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操纵术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让对方开始喜欢你的心理操纵术

想别人喜欢你,先去喜欢别人

维也纳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得勒,写过一本书,名叫《生活对你的意义》。在那本书里,他说:“一个不关心别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必然遭受重大的阻碍和困难,同时会替别人带来极大的损害与困扰。所有人类的失败,都是由于这些人才发生的。”

一个人如果只关心自己,他很难成为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要成为受人敬重的人,必须将你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转到别人的身上去。哲学家威廉姆斯说:“人性中最强烈的欲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这句话对于“别人”也同样适用,他人也希望得到你的敬慕。如果你只是过度关心你自己,就没有时间及精力去关心别人。别人无法从你这里得到关心,当然也不会注意你。

伍布奇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总裁,著名的销售专家,当人们问及一个成功的销售员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时,伍布奇先生脱口而出:“当然是喜欢别人。还有,一个人必须了解自己公司的产品而且对产品有信心,工作要勤奋,善于运用积极思想。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一定要喜欢他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受人欢迎是销售员素质的某种表现形式,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你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在“推销”自己。将这一点扩大到人际交往的层面上来,当一个人可以真心地喜欢他人时,他一定会招人喜欢。所以,要获得他人的喜爱,首先必须要真诚地喜欢他人。当然,这种喜欢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而非别有所图。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请对别人表现诚挚的关切。这是西奥多·罗斯福异常受欢迎的秘密之一,甚至他的仆人都喜爱他。他的那位黑人男仆詹姆斯·亚默斯,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取名为《西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在着这本书中,亚默斯说了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事件:

“有一次,我太太问总统关于一只鹑鸟的事。她从没有见过鹑鸟,于是他详细地描述一番。没多久之后,我们小屋的电话铃响了。我太太拿起电话,原来是总统本人。他说,他打电话给她,是要告诉她,她窗口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又说如果她往外看的话,可能看得到。他时常做出类似的小事。每次他经过我们的小屋,即使他看不到我们,我们也会听到他轻声叫出:‘呜,呜,呜,安妮!’或‘呜,呜,呜,詹姆斯!’这是他经过时一种友善的招呼。”

关于这一点,罗斯福本人的实例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有一天,罗斯福到白宫去拜访,碰巧塔夫脱总统和他太太不在。他真诚喜欢卑微身份者的情形全表现出来了,因为他向所有白宫旧仆人打招呼,都叫出名字来,甚至厨房的小妹也不例外。“当他见到厨房的亚丽丝时,”亚默斯写道,“就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亚丽丝回答说,她有时会为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有些不平地说:‘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亚丽丝端出一块玉米面包给他,他一面走到办公室去,一面吃,同时在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跟他们打招呼……他对待每一个人,就同他以前一样。他们仍然彼此低语讨论这件事,而艾克胡福眼中含着泪说:‘这是将近两年来我们唯一有过的快乐日子,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这个日子跟一张百元大钞交换。’”

从现在开始,真诚、友善地去喜欢你周围的人吧,相信,这也将会让他们真诚、友善地喜欢你!

第一印象塑造好,便可在对方心中建立深刻印象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初次与人见面时,对方的相貌、举止、言语、风度等某些方面会迅速地映在你的脑海中,形成最初感觉,即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源于人的直觉观察,根据直觉观察到的信息加以综合评判,然后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

卡耐基认为,在社交活动中,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在没有任何成见的基础上,完全凭着你的“自我表现”来判断的,因而第一印象直观、鲜明、强烈而又牢固。如果你的相貌俊美,举止端庄大方,言语机智,谈吐风趣幽默,风度翩翩,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固执,倔强而不狂妄,你就会给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当然,人无完人,所有的优点和美德不可能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你若具有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某一点,再扬长避短,将其发扬光大,也同样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着社交活动能否继续下去。第一印象好,人家就愿意和你进一步来往,通过一段时间的相识与了解,人家觉得你的确不错,你们的关系就会顺畅发展。如果对方是你的客户,你在事业上就多了一个合作伙伴;如果对方是你的同事,你在工作中就多了一个支持者;如果对方是你的邻居,你在生活里就多了一个朋友。第一印象不好,你与人家的交往便不得不就此止步了,因为人家不想再见到你。纵然你有多么美好的动机,多么宏伟的蓝图构想,也只能化成泡影了。

