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控——绅士能做自己的主人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那么就很容易被他人打败。因为只有懂得约束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按照自己的理智来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愿望。自制力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Lesson 1你不能控制自己,就只能被别人控制
在哈佛大学,我们往往能从学生们身上看到惊人的自我约束力。不论是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还是校园平日的走廊饭堂,学生们在自我管理下,显现得勤奋异常。这也正体现了哈佛大学里那句警示名言:“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 and the will.(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那么就很容易被他人打败。因为只有懂得约束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按照自己的理智来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愿望。自制力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巴西球王贝利,不满17岁便进入国家队为国家捧回了世界杯。而当年的贝利,正是通过不断的自我约束,苦练球技才取得后来的成功的。
13岁时,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休息时,贝利向伙伴要了一支烟,得意地抽起来,在烟雾中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烟消云散了。然而这一切却被父亲看到了,父亲皱起了眉头。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抽了。”贝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红着脸,低下了头,然而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半天,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要抽烟了,抽烟,会损害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接着,父亲又语重心长道:“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决定权在你手里。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还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经费吧!”父亲说完便走了出去。
仔细回味父亲的话后,贝利哭了起来。而在哭声中,贝利却猛然醒悟了,他拿起桌上的钞票还给了父亲,并坚决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不但与烟绝缘,还刻苦训练,球艺飞速提高,并为巴西队永久占有“雷米特杯”立下奇功。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企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生活中,不论干什么,绅士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原则。因为他们懂得,只有先控制好自己,才能控制别人。一个人如果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无法管理自己,那么必然会逐渐沦陷在欲望的淤泥中,丧失掉最初的原则和初衷。
另外,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绝不应该采取仅使今天感到愉快的态度,而丝毫不顾及明天可能发生的后果。往往那些提供暂时满足的事,通常就是对我们长期的健康、快乐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当我们在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时,应当努力预测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个具有强烈原则观念,懂得约束自己的人,一定会是一个积极主动、忠诚敬业的人。这样的人不论面对生活中多大的诱惑,都能十分清醒地分析利弊,不会轻易陷入到命运的陷阱中去,所以他们对未来不会茫然。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一个人一旦有了好习惯,那它带给你的收益将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这是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
青年时期的富兰克林发誓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于是他给自己制订了克服13个坏习惯的计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他在自传里提到了这种方法:“首先列出最需要养成的13种美德,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掌握其中的一种美德。当掌握了那种美德之后,再开始注意另外一种,同时巩固前一两种美德的学习成果,这样下去直到13种都掌握为止。”
为了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他做了一个小册子,把每一种美德分配到一页上,每一页用红墨水划成7列,也就是一周的7天;然后他把每一页再划成13行,也就是13种美德。他每天都要检查自己,若发现哪几项美德没有做到,则在对应的空格做一个标记。
