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口才风格
批评技巧:学会批评和影响他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面对别人的错误,与其大发雷霆,不如换一种能让别人接受的方式进行批评。
你的批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采用的态度。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不要相信“闻过则喜”。一味地指责别人或者简单地说明你的看法,那么,除了别人的厌恶和不满外,你将一无所获。然而,如果你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而不仅仅是发泄你的不满,你将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1. 批评宜在私下进行
被批评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评的时候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所以,为了被批评者的面子,在批评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避免第三者在场。不要把门大开着,也不要高声地叫嚷,好像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此时,你的语气越温和越容易让人接受。
2. 不要很快进入正题
不要一上来就开始你的牢骚,尽量先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做错事的一方,一般都会本能地有种害怕被批评的情绪,如果很快地进入正题,被批评者很可能会产生不自主的抵触情绪。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却未必表明你已经达到了目的。所以,先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再开始你的“慷慨陈词”。记得有句话说得很好——吻后再踢,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 对事不对人
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谁都会做错事,做错了事,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如何如何。错的只是行为本身,而不是某个人。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批评人。
4. 你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你批评的时候,你在说他做错了。与此同时,你必须要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才是正确的批评方法。不要只是指手画脚,一定要他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而且,你有能力解决。
风格技巧: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果你想成为谈话高手,那么,你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如椒盐色胡须或者一绺红胡子,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那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除非你碰巧是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讲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永远不忘的最好方法。
发展自己讲话的风格对你是特别有利的。在美国依阿华州锡格尼市的凯欧库克旅馆是方圆几十里的流动推销员最爱去的地方,他们不管远近都想到那里去投宿。为什么呢?因为那里的店老板,人称“快乐的韦勒”,是一位笑口常开的人。他对谁都能说上几句好听的话,自从人们认识他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听到他对谁说过一句不顺耳的话。韦勒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说话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来他成功了,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
记住,你谈话的风格,你与别人交谈的方式,都能为你的名声和你的成功作出重大的贡献。如果你对下级讲话趾高气扬,甚至有鄙视的口吻,那下级就会怨恨你。如果你对上级讲话过于谦恭,他们就可能认为你缺乏能力或者没有骨气,不敢委你重任。你讲话的风格,不仅仅是你使用词汇的问题,而且是你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态度和修养。但欲达到这一点,你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也不要试图去表现不属于你的风格的东西。常常有人总想模仿别人,尤其是想模仿那些所谓的成功者或知名人士的举止行为,那就是为什么生搬硬套者失败的原因。
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能去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说话的口吻,这种道理是很简单的,不用多解释,谁都会明白。就像那种喝了大量酒的人,他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你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是上策,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有些人,当他们与别人谈话时,认为自己有必要装腔作势,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试图表现得过于友善,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出媚态。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电视商业广告一样。这些人的失误在于他们表现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本色,这样,别人自然不会买他们的账。你要记住我就是我,你看到的我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但你总会相信同你谈话的那个人是真实的我,不是假冒的。无论对也好,错也好,你总会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能力技巧:说话要培养创造能力
