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心血管科疾病(3)
3.黄芪150克,附子45克,干姜35克,红参、炙甘草、茯苓、生姜各30克,淫羊藿、当归各20克,麦冬15克,桂枝、川芎、五味子各10克,枳实6克,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完全性房室阻滞。
4.黄芪、党参(或人参10克)各30克,生地黄、丹参、当归、红花、淫羊藿各15克,赤芍、川芎、降香、补骨脂、郁金、薤白、半夏各10克,肉桂、瓜蒌、甘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房室阻滞。
5.黄芪20克,淫羊藿15克,麦冬12克,人参、附子、五味子、枳壳各10克,桂枝6克。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主治房室阻滞。
【名医指导】
1.避免过多热量的摄入,保持标准体重;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摄入,宜低盐饮食,蛋白质的摄入不要过量;禁止吸烟和饮酒,禁止饮浓茶和浓咖啡,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引起腹部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洋葱等。
2.平时多注意检查身体和规律的生活,避免寒冷刺激和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宜右侧卧位,不宜晚睡。
3.一度和二度房室阻滞者,如心率在50次/分钟以上,又无症状时无须处理。
4.如为洋地黄等药物引起者,则应立即停药。
5.如患者因心率低于40次/分钟以下而突然出现抽搐、昏迷时,应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6.积极查找病因:如患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阻滞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及工作。如果没有症状就可以暂时不用治疗。
心房颤动
【必备秘方】
1.生地黄45克,生龙骨30克,炙甘草15克,桂枝、火麻仁、麦冬、生姜、阿胶各10克,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主治心房颤动。
2.黄芪50克,丹参、党参各30克,龙骨、牡蛎、当归各20克,麦冬、赤芍、玄参各15克,五味子、川芎、降香各10克,琥珀末3克(冲服),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心房颤动。
3.酸枣仁、油松节各9克,半夏、茯苓各6克,橘红、党参各5克,石菖蒲、枳实、远志各3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心房颤动。
4.党参、太子参、玉竹、益母草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心房颤动。
5.灵芝末1.5~3克。开水送服,每日2~3次。主治心房颤动。
【名医指导】
1.心房颤动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所以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境是预防心房颤动最基本的方法。
2.心房颤动患者生活中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食、药物,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
3.因药物治疗是心房颤动治疗的基础,所以采用一些药物如地高辛、美托洛尔等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分钟的理想标准,可使患者憋气、心慌症状消失。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林或阿司匹林等防止左心内血栓形成,以预防脑卒中等危险发生。
4.心房颤动转复后,通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来维持窦性心律以防心房颤动的复发。近年来,应用植入起搏器内设的特殊程序控制和预防心房颤动,已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一些原来药物难治、反复发作的心房颤动得到满意的控制。
5.预防小儿心房颤动须积极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如各种胃肠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尿毒症、风湿热、川崎病、洋地黄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而产生肺动脉高压,致使左心室扩大或衰竭的一组疾病。本病中医属“肺胀”范畴,多由久咳、喘、哮迁延而成,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病理基础为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进而累及心、脾、肾脏;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互为影响。临床可见咳嗽、胸中胀满、喘促、短气、胞睑水肿,甚则四肢水肿,唇舌青紫,重者可出现昏迷、喘脱等危重证候。疾病发展到后期,由气入血,由肺及心,痰瘀交阻,盘结不去,病久难愈,具有咳、喘、痰、肿四大特点。
【必备秘方】
1.南沙参50克,黄精、紫苏子、黄芩、赤芍各30克,甘草、制天南星、葶苈子各15克,地龙12克,木蝴蝶10克,沉香6克(研末,分6次冲服)。水煎15分钟后取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取汁,再加水煎25分钟后取汁;合并滤液分6次温服,每日3次,重者夜间加服1次。病减后去葶苈子,紫苏子、地龙、黄芩、赤芍、甘草减半,加白术15克、女贞子10克;心悸气短较甚者,南沙参加至60克,葶苈子加至30克;痰多咳嗽不爽者,制天南星加至30克;长期应用激素者,甘草加至30克,酌减(或停服)激素;唇甲发绀、胁下痞块者,加桃仁、五加皮;阳虚水泛而水肿者,减甘草量,加茯苓、附片;心阳欲脱者,加人参(或合生脉散)、附片、龙骨;痰蒙清窍、神志恍惚者,加石菖蒲、远志。主治肺心病之肺气肿。
2.金银花、虎杖、野荞麦根、地龙各30克,黄芩15克,枳壳、浙贝母各12克,大黄、桔梗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嗜睡者,加胆南星、石菖蒲各15克;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1粒;水肿者,加车前子、茯苓各30克;出血者,加水牛角30克,三七粉3克(冲服)。主治肺心病。
3.丹参30克,白芥子15克,天南星、半夏、干姜、赤芍、桃仁、石菖蒲、葶苈子各10克,细辛5克。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水煎液兑匀,分服。主治肺心病。
4.鱼腥草、蒲公英、丹参各30克,金银花、连翘各20克,胆南星、南沙参、赤芍、麦冬、茯苓各15克,陈皮、竹茹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肺心病。
5.薏苡仁50克,苦杏仁、菊花、赤芍、金银花各12克,桃仁10克,蜜炙麻黄6克,芦根、冰糖各30克,西瓜汁200克。每日1剂,将炙麻黄、苦杏仁、菊花、金银花、芦根、桃仁水煎2次,取滤液与薏苡仁煮成粥,加入西瓜汁、冰糖调匀,分3~4次服,连服4日。主治肺心病。
【名医指导】
