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3年7月13日。ESPN杂志发行自2009年来一年一度的《身体特刊》,由沃尔、法里埃德两名NBA球员领衔出演。2014年,这份《身体特刊》选中了雷霆的“魔鬼筋肉人”伊巴卡,2015年则由“爱神”乐福和快船小乔丹联袂出镜。至此,已有9名NBA球员登上过这本尽情宣扬“人体之美”的杂志。下一个“全裸先生”会是谁?目测很可能会是鹈鹕的“浓眉哥”,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小鲜肉”。
男人篇
胴体这东西或不卖,或卖
○ “我有15个美国孙子孙女,但我最痛恨的就是美国人的肥胖。”——2013年7月号的ESPN“身体特刊”封面人物、77岁高尔夫球手加里·普雷尔
○ 斯蒂芬·库里:助跑弹跳90.17厘米;原地弹跳74.93厘米;84公斤卧推10次;禁区往返跑11.07秒;3/4场冲刺3.28秒;体脂含量5.6%
作家冯唐有一次给《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苗炜的新书作序,文中回忆起第一次对后者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发现“这家伙跟我一样,在说到身体时,都更喜欢用胴体这个词”,并由此开始怀念起了古龙。冯唐津津乐道的是“胴体”这个词活色生香的画面感,似乎能给读者营造出不可言传的想象空间,这或许是“谈性色变”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一种心理扭曲。美国人远没有如此扭捏婉转,他们直接把知名运动员们扒得一干二净,堂而皇之地将一具具全裸的身体放到杂志封面上供用户欣赏。
这就是《ESPN》杂志自2009年起每年一度的“身体特刊”the BODY issue。来自各种竞技项目的超过30名运动员分头出击,一丝不挂、不着片缕,或是回到赛场演绎着自己最擅长的技术动作,或是来到场外尝试各类角色扮演,毫不掩饰地展示着来自超级身体的力与美。当然,在对道具、角度、动作、位置等各种元素匠心独运的设计之下,你最想看到的那部分内容,往往被虚掩到了视线之外……
2009年10月9日第1期“身体特刊”滚烫出炉,由网球名将小威廉姆斯、NFL球星安德里安·皮特森和NBA球员德怀特·霍华德等人裸身出镜的封面一经亮相,便立即火遍北美各大报亭、书店。据ESPN公布的信息,这一期“身体特刊”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不仅销量达到该双周刊普通版的2倍,成为两年多来最受欢迎的一期,同时在单期广告收入上也比普通版提升了35%。在传统报纸杂志行业萧条萎缩的大背景下,“身体特刊”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商业奇迹。
这期“身体特刊”的创刊号制作了6种由不同运动员领衔的封面,结果不出所料,卖得最好的一种是由一位女运动员的“玉体”领衔——虽然她的名字叫赛蕾娜·无敌女金刚·威廉姆斯。“食色,性也”,看来美国人比谁都懂这个硬道理。事实上,“身体特刊”之所以能够问世,出品方《ESPN》杂志的初衷正是为了对抗另一个杂志的金牌产品——《体育画报》每年一期的“泳装特刊”。同为体育杂志,受众群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蓄势待发的精壮男性,《ESPN》和《体育画报》当然都不会放过这种提振眼球的绝色武器。
但是,相比《体育画报》赤裸裸地宣扬女色诱惑,“泳装特刊”中充斥来自世界各地的佳人丽娃,《ESPN》杂志还是立足于体育本身,把“身体特刊”定位在“那些我们最想拥有的身体”上,着重通过展示完美的比例、饱满的肌肉、健壮的躯干和匀称的体态,激发阅读者强烈的运动欲望。郭敬明曾经感叹:“人的精神力量是如此无边无际,却被困在身体这个羸弱的躯壳里,实在是一种悲哀。”他的对策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每天中午只吃燕窝,发誓要用最好的食品来打造自己的身体。这个路子倒未必不对,只是普罗大众很难有实力照猫画虎。或许给郭敬明看一期“身体特刊”,他说不定也会换种思路。
而且,与“泳装特刊”永远只关注妙龄女郎不同,《ESPN》杂志的“身体特刊”并不忌讳封面人物特征,残疾人和老年运动员照样能够获得出镜机会。以2013年7月的“身体特刊”为例,77岁的高尔夫老将加里·普雷尔高调出镜,虽然身形明显苍老佝偻,但依然肌肉紧绷、双眸炯然,从内向外散发着生命的强韧。普雷尔说:“我有15个美国孙子孙女,但我最痛恨的就是美国人的肥胖。”他用自己的身体说明:即使年老体衰,你一样应该让躯体充满活力。
在每年的“身体特刊”里,来自NBA联盟的“魔鬼身材”们都会唱主角。2009年是“魔兽”霍华德肆无忌惮地展示肱二头肌,2010年则是“小霸王”斯塔德迈尔腾空而起暴力怒扣,2011年“给力芬”模仿达·芬奇的名作玩起了滚铁环,2012年轮到“最佳防守球员”钱德勒露出半个浑圆的臀部。2013年,头次有两名NBA球员光荣入选,一位是“半兽人”法里埃德,一位是奇才的状元控卫约翰·沃尔。连森林狼的“篮板王”凯文·勒夫都不甘寂寞,找出自己一张露出大半个屁股的童年裸照放到网上,美其名曰这是他自己的“身体特刊”……对力与美的崇拜与追求,在职业竞技联盟从来都不会停歇。
最后,聊一聊特刊这回事。在报刊行业已经空前成熟发达的北美,“特刊”几乎成了各家大刊显著区分对手的标志产品。很多在循规蹈矩的正刊里难以施展的抱负,在“特刊”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释放,对行业内外的影响和冲击也更为强烈。除了前文提到的“身体特刊”和“泳装特刊”,在体育杂志圈里,《体育画报》一年一度的“年度体育家”特刊、《SLAM》的“KICKS球鞋年鉴”特刊、《体育新闻》的“年度运动员”特刊等也都久负盛名。其他领域的杂志大咖们的特刊杀手锏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财富》的“年度500强”、《福布斯》的“年度富豪榜”、《时代》的“年度人物”、《纽约时报杂志》的“这一年逝去的人”等。近年来,国内杂志也跟风做起了年度特刊,比如《第一财经周刊》的“今年的毕业生”和“金字招牌”、《南方人物周刊》的“年度艺术家”、《城市画报》的“荒岛图书馆”等,都各具特色、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