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对一个人的评价。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构成人们对他直接评价的主要因素。许多人在初次交往时,就很快被对方所接受,或奉为事业的楷模,或尊为学业上的恩师,或敬为思想上的领袖,或求为人生的伴侣。

第一印象的烙印是非常深刻的,很长时间都不容易被改变。在许多回忆录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话:“他还是老样子,像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多少年以后,历史的变化更加之岁月的沧桑,一个人怎么会没有变化呢?但在作者眼里,对方还是他初次见到的模样。事实上不是对方依然如故,而是作者脑中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中国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了新环境,头三脚踢开,以后就容易了。”与人交往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他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塑造好了,日后才容易春风得意。

精彩地说出你的名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向陌生人做自我介绍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报姓名,但许多人在这方面却做得不太好,在介绍时只是简单地报出自己的姓名:“我姓×,叫××。”自以为介绍已经完成,然而这样的介绍肯定算不上有技巧,也许只过了三五分钟,别人已经把他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也就无法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一个人的姓名,往往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或折射凝重的史实,或反映时代的乐章,或寄寓双亲对子女的殷切厚望。因此,推衍姓名能令人对你印象深刻,有时也会令人动情。

1.利用名人式

在新生见面会上,代玉做自我介绍时说:“大家都很熟悉《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吧,那么就请记住我,我叫代玉。”

再如王琳霞:“我叫王琳霞,和世界冠军王军霞只差一个字,所以,每次王军霞获得世界冠军时,我也十分激动。”

利用和名人的名字相近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关键是所选的名人是大家都知道的,否则就收不到效果。

2.自嘲式

如刘美丽介绍自己时说:“不知道父母为何给我取美丽这个名字。我没有标准的身高,也没有苗条的身材,更没有漂亮的脸蛋,这大概是父母希望我虽然外表不美丽,但不要放弃对一切美丽事物的追求吧。”

3.自夸式

如李小华介绍自己时说:“我叫李小华,木子李,大小的小,中华的华。都是几个没有任何偏旁的最简单的字,就如我本人,简简单单、快快乐乐。但简单不等于没有追求,相反,我是一个有理想并执著的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快乐地生活着。”

4.联想式

如一个同学叫萧信飞,他便这样做自我介绍:“我姓萧,叫萧信飞。萧何的萧,韩信的信,岳飞的飞。”绝大多数人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和民族英雄岳飞都很熟悉,这样一来,大家对他的名字当然印象深刻了。

5.姓名来源式

如陈子健:“我还未出生,名字就在我父亲的心目中了。因为他很喜欢这样一句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于是毫不犹豫地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同时希望我像君子一样自强不息。”

6.望文生义式

如秦国生:“我是秦始皇吞并六国时出生的,我叫秦国生。”与其他方法相比,望文生义法有更大的发挥余地,如下面的几例。

夏琼——夏天的海南,风光无限。

杨帆——一帆风顺,扬帆远航。

皓波——银色的月光照在水波上。

秀惠——秀外慧中,并非虚有其表。

7.理想式

如向红梅:“我向往像红梅一样不畏严寒,坚强刚毅,在各种环境中都要努力上进,尤其是在艰苦的环境里,更要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8.释词式

即从姓名本身进行解释。如朱红:“朱是红色的意思,红也是红色的意思,合起来还是红色。红色总给人热情、上进、富有生命力的感觉,这就是我的颜色!”

9.利用谐音式

如朱伟慧:“我的名字读起来像‘居委会’,正因为如此,大家尽可以把我当成居委会,有困难的时候来反映,本居委会力争为大家解决。”

10.调换词序式

如周非:“把‘非洲’倒过来读就是我的名字——周非。”

11.激励式

如展鹏在新生见面会上说:“同学们,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好好学习,今后在社会这片广阔的天空中大鹏展翅,自由翱翔吗?”

