者埃默纶和荷罗顿道斯特在其所著的《辩论·交际·谬误》一书中,曾简单概括了辩论时思维活动的三个特征:
①实现功能化
即将辩论语言片断作为真实言语事件中的辅助成份,而不将逻辑推理孤立起来。也就是说把辩论中每段语言都同整个论证过程在逻辑上统一起来,每段话又都要尽自己的功能责任,为中心内容服务。因此逻辑并不总是具有说服人的辩论功能,它们可能只是解释部分话语。话语片断必须被看作是整个语言环境中有机组成部分的言语行为,只有这样它们的作用才能被识别。
②实现社会化
就是辩论逻辑的推理不能只看作是单单向对手进行的,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面向更多的人的交往过程,在说服对手的同时,使更多的人接受己方的辩论观点。
③实现辩论化
这就是说不单把辩论看作是迫使对方接受你的思维结果,还要把辩论看作是一种使人信服的批判手段。即强调思辩中多方探讨的可能性,争论不是仅凭在逻辑上压服对方而算数,还要通过提出一定的方法消除对方的疑虑而使辩题中的矛盾完全解决。
上述三个特点对于我们构筑辩论中的思维运行有相当的启发意义。事实上,辩论中的思辩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思维形式,另一个部分是思维的内容。
(2)辩论中的思维形式
辩论中的思维形式具体包括:
①急智
这是辩论中最主要的思维形式。正如前所述,辩论,尤其是辩论赛,都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它同我们平时工作不一样,辩论犹如竞赛场,往往要在瞬间作出一系列的推理以及准确的判断。特别是辩论赛场上风云变幻,有利形势稍纵即逝,所以根本容不得你咀嚼再三才出口发言,自由辩论时更是要求双方在发言上要快速转换。所以,辩论思维的首要环节是一定要具备急智,力争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最佳反应。如果一方辩手有较好的急智能力,不仅场上反应敏捷,有效防住对方攻击,而且能抓住对方的破绽予以反击,不失时机转守为攻。培养急智能力,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同脑筋快慢有关之外,也同自己平时是否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及形成急智式的思维习惯很有关联。
②收敛性思维
由于辩论的时空限制,再加上辩题对谈论内容的范围框定,辩论中如果跑题的话,就会指东说西,文不对题,本身就是辩论中最大的败笔;如果论述细枝末节过多,不仅有损立论的有效说明和推进,而且可能语多有失,由于准备不足而给对手找到攻击的靶子。所以“收敛性思维”,就是要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必须始终扣住辩论点,避免辩论跑题。经验不太丰富的辩手在场上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不能有效地注意运用收敛性思维方式,往往在场上兴之所至,想到哪说到哪,说出去,却再也收不回来了。因此,辩手们在场上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收敛式思维。一个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辩手们在场上只想到如何扩展辩题和己方立论范围内的问题,凡超出已有准备的立论中的观点范畴的,宁可不讲。
③发散性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是指辩论中,要敢于在思维的内容上寻求突破,敢于离开固定化的、格式化的理论推绎,采用比喻、举例等手法,将观点的反驳或维护尽量形象化、生活化和明朗化。这一思维方式常使用的办法是,让自己的思想果敢地抛开晦涩冗长的理论语言,扩散到日常生活、历史事实、文学作品、典故轶事、奇闻异趣上去,临场打开自己搜索论据的视野,采摘最生动、最直接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常常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能给对方以迎头痛击,而且能制造生动活泼的场上气氛。凡优秀的辩手或辩论队在运用发散性思维方面都是十分老练、极有心得的。
但是,如果过分或随意地使用发散性思维,也会给辩论带来灾难性后果。不加节制地使用这一思维方式会使辩论变得油滑甚至庸俗。因此,在辩论中兼具收敛性和发散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单纯在思维上的收敛可能导致单调沉闷,辩论中会显得气势不足;但也切不可失去冷静,听凭思维的野马到处驰骋。所以,在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时一定要把握住相应的度,切不可只顾一头,而应做到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辩论
辩论思辩的内容要求做到以下两者的统一:
①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整场辩论的主干,只有在很强的逻辑思维的支撑之下,别的思维方式才可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因而逻辑思维的运用是辩论的核心部分,也是辩论的灵魂。逻辑思维分两个部分,一是形式逻辑思维,二是辩证逻辑思维。好的辩论,首先必须要有好的设计、出色的辩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对于队式辩论来说,逻辑设计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