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人生不能重来,幸福没法等待(书立方·心享悦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3)

光环效应

有两位互不认识的女士坐在同一个吧台前喝咖啡,其中一位女士带了伞,另一位女士没有带伞。没带伞的女士喝完咖啡往外走,顺手拿起了带伞女士的伞。

“你拿我的伞干什么?”带伞女士怒喝道。

另一位女士突然察觉,自己今天没带伞,于是她很尴尬地放下伞,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习惯了,我以为我带伞出来了,真是对不起。”那位女士鄙夷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话。

没带伞的女士出了咖啡馆,想到自己的伞昨天不知道丢在哪里了,于是打算去买一把新的。到了商店,她看到了儿童伞,想起孩子的伞也该换了,所以一下买了两把伞。

回家的时候,她跟之前那位带伞的女士又碰上了。带伞的女士斜了她一眼,用不屑的口气说:“看来你今天很有收获嘛!”

显然,没带伞的女士一个无心的错误已经在带伞女士的脑海中留下一个“顺手牵羊”的形象,后者根据常识和自己的判断得出一个结论:“她是个小偷。”这在心理学上叫作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是指每个人对他人做出的基础判断都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得出的,这种认知非常强烈,强烈到可以掩盖他人的其他特质。这就像是月亮或太阳的光环,那种光芒强烈到遮盖了太阳和月亮本身。我们一旦给他人贴上标签,那就会按照这个标签来判断对方的特质。比如一个明星闹出了丑闻,我们会惊讶地说:“天哪,他怎么是这种人。”其实他是哪种人,你并不知道,只是他留给你的印象是真诚,所以你不会想到他会做出不真诚的事情。偏见,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们太信任自己的判断和推理,使得我们常常陷入偏执。曾经有位反对种族主义的白人说:“我之前也看不起黑人,因为我家的两个仆人就是黑人,我从小就觉得他们卑贱。但在战争中,我受了伤,眼睛看不见了。战后我进入一家盲人中心学习使用盲杖,学习盲文。那个时候我很依赖一个人,他是我的辅导老师。他帮助我学习,帮助我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渐渐地,我能独立走路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个黑人。我发现,当我看不见黑白的时候,反而放下了偏见。”

心灵小栈

有个人到美国旅行,路过一片草坪的时候看到几个美国人在那里喝东西、晒太阳,他说:“美国人可真悠闲啊,活得真潇洒。”又走了一阵子,他看到几个黑人在草坪那里坐着,他想:“黑人真可怜,没有人愿意雇用他们,他们只能坐在这儿。”他回国后跟亲戚朋友说:“美国白人都很会生活,过得非常悠闲,福利待遇一定很好;黑人真的是可怜,都没工作。”亲戚朋友都会把他的这次所见所闻当成整个美国的情况,再说给别人听。我们主观意识太强大,反而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认定白人会生活、黑人活得痛苦,就自然以这样的判断去看待所有情况。我们认为眼见为实,其实是把看到的再经过主观加工后当成了事实。其实我们不了解别人,别人也不了解我们,所以,别急着下结论。

和过去告别

你总在懊悔昨天没能多做些事情,

总在担忧明天会不会不能按时完成,

却没有想过,

只要今天走好该走的每一步,

就不会有追悔的昨天,

焦虑的明天。

和过去告别,

和现在问声好。

现在就需要一个馒头

有个富翁因为生意失败,一夜之间千金散去,最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的妻子儿女因为嫌弃他的贫穷而一走了之,连一句宽慰的话都没有留下。富翁十分懊丧,用剩下的几两碎银子买了十几壶酒,天天把自己灌醉。酒喝光,钱用完,他开始四处流浪,跟乞丐挤在狭小的巷子里。

“你从哪来?”乞丐问他。

“从前面的大宅子里来。”他回答。

乞丐笑着说:“原来你就是那个被赶出来的富翁啊。你曾经富甲一方,今天怎么沦落到跟我们在一起?”

富翁不说话,只是坐在那里。

过了两天,富翁因为没钱买吃的,饿得浑身无力。

“你应该跟我们一起去讨饭,起码不会饿肚子。”有个好心的乞丐说。

富翁瞥了乞丐一眼说:“我曾经是个富翁,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尝过,怎么会跟你们一起去要饭?”

乞丐摇摇头走了。这时过来一个老乞丐,丢给富翁一个馒头说:“不管你过去吃过多少美味佳肴,现在你就需要一个馒头,吃饱了才能站起来,站起来才能去赚钱。”

富翁豁然开朗,过去再辉煌也是历史,如果不肯活在眼下,就会活活饿死,那就一点东山再起的希望都没有了。于是他捡起馒头三口五口吃了下去。

我们身上背着一个竹筐,每个过去都是一块石头,或小或大。我们不断往竹筐里填石头,导致竹筐越来越重,我们的步伐越来越缓慢,最后不得不停下来。其实扔了石头,步伐会更加轻快。不用过去的痛苦折磨现在的自己,也不跟过去辉煌的自己作比较,活在当下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早上的碗晾干没有

