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与上海教育电视台(6)
不久“健康热线”在万家灯火的申城牵起了一条条的健康之线,希望之线,幸福之线,它走进了一家又一家的电视荧屏,它架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医患之桥。短短一个小时的直播,平均每档节目都可接听200余个热线电话,一条65152626的健康热线和全年咨询热线62172626天天爆棚,节目的收视率稳居全市同类健康节目的首位,平均达到了3—4个百分点,“健康热线”以其清新、平实的风格,科学、实用的知识,为广大上海市民服务,并赢得了观众的信赖。这档全国首创的《健康热线》直播节目,还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关注,央视还专门派人来了解取经。
栏目还不定期地组织专家走下荧屏,走到观众中进行大型义诊活动,每次都吸引了数千人的踊跃参加,还有许多江苏、浙江的外地观众也闻讯赶来。
当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提出在2015年之前人人享有生殖健康,上海市政府也提出2000年实现本市育龄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教育电视台与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生命之源》呼之欲出。
在节目开播时,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的大力支持并亲笔题写片名,中国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还发表了电视贺词。《生命之源》带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意识,把生殖健康的科普知识传播到家家户户,为老百姓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性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服务。这个全市乃至全国唯一一档以固定时段宣传生殖健康,性知识教育的专题栏目,播出时段虽然放在深夜,但收视率一直稳定在2个百分点左右。我们的尝试也引起了电视同行的关注。美国CNN有线新闻网,日本NHK公司摄制组专门前来采访,并作了相关的报道。
20年来,上海教育电视台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里不断地耕耘,不断地开辟新的天地,为更好地服务观众,服务市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使健康节目成为了教育台一个常办常新,永不言败的品牌栏目。
教师节的主题活动
作为一个电视台,在频道如林的激烈竞争中,要想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有自己的品牌栏目和节目,还需要打造有特色的并能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大型活动。多年来,上海教育电视台立足教育,充分依靠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而其中最有影响的活动之一,要数每年一届的教师节的主题活动。
所谓主题活动,它既不同于综艺性的文艺晚会,又不同于单纯的戏剧表演,更不是简单的表彰大会,而是以“真人、真事、真情”为创作原则,将原创性、艺术性、思想性相结合,用身边人、身边事弘扬高尚师德,用极富感染力的电视表演形式组织的一场活动。
1994年上海教育电视台诞生,适逢第10届教师节,我们意识到这对刚刚起步的教育电视台而言,是一个机遇。教育台可以发挥电视优势,以传媒独有的敏感和视角,宣传报道教师群体的高尚品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师节送上珍贵的礼物。我们大胆探索,以全新的创意设计,一台以主题活动形式庆祝第10届教师节的晚会《播撒辉煌》就这样在电视荧屏上诞生了。
每个电视台反映节庆都有它相对应的内容,如党的生日、国庆节、元旦、春晚一般都由综合频道负责,六一儿童节由少儿频道负责,体育赛事由体育频道负责,电影电视节由艺术人文频道负责,而庆祝教师节教育电视台责无旁贷,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然而,每年一度的教师节活动要有新意,常办常新,还是需要下功夫的,就像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晚会,广大观众都寄予很大的期望。20年来,我们让教师节的主题活动常办常新,始终焕发活力和魅力,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首先是不断深化主题,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
每年都有一个崭新的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彰显时代精神,每一台晚会都有讲述一组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果说,最初几届主题活动主要着眼于宣传教师群体的先进典型的话,那么随后几届则更多地把主题活动的重点放在师德风范建设上,旨在凸显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从《播撒辉煌》《群英铸师魂》《师缘》到《师恩》,从《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承诺》到《今天怎样做老师》,从《走进艳阳天》《感动岁月》《不负使命》到《老师,你我共同的名称》,等等。
每年的主题活动,都着力反映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教师乃至教育战线的作用与贡献。例如,1998年,全国一些地区爆发特大水灾,上海教育电视台一方面派出记者赶赴灾区现场报道,一方面在短短的时间里,精心策划了主题为“伸出我们的双手”的教师节主题活动,引起强大的社会反响,在主题活动晚会现场,当场就筹集到3800多万元的捐款。跨进新世纪的2001年,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电视台联合策划教师节主题为——世纪的承诺,启发人们思考,面向新世纪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使命,并且首次实现教育电视台北京、上海和新疆三地同步直播。2004年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上海教师节的主题为——沧海云帆,凸显了教师在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引领作用;2006年,上海推出教师誓词和教师之歌,策划节目主题为——不负使命,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职业精神。2009年建国60周年,上海教师节主题为:60年,我们与祖国同行;2010年,配合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正式颁布,确定教师节主题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历届教师节活动主题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足迹,不断丰富和深化了教师节主题活动电视节目的思想和文化含量。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2008年的教师节主题。这一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又经历了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教育界又逢上海市五年一度的第二届教育功臣的揭晓和颁奖,这些既是2008年上海举办教师节主题活动所特有的时代背景,又是教师节主题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活动创作团队以教师为主线,以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内涵,紧扣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收集材料,收集了1977年和1978年恢复高考当年入学且在如今上海教育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发生在都江堰的抗震救灾教师的英雄事迹,北京奥运会的教练老师、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事迹,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教育功臣的人物事迹等等。创作组经过汇总、梳理和分析,提出应该站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节点上,来探索2008年教师节主题活动所折射的教育价值和教师精神,以此为基点,最后拟定2008年上海市教师节主题活动的主题为——教育奠基未来。教育奠基未来,这是本届教师节主题活动的灵魂、核心和意义,通过这个主题来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教育历程,进一步凸显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教师的价值精神。