12.摘引式

如任丽群:“大家都知道‘鹤立(丽)鸡群’这个成语,我是人(任),更希望出类拔萃,所以,我叫任丽群。”

总之,自我介绍是有很大发挥空间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它丰富起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吸引人注意的机会。

当然,自我介绍中光介绍名字显得有些单一,应该再加入更多的信息,这样会使你的自我介绍更加精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经历编成一个小小的故事,讲给听众,这样或许他们更有兴趣些。

把握好开始五分钟攀谈,以后交流自然顺畅

人们第一次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决定他们能否成为朋友?美国伦纳得·朱尼博士在所著的一本书中说:“交际的点,就在于他们相互接触的第一个五分钟。”朱尼博士认为:“人们接触的第一个五分钟主要是交谈。在交谈中,你要对所接触的对象谈的任何事都感兴趣。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讲什么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他说的话都要耐心倾听。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觉得整个世界充满无比的情趣,你将交到无数的朋友。”

而许多人同陌生人说话都会感到拘谨。建议你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跟老朋友谈话不会感到困难?很简单,因为你们相当熟悉。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自然协调,而对陌生人却一无所知,特别是进入了充满陌生人的环境,有些人甚至怀有不自在和恐惧的心理。你要设法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才能有行动。

以到一个陌生人家去拜访为例:如果有条件,首先应当对要拜访的客人作些了解,探知对方一些情况,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

当你走进陌生人住所时,你可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国画、摄影作品、乐器……都可以推断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某些物品会牵引起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线索,就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当你抓到一些线索后,就不难找到开场白。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在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特别对那些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行为是会受到欢迎的。

应当注意的是,有些人你虽然不喜欢,但必须学会与他们谈话。当然,人都有以自我兴趣为中心的习惯,如果你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不瞥一眼,一句话都不说,恐怕也不是件好事。别人会认为你很骄傲,甚至有些人会把这种冷落当做侮辱,从而产生隔阂。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谈话时,第一要有礼貌;第二不要谈论有关双方私人的事,这是为了使双方自然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旦你愿意和他结交,就要一步一步设法缩小这种距离,使双方容易接近。

在你决定和某个陌生人谈话时,不妨先介绍自己,给对方一个接近的线索,你不一定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因为这样人家可能会感到唐突。不妨先说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可问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你先说说自己的情况,人家也会相应告诉你他的有关情况。

接着,你可以问一些有关他本人的而又不属于秘密的问题。对方有一定年纪的,你可以问他子女在哪里读书,也可以问问对方单位一般的业务情况。对方谈了之后,你也应该顺便谈谈自己的相应情况,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和陌生人谈话,要比对老朋友更加留心对方的谈话,因为你对他所知有限,更应当重视已经得到的任何线索。此外,他的声调、眼神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揣摩一下,以决定下一步是否能纵深发展。

有人认为见面谈谈天气是无聊的事。其实,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人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好,否则田里的稻苗就旱死了。”而另一个则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糟,我们的旅行计划全给泡汤了。”你不是也可以从这两句话中分析两人的兴趣、性格吗?退一步说,光是敷衍性的话,在熟人中意义不大,但对与陌生人的交往还是有作用的。

如遇到那种比你更羞怯的人,你更应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让他心情放松,以激起他谈话的兴趣。和陌生人谈话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要尽量避免,为此当你选择某种话题时,要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神和小动作,一发现对方厌倦、冷淡的情绪时,应立即转换话题。

在与人聚会时,常常会碰到请教姓名的事,“请问你尊姓大名”。你要牢牢记住对方的姓名,对方说出姓名之后,你应立即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他,当你碰到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了的人,你可以表示抱歉,“对不起,不知怎么称呼您?”也可以说半句“您是——”“我们好像——”,意思是想请对方主动补充回答,如果对方老练,他会自然地接下去。