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计划的“勤勉”一条里,他规定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阅读,使生活有条不紊。后来有朋友说他常常表现出骄傲情绪,他又把养成“谦虚”的好习惯列入计划。他每周选出一种缺点进行矫正,每晚必须做自我反省,每天记录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时坏习惯没有彻底改变,尚未达到理想标准时,就延长一周,直到好习惯代替了坏习惯为止。
正因为富兰克林的克制和自我约束,他才真正拥有了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好习惯,成为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一个没有养成自我约束习惯的人,可能会反复地屈从于一种诱惑而从事一种不该做的事,这种错误的后果严重到能长期影响一个人的成败。生活中不能没有约束,克制是人的一大智慧。要成为一名真正有气质的绅士,那么不妨从自我管理开始。
Lesson 2自制能力都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德,曾经以“成功的习惯”为题,做过一次演讲,他说:“很多小学生在学校功课不好,成绩失败,是因为没有给他们足够数量可能成功的功课,以至于他们没有机会去养成‘成功的习惯’。”他鼓励老师们在教低年级时,为学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事。
成功需要习惯的坚持,同样一个人要想拥有自制力,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演练。当然,人人都有惰性,要想在短时间就达到自律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能制订一个计划,并且一步步地去实现,就会轻松得多。
第一,稳定浮躁的情绪。
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情绪失控的时候,是无法冷静地去处理事情的,这个时候越慌则事情办得越乱。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外在情绪的稳定,面对一些事情可以淡定一些,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样才能首先跨越情绪这一大关。
第二,不找任何借口。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说得好:“要断送一个人,只需叫他染上一种嗜好。”只要你是一个神志清醒的人,就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习惯使我得到了什么?既然这种坏习惯对我不利,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当你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决心时,就马上行动起来。毕竟,人们在放松的时候,总是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尤其是在一些本就难以控制的场合,更容易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首先就要斩断退路。
例如,我们可以写下自己放松或者原谅自己的借口,并且把他们读出来,然而想一想按照这样做之后会产生的后果,这样就能让自己更清醒一些。切记,不要容许自己有任何理由放弃自律。
第三,放弃拖延的习惯。
著名作家麦克·狄朗尼说过这么一句智慧的隽语:“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如果给予怠惰者和贡献者同等待遇,那么,你将会发现前者越来越多,后者越来越少。”
如果你打算将手头的事情处理完后再与朋友一起出去玩,那么就不要在处理的空档想任何干扰自己工作的事情,更不要提醒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如果每次都能坚持原则,就不会养成拖延的习惯。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杰克和妻子刚刚来到露营区,坐在地上休息,准备稍后再扎营。这时候,有一家人也到达了隔壁的营地。当这家人的度假车一停稳妥当,就看见这对夫妇和三个孩子一拥而下,一个孩子迅速地搬下冰柜、背包和其他用品,另外两个孩子立即把帐篷支开,前后不到15分钟,整个营盘便布置就绪。
杰克和妻子看得目瞪口呆。“你们这家人真是少见的露营高手呀!”隔壁的年轻爸爸回答:“我们事先规定,在营地架设完成之前,没有一个人可以去洗手间。”
第四,树立自律的榜样。
看看你周围的那些成功人士,或许你会发现,当你正要改变某个计划或者向懒惰妥协的时候,他们可能依旧坚持做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曾国藩曾经是一个普通人,年轻的时候也有浮躁的毛病,京城之中,同僚朋友的往来吃请、征逐饮宴几乎无日不有,因而他的品性时而反复。翻开他早年的日记,几乎每天他都在检讨自己,发誓要“立志自新,重起炉冶”,痛与以前的自己“血战一番”。
正是在这种检讨与重新立志的不断较量中,曾国藩逐渐一步步地战胜了自己,并培养出了苦行僧一般的自律精神和坚忍的意志力,也才有了后来的一番作为。
第五,坚持“21天定律”。
成功学专家都认为:“一种新的习惯,如果能坚持21天,你再做这件事时,就会觉得容易多了。”无论是戒烟、戒酒,还是减肥,参加运动,一开始总觉得枯燥无趣,不习惯,但只要坚持21天,感觉就大不一样,如果第22天突然中断,你又会觉得不舒服,不对劲,缺了点什么。原因很简单,一件事你经常反复练习,做起来就容易多了;一件事变得容易做的时候,人就喜欢去做;一旦喜欢去做,就必然会变成一种习惯。
如果我们也要练就自律的能力,那么不妨给自己制定戒律,并且在这个戒律中坚持21天,或许我们真的能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当然,虽然自律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管理自己,但对于那些缺乏恒心的人,要培养自律精神非常难。所以,如果想要让自己更快能够控制住自己,那么不妨找朋友或者家人来监督自己,这样一来,会更加收敛自己。
人人都有惰性,可是社会又是优胜劣汰制。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制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自制力差的朋友们,不妨照着上面一些简单的技巧进行练习吧!