善于说话的人,应该不断扩大自己思考的范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否则,如果只是茫然地模仿别人,那么根本不会增加我们的知识,实在是徒劳无益。
根据人生哲学的观点,开拓自己的道路,使自己成为一个能思考、能创造的人。这样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我们在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时,尤其要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有不少人偏爱死读书的方式,可能是看别人这么做,便一味模仿;也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用功学习的好办法。虽然死读书比完全不读书要好一点,但这实在不是一种良好的方法。事实上,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只是把作者早就想过的事情,重新加以描绘一遍而已。所以,我们看别人写的书,或听人家报道的事情,或看电视上人家的表演,等等,都只是一种被动地接受。在这些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动脑筋去思考。
因此,如果我们整天光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欣赏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电视节目,那么,我们脑中的棱角就会越来越平,且会慢慢地失去自己的思想,一味地跟着书的作者和电视演员的思路思考下去。
记得有位著名作家曾说过:“当你看别人写的回忆时,只不过是让作者的思想在你脑中溜过去而已。”此可谓一言中的。所以,我们应该只把他人的想法当做参考。否则,自己就会是一个每天骑马、坐车的人,不知道用自己的脚走路。
在我们阅读他人所写的书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其内容加以质疑、反驳,或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的思考,看与书中的内容是否异同,等等。如能每读一书,都进行比较、质疑,刺激大脑,因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这样可以说学习就成功了。如果做不到这样的话,只是一本书又一本书地、一遍又一遍地接受别人的思想,毫无自己的看法,那将是徒劳无益的。只是把别人的思想放入脑中,会让脑部拥塞起来,反而没有一点空间能容纳自己的思想了。
当我们阅读他人的作品时,不免会对作者的美妙文句、描写方式、修辞手法及幽默情调等大加赞赏,并产生共鸣。但是,如果我们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别人的词句与风格,那么是绝对成不了作家的。相反,如果我们通过接触他人的作品,使自己受到刺激,并借此把自己脑中的潜在意思表现出来,诉诸文字,那就可以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当然,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和表达方式都可能是幼稚、拙劣的,但它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大脑加工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当我们发现根据作者的想法,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思想时,那么看他人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就具有真正的价值了。
能否培养出说话的信心与魅力也是如此。
假使我们心中有个固定的崇拜的“善辩者”类型,但如果我们完全学习对方的语言、说话方式,以至于开头、内容、结构、结尾全部与他如出一辙,可能也会造成一点趣味性,博人一笑,但那完全是听众在笑我们崇拜的人的东西,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不管我们模仿的是哪个名人的说话、演讲方式,说得有多像、多好,但听众只会在一开头的时候笑一笑,渐渐就会感到索然无味,难以忍受,并可能以勉强而虚伪的掌声请我们下台。
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是检测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是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说话信心和魅力的培养也无疑离不开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能力。至少,我们在学习说话时,如果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思想,心里也会踏实一些,而这种心理上的踏实,本身就是一种胆量。
措辞技巧:选择恰当的措辞
要想在谈话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使用什么样的词语很重要。实际上,针对不同的人挑选不同的词汇,是一个很重要的谈话技巧。恰当地使用词汇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空谷回音
这里所说“空谷回音”,就是使用对方所说的词汇,对方刚刚说的某个术语、俚语或是口头语,你可以马上把它用在自己说的话里面,这会让对方感到很亲切。尤其是对于一些术语或是俚语,使用对方所说的词能够表现出对对方极大的支持和肯定。
如果对方说:“我喜欢这个LOGO(标识)! ”你听了以后可以说:“哦,这个LOGO确实非常有创意。”这时候你和对方使用了同一词汇——LOGO。如果你说:“这个标志确实很好看。”那么你的话虽然对方也能够理解,但是就不如用LOGO让对方听起来顺耳。实际上,对于有多种表述或名称的同一事物,你应当留意对方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尽量和对方用同一种词语表达,这会大大增加你谈话的效率和你的亲和力。
2. 感官用词
你要把握好不同感官偏好的人对于不同的词汇也有偏好。不同类型的人所习惯使用的感官用词是不同的,对于他的偏好你要在倾听对方说话时多多留意,当你发现对方的感官偏好时,就可以在你说话的措辞上尽量使用对方所习惯用的那些词汇类型。
例如,对方的话中经常出现“看上去”、“观点”等词汇,你可以凭借这些词汇确定对方倾向于视觉型,那么你就可以在以后的谈话中多使用视觉型的词汇,不光是“看上去”、“观点”,还可以用其他的视觉型词汇,例如,“观察”、“反映”,等等。感官用词一般是比较隐蔽的,需要你非常敏锐地去发现,同时如果你能使用和对方同类型的感官用词,对对方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隐蔽的,对方听你说话会觉得非常顺耳,却说不出为什么。