顺利地与陌生人开始攀谈,给人一个好印象,积累人脉资源为你所用。学会和陌生人攀谈,谁都可能成为你的朋友。

让对方喜欢你,一切应从友善开始

请先想这样一个问题: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发起脾气,对他人说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你会有一种发泄的快感。但对方呢?他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你那火药味的口气,敌视的态度,能使对方接受吗?相信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彼此的距离并不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波士顿是美国历史上的教育和文化中心,那年头波士顿的报纸充斥着江湖郎中的广告——堕胎专家和庸医的广告。表面上是给人治病,骨子里却以恐吓的词句,类似“你将失去性能力”,等等,欺骗无辜的受害者。他们的治疗方法使受害者满怀恐惧,而事实上却根本不加以治疗。他们害死了许多人,却很少被定罪。他们只要缴点罚款或利用政治关系,就可以逃脱责任。

这种情况太严重了,波士顿很多善良的民众感到很愤怒。传教士拍着讲台,痛斥报纸,祈求上帝能终止这种广告。公民团体、商界人士、妇女团体、教会、青年社团等,一致公开指责,大声疾呼,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议会掀起争论,要使这种无耻的广告不合法,但是在利益集团和政治的影响力之下,各种努力均告徒然。

华尔医师是波士顿基督联盟的善良的民众委员会主席,他的委员会用尽了一切方法,都失败了。这场抵抗医学界败类的斗争,似乎没有什么成功的希望。

有一天晚上,华尔医师试了波士顿人没有试过的一个办法。他所用的是仁慈、同情和赞美。他企图使报社自动停止那种广告。他写了一封信给《波士顿先锋报》的发行人,表示他多么仰慕该报:新闻真实,社论尤其精彩,是一份完美的家庭报纸,他一向看该报。华尔医师表示,以他的看法,它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好的报纸,也是全美国最优秀的报纸之一。“然而,”华尔医师说道,“我的一位朋友有个小女儿。他告诉我,有一天晚上,他的女儿听他高声朗读贵报上有关堕胎专家的广告,并问他那是什么意思。老实说他很尴尬,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贵报深入波士顿上等人家,既然这种场面发生在我的朋友家里,在别的家庭也难免会发生。如果你也有女儿,你愿意她看到这种广告吗?如果她看到了,还要你解释,你该怎么说呢?

“很遗憾,像贵报这么优秀的报纸,其他方面几乎是十全十美,却有这种广告,使得一些父母不敢让家里的女儿阅读。可能其他成千上万的订户都和我有同感吧!”

两天以后,《波士顿先锋报》的发行人,回了一封信给华尔医师,日期是1904年10月13日。华尔医师保留了这封信有1/3世纪。这封信如下:

亲爱的先生:

11日致本报编辑部来函收纳,甚为感激。贵函的正言,促使我实现本人自接掌本职后,一直有心于此但未能痛下决心的一件事。

从下周一起,本人将促使《波士顿先锋报》摒弃一切可能招致非议的广告。暂时不能完全剔除的广告,也将谨慎编撰,不使它们造成任何不快。贵函惠我良多,再度致谢,并盼继续不吝指正。

因此,当你希望别人同意你的想法时,请记住:以一种友善的方式开始。

微笑,赢得他人好感的法宝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是打开每个心门的钥匙。在与人交流中,主动报以微笑不仅能迅速拉近彼此心与心的距离,还能赢得他人好感。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服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在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为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紧张极了,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她打开留言本,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留言本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相反却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12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这趟航班。”空姐看完信,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赢得他人的好感,必须要学会微笑,像故事中的那位空姐一样,用自己迷人的微笑来赢得他人的好感。微笑就像温暖人们心田的太阳,没有一块冰不会被融化。要带着真心、诚心、善心、爱心、关心、平常心、宽容心等去微笑,别人就会感受到你的心意,被你这份心感动。微笑可以使你摆脱窘境,化解人们彼此的误会,可以体现你的自信和大度。

