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对地球充满了好奇。那时的人们认为大自然里存在的一切都是由上天创造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西方的“上帝创世说”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统治地位,人们都相信有一个超乎人力之上的上帝创造了一切。然而,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远远不相信“上帝创世说”那样荒谬的答案了。
在关于地球起源的各种理论中,较早就产生且比较普遍被人接受的是星云说。科学家们认为在距今约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太阳系星云收缩,形成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约4亿年后,地球开始形成。大概在46亿年前,发展成现在的大小和形状,其后可能再过了15亿年,地球上的环境才适宜早期的生物生存。
另外,法国生物学家布丰在18世纪就创造了“彗星碰撞说”。他认为彗星落到太阳上,把太阳打下一块碎片,碎片冷却以后形成了地球,即地球是由彗星碰撞太阳所形成的。这一学说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后,其他科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布丰的学说,将地球形成原因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然而,1920年,英国天文学家阿瑟·斯坦莱·爱丁顿却指出,从太阳或其他恒星上分离下来的物质都很热,以至于它们扩散到宇宙空间前还来不及冷却就消散掉了。即使在某种未知的过程下凝聚成了行星,运行的轨道也不会像现在太阳系中的轨道那样有规律。1936年,美国天文学家莱曼·斯皮特泽又证实了这一理论。
1944年,德国科学家卡尔·夫兰垂·克·冯·韦茨萨克对以往的“星云假说”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是旋转的星云逐渐收缩形成了行星。如果把星云中的电磁作用考虑进去,就可以解释角动量是以什么形式由太阳转移到行星上去的。
随着人们在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科学家们提出的有关地球起源的学说已多达十余种。除以上两种外,主要还有以下一些学说:
大约经过了45亿年,地球才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1.陨星说。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了该学说,他认为太阳系最初是一团由尘与气形成的冷云,并不停地旋转。今天的天文学家利用现代望远镜,看到遥远星际间漂浮着暗黑的尘云,这种云看起来就像康德想象中的太阳系旋转云。
2.双星说。此学说认为行星都是由除太阳之外的另一颗恒星产生的。假定太阳最先产生,还没有行星。后来太空中有另一个星球从太阳附近掠过,把一块物质扯了出来。掠过的星球继续飞行,而那些被扯出来的物质则凝聚成了太阳系的行星。
3.行星平面说。该学说认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个平面上绕太阳转,原始的星云盘产生了太阳系。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的形成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和趋向统一。我们有理由相信,揭开地球起源之谜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