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点燃思想的火花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显现出很强的个性发展的多样化趋势,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念,构建“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使道德思想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有效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一、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表现在教育理念中即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即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要以最快速、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只有依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才有可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驾驭者、挖掘者、设计者和启发者。
1.注重教材内容和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帮助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在课堂讲授中,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突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理论性、思想性、人文性和鲜明的素质趋向性。
2.精心策划、设计主题活动
现代教育不再是“你教我学”的简单的知识传授、知识结构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不断构建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精心策划、设计主题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每届学生开展了《法的精神或道德理念与艺术表现》主题活动。2006年为了配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我们针对2006级学生设计了《和谐之光与艺术表现》主题创作活动。要求学生用艺术思维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去理解、探索、表现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法的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的理念等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道德思想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悉心指导学生创作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悉心指导。任课教师一方面引导、指导学生查看有关理论书籍,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启发学生用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摄影、设计、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来表现道德理念、法的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的理念等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己的创作实践,从如何构思、如何表现和作业完成效果三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体会,通过形象与抽象,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求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认真总结、评估主题活动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和论文作业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估。2004年我们举办的《法的精神与艺术表现》优秀美术作业展览,通过评奖进行总结、评价。2007年4月又举办了《和谐之光与艺术表现》德育教学优秀美术作业展,在这次总结、评奖、评估中,一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的鉴定性评价(指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体多元化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过程写出书面总结报告。通过展览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认识和运用,强化了教学效果和主体参与教育思想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积极采纳广大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参观展览后的宝贵意见,把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结合起来,拓展了评价主体范围,提升了社会教育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接收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教学中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教学原则,在历次教学主题活动中,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确立学生的整体意识,深化“全员教学”理念。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科学分析教材内容,挖掘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精心设计并加以科学指导,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主学习方式”促进其主体意识的增强。
第三,在完成“主题性创作”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素材、自主选择表现形式的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不仅充分展示了个人的才能和个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在“主题创作”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意识和自主选材、自主表现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兴趣和创造兴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道德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网上评课活动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文化课之一。
3.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吸收、记忆知识转变为学习过程由知识的吸收,储存延伸发展为探索、研究、创造的过程。逐步实现了“基础课”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寓教于乐”“寓教于艺”寻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有效交汇点
“课堂理论知识——融入主题活动——学生主体参与——艺术创作表现”这种新型的“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生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抽象的理论、理性的思维、形象的表现。通过艺术作品的形象展示又使抽象的理论感性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探究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教学过程中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增强了道德思想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道德课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由过去的“厌学”、“苦学”转变为“愿学”、“乐学”。
三、启发思考、培养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1.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
在“主题创作艺术表现”教学活动中,学生深入生活,挖掘各种素材、对社会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能力。在总结评价中,一位同学写道:在“和谐之光与艺术表现”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道德、法律与荣辱观,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环境中清楚对与错,更深刻地认识到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同时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实践。另一位同学写道:在准备作业的过程中,我们从不同角度挖掘素材、开拓思路,用独特的方法去体会和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正内涵。总之,在“主题创作”教学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艺术创作规律的认识能力。
2.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思维空间,在“主题创作”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素材,如在《和谐之光与艺术表现》主题活动中,学生多方面搜集素材,创作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及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等。同时,学生以国画、雕塑、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在艺术表现中有的同学认为一幅画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多的用六幅画来表达内容。这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判断、理解、表现的思维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灵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