Lesson 3本性再难移也要移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哈莫尼斯在《权力最终属于有自控力的人》一书中曾指出,自我控制是抑制自己的情绪、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自控力会让我们把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力牢牢握在手中。
改变一个人的本性,估计很多人都觉得难,毕竟那是根深蒂固的东西。然而,对于一些恶习和陋习,如果我们不去改变,那么长期下去就会在我们身体里堆积成“毒素”。因此,即便“本性难移”,我们也要试着“移一移”。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有一段时间烟吸得很凶。有一次,他驾车经过法国,因为雨下得特别大,所以只好临时在一个小旅店内入住。半夜两点醒来后,保罗十分想抽一支烟,然而当他习惯性地去摸烟盒时,却发现烟早就抽完了。他下了床,翻了翻行李,结果发现一包烟也没了。
保罗知道,这个时候周围的旅馆、酒吧和餐厅早就关门了,而要让门房帮助自己买烟,实在不好意思,能得到香烟的唯一办法就是穿上衣服,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但外面正下着雨,他的汽车停在离旅馆尚有一段距离的车库里,此刻能够叫到出租车的机会也几乎为零。因此,他只能冒雨走着去车站。
然而,当保罗·盖蒂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他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知识分子,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强大?
保罗·盖蒂平生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已经养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他愿意尽可能牺牲自己的舒适感,去满足这个习惯,而这个习惯显然没有任何好处。他的头脑很快清醒过来,片刻就做出了决定。他下定决心,把那个仍然放在桌子上的烟盒揉成一团,丢进废纸篓里,然后脱下衣服,再度穿上睡衣回到床上。他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喜悦,关上灯,闭上眼,听着雨点打在门窗上的声音,几分钟之后,便进入了深度睡眠。自从那天晚上以后,盖蒂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也没有了抽烟的欲望。
保罗·盖蒂后来说过:“在你的身边,存在着很多利欲诱惑。你可能一步不慎,就会被那些诱惑断送前程,甚至是性命。其实,在很多时候导致你犯下错误的,不单是外界的诱惑太大,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欲念太强,理智屈就于本能的冲动。因此,你应该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抛弃那些不良的欲念,这样能够增强你自身的理智感,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人有时候要适当地控制自己,尤其是当我们本身已经存在一些恶习时,更需要通过好的自律来将这些减除掉。也许有的人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从根源上改变会非常艰难;而实际上,如果我们能付出超常的努力和代价,也是可以改变的。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主要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由环境造就,通过人体对环境所做出的反映日积月累而成的,虽然比较稳固但并不牢不可破,通过自己积极的行动和环境的变化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从小体弱多病,以至于他的父母都怀疑他是否能够安然活下来。然而,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活了下来。西奥多·罗斯福曾经回忆道:“由于既虚弱又笨拙,所以我对自己毫无信心。我需要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身体,更需要强化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后来,即便是在总统任职期间,他也仍然坚持自己的实践训练。在他入主白宫的那些日子里,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总是在下午尽量抽出几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打网球、骑马,有时也行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
记者亨利对西奥多·罗斯福与自己的一番谈话记忆犹新:“关于我一生经历的各种战役,人们谈论很多。其实,最艰难的一场战役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战胜自己的战役。”在谈到如何赢得战胜自己的战役时,西奥多·罗斯福说道:“只有通过实践锻炼,人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我们的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从反复努力和反复训练意志的角度讲,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好像行驶中的汽车,速度越快,就越需要控制。约束自己的得失之心,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自律,这样人生的方向盘才会更加稳当,在人生道路上也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约束自己,改变多年的习惯确实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记住,一定要做习惯的主人,而不是习惯的奴隶,那么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爆发更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能让我们坚持去改变,并最终战胜自己。
