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详解
一、假言命题及假言推理
(一)命题表述
假言命题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条件关系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相应地,假言命题也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断定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命题。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的充分条件,是指:有p一定有q,但无p未必无q。例如,“天下雨”就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如果p,那么q”,其中p为前件,q为后件。在日常语言中,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常用多种形式加以表述,如“只要p,就q”, “一旦p,则q”等,有时其中的联结词还可以省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心齐,泰山移”, “招手即停”。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断定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命题。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的必要条件,这是指:无p一定无q,但有p未必有q。例如,“年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只有p,才q”,在日常语言中,它也可以表述为“除非p,否则不q”等,如“除非考试及格,否则不予录取”。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断定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条件命题。事物情况p是事物情况q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指:有p就有q,并且无p就无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p当且仅当q”,这种表述形式常在数学中出现,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下述形式表示:“如果p则q,并且只有p才q”, “如果p则q,并且如果非p则非q”等。例如,毛泽东的名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它表示“人犯我”是“我犯人”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翻译转化
1.如果就,前推后
如果P,就Q,翻译为P→Q。
在这个例子中,P指的是“如果”之后的句子成分,属于句子的前半部分;Q指的是“就”之后的句子成分,属于句子的后半部分。因此“如果P,就Q”所联系的句子可以记为“前推后”。
与“如果P,就Q”意思相近的关联词,也适用该翻译方法,例如:
①如果(只要/倘若)P,那么(则/一定/必须)Q; ②凡是P都是Q; ③为了P,一定Q; ④P离不开(需要)Q; ⑤P是Q的充分条件。
2.只有才,后推前
只有Q,才P,翻译为P←Q。
在这个例子中,P指的是“才”之后的句子成分,属于句子的后半部分;Q指的是“只有”之后的句子成分,属于句子的前半部分。
因此“只有Q,才P”所联系的句子可以记为“后推前”。
与“只有Q,才P”意思相近的关联词,也适用该翻译方法,例如:
①Q是P必不可少的(必需的/必要的/的必要条件/的基础/的先决条件/的前提……); ②没有(不)Q,就没有(不)P; ③除非Q,否则不P。
(三)推理规则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前件真、后件假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见下表: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上述性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例如:如果刘年认真准备了,他就会考取第一名;刘年确实认真准备了,所以刘年考取了第一名。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例如:如果倪兰去看望小滨,则小滨的病就会很快好起来;小滨的病没有很快好起来,所以倪兰没有去看望小滨。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是无效的推理形式。表现形式分别为:
例如:如果我想当外语翻译,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当外语翻译,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这个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是无效的。再如:如果小张患肺炎,则他会发烧;小张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了肺炎。这个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也是无效的。
【例】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
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
【参考解析】C。本题属于翻译推理题。首先,我们对题干进行翻译如下:经济稳定增长→价格上涨,涨幅在较小区间→无负面影响。A项翻译为“价格上涨→经济稳定增长”,B项翻译为“涨幅过大→有负面影响”,C项翻译为“价格不上涨→经济没有稳定增长”,D项翻译为“经济下降→价格降低”。C选项与题干中的第一个翻译表示的是同样的逻辑关系,其他选项与题干中的任一个翻译都不相符,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
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前件假、后件真的情况下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见下表:
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上述性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有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其形式为:
【例】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
由此可以推出()。
A.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参考解析】B。将题干中的三个命题,翻译成逻辑语言如下:实现食品安全→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根据假言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可以转换如下:实现食品安全→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则同时否定前件,故B项正确。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
