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明火的发明

在河南省潮河西岸有个小寨叫火神寨,寨里有一座庙,供奉的是火神祝融的圣像,据说是汉代人为纪念祝融送火种而修建的。

相传自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以后,人类已经开始用火烧熟食物、取暖、驱赶毒虫猛兽等。但钻木取火很不容易,人们只好把火种保存起来,祝融就是负责管理火种的。

有一年夏天连降几天大雨,许多茅屋倒塌,火种浸灭,黄帝让祝融给百姓送火种,可是祝融的火种也被大雨浇灭了。祝融很着急,树木都是潮湿的怎么也钻不出火花,偶然中他发现击石能溅出火星,于是他就做好准备,用尖利的石头击打大的石块,用击出的火花点燃柴草,这样就发明了“击石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了,黄帝为此特封祝融为“火正”(官职名)。潮河两岸枣林里的人们不忘祝融的功德,敬祝融为火神。

黄帝统一华夏以后,各个部族的图腾都统一了。火神也一样,只敬奉祝融火神。

黄帝有一个妃子叫嫫母,她长得很丑,脸是黄色豆麻子般的皮肤,毛孔粗大,泛着油光,鼻子像蒜头,眼睛几乎被油腻的头发遮挡住了视线,嘴巴曾被人误以为吃香肠没吞下去,不时的一笑就会露出泛黄的牙齿。

嫫母虽然长的奇丑无比,但是她心地善良,贤惠能干,负责部落里烧火做饭、分配食物等事情,所有这些她总是安排得有条有理。

她知道火对部落的意义,所以,她非常虔诚,每一次在起火之前都会向火神祈祷,让火旺盛。一天,烧火时她无意中把一些松香木炭末拨到了火上,马上冒起很多火花,嫫母注意到这个现象,又试了几次,都是如此。

她又将硫磺与松香、木炭末掺起来撒到火上,结果爆起的火花更大,因为这种爆起的火花特别的大且明亮,所以嫫母把这叫作“明火”。其实这明火也就是火药。

黄帝知道后认为明火爆出的火花可以吓跑敌人,就决定用明火来帮助打仗,命嫫母每天把松香、硫磺和木炭末均匀拌合,制作明火保存起来。在与蚩尤的大战中,黄帝就将嫫母制作的明火球发给将士们,让他们在交战中使用,确实这明火球抛起来,不仅在心理上让敌人害怕,而且那爆出的火花也会烧到敌人的衣服、皮肤甚至五官。这明火可帮了黄帝的大忙。

战争结束后,黄帝就用明火的道理,将松香、硫磺和木末按一定的比例,制作了更大的明火球,也就是后来作战用的“火链球”,而且他还让人将松香和硫磺化成水,涂在箭头上,带着松香和硫磺的箭在射出去飞行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就燃烧起来,到达敌人身边的时候就会引起大火。这就是最初的“火箭”。

看着嫫母的明火得到了更好的运用,火神祝融感到很欣慰。其实,嫫母发明明火得到了祝融的暗中帮助。看到嫫母对待自己那么虔诚,祝融为了表达谢意,就暗示了嫫母在不经意间使用松香和硫磺,引出火花,而且嫫母也真的聪明能干,没有让火神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