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消化科疾病(6)
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迁延不愈、病程持续超过6个月,或肝炎起病隐匿,待临床发现疾病已成慢性。有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本病中医属“胁痛”、“黄疸”、“积聚”、“虚劳”等范畴,多由于急性期湿热未尽、迁延不愈所致。其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郁怒,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湿热未尽,余毒留滞,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阴阳两虚,形成正邪相争、正虚邪恋的局面。病程中如火热耗伤阴液,肝阴不足,累及肾阴亦亏,则成肝肾阴虚证;如木不疏土,肝病传脾,及肝气横逆犯胃,则形成肝脾不调、肝郁脾虚,或肝胃不和证;虽初期湿热之邪侵及气分,但病久正气渐伤,不能胜邪,邪入血分,血行不畅,形成肝经血瘀或肝脾血瘀证。湿热阻滞是致病主因,毒和瘀交互影响是导致本病迁延和加重的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也可涉及肾、心。
【必备秘方】
1.党参、当归各15克,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12克,白芍、白术、川芎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者,加地耳草、垂盆草、黄芩、土茯苓各10克;阴虚者,加天冬、枸杞子、南沙参、石斛各10克;肝区痛者,加柴胡、刘寄奴、丹参、五灵脂各10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加虎杖、女贞子、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各10克。主治慢性肝炎。
2.黄芪、丹参、郁金、茯苓各30克,白术、茵陈、秦艽、黄精各15克,柴胡、赤芍、白芍、山楂、青皮、陈皮各10克,甘草5克。肝脾大者,加炙鳖甲30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加败酱草15克;合并胆系感染者,加蒲公英30克;面黄、唇白、舌质淡者,加紫河车15克。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3.郁金、茯苓、黄芪、丹参各30克,白术15克,柴胡、赤芍、白芍、山楂、六神曲、青皮、陈皮、茵陈、秦艽、黄精各1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者,加败酱草15克;胆系感染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澳抗阳性者,加苦参15克;贫血者,加紫河车15克。主治慢性肝炎。
4.丹参、北五味子各400克,板蓝根200克。晒干,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温开水送服,每次1~2丸,每日3次(以上为1个疗程药量),连服3个疗程(忌食油腻、辛辣之物)。主治慢性肝炎。
5.枸杞子30克,麦冬10克,花生米30克,猪瘦肉60克,鸡蛋4枚,食盐、味精、湿淀粉、花生油各适量。将花生米炸脆,冷却备用;枸杞子洗净,汆水后,捞出备用;麦冬洗净,煮熟,切碎,备用;猪瘦肉切块。将鸡蛋打入碗内,加少许盐搅匀,再把蛋汁倒入另一碗中(碗壁涂油防粘),隔水蒸熟,冷却后将蛋羹切成丁状。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烧热,投入猪肉块炒熟,再入蛋丁、枸杞子、麦冬末、花生米、炒匀加盐少许,用湿淀粉勾芡,放入味精调味,分2~3次服,每日1剂。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名医指导】
1.建议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要做好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HBV-DNA等等。一旦发现异常,就要积极治疗。
2.患者要注意日常保健,饮食宜食用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品类多样营养调节均衡,忌酒,少吃辛辣、刺激、腌制品食物等。
3.保证足够的休息,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4.调节情志,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气机条达。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程经过虽较长,但病情稳定,不易发展为肝硬化,预后较好。
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各种原因作用于肝脏引起肝脏的弥漫性损害,使肝细胞变性坏死,残存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原有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在此基础上出现一系列肝功能损害与门脉高压症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厌油、食后腹胀不适、乏力、右上腹隐痛、腹胀、腹泻(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黄疸)等为主要表现,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肝癌等。本病中医属“积聚”、“臌胀”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毒以及黄疸、胁痛迁延不愈有关。其病机特点是肝脾肾功能受损、气血水液代谢异常。代偿期为肝脾肾俱损,血瘀内积、湿热内蕴,故有腹胀、乏力、纳差、厌油等症状,失代偿期则为气血水相互搏结、三焦失司、水乏络伤,故出现腹水、水肿,甚至昏迷。
【必备秘方】
1.茵陈30克,生黄芪、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包煎)、冬瓜子、冬瓜皮、大腹子、大腹皮、白术、党参各15克,香附、川楝子、陈皮各10克,木通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主治肝郁脾虚型晚期肝硬化。
2.当归、槟榔、白参、丹参、大腹皮各30克,三棱、莪术、鳖甲各20克,吴茱萸、京大戟、商陆各15克,大黄、桃仁、赤芍、郁金、青皮、甘遂各10克,木香8克,麦芽50克。共为末,每次冲服3克,每日2~3次。腹胀者,加莱菔子20克,枳壳、厚朴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10克;尿少者,加泽泻10克;肝脾大者,加穿山甲、牡蛎各10克。主治肝硬化腹水。
3.黄芪、葶苈子、车前子各30克,大腹皮、丹参、莪术、山楂各15克,防己12克,当归、白芍、郁金各9克,椒目6克。每日1剂,水煎服。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山药各15克;阳虚者,加干姜、附子各6克;阴虚者,加阿胶、龟甲、枸杞子各10克;湿热者,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豆蔻、茵陈、虎杖各10克。主治肝硬化腹水。
4.甘遂、大黄、陈皮、槟榔、黑丑、白丑、猪牙皂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1次,早晨空腹时用淡姜汤送服,10日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辅以干酵母、多种维生素口服,高渗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脉注射,并配合高营养无盐饮食。主治肝硬化腹水。
5.青鱼1条(约1000克),黑豆500克,甘草20克,黄酒、白糖各1匙。将青活鱼去鳞、腮、内脏(留肝),洗净切块;黑豆洗净,以冷水浸泡半小时,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1小时,加入鱼块、甘草、黄酒、白糖煨3个小时,直至鱼、豆均酥烂时离火,挑出甘草。空腹服吃,每次1小碗,每日3次,分5~10日服。主治肝郁气滞型肝硬化。
【名医指导】
1.补充各种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有改善肝细胞代谢,防止脂肪性变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亦可服用酵母片,酌情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B12和叶酸。