Lesson 4对于害怕的事,更应该勇敢地去做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抱怨环境的情绪化为上进的力量,是成功的保证。”人的一生总是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挫折和厄运。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人常常会慌张恐惧,无所适从,想要退缩。
事实上,对付困境最有力的便是我们自己,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并且有勇气去面对它,就会发现,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没有历经困难,就已经被困难给吓倒了。
二十几年前,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小镇,有一个叫艾尔·汉里的人因为常常发愁,得了胃溃疡。有一天晚上,他的胃出血了,被送到当地医院里。一个非常有名的胃溃疡专家,说他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他只能吃苏打粉和一些半流质的东西,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由护士拿一条橡皮管插进他的胃里,把里面的东西洗出来。
就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最后,艾尔·汉里绝望地对自己说:“如果你除了等死之外没有什么别的指望了,不如好好利用剩下的这一点时间。你一直想在死以前环游世界,所以如果你还想这样做的话,只有现在去做了。”
于是艾尔·汉里决定利用自己剩余不多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环游世界。医生听到后大吃一惊并告诉他说:“如果你乘船去环游世界,就只能葬身海底了。”但是,艾尔·汉里没有放弃,而是去买了一具棺材,把它运上船,然后和轮船公司约定好,万一他去世的话,就把他的尸体放在冷冻舱里,送到他的老家。
艾尔·汉里的身体并没有像医生预计的那样变得越来越糟糕,反而是越来越好。他渐渐不再吃药,也不再洗胃。不久之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任何食物都可以吃了,甚至包括许多奇奇怪怪的食品和调味品。医生曾说他如果进食这些东西,一定会送命的。又过去了几周,他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老酒,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这样享受过。
回到美国之后,艾尔·汉里的体重恢复正常,开始投入工作,他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曾患过胃溃疡,而且之后他一天也没再病过。
当别人询问艾尔·汉里,他用什么方式治好了自己的病的时候,他说他让自己在下意识里接受了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
首先,他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答案是:“死亡。”
其次,他让自己准备好接受死亡。他不得不如此,因为别无其他的选择,连治疗胃溃疡最著名的医生都给他判了死刑。
最后,他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办法是:“尽量享受我所剩下的这一点点的时间……如果我上船之后还继续忧虑下去,毫无疑问,我一定会躺在我的棺材里结束这次旅行了。可是我轻松下来,忘了所有的麻烦,而这种平和的心态,使我产生了新的抵抗力,挽救了我的性命。”
美国前“第一夫人”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曾经说过:“自认为做不到的事,一定要做一做。”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恐惧都是我们自己凭空想出来的。毕竟,对于未知的不确定,很容易使得我们心生猜忌,并且在心中将未知定位成“无法达到”,在这种不安心理滋生的情况下,我们定然无法跨过恐惧这关。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幸和挫折。但是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想一想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旦我们在心里接受了最坏的情况,那么还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呢?当我们尽力想办法去解决困难的时候,事情的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即便还是最坏的那个结果,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早已接受了它。
恐惧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越是害怕,就越会跌入不良情绪的深渊。当我们学着接受,改变心态,其实会发现困难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去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会计。这位年轻人来通用应聘只是因为父亲告诉他,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同时父亲建议他可以去看看。
在面试的时候,这位年轻人的自信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通用公司只有一个会计的名额,面试官告诉这个年轻人,竞争这个职位的人非常多,而且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能很难立即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但是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困难,相反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自我规划的人,他说自己来应聘的目的就是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
