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论文
山东济南
2012年5月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对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谈谈我对这个新模式的看法和体会。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新模式概念和内涵
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是指为了实现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开展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目标,从而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
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三个结合: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社会实践教学与艺术实践教学相结合。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授课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一般有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课外实践教学则主要是课堂之外学生自由地按照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实践学习活动,比如兴趣小组、学习沙龙等,与课内实践教学相比,主要以非正式的形式,学生自愿参与。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园内,依托艺术类院校特有的环境资源、文化艺术活动等开展的实践活动,比如“红色主题”系列的歌颂、书画等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要依托艺术类院校自身的资源环境条件。校外实践即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的一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与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相比范围更大,包括以尊敬、帮助个体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分担家务,体验父母辛劳,提高自己尊老爱幼的品质。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丰富的实践资源,加强实践锻炼。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迈向社会,在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参观考察、实习等。最后提到的专业实践是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使二者达到一种融合。既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又要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专业锻炼提升专业水平,使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除具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政治性、实践性、时代性、自主性、合作性等共同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三个自身显著的特点。
(一)组织活动的多层面性
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层面性主要是指实践教学参与的组织者非常之多,涵盖各个层次。有以大学院为单位组织的层面,各二级学院组织的层面,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组织的层面,学院各社团组织层面,班集体和个人自发组织的各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如大学院组织的党的知识竞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比赛、暑期“三下乡”、支教、志愿者活动等;学工处、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全院性的红歌会、红色主题的书画比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各院系根据本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大四学年安排实习及根据各院系学生特点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音乐学院的声乐大赛,影视与传媒学院组织的主持人风采大赛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组织的红色革命基地参观考察等;学校各社会团组织的爱心捐赠、联谊舞会等;班集体和个人走进社会义演、义捐、字画义卖、扶贫帮困、学雷锋活动、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
(二)培养目标的宽领域性
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的宽领域性旨在培养的目标上,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熏陶,保证我们的学生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提倡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端正生活态度,锻炼道德人格;通过下乡写生、文艺展演、参与文化设计等艺术实践,开拓了学生专业视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动手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三)实践环境的开放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开放性人才,需要全方位开放的育人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在一种全方位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开放性艺术人才。
校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也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艺术类院校可以依托自己独特的校园资源,引导大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校园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社会关系当中,人的社会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开放育人的原则,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和社会的互动日益频繁,正所谓大学是社会的晴雨表,社会是大学的影响源。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通过参观考察革命基地、下乡写生、勤工俭学等校外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在开放的环境中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合理地解决自己面临的思想认识问题,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外,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通过与父母沟通交流、分担父母工作等校外实践活动也能够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情感意识。
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新模式目的和意义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指向的。即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参与中验证书本知识、理论学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砥砺品性,不断完善自我。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帮助艺术院校学生全面了解实践教学相关的各项信息,指导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更加务实、规范、科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思想品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教化与内化两种机制。教化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把一定的教育内容、行为准则传授给对象的过程;内化是外部事物向人的内部精神(即心理)转化的过程。教化与内化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教化是内化的条件,内化的发生受教化的影响,但最终取决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大学生身心发展已进入到成熟阶段,有较强的主体性,在合理教化的影响下,实现内化是完全可能的。有研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接受”机制是指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对各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反映、理解、择取、整合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的过程与自觉去外化践行的过程的统一,这也说明了教师的施教与大学生的自觉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既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教学和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使政治理论课具有了与现实生活发生对接的直观性;同时,在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并且从中收到了最为切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自己特殊的教学环境和特定的教学对象,在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如何把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与艺术类院校特有的艺术实际结合起来,既符合中央关于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的精神,更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艺术才能的现实需要。因此,构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人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和社会竞争的需要。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诸多方面,主要是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增加感性认识,拓宽人的视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设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参加“两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程,既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教学和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同时,在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并且从中受到了最为切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形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具体的教学形式,3+3实践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结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紧扣大学生专业要求,通过设计和策划各种生动直观、类型多样的活动形式,并组织艺术大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一)以问题讨论研究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改变学生单纯听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安排的非传统理论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必须围绕某一问题,如社会热点问题或与艺术类学生自身学习成长相关的问题开展,突出学生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局面。具体可以采取以下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1.讲座。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国际国内突出的重大事件、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由教师做深入研究或者邀请校内外该领域专家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可以根据报告的内容进行提问,与专家教师进行互动。