在现实生活中,微笑能化解一切冰冷的东西,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比如朋友、同事之间的吵架、误解,家人、邻居之间的矛盾,恋人、兄弟之间的隔阂等,都可以一笑了之,一笑泯恩仇。所以,人际交往中,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多么尴尬的事情,要常常告诉自己要“微笑”,没有什么事情不能用微笑化解的,只要你是真心的!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能够化解矛盾和尴尬,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纵使再远的时空阻隔,只要一个微笑就能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当别人取笑你时,用微笑还击他,笑他的无知;当别人对你愤怒时,用微笑融化他,他会知道自己是在无理取闹;当彼此发生误解,争执不休时,用微笑打破僵局,你会发现事情其实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和严重……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和微笑的人打交道!

适时附和,更容易讨对方欢心

我们曾提到过,多听别人说,自己才能了解得到对方更多的信息。然而,不是每个听力正常的人都懂得倾听的艺术,尤其是想讨对方欢心的时候,仅仅靠听就完全不够了,更重要的是要会适时附和对方。不信,看看下面的例子就知道了。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听者的态度对说者有着极大的影响。

实验者让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结果上课的教授照本宣科,不看学生,无强调,无手势;让学生积极投入——倾听,并且开始使用一些身体语言,比如适当的身体动作和眼神的接触。结果教授的声调开始出现变化,并加入了必要的手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

由此看出,当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教授因得不到必要的反应而变得满不在乎起来;当学生改变态度,用心去倾听时,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教授:你的课讲得好,我们愿意听。这就是无声的赞美,并且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倾听时加入必要的身体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动胜于语言。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激情、赞美的信息,可增强、减弱或躲避、拒绝信息的传递。精于倾听的人,是不会做一部没有生气的录音机的,他会以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向说话者传递“你的话我很喜欢听”的信息。

录音机是没有眼睛的,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当的眼神交流可以增强听的效果。这种眼神是专注的,而不是游移不定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眼神是动人心魄的。

录音机做不了“小动作”,而倾听者则必须做一些“小动作”。身体向对方稍微前倾,表示你对说者的尊敬;正向对方而坐,表明“我们是平等的”,这可使职位低者感到亲切,使职位高者感到轻松。自然坐立,手脚不要交叉,否则让对方认为你傲慢无礼。倾听时和说话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当的距离给人以安全感,使说话者觉得自然。动作跟进要合适,太多或太少的动作都会让说者分心,让他认为你厌烦了。正确的动作应该跟说话者保持同步,这样,说话者一定会把你当做“知心爱人”。

倾听并不意味着默默不语,除了做一些必要的“小动作”外,还得动一动自己的嘴。恰当的附和不但表示了你对说者观点的赞赏,而且还对他暗含鼓励之意。

当你对他的话表示赞同时,你可以说:

“你说得太好了!”

“非常正确!”

“这确实让人生气!”

这些简洁的附和让说话者为想释放的情感找到了载体,表明了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听者还可以用一些简短的语句将说者想传达的中心话题归纳一下,能够使说者的思想得以凸显和升华,同时也能提高听者的位置。

当然,我们还可以向说话者提一些问题。这些提问既能表明你对说者话题的关注,又能使说者更愿意说出欲说无由的得意之言,也更愿意与你进一步交流。

一位老教授与门下的五名学生闲聊着自己当年读研时候的杂事,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可真丰富,校园内有体育馆,校园外有游乐园。我当年在你们这个阶段,生活的世界里只有课堂、图书馆和宿舍。”

学生们微微一笑,教授继续说道:“不过,那个时候精力都用在读书上也好,搞科研嘛,基础知识不扎实根本无法谈及创新。还记得我的一个课题是关于青藏高原地质变迁的问题,当时我不仅要查自然地理方面的书,还要查很多地质演变与生物演化方面的书。当时科学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哪里有什么计算机、文献电子稿啊,完全依靠图书馆里纸质的资料,可比你们现在做项目难多喽!”说着,教授停顿了下来,拿起茶杯饮了两口。

这时,其中一个专心倾听的学生礼貌地问道:“老师,您当年的研究方向是青藏高原的地质变迁问题,可参考资料却涉及区域内的生物演化,当时是不是很少有人将这两个角度结合考虑?”