正是由于年轻人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他被录用了!录用这位年轻人的面试官这样对秘书说:“我刚刚雇佣了一个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人!”这位年轻人就是罗杰·史密斯,1981年1月,他出任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
有句话说得好:“什么样的想法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如果我们总是在想将要面临多大的困难,自己根本无法面对它,那么即便我们有能力,也不可能成为人才。因为我们已经陷入到了外界的影响中去,失去了自我。
控制好自己的心,把握好心态,坚定希望,那么即便当我们迎接困难时,最后输了,也不会后悔,毕竟我们勇敢地去做过。
Lesson 5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猎豹在捕杀羚羊时,手法是很独特的。它往往会先盯上羚羊群中的一只,然后对羚羊群发起攻击。在追逃的过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抓破那只羊的腿部,然后如此往复几次,那只羚羊便失去了斗志,在越来越虚弱之时,成为猎豹的一顿美餐。猎豹很聪明,它知道面对羚羊高大的犄角,贸然的进攻不会得到任何便宜,于是一次次地打击羚羊的信心。
实际上,真正打败羚羊的并非猎豹,而是它自己,是它脆弱的心灵给了对手可乘之机,从而最终丧失了生命。人同样如此,生活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手,只有先不断挑战自己,磨炼自己,打败那个最弱的自己,才能以一颗坚韧之心去迎接外面的风风雨雨。
196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伽尔对一些4岁的孩子做了一项实验,他把孩子们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然后每人发了一颗非常诱人的软糖,并告诉他们说:“我现在要出去十几分钟,如果我走后,你们马上就把糖吃掉,那么你们只能吃这一颗。而如果你们能等我回来后再吃,我将会再奖励给你们一颗,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然后瓦尔特·米伽尔就出去了,在十几分钟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经不住糖的甜蜜诱惑,把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则坚持了下来,结果他们得到了两块糖。
这就是著名的米伽尔的软糖试验,当然,实验到此并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
不少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常说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成长。然而,当真正面对现实环境中的一些诱惑和困境时,先前的一些决心瞬间化为了软弱,不断地退缩,一度在自己“认可”的情况下放弃当初的目标。
英国评论家马修·阿诺德说:“永不放弃是人们做事的原则,只有先过自己这一关,才会顺利地完成其他的事。”的确,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在心中打退堂鼓,又怎么会达成最终目标呢?你首先就败给了自己。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别并不大,而有些人一辈子平庸,有些人却抵达了成功的巅峰,差别只在一点点,这一点点,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能力。只有先打败了心中那个软弱无能的自己,才能攀登高峰。
杰瑞·莱斯是美国著名的美式橄榄球运动员,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天生的运动员,他的天赋体能惊人,但单是这一点还不能使他成为传奇性的人物,在他卓越成就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原因,就是他的自律能力。
当杰瑞·莱斯还在高中校队的时候,每次练习之前,教练查尔斯·戴维斯都规定球员以蛙跳的方式,弹跳前进一座约40米高的山丘,来回20趟后才能休息。密西西比的天气炎热而潮湿,莱斯在完成第11趟之后就感到吃不消了,他打算偷偷回休息室。但是,他意识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对自己说:“一旦养成偷懒的习惯,你就会把它视为正常。”于是,他又重新回到练习场上完成他的弹跳。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偷懒过。
莱斯总把足球赛季看成是一年365天的挑战,当球季结束之后,其他的球员都去钓鱼或享受假期,莱斯却仍旧保持勤练的作息规律,每天从早晨七点钟开始做体能训练,直到中午。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明星凯文·史密斯这么描述他:“他的确天赋过人,然而他的努力更是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正是好球员与传奇性球员的分野。”
1997年8月31日,莱斯遭遇了极为严重的运动伤害,他在球场上摔伤了膝盖骨。在这之前,他创造了连续19年比赛从不缺席的纪录,这也是他高度自律的品德及超强韧力的明证。历史纪录上显示,遭遇这种伤害的球员,只有罗德·伍德生又回到了球场,以四个半月完成康复,创下了职业球赛历史上的纪录。当大家都以为莱斯的运动生涯从此结束的时候,他只花了三个半月就康复了,靠的就是咬紧牙关的坚毅,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自律。
意大利著名剧作家普劳图斯说:“能主宰自己灵魂的人,将永远被称为征服者的征服者。”英国诗人、剧作家罗伯特·勃朗宁也说:“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很多时候,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最大的心魔也是自己。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战胜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次对自己的挑战,都意味着我们对自己进行了反思,都意味着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局限性的存在,都意味着自己的层次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唯有此,我们才不会自我蒙蔽,我们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Lesson 6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在哈佛的校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这句激励学生们的话语无疑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把有效的时间花费在你的目标决策上,你将得到得更多。”