3. 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俗称口头禅,是一个人习惯性使用的词汇。例如,有些人喜欢说“无所谓”,或者“太棒了”、“太背了”、“很酷”、“没意思”,等等。口头禅有一些是时尚的流行语,也有一些是非常具有个人色彩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习惯用语,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可以在和对方说话的时候主动使用它,甚至你可以使用得比对方还要频繁。这种亲切和亲密的感觉会令对方很惊喜,因为你和对方的习惯用语一样,对方会认为你们俩的观念、性格、生活都比较相近。
4. 避免使用的词汇
有一些词汇在谈话中要尽量避免出现。例如:“可是”、“就是”、“但是”,这些表示转折意义的词语。当你要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尽量不要说它们,因为这些词意味着对对方观点的否定。
在与求异型的人谈话时,要尽量避免说一些表示绝对意义的词,如“一定”、“肯定”、“百分之百”、“绝对”,等等。因为求异型的人喜欢挑毛病,如果你说的话过于绝对,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在内心或是口头上表示质疑。为了不引起对方的反感,避免争执,你要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的话,说话时可以尽量使用比较中性的词语,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词语的选择同样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尤其是对于对方话语中的语言细节要多加留意。
5. 说话要简洁
有些人叙述一件事情,为了卖弄才华,极力地修饰他们的语句,用重复的形容词,或学西方语言独有的倒装句法,或穿插些歇后语、俏皮话,甚至引用经典、名人语录,使别人往往摸不清他在说些什么。
有些人在说话时,东拉西扯,缺少组织和系统,也使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如果你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只要在说话时记住要说得简洁扼要就行了。在话未说出口时,先打好一个腹稿,然后再按照秩序一一说出来。
具有影响力的幽默大师林语堂曾戏称:演讲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不仅演讲如此,说话也是一样,简洁的话语常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冗长而又索然无味的说话,不但无趣,还会让人觉得像懒大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啰啰唆唆,使听者昏昏欲睡。
6. 语句不要重叠使用
有些人会说:“为什么、为什么?”答应别人一件事,说一个或最多两个“好”字已经够了,但有些人却说“好好好好……”,或是说“再见再见”。其实你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用重叠句子的时候,除非是要特别引人注意,或加强力量时才用得着。
7. 同样的名词不可用得太多
有一个人解释月球上不可能有生物存在这个问题时,在几分钟内,把“从科学上的观点来说”一语运用了二三十次,无论什么新奇可喜的名词,多用便会失去它动人的价值。王尔德说:“第一次用花来比喻女人是最聪明的人,第二次再用的人便是愚蠢了。”人谁不好新鲜,我们虽不必拘泥王尔德所说的那样,每说一事,就要创造一个新名词,但把一个名词在同一时期中重复使用,是会使人厌倦的。
此外,注意不要用同样的形容词来形容不同的事物。
态度技巧:真诚的赞美铭感肺腑
只有被别人接受,你才可能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人,而赞美恰恰是让别人接受你的最好方式。
赞美别人,就仿佛是用一支火把照亮了别人的生活,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最关键的是你能接近对方,而后才能去影响他人。
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情真意切,虽然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虚假的赞美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就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毕竟,每天都抱着感恩的心情生活是很美好的。
赞美别人时不妨采取翔实具体方法。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更多时候人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因此,交往中应尽量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就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猜疑,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赞美要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样你才能有影响力。
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作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最后要说,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贵。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一个真诚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口才加油站
蒋梦麟独闯“虎穴”斥强敌
近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常常以北平文化界领袖的身份冲锋在前,被日本军方列上逮捕的黑名单。1935年11月29日下午,日本宪兵径直来到北大校长室,“邀请”蒋梦麟到日本驻防军司令部“解释”其反对日本的事情。蒋梦麟认为,“临难毋苟免”,答应在一个小时以后就去。当时很多人劝他不要去,但蒋梦麟考虑再三,还是在天黑之前赶到了设在东交民巷的日军司令部。当他从容地走进日军司令部的办公室后,就听到门“咔嚓”一声锁上了。这时蒋梦麟发现一个日本士官拔出手枪站在门口。
蒋梦麟的独自前往,显然出乎日本人的意料。看到蒋梦麟进屋,屋内的一个日本大佐呆了半晌,过了好长时间才拉过一张凳子,强自镇定地对蒋梦麟说:“请坐。”接着,他居高临下地开始审讯蒋梦麟。他说,“我们司令请你到这里来,是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反日宣传?”