听完,教授会心地看了看这位“好问”的学生,然后得意地说道:“很多时候,没人想到的地方你想到了,才会有意外的收获,才能够创新。不信,我们来举个现在的例子,就说说你现在的课题吧!”接着,教授在得意于自己创意的同时,更为那名巧妙提问的学生进行了很有创意的课题指导,而那四名只知道倾听的学生,却没得到教授丝毫的专门指导……

不仅如此,附和地倾听本身还是一种赞美。它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有助于克服彼此间判断上的倾向性,有利于改善交往关系。在入神的倾听别人谈话时,你已经把你的心呈现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了你的真诚。我们去倾听别人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幸福、痛苦与欢乐的时候,使我们能够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看得更清楚。而这些结论再通过我们有效的附和来传达到对方心里,这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交流。

入神地倾听并在适当时间附和也有利于对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对方明白我们的倾听是对他的尊重以后,他同样会认真地听我们说话,这样大家彼此的交流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领导来说,适时附和地倾听职员的谈话,在有助于充分了解下情的同时,说明了你对下属的体贴和关心。这种没有架子的平民领导到哪儿都会受员工欢迎的。在朋友之间,这种附和地倾听则能促进情感,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引发精神上的共鸣。

所以,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你若想讨对方欢心,想把交流愉快地延续下去,那么,请不要只是傻傻地倾听,要学着适时地附和。

用好“您”字,会让你更受欢迎

想让你的谈话取得良好效果吗?那么,在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呢?是他们自己!

当你与他们谈及他们自己时,他们就会兴致勃勃,且完全着迷,他们对你的好感会油然而生。当你与人们谈及他们自己时,你是在顺应人性;当你与人们谈论你自己时,你是在违背人性。

你真的想成为最会说话的人吗?那么,从现在起,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删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你要开始用另一个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词来代替它——“您”!

例如:“这是给您做的”,“您会从中得到好处”,“假如您这么做,您将会从中受益无穷”,“这将会给您的家庭带来欢乐”,等等。

当你能放弃谈论自己和使用“我、我自己、我的”这几个词而产生的满足感时,你的办事效率,你的影响力、号召力将会大大提高。虽然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而且需要不断地练习,但是,一经付诸实践,它给予你的回报,将会让你觉得这样做非常值得。

还有一种利用“人们关心自己”这一特点的方式是,让他们谈论他们自己。这时,你会发现,人们热衷于谈论自己胜过任何话题。要是你能够巧妙地引导人们谈论他们自己,他们将会很喜欢你。

你可以尝试这样问他们。

“您的家人好吗?”

“您的孩子近来好吗?”

“您的女儿现在住哪里?”

“您在这家公司工作很长时间了吧?”

“这是您的‘全家福’吗?”

“您认为……怎么样?”

“您旅途愉快吗?”

“您与您家人一起去吗?”

“这是您的家乡吗?”

大多数人很难对别人产生影响力或号召力,是由于他们总是忙着考虑自己,忙着谈论自己,忙着表现自己。但是,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除非你不想成为会说话的人,除非你想把你的人际关系搞坏。所以,当你与人谈话时,更多地谈论对方,并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吧。

这样,你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最会说话的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您”可以换成“你”字,具体需要视情况而用。

让对方做主角,他一定喜欢与你交流

卡耐基认为,人与人交往时,只有尊敬对方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总是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不久就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失去对你的信赖。因此,交际中应努力让对方感到交际的主角是他。

