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隐藏锋芒,避免毕露
人生如此复杂诡变,我们更应懂得收敛锋芒,低调处世。
有成语曰“锋芒毕露”,锋芒本是刀剑的尖端,这里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
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属应当。
但是现实生活似乎对于锋芒毕露的人格外的残酷,一旦过分展露自己的锋芒,就会遭到小人的忌恨,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尤其是想做大事业的人,锋芒毕露不但不能使你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而且可能让你因此失去身家性命。
唐德宗时杨炎与卢杞一度同任宰相。卢杞是一个除了逢迎拍马之外一无所长的阴险小人,而且脸上有大片的蓝色痣斑,相貌奇丑无比。而与卢杞同为宰相的杨炎,却满腹经纶,一表人才。
博学多闻、精通时政、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杨炎,虽然具有宰相之能,性格却过于刚直,因此,像卢杞这样的小人,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从来都不屑于与卢杞往来。
为此,卢杞一直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算计杨炎。
正好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发动叛乱,德宗皇帝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讨伐。杨炎认为李希烈为人反复无常,坚决阻挠重用李希烈。
但是德宗已经下定了决心,对杨炎说:“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可是,刚直的杨炎并不在意德宗的不快,还是一再表示反对用李希烈,这使本来就对他有点不满的德宗更加生气。
不巧的是,诏命下达之后,正好赶上连日阴雨,李希烈进军迟缓,德宗又是个急性子,于是就找卢杞商量。卢杞便对德宗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徘徊,正是因为听说杨炎反对他的缘故,陛下何必为了保全杨炎的面子而影响平定叛军的大事呢?不如暂时免去杨炎宰相的职位,让李希烈放心。等到叛军平定之后,再重新起用杨炎,也没有什么大关系!”
卢杞的这番话看似为朝廷考虑,而且也没有一句伤害杨炎的话,但德宗果然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宰相职务。
就这样,一味刚直的杨炎因为不愿与小人交往而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相位。
用违背道义、奉迎权势的态度来处世,固然会毁坏名气、丧失气节;但一味刚正不阿,不懂得保护自己、掩藏自己,那么最终受害的就只有自己。所以,我们在想维护自己正直的生活态度的时候,也要学会一点圆滑,学会掩藏自己的锋芒,让别人在你身上找不到话柄。
韩世忠和岳飞、张浚都是宋高宗时抗金名将,高宗因怕这些名将功高盖世,以后难以驯服,所以急于和大金议和。因众将抗金意志坚决,而且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大金在军事上抵御不住岳飞、韩世忠,便在外交上给宋高宗施加压力,说大宋议和没有诚意。
宋高宗听信秦桧的奸计,解除了三人的军权,任命张浚、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用职务上的升迁使三人脱离军队。
后来秦桧因岳飞多次阻挠他与大金议和的奸计,且屡次出言攻击他,心怀怨恨,便罗织罪名把岳飞逮捕入狱,并将其害死于风波亭。
当韩世忠听到岳飞被秦桧害死的消息后,义愤填膺,当面质问秦桧:岳飞究竟所犯何罪?
秦桧无言以对,支支吾吾地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部将张宪写信,让张宪要求朝廷派岳飞回军中,话虽不明白,这事件莫须有。”
韩世忠大怒,厉声说道:“仅凭‘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人心。”拂袖而去。
岳飞死后,韩世忠知道自己也难容于秦桧,便请求解除枢密使的职务,秦桧顺水推舟授他一个闲散的官职。
韩世忠赋闲之后,口不言兵,每天跨驴携酒,泛游西湖,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名震天下的韩元帅。
韩世忠的部将旧属路过杭州时,都来拜访老帅,韩世宗一律不见,平时也绝不和军中大将通报消息,以免被秦桧罗织罪名。
秦桧害死岳飞后,对韩世忠也是恨之入骨,恨不能把他也一并除去。然而他没想到害死岳飞会引起如此之大的民愤,自己也感到很害怕,又见韩世忠口不言兵,又和军队断绝往来,也不再出言阻挠自己与大金议和的奸计,既无威胁也无妨碍,便放过了他。
韩世忠懂得适时收起自己的锋芒,才得以保身,可见掩藏锋芒的重要。可是现代社会,很多人却不懂得掩藏自己,才华横溢,就可能清高自傲;个性十足,就可能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当我们从人群里显露出自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被人群孤立了。所以,与其一个人承受众多人的压力和指责,不如圆滑一点、低调一点,在角落里静静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