“你说什么?我进行反日宣传?绝无此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做的。”蒋梦麟理直气壮地说。
“那么,你有没有在那个反对自治运动的宣言上签字?”日本大佐步步紧逼。
“是的,我是签了字。但反对华北自治,那是我们中国的内政问题,与反日运动毫无关系。”蒋梦麟面无惧色地据理力争。
日本大佐看到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占不了便宜,于是迅速转移话题。“你写过一本攻击日本的书?”
“我们做学问的人,讲的是要有证据,不能信口开河。你说我写过攻击日本的书,请你拿这本书出来给我看看!”蒋梦麟的反问让日本大佐一时手足无措。
“那么,你是日本的朋友吗?”
“这话不一定对。我是日本人民的朋友,但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敌人,正像我是中国军国主义的敌人一样。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我和他们都是朋友;那些妄图侵略别人的人,都是我的敌人!”蒋梦麟义正词严地驳斥道。
日本大佐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但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想用威胁来迫使蒋梦麟屈服。他也知道,在蒋梦麟这样具有骨气的大学问家面前,来硬的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于是,他故意轻描淡写地说:“呃,你知道,关东军对这件事有点小误会。你愿不愿意到大连去与板垣将军谈谈?”这时,电话响了,大佐接了电话以后转身对蒋梦麟说:“已经给你准备了专车。你愿意今晚去大连吗?”
“我不去。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因为我没时间去。我的学校还有很多事务等着我去处理。等有机会我会在适当的场合拜会你们的将军。”蒋梦麟的回答极有分寸,而且没有丝毫的犹豫。
“不要怕。日本宪兵是要陪你去的,他们可以‘保护’你。”日本大佐终于原形毕露。
听了日本大佐这样的话,本来坐在凳子上的蒋梦麟“嚯”地站了起来,正色道:“我不是怕。在我们有着铮铮铁骨的中国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怕’这样的字。再说,如果真的是怕,我也不会单独到这里来了。如果你们要强迫我去,那就请便吧——我已经在你们掌握之中了。不过,我还是劝你们不要强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你们东京在内,知道日本军队绑架了北京大学校长,那你们可就要成为笑柄了。”
蒋梦麟的一番话软中带硬,显示出他巧妙的辩驳技巧。日本大佐听了这样的话,脸色立变,仿佛手心里捧着一只烫手的山芋:是把它丢了还是继续捧着,他左右为难。
“你不要怕呀。”日本大佐不知道该怎样应付这样的局面,只好心不在焉地重复这一句话。
“怕吗?不,不。中国圣人说过,要我们临难毋苟免。我相信你一定也知道这句话。你是相信武士道的。武士道决不会损害一个毫无能力的人,因为伤害这样的人会令人不齿。”蒋梦麟很平静地对日本人说。
这时,电话又响了。放下电话后,这位日本大佐转身对蒋梦麟说:“好了,蒋校长,司令要我谢谢你这次光临。你或许愿意改天再去大连——你愿意什么时候去都行。谢谢你,再见。”
蒋梦麟昂首走出了日本宪兵司令部,看到了门外不远的地方焦急地向他的方向张望的家人、同事和学生,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然后不停地向他们挥着手。
后来,现代教育家罗家伦评价说,蒋梦麟是“郭子仪第二”,大有单骑见回纥的精神。蒋梦麟大义凛然地独闯“虎穴”却能全身而退,他的勇敢、机智和巧妙应变,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侮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