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特辑002:战争电影中看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了造反而诞生的法律

当时,法国国王占领了英国在诺曼底大部分的土地,英国的贵族要求国王夺回领土。随后,约翰在1214年发动对法战争,遭大败。1215年5月,英格兰的封建贵族在法国国王的暗中支持下,在伦敦武装聚集,挟持英格兰国王约翰。

要打仗的是这些贵族!打败了闹事的也是这些贵族!这些贵族到底想怎样啊?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希望约翰王别总盯着他们。因为约翰王是金雀花王朝第一个把主要精力放在英国本土的英国国王。如果一堆分公司部门经理,突然发现总公司的老总成天盯着自己,且老总的性格还不是很好……他们能舒服吗?嗯,当时那些英国贵族的心情就是如此。他们自然想让约翰王的主要精力重新放到欧洲大陆上。这一努力既然失败了,他们就有搞掉国王的想法了。

由于约翰王的前任“狮心王”理查德长年在外征战,农产品大量输出,白银大量流入,小麦、羊毛、牛的价格上涨了两三倍,银价下降了三分之一,引起了通货膨胀。王室、贵族、教士和平民的日子都非常不好过。然而,约翰王为了整军备战、弥补通货膨胀导致的收益下降,加大了对人民的压榨力度。对贵族来说,与其了解通货膨胀和生活质量下降的经济缘由,不如指责国王来得方便。最后,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军事贵族(男爵),对作战失败的军事大头领(国王)发动了武装叛乱。

这次叛乱与以往叛乱最大的不同是缺乏一个合法的领导者,以往的领导者都是王室成员。可现在没有,贵族们的叛乱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于是,贵族们想出了一个应对措施:写条法律出来,咱们的行为不就合法了吗?

从1215年6月15日开始,国王与贵族们开始谈判。19日,约翰被迫赞成贵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在兰尼米德(RunnyMede)为法案盖上了王室的印玺,《大宪章》诞生了。

鉴于“胁迫下的民事行为,没有法律效力”的法理原则,约翰王否认《大宪章》算不上什么恶行!约翰王可以看作一个经营不善的董事长,他对一些不出力反拆台的董事进行反报复。当然,这个报复过程是暴力和血腥的。因为约翰王也不是善良的小白兔,他继承了自己诺曼祖先的许多缺点:自私、虚伪、残暴和一意孤行。

1199年,约翰王的一个重要臣子休-吕西尼昂(Hugh de Lusignan),请约翰王顺路护送自己的未婚妻伊莎贝拉-昂古莱姆(Isabella of Angoulême)到自己的领地完婚。可休-吕西尼昂这一委托却是“送羊入虎口”。据记载,这位伊莎贝拉-昂古莱姆,金发碧眼,非常美貌,被誉为“中世纪的海伦”。约翰王被这位美人迷住了,不惜跟自己的王后伊莎贝尔(Isabel,Countess of Gloucester)离婚,并在一年后,迎娶了这位伊莎贝拉。

当然,约翰王之这么做,除了爱情的原因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之前的王后伊莎贝尔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作为一个封建君王,没有继承人可是最大的苦恼。其次,伊莎贝拉拥有的昂古莱姆地区位于法国西南部,连接着普瓦图和加斯科尼地区,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娶到了伊莎贝拉,就意味着他能更好地控制英国位于法国的领地。

英国编年史家马修·帕里斯所绘的13世纪早期的战争场景,包括城堡,弩手和骑士。

这件事情如果放到中世纪,只要能用领地或财富补偿原来的未婚夫,倒也算不上什么。可约翰王却在补偿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他身上来自诺曼祖先的自私基因发作了。本着“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原则,约翰王没有对休-吕西尼昂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补偿。可怜的休-吕西尼昂人财两空,折了里子也折了面子。可吕西尼昂家族不是好惹的。这个家族在中世纪势力强大,电影《天国王朝》里那位娶了公主,成为耶路撒冷国王的居伊,就是这个家族的人。一怒之下,吕西尼昂家族,这个英国王室在法国领地的重要封臣和盟友,造反了!虽然这次叛乱被约翰王很快扑灭,但弄得约翰王威望大跌。