2.讨论。以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各抒己见,平等、民主地交流探讨,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辩论。把社会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的某一重大政治事件或以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形成辩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以达到使学生了解事实、明辨是非、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内实践教学
以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广泛参与,实践效果更明显并具有创造性。开展校园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把课程的特点、院校本身的优势和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习竞赛活动。学习竞赛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广西艺术学院多年来一直举办的党的相关知识竞赛、红歌赛、红色主题绘画创作、招贴设计比赛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2.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学校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各级学生组织,特别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是校园实践教学重要的形式,如社团风采周、社团组织的“红歌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爱心捐赠”,书画社团组织的“红色主题书画创作”等活动。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艺术类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校园文化节。我院校园文化艺术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成为广西高校耀眼的校园文化品牌。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文化节,把课堂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示特长与个性,陶冶品德和情操,体验参与和成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目的。
(三)以体验服务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应该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认识落实于行动,达到知行统一。社会实践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有效途径。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前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走进社会,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广泛交往,从中感受知识,体验社会,服务他人,引导学生达到知与行相统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活动。
1.参观考察。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现场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以补充和丰富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如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具体地区或单位的具体情况,寻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学生假期,参观伟人故里、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等重要历史纪念和文化聚集地;考察厂矿、商场、公司、农村,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参观考察后撰写观后感和调查报告,督促学生思考总结观察到的问题。
2.专业实习,勤工俭学类活动。鼓励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专业实习、勤工俭学实践活动,艺术大学生通过亲眼目睹,亲自动手,达到加深认识、自觉践行的目的,同时提前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适当减轻了家庭负担,树立艺术类大学生的孝心观念,也使大学生领悟到自我价值。
3.志愿服务行动。组织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到农村、社区开展文化艺术慰问演出互动,新农村建设宣传等活动,乐于奉献,服务社会,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到艺术院校学生专业背景的前提下开展的,以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以帮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为基础,以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为灵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最终目标。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新模式运作、问题与对策
我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工作。一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学分安排。本科安排2学分,专科安排1学分。二是落实指导老师和专项经费。采取实践教学内容由相关教师分项负责的方式,各项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由学生所选实践教学内容来确定。学院根据学生人数分配实践教学经费。三是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学院已经在扶绥县江西岸屯、田东县右江革命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自治区图书馆等地建立了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四是实践教学覆盖全部学生。目前,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实践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五是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学院既有课堂实践教学,如体验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有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等等;还有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采风、写生等机会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作业,使学生既完成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也了解了社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步构建了3+3实践教学新模式, 2009年我院邓军教授主持的《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构建研究》项目获得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年10月,出版了专著《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项目)、组织方式、基本环节和程序、基本形式和方法、教学基地构建、考核办法、后勤保障、安全保障等问题,2012年编著出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用指南》一书,用以指导我院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开展既促进了同学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也在实际工作中增进了对社会、国情的了解,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毅力、培养了品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理论上我们都非常认可这一点,但是,普遍的问题是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明显。3+3实践教学新模式,作为我院近几年刚刚探究出的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模式,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3+3实践教学模式尚未形成常态化、机制化的运行体系。目前,一些院校、专家、老师认识到了3+3实践教学模式的价值,正处于认真研究并组织试验的阶段,总体来说3+3实践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活动开展前的规划不到位甚至较为粗糙,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突发性的事件难以预料,活动结束后相应的评价总结缺乏,等等。
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和组织缺乏统一与协调。由于实践教学涉及的部门比较广泛,学校团委、学生会、各院系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都可以在不同范围内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各自为政,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导致活动重复,内容单一,浪费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是实践教学活动多流于形式,成效不够显著。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活动本身,而对活动的内容、结果,并未作科学的安排和评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多以参观等被动的方式进行,多形成对现实社会的感性认识,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论证,无法真正体现社会实践的知与行相结合的意图,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保证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科学有效运行。
一是深入研究,确立机制化、常态化的科学运行体系。不仅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还要重视对具体实践中的方方面面问题的研究,科学分析,深入总结,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各部门各单位间的交流与协调,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机制化、常态化的科学运行体系。
二是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因为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的,能否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导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理念的认识、专业素养、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及意外事件的能力,保证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是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课时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学院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课时保证。另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一系列的后期工作,比如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教师对本次实践教学及时分析,督促学生实践课后总结以及提供作业(实践成果)等。
我们将深入对广西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3+3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使之更加完善成熟,竭力为自治区和国家培养更多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