绅士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们懂得利用时间。一旦做出任何正确且有效的决策之后,他们会马上行动,绝不拖延。因为有效利用时间,不仅能让办事效率提高,而且也能够对自我本身形成强烈的约束能力。
科莱特在1973年考进哈佛大学,经常坐在他身边的同学,是一个18岁的美国青年。大二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和他一起退学。他想去开发Bit财务软件,想找科莱特来一起合作。
不过科莱特拒绝了,因为他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求学,怎么可以轻易退学?更何况那项系统的研发才刚起步,教授也只教点皮毛而已。所以,他认为要开发Bit财务软件,必须读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才行。
10年后,科莱特终于成为哈佛大学Bit领域的高手,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挤进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当科莱特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那位曾经同窗的青年则已经晋升为美国第二大富豪。
在1995年,科莱特终于认为自己具备足够学识,可以研究并开发Bit财务软件时,那位小伙子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其速度比Bit要快1500倍,而且在两周之内,这个软件便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为世界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在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中,提到人们对时间的有效应用时讲到过这样一条:“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卡耐基认为,时间是成功的最后一项要素,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好时间,那么我们的效率就永远提高不了,同样我们脑海中所想象的成就也就永远都只会是一句空话。
我们不妨盘算一下自己的时间利用率,想想在一天24个小时的时间中,除了8个小时的正常睡眠时间,剩下的时间都在干什么?是不是除了休闲与闲聊之外,似乎没有其他了呢?
时间永远在不断向前行走,有了目标,最好的选择就是将自己的想法立即付诸实践,行动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切莫让懒散钻了空子,成为自己的支配者。毕竟,懒散的恶习只会一点点腐蚀掉我们原本的热情、进取心,以及责任感,让我们的自制力消减。
卡耐基的成功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871年春天,一名医学院的普通学生,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正在担心着即将面临的期末考,担心将来自己该如何谋生。有一次,他从地上拾起了一本书,随意看了眼书上的文字念了两句话,让人惊讶的是,正是他不经意间读到的这两句话最后却帮助他成为了当代最著名的医生。他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的指定讲座教授,由英国国王授爵,毕生殊荣难以形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威廉·奥斯勒爵士。
1871年春天,他读到的那两句话是卡莱尔的名言:“我们的主要工作不在于凝视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掌握确实分明的现在。”
42年后,另一个温润柔和的春夜,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举行一场演讲。他告诉学生,有人说像他这样身兼四所大学的教授,著作名扬四海的人大脑构造必很特殊。“不,”他说,“我的好朋友都知道我的脑筋,和一般人并无异。”那么,他成功的秘密到底何在呢?
在奥斯勒爵士赴耶鲁演讲的几个月前,他搭船横过大西洋。他看见船长站在船桥上,只需伸手按一个键钮,就听得一阵机械铿锵响,船上的每一个部分就彼此隔绝开来,变成防水船舱。“你们每一个人,”奥斯勒说,“都比轮船的构造还要神奇千百倍,航程也更遥远。我想劝你们的是学习控制,让自己住在一个滴水不漏的船舱,确保航行安全。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都要站到船桥上,留心每一个环节都正常运作,然后按下键钮,把昨日紧紧关在铁门外,再按另一个,把将来也紧紧挡在门外。然后你就安全了,安全地面对今日。昨日已死,来者渺渺,我们没有明日,我们所有的将来就是今日,全部的救赎只在今日。所以记得把门关紧,从现在开始养成住在今日船舱的习惯。”
机遇往往很可能藏匿于一个时间段中,如果我们能够在特定的时间段遇到自己想要的,并立即抓住它,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抓住了成功。
绅士们不会让任何一个经过自己面前的机遇和想法溜掉,在遇到的那一刻,他们就会身随心动,立即行动。在他们看来,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现在就做”,“立即”“马上”这样的字眼贯穿他们终生。
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把有限的时间利用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那么我们怎么可能会获得成功呢?成功有时候靠的就是我们惊人的忍耐力和自制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是永远也无法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