几年后,“狮心王”理查德的私生子,约翰王的侄子阿瑟(Arthur Ⅰ)不明不白的死亡让约翰王本来就不牢固的威望又遭遇沉重一击。

约翰王是从兄长“狮心王”理查德那里继承的王位。“狮心王”一生戎马,在世间有身先士卒、勇敢坚毅的威名。他是一名伟大的骑士、卓越的统帅,却从来不是一个好国王。他身为英国国王却不懂英语,在位十年,却只在英国呆了不到5个月。对他来说,英国不过是自己的提款机。正是他的四处征战,消耗掉了英国几十年来积累的财富,造成国库严重空虚和通货膨胀,而加重了这种财政危机的是“狮心王”的赎金。十字军东征期间,“狮心王”骄横贪暴,得罪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Heinrich Ⅵ)和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Leopold Ⅴ)。结果,他回国时被俘。为了赎回国王,英国王室付出了34100公斤白银——相当于国库十年的收入。

负责替“狮心王”筹措军费和赎金的就是约翰。倒霉的约翰王等于替自己的兄长扛了所有的仇恨。贵族和百姓传颂着“狮心王”的英勇,同时记住了约翰王在拼命刮地皮。至于其中的因果关系,则被贵族和百姓自动忽略了。

等约翰王继承王位时,国家已经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可以说,“狮心王”虽然有英雄般的传奇人生,却给自己的弟弟留下了巨大的烂摊子。约翰王终其一生都在替兄长擦屁股、背黑锅。

可“狮心王”留给约翰王的麻烦还不止这些。他没有婚生子,却有一个私生子阿瑟。狮心王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约翰,但有些贵族出于种种目的,试图叛乱拥立阿瑟。其中就有跟约翰王有“夺妻之恨”的吕西尼昂家族。阿瑟率领叛军围困了自己的祖母,也就是约翰王的母亲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约翰王以一个漂亮的奇袭击败了叛军,活捉了阿瑟,并将其囚禁起来。历史上失去了阿瑟的记载,约翰王有了杀害侄子的恶名。虽然没有证据,但当时的人仍想象了约翰王如何迫害、残杀自己的侄子。

“约翰王俘虏阿瑟后,将他投入鲁昂的监狱已经有些日子了,复活节前一天的星期四的晚饭后,约翰王趁自己醉酒,亲手杀害了阿瑟,并且在尸体上系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以便尸体好沉入塞纳河。一个渔民发现了尸体,渔民把尸体拖到岸边后认出了阿瑟。出于对暴君的恐惧,尸体被秘密埋葬在巴黎圣母院的贝克修道院。”还有传闻说,约翰王为了以绝后患,阉割了阿瑟。阿瑟痛苦而死。反正不管如何,大家都认为是约翰王残杀了自己的侄子。

以上这些在野蛮的中世纪其实都不算什么大事。真正让贵族们无法接受的是,约翰王捞钱捞得让那些贵族伤筋动骨了。为了修补“狮心王”留下的烂摊子,约翰王想尽了各种办法。如“寡妇税”:老贵族死了,寡妇不想改嫁就要交税,弄得当时一帮年轻贵族忙着给自己找爹;提高贵族遗产税,如果不能按时交纳就要没收领地……如此这些弄得一帮贵族十分痛苦。

说实话,也不怪约翰王心这么黑,当时英国王室确实没余粮了!之前提到过,托“狮心王”的福,1180—1220年间,英国小麦、羊毛、牛的价格上涨了两三倍,银价跌了三分之一。这导致约翰王时代,王室光食物一项的开销就是50年前的3倍,军队开支也是如此。窘迫的财政使约翰王不得不使劲捞钱。

平心而论,约翰王并没有一味捞钱,他也实施了一些新政。为了强化国防,12岁以上的男人都要宣誓保家卫国;每个百户区和城镇都要有警察维持治安,这在当时绝对是一项创举;同时,加征“盾牌钱”,盾牌钱又被称为“免役税”,是英国中世纪的代兵役税,约翰王的父亲亨利二世在位时,开始向骑士征收钱款代替其应服的兵役,金额依其领地的大小而定,国王可以用这项税款召募雇佣军,以代替原来临时应召服役的骑士;1205年4月,约翰王考虑到有很多穷骑士无法筹集装备,于是颁布法令,每九个骑士要分担一个骑士的装备;此外,约翰王还设立巡回法庭,从贵族手中收回地方上的司法权。

以上新政都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增强国家实力,甚至有点劫富济贫味道。之前捞钱的对象主要是贵族,与平民无关。约翰王的这些举措算是动了贵族们的蛋糕。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父母”,贵族们自然就恨上了约翰王。尽管约翰王捞钱的主要对象是贵族,可贵族直接将损失转嫁给平民,平民也恨约翰王了。最重要的是,约翰王拼命填补国库亏空,却无法像“狮心王”那样在战场上赢得辉煌的胜利。贵族和平民觉得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回报,自然又添了许多怨恨。

