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分的才华,一分的表露
古语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适当低调,适当含蓄,给别人留有足够的神秘感,是保存自己实力的重要手段。
有人说:你聪明是好事,但若是让别人知道你比他聪明,就变成了坏事。有才华的人自然会受到瞩目,不过也会因为受人瞩目而变得格外的辛苦。解缙就是这样的人。
解缙是明初著名才子,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欣赏他的才能,对他十分恩宠。解缙自负才高,敢言人所不敢言。他给朱元璋上了一封万言书,指出朱元璋“御下严苛”、滥诛大臣、以喜怒为赏罚等诸多毛病,又首次提出分封亲王的权力过大,恐后世会危及朝廷。
解缙所言无不深中朱元璋的弊病,然而这些都是朱元璋的大忌,前前后后群臣在奏章中哪怕有暗示、隐喻这些弊病的意思,都会被严刑处死,甚至灭族。解缙尽言无隐,言辞也犀利无比,朱元璋却体谅他的忠心,也不怪罪,对左右侍臣连声夸赞解缙“高才”。
明初宰相李善长因受胡惟庸谋反一案牵连,被朱元璋借“星变”之名杀死,举朝无人敢言其冤。解缙却想为李善长鸣不平,便和工部侍郎王国缙一道草疏呈上。
朱元璋看罢奏章后大怒,本想重惩王国缙,后来知道奏章出自解缙之手,只好置之不理,却也怕解缙再闹下去,令他无法收拾,便让解缙的父亲把他领回家,再读书10年,然后再回朝做官。这算是以残暴著称的朱元璋最仁慈的时候了。
解缙回家乡读书若干年后,时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起兵燕京,攻取南京。解缙率先到宫中朝拜朱棣。朱棣早闻解缙的才名,马上重用,让他和杨荣、杨士奇、胡广、黄淮、金幼孜、胡俨等人组成内阁,充当自己的顾问,而以解缙为主。这就是明朝内阁制度的由来,解缙便是明朝内阁的第一任首辅。
解缙深得朱棣赏识,又犯了在朱元璋手下的老毛病,越发放言无忌,无事不敢为,却不知为自己埋下了杀身的祸根。
一次,朱棣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位朝廷大臣的名字,让解缙品评其短长,解缙直言无所隐,把这些人的毛病一一揭露。这些大臣知道后,恨解缙入骨,一有机会便在朱棣面前指摘解缙的过失。久而久之,朱棣再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了。
解缙又在随后朱棣要更换太子的“易储”风波中死保太子,联络群臣,大造声势,维护太子的地位。朱棣虽迫于群臣的压力,最终没有更换太子,但因此迁怒于解缙。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因没当上太子,更是恨不得吃解缙的肉,天天寻找机会置解缙于死地。他诬陷解缙向外泄露宫廷中的秘密,朱棣也不管是否属实,便把解缙贬官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永乐八年,解缙从广西回京述职,朱棣正领兵出塞征战,解缙没见到朱棣,便向当时监国留守京师的太子禀报事情,然后就回广西了。朱高煦知道后,便诬陷解缙趁皇上不在时,私自朝见太子,图谋不轨。朱棣因此大怒,将他投入监狱拷问,后命锦衣卫将解缙处死在狱中。
一个人有才是好事,但是不能适当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恃才傲物,就不是好事了,严重时也会像解缙一样引来杀身之祸。可见,低调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切切实实地保持低调,就要明白为人不可恃才傲物的道理。
聪明的人应该懂得,有才华但是不全露出,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古语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适当低调,适当含蓄,给别人留有足够的神秘感,是保存自己实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才华尽显,就让他人摸清了我们的分量,抓住了我们的软肋,从而轻易就将我们打倒在地。若能把才华隐藏起来,让人觉得看不清你的实力,别人也就不会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