显然,当前件和后件同真或同假时,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在其他情况下都是假的。见下表: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四个有效式列举如下:
二、联言命题和联言推理
(一)命题表述
联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其标准形式是“p并且q”,其中p、q称为联言支。在日常语言中,联结词有多种表述形式,有时还被省略,例如:“红了桃子绿了香蕉”。
(二)翻译转化
【逻辑词:且】且,表示“全部都”的意思。
关于“P且Q”,我们有如下定义:
1.“P且Q”为真,则P、Q均为真。反之,若P、Q均为真,则可知“P且Q”为真。
例如,我们说一个人是“女博士”时,这个人的性别为“女性”,同时学历为“博士”。
2.“P且Q”为假,则P、Q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反之,若已知P、Q中至少一个为假,则可知“P且Q”为假。
例如,我们说一个人不是“女博士”,即“女性且博士”是假的,则“女性”和“博士学历”至少有一个不符合。反过来,某人在“女性”和“博士学历”中至少有一个不符合,我们就不能说这个人是“女博士”。
在汉语中,与“且”表达同样的逻辑关系的联接词还有很多,例如:
“……并且……”“……而且……”“……和……一起”“……与……一块儿”“既……又……”“……又……”“……还……”“……也……”“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三)推理规则
一个联言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换句话说,只要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联言命题就是假的。见下表:
真 值 表
根据联言命题的这样一种性质,联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1.合成联言式。
若分别肯定两个联言支,则可以肯定由这两个联言支组成的联言命题。其形式是:
例如,从“李良是中学生的杰出代表”和“王励是大学生的杰出代表”可以推出“李良和王励都是学生的杰出代表”。
2.分解联言式。
若肯定一个联言命题,则可以分别肯定其中的每一个联言支。其形式是:
例如,从“梁澜是短跑和跳远的冠军”可以推出“梁澜是跳远冠军”。
【例】有些昆虫在第一次繁殖幼虫之后便死去,另一些昆虫则在它们的下一代获得生存保证之后还能活几年。在后一种昆虫中,包括那些对生态系统做出有益贡献的昆虫,如蜜蜂。
从以上陈述中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在生态系统中不扮演主要角色的昆虫通常在第一次繁殖后便死去
B.大多数蜜蜂在下一代能够自行生活之后还会活得很好
C.蜜蜂通常不会在第一次繁殖以后立刻死亡
D.大多数昆虫一出生就能够独立生活,不需要成年昆虫的照顾
【参考解析】C。(1)条件1:有些昆虫在第一次繁殖幼虫之后便死去。
条件2:另一些昆虫在下一代获得生存保证后还能活几年。
条件3:在后一种昆虫中,包括蜜蜂。
(2)根据条件3可联言推出C项:蜜蜂通常不会在第一次繁殖之后立即死亡。
(3)A、D两项与条件无关,排除。
(4)B项“大多数蜜蜂……还会活得很好”不能从“还活着”推出。这里把“活着”偷换成“活得很好”偷换概念。
三、选言命题与选言推理
(一)命题表述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命题,它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两类。一个选言命题究竟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没有专用的形式识别标记,只能看其中的各个选言支是否能够同时成立:能够同时成立的,是相容选言命题;不能同时成立的,是不相容选言命题。
(二)翻译转化
【逻辑词】或,表示“至少有一个”的意思。
关于“P或Q”,我们有如下定义:
1.“P或Q”为真,则P、Q至少有一个为真,反之亦然。
例如,如果说“张三或李四考上了公务员”为真,则可知张三和李四至少有一个人考上了公务员。
2.“P或Q”为假,则P、Q均为假,反之亦然。
例如,如果说“张三或李四考上了公务员”为假,则可知张三和李四均没有考上公务员。
在汉语中,与“或”表达同样的逻辑关系的联接词还有很多,例如:
“……和……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或者……或者……”(表示至少有一个是);
“……和……不都是”(表示至少有一个不是);
“……和……并非都不是”(表示至少有一个是);
“……和……不能同时(一起)”(表示至少一个不是)。
【逻辑词:要么……要么……】
“要么P,要么Q”的意思是P、Q中只有一个为真。
“要么P,要么Q”为真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P为真,Q为假;另一种是P为假,Q为真。
(三)推理规则
1.相容选言命题和相容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p或者q”,其中p、q称为选言支。相容选言命题只有在选言支都假的情况下才假,在其余情况下则是真的。见下表: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1)否定肯定式。
若肯定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并且否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则必须肯定另一个选言支。其形式是:
(2)肯定肯定式。
若肯定一个选言支,则必须肯定包含这个选言支的任一选言命题。其形式是:
2.不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标准形式是“要么p,要么q”二者必居其一,它仅仅在选言支p和q中有一个且只有一个为真时才为真,在其余情况下都是假的。见下表:
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上述性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以下两种:
(1)否定肯定式。
若否定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一个选言支,则必须肯定它的另一个选言支。其形式是:
(2)肯定否定式。
若肯定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一个选言支,则必须否定它的另一个选言支。其形式是:
四、负命题及其等价命题
负命题是由否定一个命题而得到的命题,否定词一般置于一个命题前面或者后面,其标准形式是“并非p”, “并不是p”。日常语言中也用“p是假的”来表示。
一个负命题为真,当且仅当,被它否定的命题为假。见下表:
这里有必要指出以下两点:(1)负命题和它所否定的命题之间是矛盾关系;(2)负命题不同于前面所说到的否定命题“S不是P”,在负命题中,否定词冠于整个句子之前,或置于整个句子之后;而否定命题中,否定词插入句子的主、谓语之间。
随堂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