一天早上,有个人找到佛陀,希望得到佛陀的指点。他喋喋不休发牢骚、说委屈,佛陀听了一会儿举起一只手,那人立即不再出声。

“你早饭吃了吗?”佛陀问。

那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佛陀有什么用意,于是回答:“吃了。”

“碗洗了吗?”佛陀接着问。

“洗了。”

“碗上的水晾干了吗?”佛陀又问。

那人不耐烦地说:“晾干了,晾干了。我等着佛陀你的指点呢。”

佛陀说:“你可以走了。”

那人瞪大眼睛说道:“可是你什么都没说。”

佛陀摆摆手,不再说话。

那人悻悻地走出门,正埋怨佛陀不给自己指点迷津,突然想到佛陀问自己的那几句话——“吃早饭了吗?”“碗洗了吗?”“碗晾干了吗?”这不正是最好的指示吗,不管昨天发生什么,今天都要吃早饭、洗碗、把碗晾干。活在今天,活在此时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苦恼,不如珍惜

汉宣帝继位的第二年,照例要追尊太祖汉武帝。他写了一封为汉武帝歌功颂德的诏书,并下旨为汉武帝选庙号。光禄大夫夏侯胜为人耿直,他上书一封告诉汉宣帝,汉武帝虽然雄才伟略,但晚年却杀戮太多,造成许多冤假错案,弄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又有蝗虫为害,赤地千里,国家精元尚未恢复,况且汉武帝晚年骄奢淫逸,耗费大量财力,致使国库空虚,实在是谈不上对百姓有益,因此不该有庙号。

群臣哗然,却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只有一条:“诏书已下,不能违抗。”违抗诏书就是“非议诏书,毁先帝”。一群急着表现忠诚的大臣联名上书弹劾夏侯胜,罪名是“大逆不道”。夏侯胜不久便被汉宣帝扔进了大牢,与其一同入狱的还有当时“知情不报”的丞相长史黄霸。

夏侯胜是出了名的儒家大圣,对官场上溜须拍马、官官相护的风气向来不齿,而如今却被这种风气连累入狱,实在是奇耻大辱,于是他终日消沉,郁郁寡欢,对仕途不免丧失了希望。

不幸中的万幸,一同坐牢的还有黄霸。要说蒙冤受辱,黄霸较之夏侯胜有过之而无不及。可黄霸却没有把这次坐牢当成灾难,反而十分高兴。他早耳闻夏侯胜精通《尚书》,一直想求教却苦无机会。如今两人关在了一起,他正好可以跟夏侯胜亲近。

黄霸把自己求学的心情告诉了夏侯胜,夏侯胜沮丧地说:“如今你我都坐了死牢,读经史还有什么用?”黄霸说:“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管置身何处,周围环境如何,只要这一刻学有所成,便是快乐,又何须理会明天是不是奔赴刑场。

夏侯胜听了黄霸这句话很受鼓舞,颓丧的心情一扫而光:“好,这一刻活着便要做一刻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夏侯胜每天向黄霸讲读《尚书》,黄霸悉心听取,疑惑的地方就跟夏侯胜相互探讨,两个人教学相长,学问更加精进。

两年后,关东大地震,死伤无数,汉宣帝大赦天下,夏侯胜和黄霸终于重获自由。出狱后的两人又受重用,夏侯胜在朝为谏大夫给事中,黄霸则在朝外当了扬州刺史。

当荣耀变成落魄的时候,人最本能的反应是沮丧。但沮丧越快变成面对,人越容易从巨大的转折中站起来。与其烦恼,不如放下过去的成就,珍惜眼下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心灵小栈

有个小和尚每天打扫庭院里的落叶,干久了便开始腻烦。这一天,他扫完落叶后坐在台阶上唉声叹气,有个师兄看到了便走过来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不想每天都扫落叶,很辛苦,也很单调。师兄想了想说“:你明天扫落叶之前,把院子里的树都摇一摇,把所有该掉的叶子都摇下来,这样你一次扫完,后天就不用再扫了。”小和尚一听,觉得这是个绝好的主意。

第二天,他把所有树木摇了个遍。没想到第三天,地上又有许多落叶。住持把小和尚叫到跟前说:“你厌烦昨天,担忧明天,却不知道现在是不可改变的,要发生的注定要发生,只能面对。”

今天就是今天,远离了昨天,还没到明天,昨天的时间追不回来,明天要发生什么不可预计,最好的方式是活在今天,努力让今天充实、有意义,这样才不会让今天变成又一个令人后悔的昨天。

仇恨与愤怒

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

——《圣经》

最可恶的邻居,最知心的朋友

迪克森太太和威尔克斯太太是敌人,这是整个街区都知道的事情。她们年轻的时候就当了邻居,一起在一个古老的、见证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街道旁住着。谁都不知道她们为什么成了敌人,恐怕连她们自己都早已忘记了。不管原因是什么,她们只要记住自己厌恶对方就可以了。

一晃几十年,她们都当了祖母,可战争还在继续。迪克森太太大肆宣扬威尔克斯太太的“丑事”,导致威尔克斯太太不得不从街道妇女救援会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迪克森太太认为,如果不让敌人丢脸就没有一点胜利的趣味;威尔克斯太太使尽浑身解数让自己的侄女进入公共图书馆工作,迪克森太太的女儿只能另谋高就,从那天起,迪克森太太就再没到图书馆借书……