2.饮食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一般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有腹水时,饮食宜少盐或无盐饮食。肝功损害显著或血氨偏高有发生肝性脑病倾向者,应暂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应禁酒和避免进食粗糙及尖锐性食物。
3.慎用巴比妥类等镇静药,禁用损害肝脏类药物。
4.预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为病毒性肝炎。注意卫生,严格器械消毒,严格筛选献血员,以及肝炎疫苗预防注射等均属重要的措施。
5.已发现的肝硬化患者,应予以适当保护措施,如适当减轻劳动强度,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维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肝脓肿
【必备秘方】
1.白头翁30克,苦参、秦皮各18克,柴胡15克,黄柏、常山、薏苡仁、川楝子各12克,黄连、青皮、赤芍各9克,当归尾、生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热偏重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湿盛、肝功能异常者,加败酱草、金钱草、陈皮、茯苓;腹胀者,加枳实、鸡内金、白术;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郁金、川芎;体弱者,加黄芪、党参、生地黄、石斛;脓肿吸收缓慢者,重用莪术、木香、丹参、三棱。视病情服药30~90日。主治阿米巴肝脓肿。
2.当归尾、郁金、没药、乳香各9克,青皮、僵蚕、香附、枳壳、延胡索、泽兰、木香、桂枝各6克,佛手3克,苏木末1.5克(为引)。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肝脓肿(肝胆化脓性炎症)。
3.紫草、寒水石各9克,乳香、猪牙皂各6克,青黛3克。每日1剂,水煎至100~200毫升,分3次服。3岁以内每次服30毫升;3~7岁每次服50毫升;8~12岁每次服100毫升。主治细菌性肝脓肿。
4.金银花、连翘、天花粉、青蒿、瓜蒌、桑白皮、地骨皮各15克,柴胡、赤芍、黄连、黄芩、丹参、栀子、穿山甲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肝脓肿并发黄疸。
5.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各30克,柴胡、当归、桃仁、红花、大黄、金银花、连翘各10克,穿山甲、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肝脓肿。
【名医指导】
1.忌饮酒: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使病情更为严重。忌食生姜:因为生姜的主要成分挥发油、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脓肿患者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引起炎症浸润,肝功能失常。忌食大蒜:研究表明,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降低,并可引起贫血、胃肠道缺血和消化液分泌减少,这些均不利于肝脓肿的治疗。忌食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较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后,因肝脏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地完成全部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从而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疾病加重。
2.宜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绿茶,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及海鲜、大豆和豆制品,均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3.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在传染源头上下功夫,切断传染源,将被传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提高机体的健康素质,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可能诱发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如大剂量化疗、放疗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
5.对容易诱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疾病应抓紧治疗,如肝胆管结石、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等。将这些病因控制后,即可预防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事实上,由于强大有效的抗生素的早期使用,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
6.与肝癌鉴别:肝脓肿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和压痛明显,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一般与原发性肝癌不难鉴别诊断。
肠炎
肠炎是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炎性病变,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其发病原因很多,急性者常为各种肠道感染、中毒及食入乳类、蛋类、鱼虾等引起。慢性者多由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葡萄球菌性肠炎,患者可有腹泻、腹胀及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症状。
急性肠炎
【必备秘方】
1.茯苓15克,苍术、泽泻、猪苓、白术、车前子、白芍、厚朴、陈皮各10克。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煎液兑匀,分服。寒湿重者,加荆芥、防风、广藿香各10克;湿热重者,加葛根15克,黄连、黄芩各9克;暑湿重者,加香薷、扁豆花各10克,六一散10克;呕吐者,加竹茹、半夏各10克;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六神曲各10克。主治急性肠炎。
2.山楂、六神曲,麦芽、陈皮、茯苓、泽泻、白术各10克,半夏、厚朴、苍术、广藿香、甘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肠炎。
3.地锦草30克,广藿香、黄芩、车前子、山楂各15克,木香10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急性肠炎。
4.地锦草40克,马齿苋20克,凤尾草、节节花、百部各10克。共为末,每次冲服3克,每日3~4次。主治肠炎。
5.马齿苋60克,大蒜15克(捣烂)。以马齿苋煎汤,冲蒜泥,顿服,每日2~3次。主治急性肠炎。
【名医指导】
1.休息:休息益于康复,对活动期患者特别要强调充分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证睡眠效果,必要时要服用镇静药。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减免重体力活动。
2.饮食和营养:由于腹泻便血,长期过少吸收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辨证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及镁、锌等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