教师节的主题活动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主题的时代性之外,其真正的魅力还要归功于“以真取胜,以情感人”的指导理念和创作思想,曾数次担任教师节主题活动策划的翁铁慧副市长说:“在教师节舞台上展现的每一个故事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全都来自教师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源于教师群体真实的精神世界”。一位市领导看过几次演出后,充分肯定了教师节主题活动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创作原则,它既没有奢华舞台,也不靠绚丽的灯光,它既没有扎堆的专业演员,也不靠高价惊人的大腕明星,但它能深深地赢得观众,靠的就是“真人、真事、真心、真情”。《走进艳阳天》是一部原创的大型音乐诗剧,根据上海辅读学校校长何金娣的故事进行创作,被搬上了2002年教师节晚会,何金娣是全国优秀教师,也是上海的一位教育功臣。她身患癌症,为了让智障孩子这个弱势群体“尊严、健康、快乐、体面”地生活,呕心沥血创办特殊教育,她说“我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和深度,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智障孩子,我愿意献出生命的全部”,这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物,当她领着智障孩子走上舞台进行表演时,感动了全场所有的观众。在《师缘》的主题晚会上,记者、编导们想方设法为70多岁的著名教育家于漪找来了10几名她所带的第一个班级的学生,当40多年前的师生们突然在那么一个特定的地方相见,场面令人动容。在反映谢希德、周小燕、李国豪、贺绿汀、吴孟超等德高望重的名师的事迹时,编导们也是着力从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入手,让人物有血有肉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报告剧是一种非常适合反映真人真事题材的表现形式,它是靠挖掘到的生活片段和典型细节,用报告剧的形式艺术地再现,在反映他(她)精神世界与个性特征方面,往往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为了适应各种人物的风采,更好地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报告剧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运用了情景剧、音乐剧、小品剧、朗诵剧。如《走进艳阳天》,采用了音乐诗剧的创作表演形式,讴歌已故名师谢希德教授;采用了大型诗朗诵,反映非典时期老师和疑似非典的学生患难与共的故事,主题活动创造的大型配乐群口诗朗诵的艺术形式,曾多次被使用。群口诗朗诵可以在短短的十来分钟的时间里,反映出一组教师的形象,参加教师节表演者大多为非专业演员,学生就成了演员。我们让学生用最精炼的诗句朗诵老师的事迹,身后大屏幕中的VTR衬托场景,在音乐的烘托中,人物原型的老师来到台上,用自己最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人至深,掌声雷动。自然,主题活动也吸收和借鉴了综艺晚会中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歌舞表演。当歌舞被放在特定场景下,放在典型人物的故事演绎前后,即使是一首《好大一棵树》《长大后,我也成了你》这样的老歌,也会产生特殊的感染力,更何况我们还为教师节专门征集创作了一批优秀歌曲。最近几年教师节主题活动的结尾,都要安排一个宣誓仪式,由主题活动所表彰的教育功臣、模范人物带领当年度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宣誓,这种庄严的仪式体现了教育的薪火传承,让参加者深受教育。除此之外,VTR、微电影、多媒体的使用,为突破时空,展示背景,丰富表现手段,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全国首创的栏目长
1994年12月2日,《上海教育电视台栏目长聘任大会》隆重召开,9位通过招标应聘的栏目长,从台领导手里接过大红聘书,每个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着到会的每一个同志,会场里笑声、掌声不断,热闹非凡。
电视系统,只听说有制片人、编导、主持人,还没有听说有栏目长。
栏目长这一机制是上海教育电视台的一大发明!它既不同于其他台正在推行的制片人,也不同于本台未改革前的编导与制片,其区别在于:兄弟台的制片人是以栏目经费包干的形式制作节目,仅需收支持平衡,只要做好节目,无需做宣传、拉广告,完成经济指标。而我们台所实行的栏目长制,是向台里贷款制作节目,然后全额回报,超额奖励的方式,是走以节目带广告,以广告养节目的自力更生创效益的道路。我们台的栏目长必须完成选题策划、组织实施、艺术指导、节目宣传、筹资经营等数个环节。我台未改革前,编导仅承担制作一个方面的任务,制片仅承担预算审核方面的工作,职能单一,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以后,栏目长不同于以前的编导,因为他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他将集编导、制片、剧务、文化经纪人、广告商、法律顾问等多种角色为一身,既要承担筹资还贷的经济压力,也要承担宣传制作的艺术压力,他将调控整个制作过程,他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作为编导自己做片,更多的是协调和监控,也不同于原来的制片仅仅提出预算、报销发票,而是要亲自对栏目进行合理的经济管理,对外进行广告筹资、肩负着繁重的责任。
实行栏目长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广播电视的改革和发展,除了它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根本性质和功能未变之外,广播电视已从原先纯粹的宣传工具转化为宣传与企业兼而有之的文化产业。上海教育电视台是由国家投入半个亿筹建起来的,如果不能利用频道发挥资源效益,等于捧着金饭碗要饭,既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又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实行栏目长机制,使电视台最基本的生产者和最基层的工作者牢固树立了效益意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个效益一起抓,逐步培养自己的“造血功能”,逐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变国家输血为自我造血,这无疑是积极的、有效的举措。
实行栏目长机制是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栏目长机制的实施,使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从节目制作的随意性、局部性向计划性、整体性的转化;从单枪匹马制作节目的小生产方式到依靠社会力量系列化生产的转化;从单纯的编导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化,伴随着这些转化而来的效益意识,优胜劣汰等新观念、新机制,给电视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