“战争”自然而然延续到了后人的身上,她们的孙子嘲笑彼此、捉弄对方。迪克森太太的孙子路易斯·迪克森嘲笑威尔克斯太太的孙子杰克·威尔克斯不会做鬼脸,尽管路易斯也并不擅长;杰克在万圣节的半夜偷偷溜进了迪克森太太的花园,把花园里的桌椅板凳全都搬到了谷仓顶上;路易斯经常偷威尔克斯太太家的葡萄,还追打她家的母鸡,有时会把水蛇放进威尔克斯太太家的水桶里……

这样的事情隔几天就会发生,两家人似乎永远不可能和平相处。不过即便火药味再浓,迪克森太太每天都会有两个小时左右的休战时间,因为她要阅读《波士顿新闻报》。她喜欢里面的一个交流栏目,一些不认识的人可以通过这个栏目来互吐心事。迪克森太太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杨梅,她用这个笔名在报纸上发表困惑、心情,就像大多数家庭妇女那样。而每次都有一个名叫“海鸟”的人在回复她。一来二去,杨梅和海鸟变成了好朋友,她们通过报纸交流生活心得,也会说那些令人伤脑筋的邻居。杨梅每次都会把海鸟的回复剪下来,25年来,那已经是厚厚一本剪贴簿。

这一天,迪克森太太照例翻阅报纸,却没有发现海鸟的回复。正当她想着海鸟为什么不回复的时候,一个邻居敲开迪克森太太家的门,对她说:“威尔克斯太太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迪克森太太并没有多么悲伤。是的,她们是敌人,没人会为敌人的去世而伤心。不过,葬礼是必须要参加的,因为镇子就这么大,如果迪克森太太缺席,大家都会说她不通人情。

迪克森太太换上一身黑色的礼服,穿过一条并不宽的街道来到威尔克斯太太家。里面挤满了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迪克森太太礼貌性地劝威尔克斯太太的女儿节哀,却无意中发现旁边的桌上放着一本剪贴簿。她好奇地打开,看到最熟悉的两个名字——“杨梅”、“海鸟”,然后是那些熟悉的对话。迪克森太太一边翻阅一边流眼泪,最后变成了号啕大哭。

威尔克斯太太的葬礼结束后,路易斯问迪克森太太:“你为什么会难过?她不是你最大的敌人吗?”

迪克森太太说:“我们对彼此充满了敌意,导致根本看不清对方是什么人,我们因此失去了一个朋友。孩子,永远不要被仇恨和愤怒蒙住眼睛,你会失去想珍惜的人。敌人不会永远是敌人。”

被蛇咬了怎么办

有个小和尚在山间捡柴火的时候被蛇咬了,所幸不是毒蛇。小和尚一瘸一拐回到寺庙,清理了伤口,又找了根长长的竹杖,准备下山去捕杀咬他的蛇。

老和尚看见了就问:“你这是干什么去?”

小和尚说:“我被蛇咬了,恨得牙痒痒,一定要打死它才解恨。”

老和尚问:“它为什么咬你。”

小和尚说:“我不小心踩到了它。”

老和尚说:“这就对了,它不是无缘无故咬你。你踩了它,它生气,就咬你一口。你因为被它咬了也很生气,就要将它打杀。它有咬你的因,你有被咬的果,为什么会生气呢?”

小和尚说:“我做不到被咬了就如同被落下的松果砸着头,我不是圣人,放不下愤怒和仇恨。”

老和尚说:“圣人不是放下愤怒和仇恨,而是懂得化解愤怒和仇恨。”

小和尚说:“那如果我被蛇咬了就当被雨淋了,我就成了圣人了吗?当圣人如此容易吗?”

老和尚说:“圣人不仅懂得化解自己的愤怒和仇恨,还懂得化解别人的愤怒和仇恨。”

小和尚问:“此话怎讲?”

老和尚说:“一般人对待愤怒、仇恨的方法是铭记,然后报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制造恶因,不断收获恶果;高明人对待仇恨和愤怒的方法是忘记,斩断恶因,便不会再结出恶果,从此平和喜乐;圣人对待仇恨和愤怒的方法是化解,不仅自己忘记,也要别人忘记,自己获得平和还不够,也要别人内心平静,就像自己种花然后送给别人一样,这就是度己度人,正是佛教的教义。”

小和尚点点头,放弃了打杀蛇的念头。从那天起,他每天都会在山间用碎石头垒路,一年之后,山间多了一条窄而高的小路,一直通往寺庙。

心灵小栈

有记者问谷歌前任大中华地区总裁李开复:“你的秘书曾经忘了给你办到印度的签证,导致你在空中白白飞行了二十多个小时,你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劝慰他。你真的一点都不生气吗?”李开复回答:“我在机场买到了我女儿最喜欢的项链,多值啊!”换个角度想问题,是个避免愤怒的好方法。有所失去,一定会有所得,从来没有白走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