1.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注意饮食起居,避风寒。
2.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变应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等。
3.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4.药膳疗法:常食百合、蜂蜜、秋梨,以润肺增强呼吸道的免疫能力;常食山药、扁豆,以健脾胃,培土生金,可防止聚湿生痰、阻碍呼吸道。
5.保持室内空气干净湿润,以防风燥伤肺。
6.因痰饮的生成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联系,故劳逸结合,以免劳伤肺、脾、肾造成痰湿停留。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以致影响正常血液输送而形成有关心室和心房的扩大,最后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可见呼吸困难、咯血、心悸、咳嗽、心绞痛等现象。本病病因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主要是全身性变态反应,病变主要影响关节、心脏瓣膜及心肌。由于心脏瓣膜的炎症引起瓣膜的结构破坏、纤维化和钙化、粘连以及瓣膜缺血性坏死或先天性畸形等致使瓣膜发生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称心脏瓣膜病。本病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变,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以二尖瓣病变最常见。
【必备秘方】
1.瓜蒌皮30克,丹参20克,柴胡、枳壳、党参、红花、车前子、北五加皮各10克。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心阳虚伴四肢水肿、尿少者,加附子(先煎)、桂枝、泽泻各10克,茯苓、白术各15克;心阴虚伴心烦失眠、口燥、五心烦热者,加麦冬、五味子、牡丹皮、栀子各10克;阳虚见腹胀便溏、神倦肢冷者,加黄芪、白术、茯苓各15克;咳嗽重者,加桑白皮、桔梗、枇杷叶各10克;瘀血甚者,加生蒲黄、五灵脂各12克。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2.黄芪60克,茯苓、桑枝、熟附子各30克,夏枯草、五味子、巴戟天、淫羊藿各15克,桂枝、白芍、白术、山茱萸、炮姜、威灵仙、全蝎、乌蛇各10克,蜈蚣2条,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气短。
3.白术、茯苓、五加皮各25克,白芍、生姜各1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炙附子、桂枝各9克,细辛3克。加水浸泡半小时,水煎2次:首煎30分钟后取滤液,二煎20分钟后取滤液,合并两次煎液,早、晚餐1小时后分服。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气短。
4.黄芪40克,当归、川芎各15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2克,地龙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亡阳欲脱者,加人参、附子各10克;阴虚血燥者,加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肺热咳嗽者,加车前子20克;夜寐不宁者,加熟酸枣仁、知母各15克。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5.薏苡仁30克,水发海带60克,鸡蛋2枚。每日1剂,将薏苡仁、海带水煎20分钟,打入鸡蛋搅匀后调味,分2次服。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名医指导】
1.合理饮食,减少对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应注意补充维生素。
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不饮烈性酒。
3.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提倡有氧代谢活动,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5.长期服用调节血脂药物,并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
6.要坚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慢性病的发展可促进脑动脉硬化。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系指在正常血液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以心排出量不足、组织血流量减少、肺循环和体循环静脉瘀血为特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不可避免的晚期病理结果。按其发生过程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按症状和体征可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本病中医属“心悸”、“怔忡”、“心痹”、“喘咳”、“水肿”、“痰饮”等范畴,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外邪入侵、久痹入心、情志失调、久咳伤肺损心以及年老体衰、心脾肾亏虚等因素有关,致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血脉通行受阻,水湿瘀血内停而发为心衰。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心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暗、脉弦滑。
【必备秘方】
1.党参(或人参)、丹参、赤芍、麦冬、玉竹各10克,炙甘草、五味子、白芍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气短者,加黄芪;咯血者,加生地黄、玄参、阿胶、牡丹皮、三七粉(冲服);心慌、自汗者,加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汗出、怕冷、脉结代者,加桂枝、干姜;下肢水肿、尿少者,加车前子、玉米须、罗布麻根;舌有紫气、胸痛者,加当归、川芎、益母草、鸡血藤;眩晕、面赤者,加制何首乌、枸杞子、菊花、钩藤;咳嗽、咳痰且黄稠者,加南沙参、川贝母、桑白皮、龙葵。主治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
2.熟地黄、山茱萸、葶苈子、五味子各10克,淫羊藿、人参各9克,制附片、肉桂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喘剧者,加核桃仁、坎炁、沉香;舌红者,加麦冬、玉竹;下肢浮肿者,加牛膝、车前子;咳嗽、咳痰者,加白芥子、紫苏子、橘红、半夏。若喘促不宁,额汗不止,四肢逆冷,爪甲青紫,神志不清,脉微细欲绝,或细数不清者,为肾不纳气、心阳欲脱、浊饮上逆、肺气闭绝的危候,急以回阳救逆,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吞服黑锡丹),同时中西医结合救治。主治阳气虚衰型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