参加叛乱的主要是英国北部的贵族。这些人无论是抵御法国入侵,还是出兵收复失地都没咋出钱出力。他们没承担风险,实力也没损失,所以拥有起兵反叛的实力。更别说很多贵族还欠着约翰王的钱。那场叛乱也被称为“国王债务人的一场叛乱”。

古往今来,“不交税”和“欠钱不还”是所有既得利益者发家的重要秘诀,英国的那些贵族自然也不例外。他们主要欠了两种钱。

一是国家的税金。理论上,全民都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可是贵族和富人总有各种理由去逃税避税。美国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前段时间就曾自爆,自己交税太少,只及自己普通雇员的一半,比不少普通美国人所承受的税率低得多。要知道,这可是在国税局力量无比强大的美国。当年芝加哥叱咤风云的黑帮老大阿尔·卡彭,10个月里火拼掉322个对手,亲手杀了近百人,警察拿他毫无办法,可国税局一出手,卡彭立刻就跪了,因隐瞒个人收入被判入狱11年。如此强大的美国国税局都不能让权贵们好好纳税,中世纪的英国税官们就更不可能了,并且贵族们总会想出各种理由不交税。“陛下啊!我要开荒地,最近一年不交税了,欠着!”“陛下啊!我要跟临近贵族爆发冲突了,最近半年不交税了,欠着!”“陛下啊!我小舅子死了,我太伤心了,最近三个月不交税了,欠着!”……

二是国王的现金。贵族的生活是很奢侈的,很费钱,也经常需要撑场面。修缮城堡,购买各式武器和工具,举办宴会和庆典,给老婆、女儿或情人买东方的丝绸和香水,等等。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可普通贵族手中的财富主要是不动产和物资,没那么多现金怎么办?借呗!向谁借?国王作为全国最大的领主和最高统治者,自然手中拥有大量的金钱。于是,向国王借钱,是当时贵族们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国王为了显示慷慨和大方,一般都是有求必应。不过,俗话说得好:“借钱容易,要钱难!”贵族们向国王欠税和借钱的时候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国王想向他们要钱时的场面,就难看了。哭穷老赖是低端的,约翰王的债务人最后可都造反了!

虽然欠钱的是大爷,但你们为了不还钱也不用造反吧,消灭债权的最好办法就是消灭债权人吗?

这些叛乱背后还有法国王太子的支持。“狮子路易”(Louis the Lion),是当时法国国王腓力二世(Philippe ⅡAuguste)的儿子及王位继承人,后来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八世(Louis Ⅷ le Lion)。这位王太子为叛乱的贵族提供钱财和骑士,帮助他们叛乱。可贵族们明显觉得这么做不过瘾,为了对付约翰王,他们还联络“狮子路易”入侵英国,并许诺让他当英国国王。可以说,这些叛乱男爵好好当了一回带路党。英国贵族们的没节操,连“狮子路易”的父亲腓力二世都看不下去了。他告诫儿子,不要轻举妄动。那些贵族今天能背叛约翰王,明天也能背叛你。可英国王位的诱惑太大了,“狮子路易”还是率军入侵英国。为此,他被当时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开除了教籍。电影中,主角们苦等的援军就是“狮子路易”的法国侵略军。

然后,如电影所表现的,法国侵略军登陆了,本来占据优势的约翰王被逼退了,接着,在与法国人和叛军的拉锯战中,约翰王病死了(一说被毒死)。电影不会告诉你的是:“狮子路易”以为这回当定英国国王了,可腓力二世的预言应验了。叛乱贵族们又变卦了。那些贵族认为控制约翰王年仅9岁的儿子亨利三世(Henry Ⅲ),远比支持有自己班底的外来户“狮子路易”容易得多。

于是,先前还高喊“狮子路易”是“人民大救星”的贵族们,开始转身反对“狮子路易”。“狮子路易”打生打死,损兵折将,甚至连教籍都搭上了,结果却被翻脸无情的英国贵族抛弃,灰溜溜退回了法国。至于那些贵族,为法国侵略军带路的是他们,曲线救国的“英雄”也是他们。虽说,这是大家普遍很现实的中世纪,但那些贵族可谓“节操掉了一地”。随便提一句,此后的几百年里,英国贵族们在红白玫瑰战争、内战、“光荣革命”一系列历史大事中,以各种卖队友、卖老板的方式,继续展现着他们毫无节操的一面。

总之“大宪章运动”的双方都比较没节操,国王和贵族们谁也别说谁。两边都不是良善之辈,最后自然谈崩了。约翰王动员北欧雇佣军和部分南方贵族的兵力开始报复那些北方贵族。内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