试着留意对方的反应,尽力使对方心情舒畅。在人际交往中,要让对方扮演主角就得准备多个“剧本”。因为不知交往会在何处受挫,所以就必须把能观测到的对方谈话内容写进“剧本”,然后自己根据“剧本”演好配角。要做到使对方成为主角,调查收集与此相关的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对方有什么爱好?对方最喜欢什么?憎恶什么?对方讲话有什么特点?对方有什么个人习惯?对方的弱点有哪些?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拟写一份能使对方成为主角并能打动对方的“剧本”。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对方就会感到与你交往心情舒畅,因而对你产生好感。

在交际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个人你原先准备采用“中等水平”的交际方式,但当你发觉这种方式实在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修改“剧本”重新预演一下。不过在事先应该假设出交际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想一下自己应做出怎样的调整。

另外,卡耐基还建议我们必须考虑到:对方也有针对于自己的“剧本”,如果对方提出自己预料之外的问题,那么失败的可能是自己,所以必须反复斟酌,不断改善,这样才能使对方成为主角。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不同人要区别对待

中国有句谚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不看对象,常常让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本意,从而在无形之中与别人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并依据其情况,寻找与之相适应的话题和谈话内容,双方就会觉得谈话比较投机,彼此在距离上也显得比较亲切。对方会觉得你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从而愿意与你相处。

1.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

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不考虑到彼此的身份的。不分对象,不看对方身份,都用一样的口气说话,是幼稚无知的表现。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普通人对有名气地位的人等,不必表现得屈从、奉迎。但在言谈举止上则不要过于随便,有必要表现得更加尊重一些。在不是十分严肃隆重的场合,身份较高的人对身份较低的人说话越随和风趣越好,而身份较低的人对身份较高的人说话则不宜太过随便,尤其在公众场合,说话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自己与听者的身份差别。地位则是个人在团体组织中担负的职位和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社会职责和交际目的,对口才表达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例如,与上司说话,或是探讨工作,我们应该尽量向上司多请教工作方法,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上司:“关于这事,我不太了解,应该如何办?”或“这件事依我看来这样做比较好,不知局长有何高见?”

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或“这个地方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或“大体这样就好了!”如此一来,我们不但会减少错误,上司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而有了他的帮助和支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2.针对对方的特点说话

和人交谈要看对方的身份、地位,还要看对方的性格特点,针对他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春秋时期的纵横家鬼谷子先生指出:“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卑者言依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意思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要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

3.摸准别人的心理说话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的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对请托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策略,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交谈易于成功。

针对不同的对象谈话或请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鼓动性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以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2)性别差异。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3)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北方人表现得粗犷一些,南方人则表现得细腻一些。

(4)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流,这样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5)文化程度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数字和例子;对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采用抽象说理的方法。

(6)性格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

(7)兴趣爱好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时,他都会兴致盎然。同时,无形中对你也会产生好感,为你找人办事儿打下良好的基础。

4.视对方的文化层次说话

与人说话沟通必须看清对方的文化层次。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再对症下药。

毕加索的妻子弗朗索瓦兹·吉洛特十分爱好绘画,一入画室便不容有人打扰。一次她正在作画,儿子小科劳德想让妈妈带他去玩,便敲响了门,可吉洛特已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上,听到敲门声和儿子的喊声,只是回应了一声“哎”,仍旧埋头作画。停了一会儿,门还没开,儿子又说:“妈妈,我爱你。”可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我也爱你呀,我的宝贝儿。”

门还是没开。儿子又说:“我喜欢你的画,妈妈。”

吉洛特高兴了,她答道:“谢谢!我的心肝,你真是个小天使。”可仍旧不去开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比爸爸好。”吉洛特的画当然不会比丈夫——绘画艺术大师毕加索画得更好,但儿子的话却句句说到了她的心里,她也从儿子那夸大的评价中感到了儿子的迫切心情,于是,把门打开了。

自命清高者常常是洁身自好的墨客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或者是那些自命不凡、看破红尘的人。这种人文化层次一般都较高,他们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他们不愿与常人交往,却希望同有才华的人结交,因此要顺利地叩开这种人的大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善于表现自己,设法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引起他的爱才心理。